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4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2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旅游开发与保护4_2_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1)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旅游开发与保护4_2_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1)
问题
游客空 间分布
不均 游客时 间分布
不均
依据
措施
在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一旦游客流 旅游旺季流量超过旅游
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则停止游客进 环境容量

在饱和区收取门票之外的附加费,随 客流量而上下浮动
从全年看,季节性强;从 一天看,古建筑区除上午 6~8 时外,游客经常超过 旅游环境容量
智能提升
一、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经 济容量
旅游社 会容量
旅游心 理容量
现代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同时各国和国 内各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的限制。这种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 会开放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之相容的旅游者数量和 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以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 这个限度则被称为旅游社会容量 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 游目的
1.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广东丹霞山于 2010 年 8 月 1 日会同湖南良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和贵州赤 水等 6 处丹霞地貌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最有可能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 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 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 —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的审美特征。
【提示】 旅游开发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造成负面影 响的有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游客等。例如乡村或少数民族地区 的传统社区风貌、民俗文化被现代城市文化所取代,民俗活动表 演化、庸俗化。文物和地方特产的商业化仿造,社区居民从事千 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古老的民间艺术和衣食习俗后继乏人 而面临失传。又如真实的文物古迹遭受破坏,仿古建筑泛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 掌握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3.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意义。

【重点难点】
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与活动探究相结合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知识点二旅游环境容量
1.定义:简称旅游容量,或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活动量。

2.分类
知识点三旅游环境保护
【学习过程】
一、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4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42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初步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初步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教具准备:图片、图表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2.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3.破坏旅游背景资源:例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4.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1.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2.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都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3.造成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说明: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不但危害到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也危及旅游活动自身,破坏了旅游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

?试举例说明。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奢谈旅游业是“无烟工业”,认为旅游业不像工业生产那样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

在工业“三废”污染令全世界焦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当然地鼓吹大力发展旅游业。

然而不久,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活动不仅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而且还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例如,一些生态旅游区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动植物遭到破坏,乃至物种灭绝。

采集珊瑚、钟乳石等破坏了景观。

废弃物排放污染了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7

第42讲旅游开发与保护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考纲解读.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认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重、难点提示.旅游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考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学生用书P284]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多样化,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生态旅游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旅游者材料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写出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主要的不利区位因素及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解析]对旅游业来说,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市场距离、资源价值、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环境承载力等。

丽江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区,这些都是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区位因素。

由于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等原因,当前丽江古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存在消防隐患、古建筑损毁及游客人数超过合理容量等。

[答案]不利区位因素:地处偏远,远离客源地。

主要问题:存在消防隐患;古建筑损毁;游客人数超过合理容量。

(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7、8月份游客数量众多。

其原因从题干“平均海拔4 800多米”可以看出,7、8月天气凉爽,再加上该季节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明显,风景优美;从客源市场来说,正值暑假,客流量大。

(2)游客数量的季节分布不均会产生旺季的环境压力、淡季的收入差异,不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了解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掌握旅游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运用表格归纳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2)对生物的危害。

(3)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4)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1)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2)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3)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二、旅游环境容量1.概念: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分类类型具体内容旅游环境状态旅游极限容量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饱和旅游合理容量又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最佳3.意义(1)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

(2)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旅游环境保护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3.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1.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2.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C )1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2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3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4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A.12B.23C.34D.144.下列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旅游环境容量的提出与旅游的出现是同时的B.旅游环境容量又叫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C.旅游环境容量常用游客流量来表示D.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5.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建设活动是(D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B.拆掉北京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D.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6.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 )A.旅游者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捕杀C.旅游者乱抛垃圾D.在旅游区修建道路[问题探究]读教材P57图4.5,探究下列问题。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210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210

3.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 ( ) 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 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 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的收入
4.保护卢宅应当( ) A.全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 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 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 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
(1)雪乡吸引大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游客的原因有哪些? (2)2017年雪乡出现宰客事件,请为该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第(1)题,本题应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旅游媒介的便捷性、旅客资源 的丰富性进行回答。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冰雪景观对南方游客吸引力大,题中 表明,雪乡经过整改之后重新开园,旅游资源的质量提高,对游客吸引力加大;近 些年来各类交通迅速发展,长途旅游的到达时间大大缩短;题中信息表明,长三 角、珠三角地区的游客最为踊跃,这些地区经济条件好,游客资源丰富。第(2) 题,应从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加强管理方面,如旅游管理 部门要多收集游客的建设和意见,健全完善游客旅游评价机制;加强执法部门对 旅游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如提高服务意识方面,旅游服务企业应加强对相关 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着眼于长远规划,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相关设施
2.下列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旅游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
B.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旅游景点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
C.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D.达到旅游极限容量时,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解析】选C。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

