大工程观解读

合集下载

大工程观的基本内容

大工程观的基本内容

大工程观的基本内容大工程观是指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的一种观念和理念,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

大工程观的核心是追求卓越,追求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可持续性。

以下是大工程观的基本内容。

1. 项目规划和设计:大工程观要求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项目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同时,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项目在长期运营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效益。

2. 施工管理:大工程观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项目的整体协调和管理。

要确保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协作,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同时,要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资源优化和效率提升:大工程观要求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项目的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4. 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大工程观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

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同时,要识别和评估项目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5. 运营和维护:大工程观要求在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注重项目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同时,要注重项目的更新和改进,保持项目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大工程观是一种追求卓越的观念和理念,它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

大工程观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注重项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追求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可持续性。

只有在大工程观的指导下,才能够实现大型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和长期发展。

“大工程观”理念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大工程观”理念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学生通过 教 师来 把 握 课 文 的 主 旨和情
和剧作家沟通 , 还要与演员沟通协调 , 布
置舞台( 布景 、 灯光 、 服装 、 道具 、 果 、 效 化
妆 ) 通 过 伴 奏 、 手 、 挥 来 协 调 , 出 , 乐 指 演

感, 两方信息相互传达反馈相互作 用 , 才 算是一个完美的教学过程。
备 良好 的 较 宽 领 域 的 适 应 能 力 ,以 达 到
目标的高职院校 来说 , 实践 性教学 质 其 量的高低 对于人才培养 质量 的影 响尤为 重要 , 以这样说 : 可 实践教学是培 养具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主 渠 道 , 是 实 它
二 、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贯 彻 实 的原 则
高素质人 才的 需要 。在考虑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前提 下 , 仅仅要求 学生 掌握理论知识 已远远不能满足 实际工作的 需要 , 凸现 实 践性教 学已处 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 实践性教 学; 应用型人才 ; 力 能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设 置 的意 义

现将学生的知 识教 育、 能力 培养及 科学 素养有机结合 起来 的一种 重要 途径 , 以
教 字 探 蹊 } AX TN JI U A OE X

“ 工 程 观 " 念 下 实践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究 大 理
樊树 红
( 州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苏 扬州 2 5 2 ) 扬 江 2 17

要: “ 在 大工程 观” 理念下 , 高职 院校培养 的学生要求所 学的知识具有复合性 , 具备 的能力具有 多样性 , 以满足综合 国力 对
吟的印象而使教学效果反其道而行 。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 作者简 介]关志强( 9 6)男 , 1 5一 , 教授 , 硕士 , 名学 院党 委书记 。 茂
2 O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
过 分强调基 础科学 和工程 科学 的理论 学习与科 学 分 析 , 视 了工 程 综 合 能力 和 实践 能 力 的培 养 。 忽 2 纪 9 年 代 以后 , 国工 程 界 和教 育 界 开 始 0世 O 美
意 识到 , 程教育 过分地 科学 化和学术 化 , 工程 工 使
统性的工程训练。当人们意识到工程教育“ 科学” 化弊端 的时候 , 在回归工程运动的感召下 , 却往往
“ 工 程观 ” 育 理 念 对 现代 工程 师提 出的 人格 要 求 。 大 教
[ 关键 词] 大工程观 ; 教育理念 ; 人才培养
Ra i n lTh nk ng a a tc lEx o a i n Ba e n t to a i i nd Pr c ia pl r to s d o he Ed a i na nn v to f‘ g n e i t g E’ uc to lI o a i n o ‘ En i e rng wih a Bi ’


大 工程观教 育 理念 的产 生 背景
赖 于科学 进步 , 科学 研 究 在 工 程技 术 进 步 中 的基 础作 用 日渐 凸现 , 国兴起 了工程科 学运 动 , 程 美 工 科 学在 许 多领域 取 得 了 巨大 成 功 , 动 了美 国 经 推
美 国工程 教育 经 历 了 工程 技 术 教 育 、 程科 工 学 教育 、 回归 工 程 教 育 的发 展 过 程 。2 O世 纪 4 0
29第 (第0) 0年6 总1期 0 期 1
工 素 竞李

大工程观的诞生

大工程观的诞生

大工程观的诞生一、古代工程:经验技术支持下的工程大约1000万年前,人们创造出第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陶。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陶器的不同颜色是陶土中显色金属的作用。

