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1.1功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功

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1 功一、简答题1.图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实例。
想一想,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2.图是力没有做功的两个实例。
想一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二、单选题3.小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下列是他在采摘桔子时发生的几个过程,他对桔子做了功的过程是()A.挑着两筐桔子站立不动的过程B.弯腰从树下捡起桔子的过程C.桔子被抛出后,桔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D.熟透的桔子从树上下落的过程4.下列运动的物体中,没有力对其做功的是()A.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雨滴B.匀速上升电梯中的人C.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D.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5.以下示例所列举的几个力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1)石头搬而未起(2)提桶在水平面上行走(3)拉车沿路面运动(4)向上提升物体A.(1)(2)B.(2)(3)C.(3)(4)D.(1)(4)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对力是否做功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中人提着滑板在平直的道路上匀速行走,人对滑板做了功B.乙图中人推着货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匀速行走,人对货车做了功C.丙图中人用力搬石头但石头未被搬动,人对石头做了功D.丁图中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人对足球做了功7.图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B.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C.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D.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三、填空题9.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的功等于J,重力做的功等于J。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1.1 功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2)电梯对小红至少做功多少焦耳? 小红的重力G小红=m小红g=40 kg×10 N/kg=400 N, 电梯对小红至少做功W小红=G总h=(400 N+100 N)× 27 m=13 500 J。
(3)某天由于停电,小红走楼梯步行上楼,每层楼高及楼梯
的长度如图所示,她从1楼上到家住的10楼,克服重
力做的总功是多少焦耳? 她从1楼上到家住的10楼,克服重力做的总功
W总=G总h竖=(100 N+400 N)×27 m=1.35×104 J。
拉力F做的功W=Fs=5 N×0.8 m=4 J。
6.【2019·天津】小华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 到3楼的家里,他提鸡蛋的力做功最接近( ) A.9 J B.30 J C.90 J D.300 J
【点拨】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 1 N,则提 30 个鸡蛋的力大约 为 F=320 N=15 N;每层楼的高度大约为 3 m,从 1 楼到 3 楼, 小华实际爬楼的高度 h=3 m×2=6 m;小华提鸡蛋的力做功约 W =Fs=15 N×6 m=90 J。
【解析】轿夫抬轿、驴驮人前进时,轿夫对轿、驴对 人的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故没有做功。
5.【2019·邵阳】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
向以0.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4 s,拉力F大小为5 N,
4 s内拉力F做的功为( D )
A.1 J
B.3 J
C.2 J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11.1功教案

功一、新课引入复习发问1.力的三因素是什么?2.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成效?在物理学中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经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收效||。
在物理学里||,常常要提到“功”的观点 ||,就汲取了“收效”的意思 ||,自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别的含义||。
二、新课解说(一)力学中的“功”学生自学本节课文||,并参看图及图注||。
发问并由学生议论回答以下问题:1.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经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
2.剖析图 ||,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如何?)沿什么方向挪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3.力学里的功包含哪两个必需因素?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需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重申:“两个必需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行”||。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即假如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联合课本图2||,剖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
假如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固然在水平方向上经过了距离||,但并无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因此没有什么力做功||。
联合“在极圆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 ||,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练习、剖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议论力对物体能否做功?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行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何?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行进||。
当把拉力去掉后 ||,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 ||,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经过以上问题的议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1.1第一节功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1.1第一节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即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以及功的计算公式。
2. 功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特别是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功的计算方法。
2.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的故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移动的关系。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力F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s,介绍功的概念,即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3. 计算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方法;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如何计算功,即W=Fscosθ。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提水、爬楼梯等,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功概念: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计算公式为W=Fs。
计算方法:(1)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W=Fs。
(2)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W=Fscosθ。
实例分析:提水、爬楼梯等。
作业:(1)计算题目:如一个力为10N,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力对物体做的功。
(2)应用题目: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到2m的地方,求做的功。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功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功在设计这个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我的力量”时,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和游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并感受自己的力量。
活动的设计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能够观察和描述力的作用效果;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物体,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游戏,感受力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物体。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小球、弹簧、积木等,以及一些力量测试的工具,如弹力球、拉力器等。
第一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力的概念,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和感受到力的作用。
比如,我会用弹簧把一个小球弹出去,让孩子们看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步,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使用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比如,他们会用积木搭建一个塔,然后用力量推倒它,或者用拉力器拉开两个小球。
第三步,我会组织一个力量测试的游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拉开一个弹力球,或者拉动一个重物。
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力量可以产生效果,并且不同的人力量大小不同。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以及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游戏,感受力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物体。
课后反思:在进行这个活动后,我会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观察,以此来进行反思。
我会询问他们是否理解了力的概念,是否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
通过反思,我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进行活动的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或者帮助他人。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说课课件(共13张PPT)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返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功有什么样的意义?在物理学中功是含义呢? 2、请同学动手实验用绳拉一物体并分析其受力。进一步思考哪个力 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解贡献。 3、引导、总结引出功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 探索活动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返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返回
教法及学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 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 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 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 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 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 为主体的原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动画+flash

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牛的力, 将10牛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 面上滚了30米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 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
A、750焦 B、300焦
C、450焦 D、0
3、体育课上,某同学用400牛的力把重为30牛 的铅球推到10米远处,则这位同学对铅球做了
多少功?( D )
受力作用,没有力做功。
例题:1、一质匹量马为拉5着0k它g的将雪货橇物上匀装速载运了到3了503k0g00的m货外物的,
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 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10N/kg)
小贴士: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
2、一台起重机将重6000牛的建 筑材料提起10米后又向前移动
要明确哪个力做功。②要搞清力 的大小:对于本题来说,要写出 拉力等于摩擦力等于多少。③要
来认识,不要死记硬背。
三个主题
演示 实验 影响 因素
连接 方法
构造
原理
变探
灯究
泡 亮 度
变 阻 器
改
公式 I=U/R
实验 原理
实验 器材
电路 图
实 验
步
骤
探究 伏 安法测电
阻
欧姆定 律
数据 五个主题
分析
短路与 断路
欧姆定律 与安全用
电
教学建议: 1、拿出足够时间做好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
电流
电阻
欧姆定律
电压
电功率
电和磁
讨论
探究
创造
四、内容分析 与教法建议
教材教法
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
1、尊重教材,严格把握课程标准。
2、教学要以教材为主,但不能拘泥于教材。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 细线、刻度尺(两个)。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 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模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提起木块到一个高度 模拟叉车提起货物的过程。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思考、回答
观察木块的运动状 态,思考并评价这个 力的作用成效。
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 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 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 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 况存在?
思考、回答、交流、 讨论。
培养学生分 析、概括、总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 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阅读指导法 讨论法归纳
激发学生积极 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 形象、具体, 便于学生接 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进仃新课
1.由课前的提升木块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 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 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 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1.1-1中力做功和11.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 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 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
分析、总结
观察、思考、回答各 图中力做功和没有 做功的原因,分析、 概括、总结出做功的 两个必要因素。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概 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课题
一、功 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 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 问题。
能力。学会科
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乂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i焦=1牛•米(ij=in-m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动手计算
学探究方法。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
课堂
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小结
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 少功?
计
下不做功?
师提出的问题有目
培养学生的学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乂知道有二种情况卜不做
的观点
生分析计算能
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
力
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
培养学生实验
读教材。
能力、合作意
二、功的计算
识及分析概括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
分析、总结
结能力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
培养学生的思
教
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
维能力和阅读
学
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理解能力
过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
程
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设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
思考、讨论后,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