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周周练--历史试题(十二)(附答案)$797639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上饶县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

江西省上饶县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6一、选择题1.近代某条约规定,“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5.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

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此后(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6.《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2017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饶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生分,共计14 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永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

‛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向‛,下述思想明显与其不同的是A.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B.《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蠢‛之一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25.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26.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27.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28.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

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一模试卷

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一模试卷

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贡献是()A . 仁爱、正义、自强的价值观B . 变法革新、集权专制的治国理念C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 . 兼爱、非攻的和平理想2. (2分)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

这说明宋代()A . 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 . 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C . 中央权力得到加强D . 地方自治权力有所增强3. (2分) (2019高二上·安新开学考)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 . 北宋中期B . 元末明初C . 明末清初D . 鸦片战争时期4. (2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月考) 近代在华西方传教士译介西学时,在译序或文前,常以较大的篇幅和尖锐犀利的语言指陈中国社会存在的重重危机和症结所在。

该做法()A . 意在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B . 旨在增强国人民族危机感C . 利于淡化中西文化的差异D . 必然遭到国人的极力排斥5. (2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较早瓦解的地区是A . 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B . 东南沿海地区C . 长江、黄河沿岸地区D . 内陆地区6. (2分) (2018高一下·桂林期中)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 .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 .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 .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 .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7. (2分)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高三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高三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高三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4题;共22分)1. (6分)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错误的说法是()A .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 .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C . 世界性钢铁过剩D .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 (6分)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 .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 .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 .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D . 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3. (6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 . 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 . 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 . 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层次的区域(2)下列有关左图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 . 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C .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 . 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4. (4分)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甲同学打开伞并将其匀速转动,乙同学由伞尖向下看,向逆时针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判断下列各题。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 . 先偏右后偏左B . 向右偏转C . 先偏左后偏右D . 向左偏转(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二、综合题 (共4题;共40分)5. (15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周周练--历史试题(四)(附答案)$797641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周周练--历史试题(四)(附答案)$797641

图5 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周周练试题(四)历史24.图5是吴道子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A .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B .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C .人们虔诚地信仰佛教D .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25.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

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

”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A .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B .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C .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D .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26.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27.“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8.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A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 .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 .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 .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29.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含答案

上饶县中中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命题人:吴晓丽审题人:何堂远一、选择题1.《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金融业发达 B.手工业兴盛 C.对外贸易繁荣 D.印刷业进步3.下图表述最准确的是A.集宗教、商业、娱乐于一体B.源于六朝民间集市——草市C.民间信仰与经济的有机结合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重要表现4.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反映出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5.《左传》中记录了一段春秋初年郑恒公与商人的盟誓,大意是: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搞强买强卖,更不会强抢你的货物.你有什么大宗生意,我也不想过问。

这说明A.统治者调整重农抑商政策B.统治者争取商人支持C.商人没有市场交易的自由D.商人摆脱君主的控制6.徽商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成为明清著名的商帮。

从中可以看出徽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A.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B.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C.惠而不费的勤俭作风D.团队经营的乡土意识7.梁启超在论某一历史时期学术时说:“淮南盐商,既穷极奢欲,亦趋时尚,思自附于风雅,竞蓄书画图器,邀名士鉴定,洁亭舍、丰馆谷以待。

夫此类之人,则何与于学问?然固不能谓其予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集中训练(二)(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集中训练(二)(解析版)

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集中训练试卷二(历史)1. 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

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B. 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 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 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出现瓦解趋向,贵族政治遭受冲击,A、D两项错误;民本思想的萌发并非源于天道权威,而是民众力量显现的产物,C项错误。

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天”由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转变为人类的关爱者,这是当时王室衰微,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的现实逼迫人们修正传统的天人关系的反映,B项正确。

点睛: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宗法制走向衰落,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所以抓住“变革”的特征容易排除AD。

2.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 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儒佛互补,直至佛教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B项正确。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化趋向虽明显,但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 项错误。

点睛:通常而言,我们可以说宋明理学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就是强调理学以儒学为正宗,同时糅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材料就是表达这个意思。

一般而言,材料很难标新立异的,所以掌握基础知识,能冲抵一定阅读能力的不足。

3. 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一)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一)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

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2.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由封闭到开放3.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

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4.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戊戌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由此可以推知()A.近代思想解放进程存在区域差异B.八国联军侵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C.戊戌政变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这两件事发生的动机不同结果相同5.“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6.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

这表明中共()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7.建国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区分农村阶级成分B.二五计划期间打击投机倒把活动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D.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8.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历史文综练24.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5.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A.门阀政治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中央集权遭到冲击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26.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

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

材料旨在说明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B.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27.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

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B.君主意图控制思想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D.经世致用思潮兴起28.1868年,大学士倭仁认为中国人学“西学”,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䜣认为“西学中源”,洋人只是对中国传出去的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人学“西学”也无可厚非。

相比之下,奕䜣的看法A.不利于洋务运动开展B.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C.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D.对学习西学有双重影响29.下表是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A.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B.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C.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D.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30.福建《长汀县志·外教志》载:“按外教初入汀时不免有一二秀民,假其势力以干涉词讼,欺压良民,致为汀人所嫉视,后乃改变政策,专以柔道行之,讲道外施医施药,办学校与士大夫相周旋,自是民教遂相安无事云”。

这实质上反映出A.西方文化传入与普及不会一帆风顺B.长汀教会放弃侵略权益C.士大夫充当民教冲突的调解者角色D.中西文化由冲突到融合31.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A.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32.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

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33.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议会不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并改革选举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愿表达自己的意志,并确立按照人口的多少分配议会席位的原则。

这些举措本质上说明英国A.议会选举的限制不断降低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C.民主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D.普遍选举的原则得以确立34.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

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方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

英国成为“欧洲粮仓”反映了A.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C.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35.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会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员国。

这一现象说明()A.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包容性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自由贸易区C.北美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D.美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者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家建立的早期阶段,重商主义被认为是国家安全所必需的。

但是,到18 世纪,它似乎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

受到专利权、国内税或过多的关税和杂税妨碍的商人们热情地接受了自由放任的口号……他们寻找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的自然法则,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一般原则——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摘编自[意]阿锐基《漫长的20 世纪》材料三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经济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10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9 分)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6 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

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

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8分)(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7分)2017届高三历史文综练参考答案24——27 B A D B 28----31 D A D C 32----35 D C A A40.(25 分)(1)变化: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

(4 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启蒙思想的发展;重商主义弊端引发商人的不满。

(6 分,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2)思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成为近代主流经济思想之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 分)合理性:苏俄新经济政策采用商品、市场、货币等资本主义因素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挽救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6 分)41.【答案】答案示例1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1分)1960—1970年发生逆转。

(1分)理由:(提高因素)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国策;计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速;“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因素)经济上“左”倾错误;文革初期的严重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政策。

(任答4点,每点1分,4分)答案示例2趋势: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

2分理由: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和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开启本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美苏冷战下的相对和平稳定局面;科技革命推动;二战后机制化、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影响;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任答4点,每点1分,2分)答案示例3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分理由:中国工业化起点低;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政府控制严密、计划性强;忽略市场导向;错误经济政策影响;政局不稳定因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大陆乡村都市化模式的缺陷。

(任答4点,每点1分,4分)44.【答案】(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4分)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4分)(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

(4分。

答对两点即可)启示: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