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事故后各生产场所安全要求
粉尘爆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粉尘防爆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1. 成立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以安全主任、部门主管为小组成员,明确防雷安全主要责任人和各自的责任。
2. 主要负责人组织编写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3. 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本制度的实施、落实。
四、防雷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定1. 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和验收。
2. 防雷装置、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防雷装置、设施的检测、维护和保养记录应完整、规范,并存档备查。
4. 粉尘爆炸危险区防雷装置、设施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五、预防措施1. 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确保防尘用水充足、水质清洁。
2. 严格控制井下风速,增大风量或改变通风系统时,必须相应地调节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3. 在产生粉尘的地点,采用有效的防尘措施,如喷淋、雾炮机、湿式作业等。
4. 对员工进行粉尘防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应急救援1. 制定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环节。
2. 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确保应急救援物资齐全,并定期检查、维护。
七、检查与考核1. 公司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检查,各部门或车间每季度定期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检查。
2. 安全主任负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条文释义《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适用于工贸行业中涉及煤粉、铝粉、镁粉、锌粉、钛粉、锆粉、面粉、淀粉、糖粉、奶粉、血粉、鱼骨粉、纺织纤维粉、木粉、纸粉、橡胶塑料粉、烟草等企业的爆炸性粉尘作业场所。
其中,第一条是针对厂房的规定,第二条是针对防尘的规定,第三条是针对防火的规定,第四条是针对防水的规定,第五条是针对制度的规定。
第一条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条文释义:1.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的厂房,必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的要求。
厂房宜采用单层设计,屋顶采用轻型结构。
如厂房为多层设计,则应为框架结构,并保证四周墙体设有足够面积泄爆口,保证楼层之间隔板的强度能承受爆炸的冲击,保证一层以上楼层具有独立安全出口。
2.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的厂房应与其他厂房或建(构)筑物分离,其防火安全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
3.由于粉尘爆炸威力巨大,危害波及范围广,因此,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严禁设置在居民区内。
第二条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条文释义:1.通风除尘系统可有效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减少作业现场粉尘沉积。
企业必须按照GB15577、GB5001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7919-2008)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等规定,对除尘系统进行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
2.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除尘系统必须根据GB15577规定,按工艺分片(分区)相对独立设置,所有产尘点均应装设吸尘罩,各除尘系统管网间禁止互通互连,防止连锁爆炸。
3.为保证除尘器安全可靠运行,企业必须按照GB/T17919规定,对除尘系统的进出风口压差、进出风口和灰斗的温度等指标(参数)进行检测。
粉尘涉爆企业安全要求

说明:
1.粉尘是指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
粉尘类型:涉爆粉尘可以分为铝粉、
属粉尘;煤粉、焦炭粉、木炭粉等燃料粉尘;玉米粉、黄豆粉、面粉、淀粉、糖粉、奶粉等农产品粉尘;血粉、鱼骨粉、烟草、棉花、茶叶粉、纤维粉、木粉、纸粉等纤维鱼粉类粉尘;聚苯乙烯粉、橡胶塑料粉等合成树脂类粉尘、染料粉等化学类粉尘以及其他类粉尘。
2. 所属行业:产生涉爆粉尘的行业可以分为冶金煤粉制备、金属制品加工、粮
、皮革羽毛制品加工、木材家具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及塑料加工、烟草加工、其他。
铝粉、镁粉、铁粉、锌粉、钛粉、锆粉、炭黑粉等金、面粉、淀粉、糖粉、奶粉等农产品粉尘;血粉、鱼骨粉、烟草苯乙烯粉、橡胶塑料粉等合成树脂类粉尘、染料粉等化学类粉尘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
料加工、烟草加工、其他。
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模版

