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正午太阳高度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学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学案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 考试要求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 折线所示。

②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 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 折线所示。

④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⑤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季节变化规律 ①北半球夏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②北半球冬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90°-|α±β|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南)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

例 当太阳直射B 点(10°N)时,C 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H C=90°-BC=90°-(10°+23.5°)=56.5°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 A=90°-AB=90°-(40°-10°)=60°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加试级规律点拨有关太阳高度的几个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3正午太阳高度(2020·1月浙江选考)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

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A.18°B.23.5°C.29°D.34.5°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甲地夏至日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均大于0,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圈以内。

由图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差11°,假设甲地纬度为x,由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90°-(x-23.5°)-[(x+23.5°)-90°]=11,x=84.5°,甲位于84.5°N,由公式可求得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9°。

第2题,第一天月球与水星先后经过太阳表面,说明两个天体位于观测点与太阳的连线附近,即四点接近一条线;由上题知,观测点接近北极点,所以第二天正午观测时三个天体的位置仍然接近。

但这段时间里,月球向东公转,水星在公转轨道上也向东公转,即向观测者的西侧移动,所以第二天的星空中,水星在太阳西侧,月球在东侧;月球经过日面的时间比水星短,即视运动快,所以月球距离太阳更远。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间隔纬度数(直射点与所求纬度)。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

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③特别说明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问题思考] 上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

⽇出⽇落⽅位详解(⼀)、⽇出和⽇落⽅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时,太阳直射⾚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经过夏⾄⽇到秋分⽇),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且纬度越⾼,太阳升落的⽅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到春分⽇),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太阳升落的⽅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除外)。

(3)就某⼀地点⽽⾔,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位将⽇渐偏北;反之则⽇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度在⼀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太阳在⼀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转造成的,⼀天中,地球⾃西向东⾃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东向西运动,⼀天转⼀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是地表切⾯,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的⼤球⾯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度为从地平圈中⼼向太阳最⾼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每天太阳最⾼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太阳最⾼时在正北,根据⼀年中太阳视运动最⾼、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度为90度,正午太阳⾼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连线与地平圈夹⾓),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广东省珠海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

广东省珠海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

广东省珠海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2分)1. (4分)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题。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 6时B . 9时C . 12时D . 14时2. (4分) (2018高一上·汪清期末) 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线条为等压线,箭头为风向)()A .B .C .D .3. (4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

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湖州的地带性植被为()A . 常绿阔叶林B . 针阔叶混交林C . 落叶阔叶林D . 针叶林(2)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A . 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B .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C .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D .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4. (2分)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次年7月兰州大学王教授乘车前往重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王教授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 地形B . 土壤C . 水分D . 热量(2)修建该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A .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 .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 .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D .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3)王教授为免受太阳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到窗外风景,选择的列车班次和座位适合的是()A . 6:00出发,左侧靠窗B . 8:00出发,右侧靠窗C . 10:00出发,左侧靠窗D . 12:00出发,右侧靠窗5. (6分) (2018高二下·南昌期中) 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甲图),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乙图),这些植物只在雨季开花(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时间,通常时间会更短。

2025届高考地理真题专题训练2+:地球的运动

2025届高考地理真题专题训练2+:地球的运动

地理高考真题专题训练2 地球的运动(2023·山东卷)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A.生肖虎B.生肖虎与兔之间C.生肖兔D.生肖兔与龙之间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A.5个B.6个C.7个D.8个(2022·湖北卷)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

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

下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

据此完成3~5题。

3.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A.两侧温度差异小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小C.太阳能补充不足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4.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A.年变化幅度为23°26'B.日变化幅度为180°C.年变化幅度为46°52'D.日变化幅度为360°5.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2022·海南卷)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

(附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专题训练

(附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专题训练

(附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专题训练选择题1、某日上午地理课堂上某同学绘制的东半球内的晨线示意图(下图),地理教师参照此图讲解晨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参照该年级作息时间表(上表),地理课应该是()A.第一节B.第二节C.第三节D.第四节(2)该日我国南极泰山站(76°58′E,73°51′S)正午太阳高度为()A.7°17'B.16°09'C.23°26'D.39°35′2、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

据此完成1~2题。

(1)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软流层(2)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3、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距地面390千米的预定轨道,并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实现了交会对接。

在随后的三个月时间内,中国航天员将完成出舱活动、设备安装等既定任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太空环境复杂多变,对空间站人员、设备造成干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A.光球层中的黑子B.色球层中的耀斑C.日冕层中的日珥D.色球层中的太阳风(2)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酒泉()A.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后增B.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先增后减C.日出方位由东北转为东南D.昼夜时间长度差值先增后减4、下图为近50年安徽省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和皖南山区太阳辐射多年各月日平均值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大别山区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土壤D.植被(2)皖南山区夏季太阳辐射多,主要原因是()A.太阳高度大B.白昼时间短C.阴雨天气多D.植被覆盖少5、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之地理计算能力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之地理计算能力

1.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
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D ) A.春、秋分日 P=0 B.夏至日 P=1
C.全年 P<1
D.冬至日 P>1
(2014 新课标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 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 2~3 题。
2.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 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 某日太阳直射某纬度,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 为 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 “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 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 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 减”)。
3.地面高度的计算 (1)依据: ①等高线地形图高度变化规律。 ②对流层中温度变化规律。 (2)方法: ①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数值均为海拔,即 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绝对高度)。依据两点的 海拔可求其相对高度(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高 度)。 ②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n- 1)h≤H<(n+1)h(其中 H 为相对高度,h 为等高距,n 为等高线条数)(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 ③等温线表示地形。因不同高度的气温不同,根 据对流层中温度变化规律为高度每上升 100 米,气温 下降 0.6℃,可依据温度变化求出地形相对高度。
4.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H<A+h。 (2)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B-h<H≤B。 (3) 陡 崖 相 对 高 度 的 计 算 : (n - 1)h≤△H < (n + 1)h。 其中 n 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h 表示等高距,A 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 表示陡崖重合等 高线中海拔最低值。 5.坡度的计算 坡度=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 【注意】两地的水平距离(不考虑地表形态的两地 直线距离)并不等同于两地实际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