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
中药毒副作用的六个特殊诱因

中药毒副作用的六个特殊诱因摘要:我国虽自古就有对中药毒性的理论阐述,但并没有完全上升到系统的科学高度。
随着临床案例应用的增加和现代药学对中药药性成分、化学反应禁忌的研究加深,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诱因越来越清晰。
本文主要阐述中药毒副作用的六大特殊诱因,旨在提示中药炮制者、医疗机构的医师和患者在应用管理上提高安全系数。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特殊诱因Abstract:although the theory of the tox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expounded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it has not fully risen to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system.With the increase of clinical case appl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pharmacology on the medicinal ingredients and chemical reaction taboo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ause of the toxicity of TC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ear.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six special inducement of the toxic side effect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aims to suggest the improvement of safety factor in th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nner,medical institution doctor and patient.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xic side effect;Special incentive一、超常剂量造成的并发诱因中药相对于西药的超剂量服用具有同样的危害存在,这里有一例提示:某患者因牙痛,按照中药牛黄祛火原理服用了牛黄解毒片,因担心中药的药效慢,故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服用,擅自增加剂量,几天之后牙虽然不疼了,但是胃肠道反应非常明显,还出现了皮肤瘙痒和灼热感,后来又通过医院就诊停服解毒片,输入维C等降解才得以缓解康复。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关键词】中药;毒性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
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
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
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1“毒”的含义1.1古代毒性的含义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
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
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
1.1.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1.2现代毒性的含义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王立新(香河县人民医院制剂室065400)
1 发生原因
1.1药物的固有毒性中药里许多药物有强烈毒性,如乌头类、砒霜、雄黄、红娘子等。
这些药物如果使用不慎或用量超过安全范围均可使人中毒或导致死亡。
1.2辩证失当,药不对症有的医生常寒热不分,虚实不辨,药不对症,不仅治之无效,使病症难愈,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如给肝阳上亢的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火上浇油。
1.3配伍不当配伍不当有两种,一为杂伍,药味越开越多,剂量越开越大;二为滥伍,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本文将从中药的安全性风险、合理应用的措施以及提高安全性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风险1.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包含大量活性成分,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副作用:部分中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3. 质量控制不严:一些中药可能因为制作工艺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而导致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二、合理应用的措施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在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需要了解患者已经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提高用药者素质: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素质,包括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作用,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提高安全性的对策1. 加强中药质量管控:加大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中医药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药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4. 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向广大群众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认知和用药意识。
5. 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加大对中药临床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动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管控和监测,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药药物安全意识,才能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摘要】中药是我国国之瑰宝,其配方取自自然,其疗效为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实践、体验的认可。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无副作用的。
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一样。
经临床用药证实,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由于中药固有毒性、中药炮制不当、超量服用、服用过量、中药品种的混乱、配伍不当、认知障碍以及患者的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用药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显的重要,然而,由于人们对中药缺乏深入了解而自行用药,常常使部分人在用药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为此,笔者将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提醒人们在服药时千万要慎重。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一向被认为毒副作用小,但是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认为吃中药安全,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
中草药毒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国内外对马兜铃酸药物致肾功能衰竭的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深切关注。
1 中药的毒性据《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说明古代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很多中药是有毒的。
一般说来中药的毒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所谓狭义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凡有毒之中药,多数性质激烈、作用竣猛,易毒害人体。
其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
如:砒石、千金子、巴豆、乌头、马钱子等。
若用之不当或超过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轻者伤身,重者毙命。
正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云:“凡药物之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所谓广义的毒性有两个方面。
1.1 指药物的总称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医学PPT

在中毒初期,可以通过催吐和洗胃的方式清除体 内残留的有毒成分,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03 促进排泄
多饮水、利尿等措施可以促进体内有毒成分的排 泄,降低毒素在体内的浓度。
中药中毒的急救措施
01 呼吸困难时吸氧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吸氧,以维持正 常的氧气供应。