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粉尘爆炸危险区的安全管理,以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粉尘生产、处理和储存的工作场所。
二、管理责任1. 上级管理层应负责制定和实施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相关部门应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危险区划定1. 根据粉尘生成、蓄积和扩散的情况,将工作场所划定为粉尘危险区,并在相应位置标注警示标志。
2. 对于可能产生大量粉尘的工作区域,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符合粉尘爆炸危险区划定标准。
四、安全设施1. 在粉尘危险区周围设置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如围栏、防护罩等。
2. 对于进入粉尘危险区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五、作业安全1. 所有进入粉尘危险区的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并参加必要的培训。
2. 在进行粉尘相关作业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并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
3. 粉尘危险区内禁止吸烟、明火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导致火花和火焰的行为。
六、爆炸风险管理1. 定期对粉尘危险区进行爆炸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确保粉尘危险区内的设备和工具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定期对粉尘危险区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积尘,避免积尘成为爆炸源。
七、事故应急预案1. 制定粉尘爆炸危险区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消防器材,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八、培训和教育1. 对进入粉尘危险区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危险特性、防护措施等。
2.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九、监督和改进1.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粉尘危险区的安全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整改情况。
3. 不断改进和完善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提高危险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粉尘爆炸现场的紧急处置及预防措施

粉尘爆炸现场的紧急处置及预防措施1. 紧急处置1.1 人员安全- 立即撤离: 在确认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周边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 紧急疏散: 确保所有疏散通道畅通无阻,指导人员按照预定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
- 医疗救护: 迅速联系医疗救护单位,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或转移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1.2 事故现场控制- 切断电源: 为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切断事故现场的电源,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 扑救火灾: 根据火势和粉尘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避免使用水等可能加剧火势的灭火剂。
- 泄漏控制: 如果粉尘泄漏,应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防止进一步扩散。
1.3 事故调查- 现场保护: 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为事故调查创造良好条件。
- 证据收集: 收集现场证据,如残留物、设备状态等,以便进行事故原因分析。
2. 预防措施2.1 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粉尘爆炸风险评估,确定危险区域和关键环节。
- 安全培训: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2 设备与设施-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 通风设施: 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降低粉尘浓度。
2.3 工艺流程- 控制物料: 尽量减少物料的粉碎和研磨过程,以降低粉尘产生。
- 防尘措施: 在粉尘产生环节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使用除尘器、密封装置等。
2.4 应急预案- 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粉尘爆炸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程序和应急措施。
-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粉尘爆炸事故的能力。
3. 结语粉尘爆炸事故的紧急处置和预防措施是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粉尘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类型,发生粉尘爆炸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室外和室内两个方面介绍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
1.危险评估: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危险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粉尘爆炸危险。
评估内容包括:粉尘种类、粉尘产生源、粉尘浓度、空气流通情况等。
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
2.建立防火区域和警示标识:根据危险评估结果,确定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并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同时,区域内应设立火源远离区,并设立消防器材。
3.管理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有效降低发生故障的风险。
对易产生粉尘的设备要加装粉尘收集装置,定期清理和更换收集装置。
4.管理清洁:定期清洁作业场所,防止粉尘积累。
清洁工作应由专人负责,使用特定工具和道具,确保清洁效果。
5.培训教育:对从事相关作业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粉尘爆炸危险的认识,掌握相关防控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
1.作业环境控制:对室内空气流通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使用局部排风系统将产生粉尘的设备与室外连接,排除粉尘积累的可能。
2.设备安全管理: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确保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易发生粉尘爆炸的设备要加装防爆措施,如防爆电器、防爆开关等。
3.处理设施: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合理处理,如加装粉尘收集装置、密封设备等。
对处理设施定期清洁和检查,防止堵塞和泄漏。
4.定期检查:对室内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粉尘爆炸危险的及时消除。
5.预防措施培训:对从事室内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粉尘爆炸危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粉尘爆炸的成因和特点、防控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等。
总结起来,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包括:危险评估、区域划定、设备管理、清洁管理、培训教育等。
粉尘场所细则

