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呕吐中药方剂
中医名方增液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增液汤临床运用【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
【用法】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功用】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红而干,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者。
【加减】若津伤热结,服药后,观察24小时。
若大便不下者,可加大黄、芒硝组成增液承气汤以滋阴攻下。
【方论】本方所治热结阳明,阴亏液耗而致肠燥便结,即所谓“无水舟停”,故治用滋养法以“增水行舟”。
方中重用玄参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君药;麦冬滋液润燥,能润能通,生地黄养阴清热均为臣药。
三药为质润之品,共奏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功。
【医论】本方证是由热病耗伤阴液,津枯肠燥所致。
吴鞠通说:“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
其偏于阳邪炽盛,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方代之。
独取玄参为君者,玄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肤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
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之为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吴氏认为,阳明温病,无上焦证,已经好几天不大便的,应当用攻下方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阴液素亏,不能用承气汤攻下的,就应该用增液汤来养阴润肠,以达到通便的目的。
吴氏创增液汤,是受到吴又可承气养营汤法的启迪的。
并认为:“(本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余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阳明病包括胃肠,热结阳明,伤津耗液以致大便秘结,须分虚实治疗。
若偏于热邪炽盛,腑实壅结之实证,当用承气汤以急下存阴,但是,如果偏于阴亏液耗,液涸肠燥,传导失司,即所谓“液干多而热结少”,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若用承气汤攻下,则攻伐有过,有误下亡阴的危险,只有滋养阴液以润燥为主,才是正确的治法。
归芍六君子汤的功效

归芍六君子汤的功效您听说过中药方剂归芍六君子汤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归芍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处方】归身白芍药各6克人参白术茯苓各4.5克陈皮半夏各3克炙甘草1.5克【功能主治】补气血。
主脾胃不健,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痰多,纳少,神疲,膨胀腹满,呕吐,下血,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笔花医镜》卷二归芍六君子汤组成归身、白芍各二钱(6g),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五分(4.5g),陈皮、半夏各一钱(3g),炙草五分(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血。
主治脾胃不健,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纳少,神疲,膨胀腹满,呕吐,下血,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方义以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以茯苓、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开胃进食;以归身、白术养血和血,护营敛液,使瘀血痰湿得去,而新血得生且有所归;使燥湿之药祛邪而不伤营血。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养血调经之功。
使用注意大便溏稀者慎服。
有肝阳上亢表现者忌服本方。
附方六君子汤组成:陈皮一钱(3g),半夏一钱五分(4.5g),茯苓一钱(3g),甘草一钱(3g),人参一钱(3g),白术一钱五分(4.5g)。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晰,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臌胀,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
出处:《医学正传》卷三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猜你喜欢如何调理肝脾。
妊娠剧吐中医治疗

妊娠剧吐中医治疗
很多女性在妊娠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比较轻微的话那么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但是却有很多女性在妊娠的时候会出现剧吐的问题,所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营养的一个吸收,那么有什么中医治疗方法是可以有效的帮助女性缓解妊娠剧吐的吗?
因为女性在怀孕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之外,还要注重他人的一个健康成长问题,所以面对妊娠剧吐的时候绝对不建议吃一些药物,因为那样容易给胎儿带来不利影响,是通过中医治疗方法就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
★妊娠剧吐的治疗:1、脾胃虚弱:孕后恶心呕吐,或食人即吐,呕吐清液或食物,体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陈皮、苏梗各,砂仁(后下)、炙甘草,生姜。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2、肝胃不和:孕后恶心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呕吐酸水或苦水,心烦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陈皮、竹茹各,白术、茯苓、白芍各,砂仁。
中成药:左金丸。
3、痰湿阻滞:孕后恶心呕吐痰
涎,不思饮食,口淡黏腻,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滑。
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
方药:陈皮、制半夏、藿香、佩兰各,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各,炙甘草,生姜。
中成药:二陈丸。
了解了上面关于中医治疗妊娠剧吐的介绍之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尤其是对于本身就出现妊娠剧吐的女性来讲,这些常识问题就需要多注重,这样才可以减少妊娠剧吐给你带来的痛苦。
半夏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半夏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半夏,又称陈皮半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来自于生姜科半夏属植物的块茎。
在中医药领域,半夏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和治疗各种疾病。
它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止呕:半夏具有止呕的作用,对于因胃寒、胃虚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呕吐、妊娠呕吐等疾病。
2.化痰:半夏石能化痰,对于痰多、痰粘、咳嗽咯痰等症状有效,尤其适用于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痰多咳嗽。
3.解郁安神:半夏具有舒筋活络、解郁安神的作用,可以调理情绪,缓解紧张情绪、抑郁症等症状。
4.消食导滞:半夏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动力,有助于消化食物,缓解胃脘胀满、纳呆等症状。
5.化湿除湿:半夏具有化湿除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湿气引起的症状,如水肿、尿频、浊胖等。
6.止痛:半夏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胸腹部疼痛、胃痛、腹痛等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用量对于使用半夏治疗疾病,剂量合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用量参考:1.停经期综合征:每次10~15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2.恶心呕吐:每次6~15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3.妊娠呕吐:每次10~15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4.痰多、咳嗽咯痰:每次3~10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5.抑郁症:每次5~10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6.消化不良:每次3~10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7.湿气症状:每次3~15g,煎服或加入丸剂中。
请注意,以上用量仅作参考,具体用量还需根据实际病情和医生指导来确定。
同时,在使用半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孕妇慎用: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脘腹痛症:患有脘腹痛症的人员使用本草时应先进行彻底的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胃胀满:由食积滞碍、气滞等引起的胃胀满症状,不宜单独使用半夏,应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综上所述,半夏可用于治疗呕吐、咳嗽咯痰、消化不良等症状,但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使用半夏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大黄甘草汤方剂配方

