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机械设计基础A》 (1)《机械设计基础B》 (8)《**模型设计概论》 (15)阅后删除:请以学部下设学院为单位将全部课程编辑在同一个文档内《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学分4 学时64)一、课程说明(200字以内,简单说明本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等,阅后删除红色字体)本课程是工科近机械类(包括机械类某些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大类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将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基本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1-○1、1-○2、1-○3)1. 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设备中基本机构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2.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等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3.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应毕业要求:1-○1);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对应毕业要求:1-○1);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6. 了解机械设计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对应毕业要求:1-○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 一、基本概念1. 研究的对象、内容;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设计过程。
1.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2.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般设计过程。
大学工学专业介绍之工业设计

大学工学专业介绍之工业设计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主要课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专业概况:教学实践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开设院校:按高校热度排序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东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大连大学。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 ( 2021 ) 10-083-03
【本文著录格式】肖楚新.《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民族
博览,2021, 05 ( 10) : 83-85.
一、课程现状分析 手绘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必修 课,通过对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近五年的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其他一些本科院校 手绘课程,发现湘南学院该课程设置具有以下欠缺:1.合理 性有所欠缺,就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来说, 课程设置在大一,而大一没有进行专业分配,导致授课内容 较笼统、没有针对性,对大二之后的专业学习没有太大帮助。 2.课程内容较单一,由于专业的不确定性,教师只能教授一 些风景临摹、室内临摹,甚至建筑样式临摹,如古建筑门口 的石狮子、古建筑门头、屋盖等,专业属性模糊。3.课程枯 燥乏味,缺乏创新性,授课方式较传统,以学生临摹为主, 不会进行过多的指导,导致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从而影响 之后的专业学习。4•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手绘作为一门实践 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目前的授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依然遵循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临摹, 结果学到的只是皮毛,因为不用思考,直接上手照搬照抄即可, 所以导致了学生“懒”的毛病。5•课时时间较短,层次较浅, 虽然由最初的48课时调整至目前的64课时,但是对环境设 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习的场景及表现技法较多,所学内 容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后期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所以不能只 学皮毛,这就使得目前的课时量依然无法满足课程需求。 以上是教学方面的欠缺,而作为主体的学生也是影响教
六、定期举行手绘作品展览 手绘作品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最能体现 学生的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课余时间都会有大 量优秀的作品诞生,因此在许多本科院校中经常会举办各类 手绘作品展览,以院系、教研室、工作室、培训班等名义都 可申请场地进行成果宣传和展览。并且每年在各大专业手绘 培训机构、设计公司等都会举行各种线上手绘竞赛,因此可 以将课程优秀作业及线上竞赛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集中展览, 如课程中期、课程后期、课程结课及课余时间分别对该时期 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展览地点可就近设置在院系展览区域, 方便同学们参观学习,让展览成为一种常态,深入人心。 展览是尊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表现,是学生证明自己付出 了心血去学习的表现,是体现教师教学成果的表现,且能够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XXX学院本科课程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专业: XXXXXXXX学院: XXXXXXXXXX学院班级: XXXXXXX姓名: XXXX学号: XXXX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说书1概述课程设计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设计是一项创造劳动,是设计者对许多构思加以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实现设计目标的一个过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运用化工原理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完成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化工设计训练,可以增强我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
