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四招巧解语言连贯题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关于语言连接的知识(一)话题要保持统一。
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
在表达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个话题或这个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接。
(二)表达的角度要一致。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接。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持续。
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
语言能够对客观存有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
这是语言连接的重要要求,能够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
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准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
2、巧妙使用意思相关联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相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
3、适当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
(五)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
节奏和音韵安排合理,能够使读者在“优美的旋律”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它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很多方面。
如:词语的结构和排列、句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句式的选择以及停顿的安排等。
二、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一)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题指导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题指导标点语用0403 080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题指导一、简明如何才能做到语言的简明?概括地说,就是不要说多余的话,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完整的内容。
具体可从三方面人手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尤,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尽量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对于因语序不当而导致的交代不明情况通过调整语序使之交待明确;有些是因为停顿不同而导致歧义;就用在适当位置加标点的方法加以解决。
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二、连贯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
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
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话题统一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2)表述角度要一致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
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3)思路要连续不断思路就是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
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等。
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
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09 语言表达 衔接(连贯)题备考指津.doc

主标题:衔接(连贯)题备考指津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考察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语言运用,连贯,备考难度:5重要程度:5内容:一、考点剖析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对“语言连贯”的考查,一般涵盖两大方面,一是重新组合句序,二是准确进行语句复位。
题型多为选择题,也常与修改病句、语句扩展、句式仿写及变换,及其他创新题型如写串台词等结合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对连贯的考查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它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二、连贯的基本条件连贯是高考的常考点,要做到语句连贯,必须具备一下基本条件:(1)话题要统一“话题”,即谈话、语言表述的中心;“统一”,即要求只有一个话题,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要首尾如一,不能偏离、偷换话题,要保持陈述角度一致。
(2)句序要合理句序(含分句)的排列顺序合理。
句间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关联词语和其他关联手段在句序中有重要作用。
(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呼应”有首尾呼应、前后呼应,它是显示思路结构、语言顺序,突出重点内容的重要手段。
“衔接”指过渡自然,句意搭配合理,语句结构搭配合理,没有跳脱,语言风格、语气的和谐统一等。
(4)主题要集中“集中”指的是主旨集中性、内容的统一性。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只能有一个中心。
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这就要求主题必须集中。
(5)语意要和谐“和谐”注意处理好语言的呼应和衔接。
保持句群的整体性,意境的协调一致性,做到前后呼应,衔接自然,音韵和谐,氛围、风格和谐统一。
三、特别提醒语意要连贯,指的是句(分句)和句(分句)之间,语意要贯通顺畅。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1.句(分句)和句(分句)要围绕着一个统一的话题,不要出现离开统一话题的内容,说离题的话。
(word完整版)高中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设题类型2、总结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技能目标:1、通过解题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汉语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他们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设计: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考点说明语言的连贯,就是上下衔接,前后呼应,排列有序,语意贯通。
