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2014届最新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地 理 试 题(含答案)

2014届最新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地 理 试 题(含答案)

2014届最新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地 理 试 题(含答案)姓名 班别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

下列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B .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大C .气压带季节性移动,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 .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欧洲杨凌农业区,位于陕西省渭河平原,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回答第2题:2.下列关于杨凌示范区发展方向的定位,不符合...其地理特征的是 A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B .进口—加工—出口经济示范项目 C .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 D .城乡一体化的表率下图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某市城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回答第3题:3.分别表示城区面积和冬季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D ) A. ①和④ B. ②和① C. ③和② D. ④和③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结合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部科技水平高 ②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③西部地区交通落后④西部地区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①减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②继续加强西部生态建设③加快国家能源基地建设④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⑤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在智利北部海岸,村民们用稠密的网幕,捕捉上空的浓雾,当浓雾在网幕表面凝结时,水滴就落入沟中,然后再由管道流入村庄中。

回答第6题6.该渔村多浓雾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强烈,海水大量蒸发B.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使地面水汽不易扩散C.夜晚地面辐射加强,造成水汽凝结D.沿岸有寒流经过,下层大气易达到饱和下图为1995-2000年和2000-2005年各省流出劳动力人数占全国总流动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地区分布图。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0讲 产业转移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0讲 产业转移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含答案

第40讲产业转移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考纲解读]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

理解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考点一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错误!重工业错误!高科技工业(初期)(中期) (后期)(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影响因素(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时,需要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错误!3.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主要原因: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影响: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主要原因: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影响: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主要原因: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影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2)从地域分布来看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深挖高考命题点]1.[填空、判断]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2016·课标甲卷改编)(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________。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①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②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国务院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doc

国务院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doc

国务院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02期國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9日主持召开國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國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广西首次将“感恩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國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近期召开的2012年广西“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感恩教育。

水利部、农业部签署加快水利和农业发展合作备忘录1月10日,水利部、农业部签署《关于加快水利和农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决定在规划制定、工程布局、项目建设、防灾减灾、技术服务、资源保护、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强合作,大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水利对农业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今年粮食和农业发展继续保持好势头提供保障,为顺利实现水利和农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中國國绿色农业联盟成立由中國农机化研究院、中國绿色食品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國绿色农业联盟日前在京成立。

据介绍,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我國农业有了投资服务手册由科技部农村中心、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编写的《中國农业产业投资报告2011》,1月10日在西安正式发布。

据了解,《中國农业产业投资报告201l》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农业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并对农业与资本对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破75亿元。

据财政部门初步统计,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实际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同比增长21,3%。

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B.行政区域面积均匀,形状规则,边界明确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D.区域之间差异性是划分区域的基础2.右图中反映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A. 对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B. 对区域发展方向的影响C. 对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D. 对区域发展潜力的影响若将我国按照地貌、气候的差异分为三大自然区,其分布如以下简图所示,回答3~5题。

3.乙自然区应为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D.南方地区4.下列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热量引起的B.丙区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水分引起的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5.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 B.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C.地带性植被以森林为主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B.两地多为酸性土壤C.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D.两地皆全年多雨7.关于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A.图甲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米 B.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C.图乙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D.出现图甲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结合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部科技水平高②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③西部地区交通落后④西部地区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一、西咸新区概况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