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课程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
3.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运用工程语言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5.提高正确的进行工程计算和利用Auto CAD画图的能力。
6.提高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和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步骤重要性:换热设备是化工工业应用典型的工艺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热量传递,使热量由高温流体传给低温物体。
一般来说,换热设备在化工厂装置中所占的比例在建设费用方面高达10%~40%。
因此从能源节省以及工厂投资的角度来讲,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换热设备,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四)提馏段物性数据求取 1.定性温度 2.求液体密度(注意:按釜液组成计) 3.求气体密度(注意:按釜液组成计) 4.求液体粘度(注意:按釜液组成计) 5.求气体粘度(注意:按釜液组成计) 6.求液体表面张力(注意:按釜液组成计) (五)结果汇总列表
二、工艺设计计算
(一)馏出液流量的计算 1.塔顶平均分子量 2.馏出液流量[kmol/h]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二、设计指导 主要分以下4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下达设计任务书
第2阶段:设计前的集中讲解,搜集相关资料
第3阶段:设计指导 第4阶段:答辩考核 第1阶段:下达设计任务书 (另附设计任务书、任务分配表) 由于分离的产量和温度不一样,因此每个小组的设计任务 都是不一样的。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同学自己先分析一下任务书, 查阅一些有关的物性手册及设计参考手册,考虑如何着手解决 问题。
2.平均相对挥发度的计算 3.全塔板效率
(十)实际塔板数的计算、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十一)各塔段气、液相流量的计算 1.以mol流率表示 2.以m3/s流率表示(注意:按何处组成计) 三、设备计算 A、精馏段计算 (一)塔径D初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液泛气速的计算 2.适宜空塔气速的确定 3.塔径初估与园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绘图的指导,集中讲解一下机械制图及化工机械基础的主要 知识,指导学生绘制设计设备的总装图一张。 设计文件编整的指导,讲解书写内容及基本要求,指导学生 编整规范的设计书。
第4阶段:答辩考核。 对设计过程,进行答辩主要依据平时提问和最终书面简答; 成绩考核,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依据平时纪律、表 现、设计书质量、图纸质量和答辩成绩,综合评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4 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夏安银 (西华大学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摘 要】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许多老师立足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其中,学科文化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渗透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要求,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此本文以高校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数学文化渗透的现实条件,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04-01 一、引言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学科,数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意义重大,老师在教学实践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注重不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其中数学文化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资源,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态度,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这门学科在长期发展以及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态度、思想理念、教学行为、数学精神,其中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促进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之中,数学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同时这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和思维理念,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分析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传播现象以及要求。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数学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强调这种文化形式比较特殊,与数学学科的性质存在之间的联系,其中数感性、思维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1.科学教育价值。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渗透和联系能够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分析可以了解数学课堂的具体形态,另外数学文化实际上是数学课堂的文化表现形式,老师可以着眼于这一教学资源积极的体现数学教学的科学教育价值。