大黄甘草汤方剂配方大黄甘草汤【方剂名】大黄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炒大黄半两(12克)、炙甘草半两(3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
【功效】通便止呕。
【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呕吐、急性肠炎、胆囊炎急性发作等病症。
1.呕吐:本方治疗呕吐患者86例,不包括外科疾患伴发呕吐及妊娠呕吐。
结果:痊愈57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年第4期)2.小儿急性肠炎: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肠炎30例。
其中24例虽经西药治疗热退,而吐泻不愈,并伴有轻至中度脱水。
结果:经中药治疗后,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第14期)3.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朱良春经验个案):周姓妇,42岁。
上腹部及右胁胀痛不适3年,多次住院治疗。
均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胀痛时好时发,近因工作劳累加饮食不节,来诊前又急发右胁胀痛。
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体温39℃,恶心纳呆,厌油腻,呕吐黄水和食物,口苦咽干,小便浊黄,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
证属湿热内蕴,胆气不通,三焦不利,法宜清胆透热、祛湿泄热、宣畅气机,投“青蒿茵陈汤”,另嘱先用“速效止痛散”醋调外敷于右胁下,外敷加内服。
用药1日即痛胀诸证大减,体温降至37.5℃。
3剂后,体温正常,诸证均除。
续投“大黄甘草汤”每日小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大黄剂量少则1~2克,多则6~10克,以服后脾胃舒适为度,灵活调整大黄用量,保持胆胃通降之性,守法服大黄甘草汤3个月,B超复查胆囊未见异常,追访5年无复发。
(《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第8期) 【方解】大黄甘草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食入即吐”的名方,对胃气上逆,食入即吐者用之效佳。
临床应用注意掌握适应证,发病季节为夏秋之节,临床症状以热、上吐、下泻、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苔腻黄最为重要。
妊娠剧吐

【观察要点】
• 1、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程度、次数及 呕吐物的量、性质 2、观察患者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并记录,是否主诉虚弱、 疲劳、呼吸困难、眩晕等。 3、评估出入 量平衡情况,观察尿量、尿色。 4、实验 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压积、二氧化碳 结合力、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及眼底 检查。
护理诊断
• 3.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妊娠剧吐,进食困难会 引起维生素B1的缺乏,导致Wernicke综合征 的出现,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 眼球运动障碍、精神和意识障碍、急性期言语 增多,以后逐渐精神迟钝,嗜睡,个别发生木 僵或昏迷。妊娠剧吐还可致维生素K缺乏,并 伴有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孕妇出血倾 向增加,可发生鼻出血,甚至视网膜出血等。 • 4.妊娠剧吐严重时会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一些孕妇会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
• 5、根据血钾、血钠测定值补充电解质,纠正 水电解质紊乱,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补充碳酸 氢钠溶液。营养不良者,静脉补充必需氨基酸、 脂肪酸。 • 6、穴位注射疗法:维生素B1/100mg/ 次,注射内关穴、足三里。 耳针疗法:取神门、胃、皮质下。 敷贴疗法:生姜片贴内关穴。 • 拔罐:中脘、内关、足三里。 • 7、每日测生命体征2~3次,观察孕妇精神状 态、皮肤弹性、巩膜颜色、尿量(每日尿量应 在1000ml以上),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妊娠剧吐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 甚至食入即吐,不能进食,影响身 体健康,甚至威胁孕妇生命,称妊 娠剧吐,多见于年轻孕妇,属中医 的“妊娠恶阻”。一般清晨空腹时 较重。
妊娠剧吐的危害
• 1.妊娠剧吐影响胎儿发育:胎儿在母体内所需营养全靠母 体的胎盘供给,孕妇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胎儿在子宫内的生 长发育和健康,尤其是妊娠的前三个月,是胚胎初步分化 的关键期,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如果此时 由于妊娠剧吐而导致营养缺乏的话,会造成胎儿严重的营 养不良。 • 2.妊娠剧吐影响孕妈情绪:妊娠剧吐会导致孕妇对进食甚 至是妊娠产生抗拒、恐惧心理,这样会造成孕妇体内皮质 酮水平升高,皮质酮分子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若胎儿 长期暴露于母体的高皮质酮水平的环境中,则胎儿大脑中 的受体就变得不那么敏感。宝宝出生之后,容易感到情绪 激动,胆小脆弱等。甚至有大量临床调查显示,在妊娠 7~10周内孕妇情绪过度不安,可能导致胎儿口唇畸变, 出现腭裂或唇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处方(一)
【辨证】胃阴不足。
【治法】健脾益肾,降气安胎。
【方名】土金双倍汤。
【组成】人参9克,苏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丝子9克,白芍9
克,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秘书》卷上。
中药处方(二)
【辨证】胃阴不足。
【治法】养阴清胃。
【方名】安胎凉膈饮。
【组成】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
克,葱白2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秘书》卷上。
中药处方(三)
【辨证】痰湿化热。
【治法】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方名】竹茹汤。
【组成】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用法】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出处】《医心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肝热犯胃,肝火郁遏。
【治法】清肝和胃。
【方名】柴胡清肝散。
【组成】柴胡3克,龙胆草3克,当归3克,川芎3克,黄芩3克,白芍3克,知母3克,
生地3克,桔梗3克,甘草3克,黄连(吴茱萸汁炒)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三。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益气养胃。
【方名】人参汤。
【组成】人参12克,炙厚朴6克,生姜6克,枳实(炙)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外台秘要》妊娠
新葡京 http://www.shjwc.com/xinpujing/ vfdehd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