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前三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第一单元:整数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复习并掌握三位及以下整数的加、减法;(2)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并掌握正负整数的加、减法;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采用直观形象化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负数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负数整数的概念;(2)正负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1)掌握正负整数的加、减法;(2)运用正负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问答法3. 实验和演示法4. 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教师出示一组阴影图并问学生:这个图是你们认为的对、错或空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确和错误的概念,并依次出示+3,-2,+4,-1。
并告诉学生这些数既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而是一种新的数的表现方式,这种数叫做正负数。
2. 激发学生兴趣(1)老师随机出示不同的上面多个有阴影或空心的图形,学生根据图片画图讨论。
(2)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图形判断他们的正确和错误。
3. 操作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正负整数的表示。
(2)教师用图形演示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并给学生完成一些简单计算练习。
(3)通过《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124-P125页上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正负整数的加减法。
4.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1)教师提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找到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结对于学生所学的正负整数,概述正负数的定义、正负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巩固练习(1)完成《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126-P127页上的习题。
(2)完成一些课外习题。
第二单元:相等方程和不等方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相等方程的方法;(2)掌握解不等方程的方法;(3)理解“变量”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篇】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4篇《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出示自学提纲:(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自立列式计算: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1+12%)=1400×112%=168(册)4、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1、(1)出示练习: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等,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出现的任何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重点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
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表面积:s=2π(C÷π÷2) 2+ch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求镶瓷砖的面积就是求圆柱形水池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用 公式就是:s=π(d÷2)2+πdh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圆柱有几个面组成?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知道圆的直径怎么求圆的周长、面积及侧面积?
(2)知道圆的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面积及侧面积?
(3)知道圆的周长怎么求圆及侧面的面积?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说一说在生活中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得考虑求哪几个面的面积。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只求一个侧面积,第二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第三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
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
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数及其表示方式;2.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3.了解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式;2.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整数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式(10分钟)1.引入请同学们看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书,里面都是正整数,这样的书有什么问题吗?2.引导请同学们思考,当我们欠别人一元钱时,这时该怎么表示呢?3.呈现将欠别人一元钱的情景化为数学符号表示,那就是 -1。
4.引导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家有两只猫咪,其中一只去了朋友家,那现在家里还剩下几只猫呢?5.呈现将家里还剩下的猫咪的数量表示为数学符号,那就是 2-1=1。
6.引导请同学们思考,当我们赢了别人一元钱时,这时该怎么表示呢?7.呈现将赢了别人一元钱的情景化为数学符号表示,那就是 1。
8.总结将以上的符号统称为整数。
2.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5分钟)1.教师让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1)=?5-9=?5+(-2)=?2.教师以 -3+5 和 -5-1 的例子为起点让同学们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举例例如:-15+8=-7,-27+8=-19,2-7=-53.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查阅关于整数在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气温、海拔等。
五、作业布置1.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式的概念定义;2.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整数数学符号-1 0 1加减法-3+5=-2-5-1=-6-8+3=-5作业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式的概念定义;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柱与圆锥》为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3单元,本节课将涵盖以下内容:
1.圆柱的特征:侧面和底面的关系,圆柱的展开图。
2.圆锥的特征:底面和侧面关系,圆锥的展开图。
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4.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计算水桶、沙堆等物体的体积。
举例解释:
-对于圆柱展开图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如让学生剪开圆柱形的纸筒,观察并理解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情境,如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沙子,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应用体积公式,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不规则形状的近似计算。
-对于圆柱与圆锥体积倍数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展示当圆柱与圆锥底面积相等、高相等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新课讲授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来解释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节奏。但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些概念仍然难以理解。未来我考虑引入更多的三维模型或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空间概念。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对体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忽视了准确度,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强调精确度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一单元负数)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一单元负数)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玉贤中心教师电子备课
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