《小尺度景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小尺度景观设计课程设计(Small Scale Landscape Design)课程代码:18460083学分:3周数:3周(其中:讲课学时;设计学时;上机学时;答辩学时)先修课程:建筑场地设计、环境设计制图、数字化辅助设计、环境小品设计适用专业:环境设计教材:1.《造园意匠》李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
2.《景观设计-景观中的微地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3.《景观空间分析》翟艳、赵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年8月。
4.《造园图录》李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小尺度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小尺度景观的概念、小尺度景观的发展背景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小尺度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结合优秀设计案例学习,掌握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宜小尺度人私人、公共空间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小尺度景观设计课程设计,使学生进入课程实践环境,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问题分析能力、设计构思能力、个人与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时间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充分应用小尺度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通过设计实践进行问题识别、概念表达具有与景观工程设计相关的设计深化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现状分析、问题识别、概念表达;课程目标2:提升设计构思能力,通过设计实践掌握小尺度景观设计流程与方法,提升实用与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个人与小组两种设计实践形式,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课程目标4:通过分析国外优秀小尺度景观案例扩展设计视野、加强专业框架的构筑。
二、内容与进度安排1.内容及要求(1)设计题目来源:小尺度景观设计课程中拟定设计题目,完成课程设计系列设计项目、竞赛或实践作业。
大连交通大学文件-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

7
机械学院 程教学改革实践
贾颖 面上项目 DJDJG201507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研
8
材料学院 究与实践
周丽梅 专项项目 DJDJG201508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建设与教学
9
材料学院 改革研究
张俊计 面上项目 DJDJG201509
材料成型专业研究型综合实验的开发与
10
材料学院 应用
38
经管学院 合的研究与实践
董美霞 面上项目 DJDJG201538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39
经管学院 创新与实践
肖旭 面上项目 DJDJG201539
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生产与运作
40
经管学院 管理》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郭志达 面上项目 DJDJG201540
41 经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李玉娜 面上项目 DJDJG201541
注重能力培养的形态设计课程群教学评
42
艺术学院 价体系探究与实践
陶然 面上项目 DJDJG201542
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
43
艺术学院 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王丹 面上项目 DJDJG201543
环境设计专业递进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44
艺术学院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隋晓莹 面上项目 DJDJG201544
栾天 DJDSY201514
面向金融信息复合专业的企业级大型 15 软件学院 服务器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 李光宇 DJDSY201515
创新研究
—7—
16 动车学院 迈克尔逊干涉仪读数装置的改进与设计 丁彦闯 DJDSY2015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101~104
题 目 金弘基供热锅炉测控系统设计
子 题
指导教师 于忠得 答疑教师 于忠得
设计时间 2013年11 月25日至 2013年12 月10 日共 1 周
设计要求
设计(论文)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包括设计任务、查阅文献、方案设计、
说明书(计算、图纸、撰写内容及规范等)、工作量等内容。
金弘基供热锅炉系统由两台40吨热水锅炉构成,负责向大连市西南部的
书香园一期、二期、三期住宅小区冬季供暖。为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需要设计相应的测量、控制系统。本设计仅包含1#锅炉的测量、控制系统。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住宅供热锅炉测控系统主要实现目标:
⑴ 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设计控制参数有:炉膛温度、炉膛负压、出水温度、出水压力、总管
温度、总管压力等。
⑵ 保证住宅供暖室内温度。
控制回水温度。
2.设计内容
1)供热热水锅炉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2)设备选型设计。
3)仪表盘正面布置图设计。
4)仪表盘盘后接线图设计。
5)仪表供电系统设计。
3.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1)格式要求
严格按照教务处规定格式撰写,见“课程设计格式及撰写要求”
2) 内容要求
(1)设计任务说明
(2)设计方案说明,包括设计任务背景说明、控制方案设计说明、测量
方案设计说明、仪表选型说明、传感器选型说明等。
附图:①工艺控制流程图;②设备选型表;③仪表正面布置图;④盘后