02 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
详细描述
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具有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便秘。然而,过量使用或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腹泻不止,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利水渗湿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利尿消肿,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 紊乱、乏力等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 治疗水肿等症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
如发现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 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03 抽搐时使用镇静剂
当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时,可以使用适量的镇静剂 来缓解症状。
中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的用药剂 量,避免超量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联合使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避免因相互作用导致中毒。
THANKS
感谢观看
温里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温里药主要用于温中散寒,但过量使 用可能导致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 反应。
详细描述
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具有温中散 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症 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 引起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反应。
理气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药品质量
详细描述: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防治中药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中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上市药品的质 量可靠。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总结词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竞争代谢酶, 导致药物浓度异常,从而产生毒副作 用。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作用,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用药剂量过大
中药的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毒 副作用的产生,因为高剂量药物 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损
害。
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使中药中的某 些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从而产
中药的毒副作用
目录
•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具体表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 中药毒副作用的防治措施
01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中药毒副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详细描述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这些反应和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使用不当、 个体差异、药物配伍不当等原因所致。
心肌损害
长期或过量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对心肌 造成损害,出现心衰、心肌炎等症状。
血压波动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升 高或降低。
神经系统毒副作用
头痛头晕
某些中药可能引起头痛、 头晕等症状。
失眠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睡眠, 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神经毒性
某些中药可能对神经系统 造成损害,出现记忆力减 退、意识模糊等症状。
中药药理研究及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

健康域用药中药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毒性,人体服用中药后,中药会对器官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1]。
中药经过合适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性,从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但受到中药配伍、饮食禁忌以及用法用量等影响,仍然有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影响自身健康[2]。
中药毒副作用逐渐受到临床重视,通过对毒副作用引起原因的分析,积极采取合适的预防对策,能够提前预防毒副作用[3]。
本文于随机选取1200例,围绕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措施和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机制,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120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600例,男性258例,女性315例,平均年龄(46.90±3.26)岁。
观察组600例,男性289例,女性311例,平均年龄(46.83±3.49)岁。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应用单独中药治疗、配合调查者。
(2)用药时间>7天者。
排除标准:(1)由于其他药物引起毒副作用者。
(2)不配合调查和护理者。
1.3方法管理前未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中药制作,按照中药处方开具药物,指导患者用药方法[1]。
管理后实施预防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1)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以及药物品质。
中药材种类、产地以及采摘都可能影响药物作用,中药房需要对中药供应商资质审核,选择信用度高、产品质量好、具备合格资质的优质供应商采购药材。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审核,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对应的管理要求严格管理,保证中药材质量,杜绝变质、发霉问题的发生。
(2)规范中药炮制和制作方法。
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具有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炮制,并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煎煮加工处理。
要求对工作人员展开定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中药材加工操作要求,能够以高标准完成中药材加工处理,能够保证中药制剂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 中医 20 0 2年 第 2 3卷 第 1 2期
引 起 中药 毒 副 作 用 的原 因 及 对 策
陕 西 省 西 安 市 碑 林 区红 十 字会 医院 ( 1 0 1 赵 高 潮 李 静 70 0 )
摘 要 : 文 浅析 引起 中 药毒 副作 用 的 原 因 , 本 即误 服 伪 品 、 量 过 大、 药方 法 不 当 、 剂 服 中
中药 以 治 病 疗 效 高 , 副 作 用 小 日益 为 世 界 毒 所 公 认 。 着 中药 的 广 泛 应 用 , 随 中药 毒 副 反 应 发 生
的 病 例 较 为 多 见 , 预 防 中 药 毒 副 反 应 发 生 , 浅 为 现 析 引 起 中药 毒 副 作 用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如 下 。 累 , 于 种 种 原 因 , 年 来 中 药 用 量 有 加 大 的 趋 由 近
册 , 9 1 1 :2 1 9; 4( ) 9 6
2 O 樊 永 平 . 心 丸 对 大 鼠 离 体 心 肌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保
伤 的 保 护 作 用 — — NO 和 氧 自 由基 损 伤 的 E P 研 究 [ . S A]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四 十 周 年 校 庆 论 文 集 , 9 6: 3 19 3 6 2 李 君 庆 . 龄 及 人 参 皂 甙 R l 大 鼠 脑 皮 层 NO 1 年 g 对
黄 、 心 、 吐 。2 恶 沤 L
1 引 起 中药 毒 副 作 用 的原 因
1 1 误 服 伪 品 中 药 品 种 繁 多 , 于 历 史 的 . 由 原 因 , 地 用 药 习 惯 不 尽 相 同 名 称 不 统 一 。 加 之 各 近年 药 材 管 理 上 不 到 位 , 些 不 法 药 贩 以假 乱 真 , 一
1 Le 2 e E H 龙 胆 泻 肝 汤 对 小 鼠腹 腔 巨 噬 细 胞 诱 生
化 氮 合 酶 及 产 生 一 氧 化 氮 的 影 响 L ]. 医 杂 志 ,9 9 4 J 中 19 ;0
( ):3 6 6 6
型 一 氧 化 氯 台 成 酶 的 激 活 作 用 . 外 医 药 ・植 物 药 分 刀 国
1 3 服 药 方 法 不 当 中 医对 服 药 方 法 很 有 .
