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下册历史《俄国十月革命》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复习要点 岳麓版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阶级,主力军,方式,结果和性质各是什么?答: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时间:1917年3月;地点:彼得格勒(首都);领导阶级:布尔什维克党;主力军:工人,士兵;方式:游行示威,武装起义(主要方式);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于何时?答:标志: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时间:1903年。
3.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的事件是什么?被推翻的沙皇是谁?答:事件:俄国二月革命;被推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4.两个并立政权局面出现在什么事件之后?什么事件后,两个并立政权局面结束?这两个并立政权是什么?这两个政权中,哪个掌握武装力量?哪个掌握实权?掌握实权的政权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答:俄国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武装力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继续一战。
5.列宁回国的时间是何时?地点在哪?他在哪个会议上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答:时间:1917年4月;地点:彼得格勒;会议:布尔什维克党会议。
6.四月提纲的内容有哪些?其中提出了怎样的路线和口号?答:内容:目前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路线:目前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口号:“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7.十月革命的目的,领导阶级,领导人,时间,地点,主力军,主要特征,结果和性质各是什么?答:目的:为了推翻临时政府;领导阶级: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时间:1917年11月7日;地点:彼得格勒;主力军:工人,士兵;主要特征(方式):武装夺权,暴力革命;结果:攻占冬宫,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委员会;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常考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常考点汇总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十月革命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2)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解决了资产阶级所未能解决的革命彻底性问题,为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3,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激起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行反人民的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由于形势发生变化,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4,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在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而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试分析中俄两国走不同革命道路的原因。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无产阶级的力量聚集在城市。
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城市,在全国就具有一种特殊的重要地位,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追随。
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它们在城市中的力量颇为强大,而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
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的薄弱,使农村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所以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中考真题1.191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一(1917年4月)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
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doc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④革命任务:为了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俄国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②性质:无产阶级革命③革命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方式:武装暴动⑤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1918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四、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新经济政策①时间:1921年②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政治上: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二、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经济上:一五二五计划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①目的: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②时间:1928~1937年③重点:发展重工业。
④作用: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2 、政治上:新宪法的颁布①时间:1936年②内容: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③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填空)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的政权是: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3、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俄国十月革命性质是: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1)背景:★⑵时间:⑶领导人:⑷起义指挥部:⑸主要参加者:⑹最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彼得格勒)暴动,武装夺取政权⑺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⑻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⑤1918-1920年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③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二、(列宁)新经济政策:(改良主义的方法)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首要任务是⑵领导人:⑶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⑷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⑸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苏联成立:(1922-1991)⑴时间:1922年底;⑵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巧记:俄外乌白)★四、(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九年级下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2.地点:彼得格勒3.领导人:列宁4.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三、政权的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四、人民委员会采取的措施:见《世界历史》下册P3最下面一段五、政权巩固: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六、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1921年。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苏联的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的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国家工业化:(1)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作用: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3.新宪法的颁布:(1)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影响: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四、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见《世界历史》下册P9—10最后一段(从积极和消极作用两方面辩证评价)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1.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平,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2.时间:1919年3.地点:法国巴黎4.与会国:27个5.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6.主要内容: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见《世界历史》下册P15表格)7.巴黎和会的实质: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中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历史九(下册)知识点(必背)

九(下册)知识点(必背)知识点一: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爆发:1917年俄历2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1、经过——A时间:1917年11月6日;B 地点:彼得格勒; C总指挥:列宁; D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E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革命的措施: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迁都莫斯科。
3、影响:对国内的影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对世界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知识点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建设成就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A时间:1921年; B领导人:列宁; C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俄的社会主义工业化:A内容: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B重点:发展重工业C影响:苏联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3、苏俄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建立了集体农庄。
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1、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
(即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的经济体制和以个人专断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评价:A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B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俄国十月革命会考知识点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会考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会考知识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经济状况: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一个垄断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具有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特征,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2、社会矛盾:俄国具有非常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质,诸多矛盾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参加了战争。
战争使俄国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经济濒临崩溃,工业减产,农业萎缩,交通运输混乱。
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成为可能;同时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二、主观原因1、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成熟,使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同时还有广大的农民。
3、被压迫民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主要是吸取了巴黎公社的教训)。
俄国十月革命会考知识2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背景: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1)客观原因:①经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②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沙皇专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③国际:一战进一步激化俄国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
(2)主观条件: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革命性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胜利: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4)武装起义爆发: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彼得格勒,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十月革命》知识点整理

(封面)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十月革命》知识点
整理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本P2-6)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哪些主要原因?
原因: (1)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影响;(3)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4) 俄国
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
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而中国采取的
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原因:(1)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
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
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
所以十月革
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
产阶级力量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胜利;而农村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所以,中国革命走
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
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
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俄国十月革命》复习
知识点
知识点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
1.经济:俄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3.俄国革命力量强大。
4.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
5.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主要经过
1《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2.七月流血事件——教育了人民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
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2.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寻求解放的道路。
启示: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课后习题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依据是什么?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是如何正确反思并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
答案:
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提示:从领导阶级、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和以建立公平、公正、平等社会制度为目标进行分析。
启示:资本主义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发生在城市或以进攻城市为目标,就是借鉴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夺取政权的
革命模式。
但起义遭受失败或挫折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形势,认识了国情,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