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学生版
初中探究课教案化学

初中探究课教案化学适用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2.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试剂;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记录表;3. 实验报告模板;4.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实验在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你们对化学实验有什么了解和体会呢?二、实验操作(40分钟)1. 教师示范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2. 学生自主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规律和结论。
三、实验报告(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2. 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和体会。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 学生分享对化学实验的感想和建议。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要内容和实验技巧;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2. 阅读相关化学实验知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这堂化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

【 摘 要】 新课程 下的实验教 学,要 求创 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设学生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情景,促进 学生 已有 愉快和兴奋 。 的知识 与未知知识 产生激烈冲突,使 学生意识 案例: 中的矛盾激化 。从而激发学生发现 问题 ,探究 对 于食盐 能否溶于水,在 日常生 活中,学 问题 的欲望 ,产生 问题意识 ,提 出有价值 的探 生是 有生活经验的。在此基 础上 ,可 以设置下 究 问题 。教 学 要 善 于 运 用 多 种 途 径 ,为 学 生 创 列 问 题 : 设发 现 和提 出 问题 的 情 景 ,使 问题 成 为 已知 和 问题 1 :食盐能否无限止地溶于水中? 未知之 间的桥 梁和纽带,使 学生在 活动 中得到 问题 2 : 食盐能否溶解于其它溶剂 ( 如酒精 、
这个思路即由整体 到局部 ,再 由局部到整 体 。在这一轮 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 的差 异性出发,设计不 同层次的活动内容 ,由 认读到鉴赏 ,甚至到评价与创新 ,应体现 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 以在其中发挥 尽可能多的专长 :善于组织 的就去组织 , 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 , 善于思考 的积 极表 述思想 ,善 于辩论 的要 让他畅所 欲 言 ,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 自我……每 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 向上的情绪的话 , 最终会 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 的梯度化 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 自己的 优势 ,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 挥程度 、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 及问题解 决 问题 的满意度都趋 于最佳 状 态 ,才能各有所得 ,各有提高。 三、感知生活 ,激发共鸣 初 中生都 已涉及 或参与 了社会实 际 生活 , 并对生活中的辛酸苦甜 、 真善美丑 有了不 同程度的感知 ,这就为他们 阅读理 解创造 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 , 他们可以 凭 自己感知了的生活和感情去探索 ,感知 文中的人 、事、景等 ,有时也完全可以将 自己设为文中人进入角色去感知 , 假定文 中的人就是 自己,文中的事就是 自己的生 活,做到如见其人,如是其人 , 如 闻其事, 如从其事 ,就像演员深入实际体验生活一 样 ,学生既是读书人 ,又是书中人 ,感受 更真切 ,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如何 在作者 与读者 之间架设 一道桥 梁?如何在课 文和 生活之 间建立联 系? 对文章所描 写的内容 进行个性化 的审视 , 并将其产生的感想、 体验 、 共鸣倾诉出来 , 从而把课文真正融入 自己的内心,这是阅 读的 目 标。如在学习莫顿 ・ 亨特的 《 走 一 步,再走一步 》时 , 我引导学生 回顾生活 中一 点 一 点克 服 困 难 的经 历 ,然 后 引 导 学 生读课文。共 同的生活经历很快使学生产 生了情感的共鸣 :困难并不可怕 ,只要我 们坚持不懈 , 一步一步总会解决 困难。在 引导学生阅读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文 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过五分钟 ,然后说出 他们的感受 ,再来理解盲孩子为什么变成 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学生们最终懂得 “ 爱” 使盲孩子重见光明 ,爱他人就是爱 自己, 让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人间 ,我们就会得 到幸 福 。 总之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 人类赖以生存 的精神天空。对于阅读教学 而言 ,我们没有理由不视学生为鲜活的生 命 ,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使 阅读 的过程充满生命 的活力 ,充满成长的 气息 ,成为他们追求生命完善、点化和润 泽生命并贯穿生命始终 的愉快历程 。只要 我们关注学生 的生命发展 ,努力挖掘语文 阅读教学中的 “ 亮点”,定能在语文阅读 的天地里编织 出一幅 “ 喜看稻菽千重浪, 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参考文献 : [ 1 ]曹小 宁 . 浅析 新课程 背景下的初 中语 文阅读 教学法 . 《 语数外学 习:初 中 版 ( 上旬 )》,2 0 1 4( 1) [ 2 ] 刘瑾 . 初 中语 文 阅读教 学设计 策 略. 《 语数外学 > - - j:初 中版 汽油 )中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原卷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两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除去HCl杂质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①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是______________。
①写出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中,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基本不变”之一)。
(2)第二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H2O)测定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现取16g氧化铁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C”(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①仪器C的玻璃管中样品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为12.16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①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除测量仪器C反应后的质量外,还可以利用仪器C中化学反应的气体生成物进行计算,可在仪器C后添加装有_________溶液的试剂瓶对气体进行吸收。
①该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课题: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掌握有关碱的两个基本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2、通过设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体会学习的乐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准备】学生实验仪器药品: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吸管药匙烧杯(100ml)(3瓶)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2瓶)胶头滴管玻璃棒(2个)点滴板废物缸废液缸演示实验仪器药品:烧瓶夹子导管弹簧夹注射器氢氧化钠溶液【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前几天,小华的妈妈说厨房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让小华去超市买一瓶……(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投影)投影有关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
……(讲解)氢氧化钠是一种很常见的碱,我们已经初步领教了它的“魔力”,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两张图片。
(讲解)说明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也正因如此,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哦。
同样和氢氧化钠类似的还有氢氧化钙【活动探究1】目标:认识“两碱”的物理性质。
任务:A组:观察NaOH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B组:观察 Ca(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颜色状态溶解性Ca(OH)2NaOH【活动探究2】目标:探究两种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讲解)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酸碱指示剂,那下面我们也分别用酚酞和石蕊试液,来验证它们遇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时的变化。
