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母亲教我的歌范文精选

合集下载

《母亲教我的歌》教学内容

《母亲教我的歌》教学内容

《母亲教我的歌》教学内容
《母亲教我的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歌,歌词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此歌曲适合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以下是《母亲教我的歌》的教学内容:
一、歌曲的背景和表述
1. 介绍歌曲名称,讲述母亲的情感和教育方式。

2. 以家庭为中心,通过家庭教育实例,引出歌曲核心内容。

二、歌曲的教唱
1. 介绍旋律和节奏,并逐行解释歌曲的意思。

2. 分节学唱,将歌曲分成三节,分别进行教唱。

3. 整体熟练唱,加深体会。

三、歌曲的分析
1. 分析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

2. 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3. 比较歌曲中的母爱和小朋友的家庭经验,引出教育启示。

四、歌曲的拓展
1. 通过比较,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状况。

2. 根据歌曲的主题,设计相关活动,如绘画、写作、朗读等。

3. 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含义。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深刻地认识到母爱的深沉和教育力量,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音乐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将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学生们将能够正确唱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学生们将能够通过合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

教学资源:1. "母亲教我的歌"歌曲录音2. 歌曲歌词3. 音乐播放设备4. 幻灯片或黑板教学步骤:引入:1. 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询问学生们对母亲的感受和想法。

2. 播放"母亲教我的歌"歌曲录音,让学生们聆听。

探究:1. 展示歌曲歌词的幻灯片或黑板上。

2. 分发歌曲歌词给学生们,让他们跟着录音一起阅读歌词。

3. 逐行解释歌词的意思,确保学生们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实践:1.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指导其他组员学唱歌曲。

2. 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们跟着录音一起唱歌。

3. 指导学生们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发音。

巩固:1. 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合唱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唱中。

2. 指导学生们注意合唱的和谐和协调。

3. 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拓展:1. 鼓励学生们创作自己的歌曲,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2. 分享学生们的创作,让其他同学也能欣赏和学习。

评估:1. 观察学生们在合唱练习和创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学生们的合唱表演和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扩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尝试在家里唱这首歌曲给母亲听,以表达他们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乐器伴奏这首歌曲,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并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可用性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第15课 母亲教我的歌 妈妈 妈妈宝贝

第15课  母亲教我的歌  妈妈  妈妈宝贝
4. 再次复听时,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边看大屏幕的谱例并用手划旋律线,说说歌曲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从拓展变化了的曲调中,感受歌曲忧伤、思念的情怀。
五、聆听《妈妈宝贝》
1.初听歌曲,看着大屏幕上出示的歌词,听录音学唱,说说这首歌曲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歌曲,设问: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听到了歌曲中有几种演唱形式?是男声?女声唱?童声唱?
四、聆听《母亲教我的歌》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基本情绪。设问: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与《妈妈》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妈妈》感觉明朗、奔放,而这首歌略显伤感。)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多听几遍,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再来讨论。
2. 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并用大屏幕出示中文歌词。
3. 复听中文歌词的版本,说说歌曲的速度怎样?(慢速),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题目叫《妈妈》
三、聆听《妈妈》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2. 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感受这首独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了解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
3.复听,说说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再次复听,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这首歌中多次响起了对妈妈的呼唤声,想一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从呼唤“妈妈”起,音乐明朗奔放,采用调性转换和旋律起伏幅度增大、音区提升等手法,把歌曲层层推进到高潮,表达了对母亲更深切的情感。)
7.结合生活实际,加快妈妈平时在生活中是如何关心自己和爱护自己的,谈谈体会,重点说说将来我们该如何对待妈妈,现在该怎样做?将来又该怎样做?
六、课堂小结
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纸上

三年级音乐上册《母亲教我的歌》教案2 人音版

三年级音乐上册《母亲教我的歌》教案2 人音版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教学目标
体会歌曲中对母亲的思念,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为三年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母亲的爱体会不够深刻。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师生问好
有节奏问好。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用问题导入
最爱我们的是谁?
为我们无私奉献的是谁?
调动课堂
活动3【讲授】歌曲介绍
介绍歌曲的作者和来源。

活动4【讲授】初听音乐
初听音乐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

活动5【活动】欣赏歌曲
带有感情去欣赏歌曲、抒发情感,和音乐哼唱,会歌曲曲调。

活动6【活动】处理歌曲
激发情感讲述母亲曾经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活动7【活动】情感升华
联想回忆,播放歌曲。