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粉尘作业场所防爆实施细则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及省市区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教训,企业依照号文件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严格实施。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1、生产性粉尘不允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务必经除尘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
2、每天对生产场所进行清理,应当采用不产生火花、静电、扬尘等方法清理生产场所,阻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3、及时对除尘系统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粉尘量降到最低。
4、严格作业审批制度,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需要在生产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务必中止生产作业,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报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作业。
5、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加入安全教育培训,把握粉尘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6、定期进行粉尘防爆检查,并做好记录,7、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把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
8、加强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通风除尘,保证收尘系统安全可靠运转,收尘系统一旦停运,务必随即中止相关生产作业。
9、在粉尘爆炸危险区生产作业人员应穿着阻燃材质的工作帽和衣裤。
10、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不得有洒落粉尘聚集,严禁采用正压气体吹扫。
11、建立粉尘检测制度,按GB5817-2009《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规定,配备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定期开展粉尘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不断改善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
12、粉尘排放浓度务必操纵在20—30mg/m3。
二、组织领导:公司依照区安委会文件要求,成立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专项整治领导组,统一领导公司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协调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中存在的问题。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是各部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粉尘专项治理管理工作,负责日常监视检查工作。
三、公司主要产尘点位置:四、公司粉尘整治的主要内容:(一)卸料间粉尘治理内容及要求:1、卸料前起动东西布袋除尘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卸料人员将原料轻推到网格卸料口,避免野蛮装卸,假如粉尘浓度超标时即时开启门窗。
粉尘涉爆企业安全要求

说明:
1.粉尘是指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
粉尘类型:涉爆粉尘可以分为铝粉、
属粉尘;煤粉、焦炭粉、木炭粉等燃料粉尘;玉米粉、黄豆粉、面粉、淀粉、糖粉、奶粉等农产品粉尘;血粉、鱼骨粉、烟草、棉花、茶叶粉、纤维粉、木粉、纸粉等纤维鱼粉类粉尘;聚苯乙烯粉、橡胶塑料粉等合成树脂类粉尘、染料粉等化学类粉尘以及其他类粉尘。
2. 所属行业:产生涉爆粉尘的行业可以分为冶金煤粉制备、金属制品加工、粮
、皮革羽毛制品加工、木材家具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及塑料加工、烟草加工、其他。
铝粉、镁粉、铁粉、锌粉、钛粉、锆粉、炭黑粉等金、面粉、淀粉、糖粉、奶粉等农产品粉尘;血粉、鱼骨粉、烟草苯乙烯粉、橡胶塑料粉等合成树脂类粉尘、染料粉等化学类粉尘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
料加工、烟草加工、其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爆炸事故后各生产场所安全要求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粉尘爆炸事故后各生产场所安全要求以下是从事铝、镁材加工过程中,采用压铸、抛光、打磨工艺,产生铝镁粉尘,容易发生铝镁粉尘爆炸事故的有关企业,单位和场所;和洁净车间,涂层烘干室和大量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场所必须达到的安全生产要求:
一、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一律依法取缔。
1、必须设置独立厂房,且厂房不得设置在居民区内。
2、相关证照齐全。
二、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要立即停产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产。
1、建筑结构: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应当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
3、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系统,并设置接地装置,收尘器设置在建筑物外,并有防雨措施,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当储存在独立干燥的堆放场所。
4、清洁制度:每天对生产场所进行清理,应当采用不产生火花、静电、扬尘等方法清理生产场所,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及时对除尘系统(包括排风扇、抽风机等通风除尘设备)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
5、禁火措施: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需要在生产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停止生产作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器材配备: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7、电气电路:生产场所电气线路应当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当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
生产场所电气线路,设备应当由专业电工安装,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增加设备。
8、检维修作业:生产系统完全停止、现场积尘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检维修作业;严禁交叉作业。
9、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
10、教育培训:企业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铝镁粉尘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
11、安全检查:企业应当定期进行粉尘防爆检查,并做好记录。
12、应急预案:企业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
2012年11月20日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东方社区深圳市信新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打磨车间发生一起铝尘爆炸的事故,造成7人不同程度烧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疑为粉尘积累较多引起。
该街道安办主任和副主任已被免职,接受调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