接线图;⑤配电图;⑥接线端子图。
指导教师签字: 于忠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3年11月25 日
二·设计目标及任务
1·设计目标
金弘基供热锅炉系统由两台40吨热水锅炉构成,负责向大连市西南部的书香园一期、二期、三期住宅小区冬
季供暖。为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需要设计相应的测量、控制系统。本设计仅包含1#锅炉的测量、控
制系统。
2·设计任务
供热热水锅炉测控系统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主要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供热热水锅炉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2)设备选型设计。
(3)仪表盘正面布置设计。
(4)仪表盘盘后接线图设计。
(5)仪表供电系统设计。
1、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设计控制参数有:炉膛温度、炉膛负压、出水温度、出水压力、总管温度、总
管压力等。
2、保证住宅供暖室内温度。
控制回水温度。
3、锅炉运行考核管理。
出水温度、出水压力、回水温度、炉膛温度等重要参数的当班记录。煤、水消耗的
当班记录,考核评价等其他管理需要。
三·工艺流程图
燃煤锅炉工艺流程图
首先由磨煤机将煤磨制成粉。煤粉由空气携带通过装在炉墙上的燃烧器送入炉膛中燃烧。在火焰中心处
的气体温度达到1500~1600℃。锅炉的蒸发受热面装在炉膛的内壁上,组成水冷壁,吸炉膛中高温火焰和
烟气的辐射热量,使炉膛出处烟气温度降低到1000~1150℃。后墙水冷壁的上部分(在水平烟道进口)组
成排列较稀的数列凝渣管,以防止结渣。为防止锅炉受热面上积灰或结渣,还使用吹灰器。
过热器位于水平烟道中,它的作用是把从锅筒出来的饱和蒸汽加热成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目的
是提高电站的经济性。烟气通过过热器后温度降低到500~600℃,然后进入尾部烟道。尾部烟道中受热面
之一为省煤器。它由很多平行的蛇形管所组成,其作用是使给水在进入锅筒之前预先加热,并
降低排烟温度。另一尾部受热面是空气预热器。它的作用是使空气在进入炉膛以前加热到
一定温度,以改善燃烧和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
在燃烧和烟风系统方面,送风机将空气送入空气预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磨煤机中被磨成一定
细度的煤粉,由来自空气预热器的一部分热空气携带经燃烧器喷入炉膛。燃烧器
喷出的煤粉与空气混合物在炉膛中与其余的热空气混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燃烧后的热烟气顺序流经炉膛、凝渣管束、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后,再
经过除尘装置,除去其中的飞灰,最后由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向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给水压力,出水温度,出水压力,炉膛负压,炉膛温度,省煤器出口温度、省煤
器出入口压,炉膛水位差进行观测。要对出水温度,出水压力,炉膛温度,炉膛水位给煤控制,给风控制,
炉膛负压进行控制。
当水位不够是,应开大给水阀,若水位过高,应将给水阀关小。要是炉膛负压过高,温度过高,则打
开泄压阀,将送风机和排粉风机调小。若炉膛负压过低,则要将送风机和排粉风机调大,让燃烧更剧烈,使
压力、温度上来。
1、供热热水锅炉测控系统方案设计图
2.设备选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代号 型号规格 数量 生产厂家
1 炉膛温度显示仪 TCR-101 WP-C803-02-02-HL 1 大连重工集团
2 炉膛负压显示仪 TR-102 WP-C803-02-12-HL 1 大连重工集团
3 出水温度显示仪 TR-103 WP-C803-02-08 1 大连重工集团
4 出水压力显示仪 TI-104 WP-803-02-12-HL 1 大连重工集团
5 回水温度显示仪 TR-108 WP-C803-02-08 1 大连重工集团
6 省煤器出入口差压显示仪 PCR-106 WP-C801-02-12 1 大连重工集团
7 省煤器入口温度显示仪 TI-105 WP-C801-02-08 1 大连重工集团
8 省煤器出口温度显示仪 PCR-107 WP-C801-02-08 1 大连重工集团
9 温度传感器 TR-109 PT100 4
武汉终端高科精密
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10 温度传感器 TIR-101-S WRP-100 1 康泰仪表电缆厂
11 总管压力显示仪 PDR-102-S TGP-11 1 大连重工集团
12 总管温度显示仪 PCR-104-S HDS-503 1 大连重工集团
13 差压传感器 PDI-106-S XLFI-369435 1 北京中西集团
14 压力变送器 PCR-104-T SK-DBS208-E 1 大连重工集团
15 温度变送器 TR-103-T WZP-430 4 大连重工集团
16 锅炉压力变送器 PDR-102-T SK-DBS208-H 1 大连重工集团
3.仪表正面布置图
4仪表盘后接线图
5端子接线图
6仪表供电设计图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金弘基供热锅炉测控系统设计,我对过程控制控制系统的兴趣也在逐
渐增加。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虽然过去从
未独立应用过它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很高,这是我
做这次课程设计的又一收获。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
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
能力的提高都会受益于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
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我通
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收获同样巨大。通过这次课程设
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
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这也激发了我今后
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次设计,
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
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六·参考文献
[1]林勇虎 焦树建 余热锅炉最小温差和接近点温差的选择1994.7
[2]张亮明.工业锅炉自动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
[3]何衍庆,蒋慰孙,俞金寿.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4]邵裕森,戴先中.过程控制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