讲究 , 一 般 汤剂宜 温服 , 表 散寒药 最好热 服 , 如 解
热 性 疾 病 则宜 冷 服 等 。 确 的 服 药 方 法 , 提 高疗 正 可 效 , 反 , 服药 方法不当 , 但 不能保证疗效 , 相 若 不 有
时还 可 导 致 毒 副 反 应 。 砒 石 不 能 作 酒 剂 服 , 之 如 违 可 致 中毒 , 至 毙 命 。 胆 子 内 服 时 必须 去 壳 取仁 甚 鸦
这 是 中 医在 长 期 实 践 中对 中药 运 用 的 临床 经 验 积
1 袁 静 . 母 延 寿 方 对 雌 性 初 老 大 鼠 脑 内 NO 含 量 的 O 益
势 , 对 毒 性 中药 , 大 剂 量 必 须 慎 之 又 慎 , 则 但 加 否
会 导 致 毒 副 反 应 的 发 生 。 斑 蝥 为 剧 毒 药 , 典 规 如 药 定 用 量 为 0 0 g 0 0 g 只 宜 作 丸 散 剂 , 、 即 . 3 ̄ .6 , 0 6g 可 中 毒 , 人 服 斑 蝥 5 只 ( ) 2 mi 后 发 生 剧 有 2g , 0 n 烈 呕 吐 和 腹 痛 ,h后 出 现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1 n雄 黄 一 般 外 用 , 服 人 丸 散 剂 , 用 量 0 0 g 0 内 常 .5~ . 1 有 人 误 服 含 雄 黄 5 的 偏 方 4剂 , 现 全 身 发 g, g 出
包 裹 ( 空 胶 囊 壳 、源自仁 、 眼 肉) , 则 有 蚀 灼 用 枣 龙 服 否
1 刘 晓 秋 . 药 对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大 鼠 NO 和 结 肠 8 中
影 响 【].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9 7 1 (): 4 J 安 1 9 :6 5 5
1 1 王 伟 . rh r l tig分 析 精 制 血 府 胶 囊 对 No t e n b o tn 缺 氧缺糖 心 肌细 胞一 氧化 氮 合酶 ( NOS) mRNA 表 达 的 影
电 的调 整 作 用 [ ] .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9 7 1 ( ): J 广 1 9 ;4 3
17 8
1 张 旭 晨 舒 灵 对 金 黄 地 鼠 巨 噬 细 胞 表 达 一 氧 9 肺
响[ A].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四 十 周 年 校 庆 论 文 集 , 9 6 2 4 北 1 9 ;7
以 劣 充 优 现 象 时 有 出 现 , 个 别 部 门 片 面 追 求 经 有 济 效 益 , 松 对药 材 真 伪 的鉴 别 , 放 使假 劣药 品 流 入 医疗市场 , 导致 病 人 误 服 假 药 , 而 引起 中毒 。 从
如 商 陆 有 毒 , 人 误 以 商 陆 当 人 参 服 用 而 中 有 毒 ; 白 附 有 毒 , 人 误 将 其 当 天 麻 服 用 而 出 现 中 禹 有 毒症状等 。 1 2 剂 量 过 大 每 种 中药 都 有 规 定 的 用 量 , .
1 王 斌 .白芍 总 讯 对 佐 剂 性 关 节 炎 大 鼠 的 免 疫 3
调 节 作 用 及 其 与 一 氧 化 氯 关 系 的 研 究 E3. 国 免 疫 学 杂 J 中
药 未 经 炮 制 或 炮 制 不规 范 、 剂 i 作 失 误 、 调 f - 配伍 不 当 、 质 差 异 等 7方 面 , 提 体 并
出 了预 防 对 策 , 提 高 中医 药 疗 效 , 绝毒 副 作 用发 生 , 有 指 导 意 义 。 对 杜 具 主题词 : 中草 药/ 中毒 斑 蝥 商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