活动8【活动】总结
播放《跪羊图》表现总结感情,决心做孝心孩子。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详细教案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详细教案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详细教案教案标题:母亲教我的歌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母亲教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3. 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资源:1. 母亲教我的歌曲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

2. 母亲教我的歌曲歌词。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学生乐器(如口琴、小提琴等,可选)。

教学准备:1.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正常工作。

2. 准备好母亲教我的歌曲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

3. 复印足够数量的母亲教我的歌曲歌词。

4. 准备学生乐器(如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母亲教我的歌。

2.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的母亲是否曾经教过他们一首特别的歌曲,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展示(10分钟):1. 播放母亲教我的歌曲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

2. 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首歌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这首歌曲有哪些特点?(如节奏、旋律、歌词等)2.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意见。

学唱(20分钟):1. 分发母亲教我的歌曲歌词给学生。

2. 按照节奏和旋律,带领学生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3. 分段教唱,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部分的歌词和音调。

4. 可选择性地引入学生乐器,让学生用乐器伴奏或演奏歌曲的旋律。

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用学唱的方式表演母亲教我的歌曲。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和表达能力。

3. 其他学生可以给予表演小组鼓励和反馈。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母亲教我的歌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音乐,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组织音乐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和创作成果。

三年级音乐歌曲《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歌曲《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教学设计
五、聆听《母亲教我的歌》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基本情绪。设问: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与《妈妈》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妈妈》感觉明朗、奔放,而这首歌略显伤感。)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多听几遍,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再来讨论。
2. 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并用大屏幕出示中文歌词。
3. 复听中文歌词的版本,说说歌曲的速度怎样?(慢速),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
4. 再次复听时,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边看大屏幕的谱例并用手划旋律线,说说歌曲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从拓展变化了的曲调中,感受歌曲忧伤、思念的情怀。
5. 再次复听,加入音乐活动:按照歌曲乐句,跟着音乐速度按乐句的旋律走向,做出慢慢挥纱巾的动作,在旋律大跳的地方把纱巾向上方用力抛出去,然后等纱巾缓缓下来的时候接住。
教学准备白板教学光盘电子琴打击乐器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妈妈的心三聆听妈妈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感受这首独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了解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
课 题
聆听歌曲《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分辨聆听作品《妈妈》《妈妈宝贝》和《母亲教我的歌》演唱形式。
初听歌曲感受受妈妈的呼唤。
聆听《妈妈的宝贝》了解歌曲的内容及演唱形式并感受歌曲中的母子深情。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不同。
通过游戏掌握四分休止符。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妈妈》 男生独唱《妈妈的宝贝》童声独唱 《母亲教我的歌》女声独唱
教 学 反 思
通过聆听三首歌曲让学生认识三种演唱形式,并能体会到妈妈给我们的爱。
请学生按一定的速度边念边拍手,等学生和念整齐后,老师随机擦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数字,请学生按刚才的速度边念边拍手,遇到擦去的数字时,不发出声音。在这样练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增加难度,只留下两到三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在其他地方都要按一定的速度在心里念数字,不发出声音,当看到还保留在黑板上的数字时才一起念出来并拍手。

聆听 母亲教我的歌-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 母亲教我的歌-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母亲教我的歌-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的主题为“聆听母亲教我的歌”,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方式感受母亲的爱和教诲。

本课程适用于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建议课时为 1-2 小时。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聆听母亲教我的歌》这首歌曲,并了解其歌词和曲调;•能够辨认出歌曲中的主旋律,并模仿演唱;•能够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演唱歌曲表现出情感和思想;•能够通过欣赏歌曲培养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合作完成歌曲演唱和表演。

3. 情感目标•培养爱家爱母亲的情感;•弘扬中国传统家庭美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放映视频或播放录音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母亲的爱和教诲;•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母亲或家庭的感悟和体会。

2. 学习歌曲(2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聆听母亲教我的歌》,并播放录音进行初步熟悉;•教师进行分段讲解,强调歌词表达的情感和其与主题的关系;•教师分组安排学生练习歌曲,要求每组有一名学生担任指挥,其他同学配合演唱。

3. 学习音乐元素(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辨认出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教师以歌曲为例讲解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元素表现情感和传递信息。