早期红颜色居多,然后是灰的、黑的。

空气充分,氧化铁是三价,是妆红色。

现在找到8500年前的陶器,质地松脆,表面粗糙,吸水力高,还漏水,说明祖先那时的对火的掌握水平还很低。

后来人们发现温度越高烧出来的陶器越结实。

久慢慢从露天堆烧到封闭烧,渐渐到有窑,就是到陶窑中烧。

当陶窑处于半封闭状态时,烧出的陶器是灰的,因为陶土当中氧化铁是二价;(氧化铁二价时候是灰黑色)随着陶窑的改进,陶窑在全封闭状态时,遇到突然下雨,或者为了将烧好的陶器尽快降温,将它们取出,故意浇水等,慢慢发现,这时烧出来的陶器是黑色的。

因为这时陶器里面含有碳,烟熏渗碳导致黑色。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黑陶。

陶器基本烧成时,封住陶窑的烟孔,往窑内淋水,正在然后扫的碳突然被降温。

因而就会燃烧不完全。

而产生大量夹杂着炭黑的烟气,烟气中的炭黑就像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一样微小,本身就有增加强度的作用。

我们的汽车自行车轮胎就是在橡胶中掺入炭黑添加而成的。

还有墨也是靠收集炭黑加工做成的。

烧制的像蛋壳一样薄的陶器既有美观的作用,又有增强的作用。

现在根本做不成薄如蛋壳的陶器,随着制陶业制瓷业的发展,到唐代,人们掌握了更多的金属呈色物质。

低温釉的运营达到了顶峰。

唐三彩的低温釉料是以粘土配制而成的。

涂在经过一次高温烧制后的素胎上,粘土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铜两种金属氧化物是釉料中的显色剂。

铜烧成后呈翠绿色,铁呈黄褐色或棕红色。

钴使得釉色显蓝色。

特点1,光泽特强,折射率高,感觉特别亮。

菱形纹饰:1965年越王勾践的剑在江陵出土。

上面菱形的暗格纹饰不是机械镶嵌的。

70年代曾用专机到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用静电进行无损实验,由于静电实验的局限性,没有得出结论,美国加拿大的学者也没有办法。

90年代,技术发展,对一个吴越剑的残片进行分析,发现纹饰采用的是细晶技术,形成的是高锡细晶。

大工程观

大工程观

“大工程观”理念与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摘要:本文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次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大工程观”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作用,并就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实践中如何体现“大工程观”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大工程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所谓“大工程观”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工程教育率先提出和掀起的“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其实质就是回归工程的本来涵义,这一涵义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涵义,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涵义。

也就是说,工程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看,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所谓技师)。

这类人才与工程型人才(即所谓工程师)的区别是: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而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

这两类人才应该是一种承接的,类似于医生和护士的关系。

医生主要解决疾病的治疗方案的问题,而护士主要是配合医生实施治疗方案以及解决后续治疗措施的落实等问题。

不言而喻,如果护士不能完全领会医生的治疗理念,那么必然会降低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

在上游的工程师教育向“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发展时,相应下游的技师教育似乎也应该向这种理念靠拢。

如何才能在职业教育中引入这种理念?或者说,“大工程观”的理念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定位,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通过就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得出了一些认识。

一、“大工程观”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运行模式我国高职课程已历经多种模式。

在职业教育的初创阶段,沿用的是学科体系下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为划分的“三段式”课程系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创新工程方法
01
创新工程方法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方法,通过创新思维和创 新实践来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02
创新工程方法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创
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新文化的建设。
创新工程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
03
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
03 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的应 用
缺乏系统思维
传统的工程方法论往往只关注单一问题的解决,缺乏 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思考和协调的能力。
创新性不足
传统的工程方法论往往遵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缺乏 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
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合作
未来的工程观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综合运用不同领 域的知识和方法,以解决复杂性问题。
系统思维
未来的工程方法论将更加注重系统思维,从整体和全局的 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的工程观和方法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平衡经 济效益和环境、社会的影响,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程观和方法 论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 工程实践的效率和精度。
特点
工程观强调工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注重工程实践的综 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关注工程与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关系。
工程观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工程观
以经验为主,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缺乏理论指 导。
近代工程观
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验和实证,追求技术的先 进性和经济的效益。
现代工程观
强调系统性和复杂性,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 合作,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试论“卓越工程师”专业教学的大工程观

试论“卓越工程师”专业教学的大工程观

试论“卓越工程师”专业教学的大工程观摘要: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采矿工程首批入选该计划建设专业。

在深入分析采矿工程专业的工程特性和非工程特性,即大工程特性的基础上,从专业教学的培养模式、学习系统、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等多方面论述了树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大工程观的必要性和相关内容。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工程;大工程观;专业教学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in Specialty Teaching of “Excellent Engineer”: a case study of Mining EngineeringZhao Xiaozhi,Li Ming,Wang Ji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Zibo 255091 China)Abstract: The“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in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mining engineering was selected the first batch of The plan to build professional. Through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s engineering character and non-engineering character, called large-scale engineer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related content of building the idea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in teaching of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method of specialized teaching, learning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 on.Keywords: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mining engineering; the idea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teaching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大工程观作业