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

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

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

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

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

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

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

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

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

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几点思考

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几点思考
西 部 地 区到 2 2 年 要 实 现 西部 地 区综 合 经 济 实 力上 一个 大 台 00
阶 ,基础 设施 更加 完善 ,现代 产业体 系基 本形成 ,建 成 国家重
“ 二五 "规 划进 一 步 凸现 十
要 的能源 基地 、资源 深加 工基地 、装 备制造 业基 地和 战略性 新 兴产 业基 地 ;人 民生 活水 平和 质量上 一个 大台 阶 ,加 快推进 以
陕西省社会 科学院院长任宗哲
对 西部 大开 发 十 二五 ” 规 划 的几 点思 考 “
口文 / 宗 哲 任
近 日 , 国 务 院 批 复 同 意 《西 部 大 开 发 “ 二 五 ” 规 十 划 》,通 过 学 习 ,形成 几点 思考 :
《西部 大 开 发 “ 二 五 ”规 划 》 ( 十 简称 《 划 》 )提 出 规
西 部 的战 略地 位 和特 殊使 命
西 部 地 区是 我 国贫 困 面最 广 、贫 困 人 口最 多、 贫 困程 度 最深 的区域 ,聚集 了中国绝 大 多数 的农村绝 对贫 困人 口 :乡村 人 口比重最 大 ,消除 “ 二元 结构 ” 的任务最 为艰 巨 ;文化 结构 多元 ,居住 着 中国5 多个少 数 民族 ,少数 民族 人 口占全 国少数 0 民族 人 口7 % 5 左右 ,同时 ,西部地 区与周 边 1 个 国家和 地 区接 4 壤 ,陆地边 境 线 占全 国 的8 % 0 以上 ;地 处 长江 、黄 河等 多条 重 要河 流 的上 游 ,是 森林 、草 原 、湿地 和湖泊 等集 中分 布 区 ,生 态地 位极 为重 要但 又十分 脆 弱 ,关 系到 整个 中国 的生态 安全 。 以 上诸 特 征 决 定 了西部 大 开 发 比 东北 振 兴 和 中 部崛 起 需 要更 长 的时 间 ,面临 的任务 也更 艰 巨 ,需要 打好 基础 。深入 实 施 西部 大开 发战 略 ,事 关各 民族 群众 福祉 ,事关 我 国改革 开放 和社 会 主义 现代化 建设 全局 ,事 关 国家长 治久 安 ,事 关 中华 民 族 伟大 复兴 。西 部大 开发承 担 着特殊 使命 ,在促 进 区域协 调发 展 中处 于突 出重要 的地位 。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二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重大成就第二节主要问题第三节战略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四节指导思想第五节基本原则第六节主要目标第三章重点区域第七节重点经济区第八节农产品主产区第九节重点生态区第十节资源富集区第十一节沿边开放区第十二节特殊困难地区第四章基础设施第十三节强化铁路建设第十四节完善公路网络第十五节优化民航布局第十六节加快发展水运第十七节加强水利建设第十八节畅通能源通道第十九节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五章生态环境第二十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二十一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第二十二节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三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十四节做好防灾减灾第六章特色优势产业第二十五节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第二十六节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第二十七节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第二十八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十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第七章美好新农村第三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第三十二节振兴牧业经济第三十三节提高林业发展水平第三十四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十五节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第八章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第三十六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十七节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第三十八节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三十九节统筹城乡发展第九章科教和人才第四十节优先发展教育第四十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四十二节建设创新型区域第四十三节推进人才开发第十章民生事业第四十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四十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十六节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四十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四十八节繁荣文化事业第四十九节创新社会管理第五十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第十一章改革开放第五十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第五十二节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第五十三节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第五十四节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第五十五节强化政策支持第五十六节精心组织实施第五十七节加强指导协调第五十八节做好评价考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调研报告]“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

[调研报告]“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

[调研报告]“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十二五”规划突出西部发展战略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党和国家以及东部发迭地区乃至全社会为西部大开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过10年的开发,初步形成了符合西部地区开发实际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成功经验,西部大开发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7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部署西部地区未来发展规划。

这次会议突出了西部的战略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十二五”期间乃至更远的将来西部地区的发展格局。

中央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该规划也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

探求区域经济如何更好地谋篇布局,为未来五年发展注入新动力。

而目前正在研究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明晰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地区、重点专项规划产业发展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国家初步规划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今后数年西部地区经济年增速都将保持在10%以上。

此外,“十二五”期间中央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还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转移支付和投资安排上也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局面,年均增速达到11.9%;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的工程相继建成;并且,当地已经集中了一批重点航天军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等具有雄厚实力的产业。

此外,西部能源和矿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壮大相关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介绍,西部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7%,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占全国的66%,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国的82%,以及风能、太阳能、特色产业优势、旅游优势、沿边开发开放优势,这些方面的潜力都非常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西部经济和人民收入增速将“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02月21日06: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本报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朱剑红)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同意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从7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

《规划》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区域开发指导方针,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了统筹规划。

一是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

二是支持河套灌区等8个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发展。

三是支持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等5个重点区可持续发展。

四是支持攀西—六盘水等8个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

五是支持沿边开放区加快发展。

六是支持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发展。

《规划》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

一是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三是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加大农业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五是加强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人才
开发机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七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八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九是加强指导协调,凝聚社会合力,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中央的特殊支持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