4. 创作表演(30分钟)•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围绕歌曲主题进行创作表演,可以选择图片、诗歌、自编曲等方式表现主题;•课堂上每组学生依次进行表演,并在最后进行评选。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的合作、创新和主题感悟;•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和自我创作。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听课和评比方式,评估学生在演唱、表演和创新方面的表现;•学生互评和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五、课后作业•学生进行一次自选歌曲的演唱或表演,并完成心得体会;•学生在家练习《聆听母亲教我的歌》,为下一次课练习做准备。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教案标题:母亲教我的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演唱《母亲教我的歌》,培养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母亲教我的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们准备好的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一幅描绘母爱的图片,让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的母亲或其他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女性,让他们分享一些关于她们的故事或经历。

导入歌曲:1. 播放《母亲教我的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们先欣赏这首歌曲。

2. 引导学生们仔细聆听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尝试跟随歌曲的节奏轻轻地拍打自己的手掌。

歌曲分析:1. 引导学生们共同分析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一些生词和词组。

2. 引导学生们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以及歌曲中使用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等)对情感的表达起到的作用。

歌曲演唱:1. 将歌曲的歌词分发给学生们,并一起反复朗读,确保学生们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分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练习歌曲的演唱,鼓励他们合作、互相帮助。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歌曲,其他小组可以给予鼓励和建议。

展示和总结:1. 邀请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可以选择一些小组进行集体演唱。

2. 引导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学习和演唱《母亲教我的歌》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3.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表达对母亲或其他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的感激之情。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们创作自己的歌曲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2. 邀请学生们选择其他歌曲,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演唱。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们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鼓励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篇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鉴赏、编创和演唱,在情感的抒发过程中,产生感恩母爱的情感共鸣; 2、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并能唱出《母亲教我的歌》的音乐主题;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版本《母亲教我的歌》的对比欣赏,了解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于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母亲教我的歌》,了解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于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歌曲的速度、歌词等进行改编,自创作品并演唱. 教学方法:对比、探究 教具:CD、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语:"大家知道老师学吉他所学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吗?——《真的爱你》,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下这首歌曲." 2、教师表演后提问:"老师刚刚唱的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 教师明确: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教师:"是的,《真的爱你》是黄家驹生前写给母亲的歌,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我想写一首歌给自己的母亲是对母亲感恩的表达.黄家驹虽然已经英年早逝,但他这首歌还能一直陪伴他的母亲,还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二、授新课 (一)学习歌曲《母亲教我的歌》 1、歌曲背景介绍 在1880年,捷克的作曲家德沃夏克也创作了一首写给自己母亲的歌.德沃夏克说,自己小的时候,母亲经常为他吟唱一些非常好听的波西米亚*歌.但现在德沃夏克自己有了孩子,不知该唱什么歌谣给他们,于是德沃夏克很自然地想到了母亲教她的歌谣,而这些的歌谣就成为了德沃夏克歌曲创作的素材.请大家翻到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的第一首作品. 2、学唱歌曲《母亲教我的歌》 "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歌曲的意文、美声版;" 1)、教师教唱歌曲主题第一段歌谱(钢琴弹唱); 2

2)、跟老师钢琴和范唱学唱歌曲主题第一段; 3)、教师播放中文版《母亲教我的歌》,学生跟唱歌曲主题第一段. (二)、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母亲教我的歌》 1、欣赏小提琴版的《母亲教我的歌》 师:"这段动人的旋律一直被音乐家们以不同的方式演绎,接下来我们欣赏由维也纳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版《母亲教我的歌》的主题部分.思考:歌曲的速度怎样?歌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用这个乐器对歌曲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 学生:…… 教师明确:"中等(行板)速度,小提琴的音色接近歌唱版中人的声音,音色柔美,富有歌唱性、抒情性,营造了歌曲含蓄、深情、温馨而暗含忧郁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欣赏教师创编的摇滚版《母亲教我的歌》音频 1)、教师:"对于这段旋律老师也尝试了进行改编,加入了现代的摇滚元素,同学们想听听吗?在听的同时请思考,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学生:…… 教师明确:"速度变快了、主奏乐器由柔美抒情的小提琴音色变成了粗犷狂野的电吉他音色、表达的情感变得欢快、激 情、热烈、奔放!" 2)、教师:"请大家给这个版本重新命一个名." 学生:"《母亲带我去游乐场》、《母亲带我去长隆》……" 3、教师小结 1)复听小提琴版后教师小结:"快速度通常表现的音乐情绪——欢快、热烈、激昂……较慢速度通常表现的音乐情绪——深情、温馨、忧郁或者悲伤……在刚才听的两段音乐片段中,有快慢两首作品,音色也不一样.其中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含蓄典雅、细腻集中、忧郁神秘,接近人声的特点.因此这样的速度和音色最适合表现原作者希望表达的含蓄、深情、温馨而暗含忧郁的思念之情. 【篇二】 教学内容: 一、表演《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二、聆听《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 三、音乐知识:认识四分休止符、认识速度标记。 四、编创与活动:音乐游戏——跳格子,节奏时值组合练习。 单元目标: 一.情感目标:能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能够用优美、流畅、亲切的声音演唱《妈妈的心》; 3