语言连贯题型大致有三种:⑴排列句序题:给定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
⑵复位填充题:已给定了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
⑶承接语境题:只给定特定语境,要求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语句。
连贯的基本要求是:⒈话题要保持统一。
⒉表述角度要一致。
⒊语境要和谐一致。
⒋保持合理的句序。
⒌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和各种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归纳整理,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展示试题,学生初步解答,师生共同探讨纠正)(一)、行为的动态性。
“行为的动态性”是指人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语言表达一定要根据语境确定动作行为的“动态”,以保证表达的连贯性。
如: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到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A.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B。
但他终于随着他父亲走了。
C、他父亲把他拉走了。
D、他父亲拉走了他。
很明显,此段陈述的对象是闰土而非其父,这样,根据话题要一致就排除了C、D。
并且,闰土是不愿意走的,他的“走”是一种被动行为,而B项中的“走”的状态就不甚分明,所以只有A项才会使语意贯通。
高考语文连贯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连贯题解题技巧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语言的连贯属高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内容。
下面便结合典型例题谈谈解答连贯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要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句子或句群,只有做到陈述对象一致,才能保证语意通贯。
如果中间调换了陈述对象,就会影响到句意的连贯。
如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第8题就涉及到陈述对象,请看试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
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_______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这道题是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连贯这一考点的。
不难看出,整个文段要描述的是南天门景象,因此,陈述对象自然是南天门了。
既然上文谈的是“门”,那么,下文只有以“门”起首的句子才能与之衔接,因此,可先排除A、C两项。
剩下的B、D两项,究竟选哪项才恰当呢?只要看看文末的内容就不难选择了。
既然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那么,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
这样,B项就当然成为正确答案了。
可见,要做好连贯题就必须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二、要做到前后照应一个句子,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
请看1987年全国试题第8题:“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之衔接的句子。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
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
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
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
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
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第四,抓标志。
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
“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
全面了解语言连贯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全面了解语言连贯重点与解题的技巧解“语言连贯”题的技巧是四统一,即句式统一、主语统一、时空统一、逻辑统一。
(一)“句式”统一句式统一,也就是说,句子结构前后一致,类似“排比句”、“对偶句”,这样才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读来朗朗上口。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分析:本题答案是②。
首先看横线后面的短语,多是四字短语,重要的是横线后第一个短语“松竹山茶”是四种植物的并列;这时再看选项,就可以马上断定不能选①,因为它破坏句式的整齐美,而②中逗号后面的短语正好是“四种植物”的并列。
所以因选②。
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
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分析:本题答案是b。
因为括号前的短语“身体魁伟”是主谓短语,括号后的短语“两颊微微陷下去”也是主谓短语;而a是偏正短语,b是主谓短语。
(二)“主语”统一主语统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陈述对象”统一。
它要求后面连带的句子必须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偷换主语”,这也是语病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
它主要考查的是“主语”的一致。
横线前的句子的主语是“公安干警”,所以后面的话语的陈述对象也因是“公安干警”,只有D项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
(三)“时空”统一所谓“时空”统一,是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方面操持一致性。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2009-02-161、分析关键词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
2、抓住关联词关联词是分句组合的语法手段之一,是表达分句间语法关系的语言形式。
有些复句的意义类型,是靠关联词语作标志来显示分句间特定的组合关系的。
3、筛选同义暗示句试题给予的语言材料中,常常存在与正确选项同义而说法不同的同义句,这个句子往往能概括、暗示文章的主要意思。
只要认真分析筛选抓住这个作者写作意图的标示句,就能读懂文意,确定选项。
4、把握对象相衔接的句子,应保持主语的一致性,才能使语言清晰、连贯。
叙述主体不一致,往往是极容易忽略的语病。
5、剖析结构对填充句子前或后的单句进行结构分析,有时前后文的固定的结构就制约着被选项。
6、注意照应规范的文章,无论阐释文理还是说明事物,都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文章各部分文句存在着相互补衬语义的照应关系,以此保持全文的一致性和严密性。
命题人常以这种联系作为检测内容。
7、揣摩语气表达语气的手段是句式、语调、语气词,表达的内容,应与采用的句式和谐一致,语调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