大工程观作业

从大工程观的视野如何理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以水资源为例1763年,珍妮纺纱机的运用开启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是利用水力推动来纺织的织布工具。

它的原理并未有本质的突破,因为早在中国宋元朝时期在南方一带就大量出现由水力驱动的纺织机、织布机。

灌溉工具等。

珍妮纺织机的出现并未使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

直到1780年的工业革命的中期,蒸汽机的出现,才有了真正的突破,它验证了能量的守恒与转化。

脱离了江河的限制,利用蒸汽能量做为驱使的动力。

这不仅仅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引发了历史上被称为“蒸汽时代”的技术革命,人们从此走上了机械代替人力的道路,并且越走越远。

时至今日,现代工业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古人无法想像的地步。

蒸汽机的确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凡是都具有两面性。

它在给人们带来工业文明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破坏。

人类无休止对资源的掠夺,使地球上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保护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

水资源狭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地球表面有70%都被水覆盖。

但现实是其中的97.5%是咸水,淡水仅占2.5%。

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

而在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总量6%.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之一。

尽管如此,中国因为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等问题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

水问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也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时刻警醒着我们。

《水问》以极具思考深度并令人注目的方式,用无可争议、令人震惊的实例,向观众展现了大量伴随水资源危机而产生的巨大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6月,教育部战略研究重大专项“面
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
第三次研讨会在徐州召开,此次会议纪要
提出:要使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工程专业
课程”传授转变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
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
大工程观的内涵
乔尔· 莫西斯:
“大工程观的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对
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
结合部门实际阐述办学特色
实证思路
目标 责任意识 实践能力 综合知识 系统观念 协作品质 措施 实例 结 合 系 部 实 际 及 亮 点
培养方案
师资水平 装备条件 科研氛围 校园文化
创新精神
的能力,更强调单元工程与系统的关联,与环境的关联。 也就是说,大工程观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 样性。大工程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 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 领域的适应能力。
正确解读“大”的含义

大工程观的“大”还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 技术水平,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包括协调能 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被领导能力,攻关能力。 不仅强调技术属性,还要体现社会属性。我们认为,人 文素质越高,就越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领导工作和管理工
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用大工程观来教育学生,就是树 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方式 和观念。
正确解读“大”的含义
体现在知识构成方面,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 识要素和单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知 识结构上体现宽与专的统一。
体现在工程能力方面,不仅仅强调工程单元设计与管理
大工程观解读
“大工程观”的提出背景

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工程科学化
狭义技术化
(离散化、独立化,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研究型、学科型)
大工程观的提出与发展
1994 年, MIT 院长乔尔 · 莫西斯提出
了该学院名为《大工程观与工程集 成教育》的长期规划。
1995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
大工程观培养人才的目标
培养工程师
工程师的任务:制造与创造 ABET强调工程师的素质:11条评估标准 凸显出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 回归到工程实际服务的素质要求
我们归纳之后,它实际是强调三个新的能力:
1、工程实践能力
2、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及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3、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
大工程观培养人才的目标
江苏工业学院要求可归结为:
系统的知识体系 ;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 积极的创造发明精神 ;
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质 ; MIT工学院的 目标:现代 科技的领袖
如何解读大工程观这一办学特色
正确解读“大”的含义
大工程观的“大”不能只从简单的大小来理解,“大” 是用来修饰“观”的,它具有两层意思:
作。
大工程观与大企业、大工程的关系

满足上述两个“大”的层次,一般是从 事大型工程和大型企业的技术、管理工 作。大型企业、大型工程对上述大工程 观的两个方面也最具有需求性,最有针 对性。大型企业、大型工程的联动多、 联合多,其内容的多样性、系统的复杂 性,造成内部分工多,界面多。因此, 在大企业、大工程里工作就更需要具有 大工程观素质的人才。
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
立,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大工程观的内涵
江苏工业学院的大工程观表述:
紧紧依托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以 大工程观的理念培育学生从事工程活动的责任 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观念、协作 品质和创新精神,为社会输送“用得上、信得 过、提得起”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了《重建工程教育:集中于变革 — —NSF工程教育专题讨论会报告》。
工程人才的评估标准

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 ABET )对 21 世 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
1.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 2.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3.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 一个过程的能力; 4.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
5.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人才的评估标准
6.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 ;
7.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
8.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9.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 ; 10.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 ; 11.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工程观的提出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