(分组实验)任务:A组探究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遇NaOH 溶液的颜色变化B组探究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遇Ca(OH)2溶液的颜色变化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现象记录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讲解)我们知道氢氧化钙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澄清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那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组成很相似,会不会氢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现象是不是也很明显呢?那我们来接着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活动探究3】目标: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讲解)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请大家向之前溶解固体氢氧化钠的小烧杯中小心地吹气,观察现象。
变质问题的探究-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大盘点(解析版)

(1)取样,加水溶解
(2)向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CaCl2+Na2CO3===CaCO3↓+2NaCl,该步骤检验Na2CO3是否存在,并利用过量的CaCl2除去Na2CO3)
(3)取步骤(2)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看是否变红
5.现象和结论
【进行试验】
试验操作
试验现象
试验分析
老师试验
略
略
没有产生NaHCO3
学生试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______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存在,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因此猜想Ⅱ成立;
【反思评价】根据题目信息碳酸钠不溶于酒精,因此可以取样品溶解于酒精中,然后过滤,得到沉淀,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得出固体是否全为碳酸钠;
3.(2020•齐齐哈尔)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2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即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氯化钠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白色沉淀的碳酸钙与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
探究五变质问题的探究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案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课时:1课时
目标:通过这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能够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一些反应速率快,而一些反应速率慢?
2.实验探究(30分钟)
a.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物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b.学生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进行实验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c.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总结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总结与讨论(15分钟)
a.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让其他组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b.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4.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出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报告。
评价标准:
1.能够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能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记录实验结果。
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做出合理结论。
通过这样一堂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讨论和总结,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人教版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燃烧现象,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火柴
2. 蜡烛
3. 玻璃烧杯
4. 镊子
5. 碗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烧杯放在桌子上,并在其中放入一根蜡烛。
2. 用镊子夹起一根火柴,点燃后放在蜡烛上。
3. 观察火柴点燃后蜡烛的燃烧现象,并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4. 使用碗盖住蜡烛,观察燃烧的现象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讨论:
1. 为什么火柴点燃后蜡烛会燃烧?
2.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 燃烧的特点有哪些?
4. 燃烧过程中是否会释放气体?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燃烧现象,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燃烧是一种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需要氧气和燃料,才能发生燃烧。
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热能和光能,同时也会产生氧化物质。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的发生。
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仁爱版 学生实验实验1--2内容测试题附答案

实验1 实验基本操作一、单选题1.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 ①③④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④⑥⑦2.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 向下排空气法B. 向下排空气法C. 排水集气法D. 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3.实验结束后,下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A. B. C. D.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 大于6mLB. 小于6mLC. 等于6mLD. 以上都不对5.某同学用天平称量5g食盐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进行的操作为()A. 添加药品B. 减少药品C. 增加砝码D. 减少砝码6.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没有先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液体.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 ①③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7.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忌将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的原因是()A.易使试管底部熔化B.会使酒精燃烧不充分C.会使酒精灯熄灭D.灯芯处温度低,易使热的试管骤冷而破裂8.下列能直接加热,且为玻璃仪器的是()A. 烧杯B. 试管C. 集气瓶D. 蒸发皿9.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读数时视线仰望,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A. 20mLB. 大于20mLC. 小于20mLD. 无法估计10.某气体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①不易溶于水②易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小④密度比空气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填空题11.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也不________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12.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________,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________.13.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________ ,视线要与液体的________保持水平,读数时如果俯视刻度,则读数偏________ (填大、小),量出的液体体积比读数要________(填大、小).14.________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使用时绝对禁止________,也绝对禁止________,以免失火.用完后必须用________盖灭.三、解答题15.我们都知道:KTV房间内的空气质量不如室外的清新,长时间呆在里面有头晕感觉,现有环境监测人员到某KTV房抽取空气样品进行检测,你知道他是如何抽取的吗?(请写出具体的操作)四、实验探究题1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3)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4)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5)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五、综合题17.正确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重要保证.(1)现用50mL 量筒量取46mL 氯化钠溶液,请你在图中画出所取氯化钠溶液的液面.(2)在过滤的操作中,需要的仪器除铁架台(含铁圈)、烧杯、漏斗,还需要________ ;过滤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二低”中的其中“一低”是指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18.某同学准备称量一定量的食盐和量取一定量的水做实验:(1)称量食盐:用托盘天平称量3g食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小故事 6 实验探究