二、认知目标:在聆听《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在表演《妈妈的心》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懂得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的。 三、技能目标:能用慢速、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能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表演歌曲;能选择合适的速度演唱歌曲。懂得音乐速度变化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对祖国妈妈的深沉的爱、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及教学光盘,教学卡片。 课时安排:共四课时 1、表演《妈妈的心》,认识四分休止符并懂得得其作用。 2、聆听《妈妈》《母亲教我的歌》,进行音乐游戏、编创与活动。 3、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编创情景表演。 4、聆听《妈妈宝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歌曲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通过挥拍,击拍等手段,让学生准确掌握后半拍演唱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基本练习 1=D-G 55653223|0561|5.3|22356|1-|| 啦………… 在发声练习中对学生提出声音的要求:轻柔而有弹性,并通过发声练习掌握后半拍演唱的要领。 三、表演《妈妈的心》 1.由课题名称直接切人导人本课。 2.教师范唱。 提出要求:设问这首歌唱什么内容?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3.师生交流讨论上述设问。 4.听录音范唱两遍。 要求:看课本上的歌谱,可以在心里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不出声音)。 4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的符号? 6.讲解:休止符。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7.再听录音范唱。 要求:看到谱上有“0”休止符要休止。 8.师生讨论:设问: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 9.小结: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10、在教师的伴奏下,学唱〈妈妈的心〉曲调,可分为两个乐段学唱,唱好一个乐段再唱第二乐段。 11、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填唱歌词。 12、练习打击乐伴奏 (1)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部双响筒的强拍休止。 (2)打击乐两个声部合奏。 (3)教师弹旋律,学生奏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4)全体表演:唱、奏、跳表演《妈妈的心》。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妈妈的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两首不同地域风格的歌曲所表达的共同的情感; 2.认识两种音乐表演形式; 3.在音乐游戏中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三、聆听《妈妈》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2.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感受这首独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了解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 3.复听,说说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再次复听,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这首歌中多次响起了对妈妈的呼唤声,想一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从呼唤“妈妈”起,音乐明朗奔放,采用调性转换和旋律起伏幅度增大、音区提升等手法,把歌曲层层推进到高 潮,表达了对母亲更深切的情感。) 5

四、聆听《母亲教我的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基本情绪。设问: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与《妈妈》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妈妈》感觉明朗、奔放,而这首歌略显伤感。)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多听几遍,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再来讨论。 2.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并用大屏幕出示中文歌词。 3.复听中文歌词的版本,说说歌曲的速度怎样?(慢速),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 4.再次复听时,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边看大屏幕的谱例并用手划旋律线,说说歌曲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从拓展变化了的曲调中,感受歌曲忧伤、思念的情怀。 5.再次复听,加入音乐活动:按照歌曲乐句,跟着音乐速度按乐句的旋律走向,做出慢慢挥纱巾的动作,在旋律大跳的地方把纱巾向上方用力抛出去,然后等纱巾缓缓下来的时候接住。 五、音乐游戏:带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 1.活动准备:准备六把椅子 2.把四把椅子按同样的间距摆好,每组请一名同学坐在椅子上.其他学生拍出节奏: “XXXX”,然后请一位学生任意坐到其他椅子上,形成如“X0XXX”或“XX0XXX”,再请其他同学拍出来。 3.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2345678…….. 请学生按一定的速度边念边拍手,等学生和念整齐后,老师随机擦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数字,请学生按刚才的速度边念边拍手,遇到擦去的数字时,不发出声音。在这样练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增加难度,只留下两到三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在其他地方都要按一定的速度在心里念数字,不发出声音,当看到还保留在黑板上的数字时才一起念出来并拍手。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气氛。 2、小组合作为歌曲编创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三、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歌曲。不出示歌曲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