同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意思和感情就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表达目的保持前后连贯的语气。
8、比较色彩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是指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语体应有不同用语要求。
如书面语与口语、文艺语体与公文语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选词句时应注意与整个表达过程色彩一致。
9、体味意境意境,是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描绘出的一种情意交融的氛围、景观。
文学作品中常用意境描写出把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加强表达效果。
因而文学作品阅读题要注意前后意境是否一致。
10、借助结构作者表达旨意时,是按内容安排好相应的语句段落结构的,反过来,阅读理解时,我们可借助结构揣摩作者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招巧解语言连贯题
标点语用
0619 1912
四招巧解语言连贯题
一、话题要一致
话题一致,也叫做“陈述对象一致”,是指在表述时尽量从同一个角度,围绕着一个中心。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的对象,只有主语相同,话题一致,才能使整个文段连贯自然,应极力避免随意更换主语和变换话题。
【例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解析】通观这五个句子,“信念”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那么可以判定这一组句子的陈述对象就是“信念”这个话题,其它各句都是围绕“信念”来说的。
第②句是这个句群的中心句,因其末尾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此句应放在句首;第⑤句的“这个信念”紧接这个话题,正好与之相衔接;第③句的“这个世界的合理性”与第⑤句的“世界是合理的”衔接;第①句谈古代,第④句谈现代,按时间顺序来排列,①④相连。
因此可得出答案为C。
二、句式要统一
在特定的语境里,应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句子形式对仗整齐,尽量运用相同的句式,这样能够使语言气势增强,叙事抒情透辟,节奏鲜明,连贯流利,读来顺口,听来悦耳。
【例2】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字母符号。
①,②,人口不过二十万,③ ;④ ,⑤,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⑥;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的一石一木无不浸润着音韵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c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解析】根据所给句子标点符号的位置及句式结构一致的原则,可以得知:①和④处应是“这是一个……的小城”这种句式,又由于后边的句子有“清澈的多瑙河水”可以选定④处应是d,才能符合前文迷人的景色,理所当然①处是b;第三句话是“人口不过”可推出②处应是“面积不过”确定选a;c项的“偎倚在白雪皑皑的”正好和“枕着清澈的”句式一致,所以⑤处选c;当然只剩下e项只能放在③处。
可得知答案:①b②a③e④d⑤c⑥f
三、前后要照应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瞻前顾后,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例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解析】根据前文“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可确定③“时而到岸旁嬉戏”与之衔接,从而排除BC;①的“沿着水边”和③的“到岸旁”照应;⑤“离开它的幽居”和⑥“藏到灯芯草丛中”照应,同时又和②“回到有人的地方”相呼应;②“回到有人的地方”和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相呼应,因此可确定正确答案为A。
四、衔接要紧密
衔接紧密主要指句子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要自然通畅,无论是承上衔接还是启下衔接,都应根据句式特点和句子负载的内容,做到合理、自然、连贯。
【例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3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根据前文“身体禁锢在轮椅中”这个语境,后文可衔接“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④,前后构成语意的对比;那么随后就应衔接在太空“寻求着……”①;之后在太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③;最后由于“发现……奥秘”而“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②,如此才能衔接紧密。
因此可得知答案:④ ① ③ ②
【例5】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②背后是景山,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解析】注意所给语境及所选六个句子的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
前文说“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后边应是衔接“周围……”④更为紧密,那么随后应是“背后是景山”②,再说“山上”的亭台⑥,其后是亭台“顶上的瓦”①与之衔接,接着写站在景山亭“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⑤与“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③。
答案:④②⑥①⑤③
【例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写序号即可)
①科学家为了迎接“挑战”,根据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原理,让轮子和钢轨“分离”,发明了高速磁悬浮列车
②磁悬浮列车在正式运行之前,还需要有一个依靠轮子行驶一段距离、时速达到100千米以产生足够大的磁场的启动阶段
③磁悬浮列车由于不存在轨道对车轮的摩擦阻力,因而可突破传统列车时速300千米的极限。
所以,这种新型列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传统列车提速有一个极限——时速300千米,超过它,就会造成车轮的钢轨的剧烈摩擦,从而引发严重事故
⑤它利用磁极相同产生的排斥大于地球引力使车辆向上悬浮,并利用磁极相异产生的吸引力驱动车辆高速前进
【解析】这五句话是说传统列车有缺陷,科学家迎接“挑战”发明了磁悬浮列车,又说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些特点。
那么可以判定④①为前两句,接着说磁悬浮列车利用什么原理前进,即⑤句;②句的谈的列车“启动情况”正好衔接前边“原理”内容;③句的“所以,这种新型列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应放在最后,因为只有在最后才能谈前景问题。
可以得知答案为:④①⑤②③
【例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总说“从古至今”的乡愁,然后再谈不能排解这种思情可从诗文中寻找,即③为首句其后接①;随之而来的当然是⑤句的“诗云”,紧承上文的“往诗文中寻”;第②句中的“亦有”是个标志词,衔接⑤,第④句中的“这么美丽的文字”指的就是王维的诗句,衔接第②句中的“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可推知答案:③①⑤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