炼丹术与化学 大约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外各国都先后兴起过金丹术,它是近代化学的前身,也是化学的原始形式。炼金术士们想用廉价的金属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得到贵重的金属金和银,另外他们也想生产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炼丹术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先后派人去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希图长生不老,到了汉帝时,宫廷中就召集了许多炼丹术士们从事炼丹,那时的练丹术士们认为水银和硫磺是极不平凡的,是具有灵气的物质。水银是一种金属,但却是液体状态,而且能溶解各种金属,另外;水银从容器中溅出,总是里球状,水银容易挥发,见火飞去,跑得无影无踪,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但炼丹术士们发现用硫磺能制服水银,因为水银与硫磺作用生成一种硫化汞,它稳定而不易挥发。这样一来,炼丹术士们又编造出所谓水银为雌性,硫黄为雄性,宣称雌雄交配可得灵丹妙药。因此硫化汞也就成了炼丹术中一种不可少的药剂,硫化汞在那时就称为丹砂,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炼金术的初始阶段和占垦术紧密联系,他们认为太阳滋育万物,在大地中生长黄金,黄金是太阳的形象或化身;银白色的月亮是银的化身;铜是金星的化身;水银是水星的化
身;铁是火星的化身;锡是木星的化身;土星是五个行星中最远最冷的一个,所以它的化身是最阴暗的铅。炼金术土们相信:物质的本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性。正象人一样,他们的肉体是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人的好与坏、善与恶不是由肉体决定的,而是他们的灵魂决定的。因此改变金属的特性,就是改变了金属。炼金术士们同样认为,万物都有生命,都有灵魂,并且力求提高自己,而且灵魂可以转世和移植,这样金属这种机体力求朝着理
想灵魂方向——不怕火炼的黄金来提高自己。炼金术士把金属铜、锡、铅、铁熔合一种黑色金属,他们认为这样一来,这四种金属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原来的灵魂,再经一系列的后续处理,可得黄色的金子。 炼金术虽然和神秘的宗教相联系,但是在进行炼金的过程中,使人类了解到一些无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手段,进行了大量混合、反应,摸清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大大地丰富了化学知识,为近代化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三寒假 尖子班 学生版
目标1. 会粗盐提纯的相关操作,及产率计算 目标2. 探究题中注重猜想、反思、过程 目标3.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探究问题
粗盐提纯 实验步骤: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取10mL水,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10mL的 水中,加到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并记录数据; (2)过滤: 过滤食盐水; (3)蒸发: 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 溅,待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将提纯过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 率。
过滤 蒸发
课程目标 知识导航 模块一 粗盐提纯 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玻璃棒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 (2)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洒落。 (3)蒸发时:玻璃棒搅拌液体,为了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转移时:玻璃棒起到了转移固体的作用。 实验中注意的细节 (1)蒸发皿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时,倒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2)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3)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决不能将剩余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有关粗盐提纯问题 例1.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 【实验一】提纯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上图中的(填序号) 。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 A.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 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 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 溶解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水的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
能力提升 初三寒假 尖子班 学生版
A. 量筒 B. 天平 C. 烧杯 D. 漏斗 E. 蒸发皿 F. 玻璃棒 G. 酒精灯 (4)若提纯NaCl方案中先除去的是氯化镁,接着除去氯化钙,回答: ①试剂a的化学式是 ,b的化学式是 。 ②操作过程中加适量稀盐酸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且滤纸未破损,需接着进行的操作是 。 (6)若所取粗盐样品中实际含氯化钠的质量为m g,除杂后所得精盐的质量为n g,则m与 n的关系是m n(填“>”“<”“=”),原因是 。
物质的检验 例2.化学实验室有ABCDEF六瓶无色透明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 化钠、酚酞、盐酸中的一种。为了区别它们,化学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步骤略 去):
A B C D E F Ⅰ.将B分别滴入ACDEF中,A有气泡产生,E显红色,C产生白色沉淀,其余均无明显 现象。 Ⅱ.将E分别滴入ABCDF中, BCD均显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B ,D ,E , F 。 (2)写出A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当E滴入B中显红色后,再将A逐滴滴入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 。 (4)假设所取六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后的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混合物成分探究 例3. 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里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 老师从中取出3种物质,研磨混合均匀(如下图所示),让同学们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
能力提升 模块二 酸碱盐性质实验 (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 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部分实验现象 实验1: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实验2: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
洗衣粉、纯碱: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mL稀盐酸 洗衣粉: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滴碘水 淀粉:变蓝 其余物质: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__7(填“>”、“<”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实验1 加水溶解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
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液体呈红色 有大量气体逸出 变蓝
参照5种已知的物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未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物质的实验方案 。 初三寒假 尖子班 学生版
废液缸问题 例4. (2013石景山一模)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放入烧杯中。
(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为 色。 (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 。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 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 。 标签问题 例5. (2012昌平二模)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右下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 B. 碱 C. 盐 【查阅资料】 ①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②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③测定室温下(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Na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