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第5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5.控制:旅游环境容量控制能够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 力两方面进行。
第6页
【例题1】 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具竞争力比较优势;神奇秀丽自然
风光、浓郁迷人民族风情,孕育着贵州旅游业蓬勃发展。贵州向中 外游客展现是一个“自然、健康、安全”生态旅游目标地。
第10页
(2)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因为:①旅游开发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并非“无烟工业”。②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可起到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不能因污染环境而限制其发展。③旅 游业对环境产生各种不良影响,主要还是人类旅游活动中不良行为 所造成,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提倡文明旅游。
第8页
【例题2】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 ) A.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B.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C.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D.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能容纳能力 解析: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可连续 发展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 围内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它大小制约旅游活动规模。 答案:B
第4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旅游环境容量 1.含义:普通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 害于其可连续发展旅游活动量。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 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意义:旅游环境容量合理推算是旅游景 区规划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连续发展确保。 3.惯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 关)。 4.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到达旅游 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正确容量,确保游客满 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正确状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4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40

4.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初步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初步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旅游环境容量。

四、教学过程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知识点三旅游环境保护探究问题:1.教材图 4.7 颐和园游客流量高峰时期2.教材图4.5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和教材图 4.7 颐和园游客流量高峰时期例题或练习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学生思考、组内讨论,由小组代表展示答案。

颐和园是我国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游客流量大,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旺季的游客流量往往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颐和园有大量珍贵文物古迹需要保护。

在颐和园的旅游开发中,一旦造成环境破坏,就会使文物古迹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颐和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本课小结旅游是“无烟工业”,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寻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一样,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也促使人们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板书设计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极限容量旅游合理容量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了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深刻理解了协调发展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

本节课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宗旨”,用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首先建立起感性认识,之后再回归教材,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的良性循环。

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寓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馈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然而,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 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环境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开发过程中,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带来影响。如果旅游活动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就会造成环境的破坏,降低旅游的质量。
严重污染的三亚海滩 洁净的澳大利亚奥斯汀莫海滩
旅游环境
保护措施
实施
主体
具体措施
相关说明
法律
法规
立法
机关
健全旅游环境
保护法规
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我国已经做了大量的旅游立法工作,各级政府在有关旅游发展的政策中也有许多环境保护的条款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
工程
建设
政府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是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建立的大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对旅游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使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背景环境、
自然资源的破坏
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的旅游开发建设
破坏旅游景观的和谐和旅游区的整体风貌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的建设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2。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旅游开发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破坏社会环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1)环地中海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环地中海地区旅游人数多,环境压力大;②游客人数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必然导致生态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答案】 (1)水源污染、土地沙化、物种灭绝、过度城市化等。
1.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视觉效果的破坏等。如下表所示:
旅游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旅游食宿和游览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破坏旅游环境,危害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健康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旅游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传统社区
文化的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城市问题
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密、交通拥挤等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预计到2020年,环地中海游客将达到3。5亿人。西班牙、希腊、土耳其、摩洛哥等国的海岸将受到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威胁。
探讨: 景区规划重视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是什么?
【提示】 大规模的现代旅游开发已经产生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使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受到破坏,人们不得不思考现代旅游开发怎样才能与环境相协调,最终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 为了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在旅游时应该怎样做?
【提示】 在旅游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如:①将所有废弃物丢入垃圾桶;②不收集、购买旅游珍品;③不要太靠近野生动物,不要随意喂养它们;④不攀木折花、乱刻乱画、随地吐痰等。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提示】 (1)× 除了少数旅游者题刻、触摸、践踏等对旅游吸引物产生了直接的磨损和破坏外,旅游者的呼吸、汗水、拍照等,也会使旅游吸引物受到破坏。
(2)×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游客乱画乱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
(3)√
教材整理2 旅游环境容量
2.有力举措: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3.越来越重要的措施: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要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正误判断:
(1)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
(2)法律、法规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 )
(3)环境评价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
【答案】 (1)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等级高,特色鲜明,非凡性突出;与周围其他景点距离近,集群状况与地域组合状况好。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预约旅游”、“沟内游,沟外住”;实施景区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
探讨:在取消冰川旅游后,你认为如何感受雄伟壮丽的冰川?
【提示】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可通过其他多种方式观赏,如把原有的相关旅游设施逐步变为远观冰川的度假区。
探讨:如何理解“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提示】 在旅游的全过程(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中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材料一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独特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材料二 九寨沟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20xx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并且数量年年递增。“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客栈、宾馆林立,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提示】 (1)×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保护就是发展,开发与保护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有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才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2)× 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
(3)× 科技进步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2)环地中海地区游客超过旅游极限容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地表环境的破坏,且这种破坏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0xx年2月11日电 受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增多等因素影响,新疆区域的冰川近年来呈现加速消融态势。为了保护干旱区的这些“固体水库”,××区“十三五”期间全面取缔冰川旅游。“冰川保护不是将冰川封闭起来,而是远观亦美丽震撼。素面朝天,还其自然,回归原生态。”
探讨:近年来,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水量大减,形成“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提示】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搞好环境评价,确定合理的旅游规模,制定环保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切实保护景区上游的植被;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措施及实施主体
探讨: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如何造成大气污染。
【提示】 旅游中汽车、游船等排放的尾气;餐饮业排放的烟尘;篝火晚会排放的烟尘等。
探讨: 如何理解“进去只留下脚印、出来只带走照片”?
【提示】 这是美国旅行商协会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而提出的一项法规。要求旅游者在景区不要乱扔杂物,不随意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捕食野生动物,不要从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获得纪念品等,旅游者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
研究者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旅游
环保
教育
政府
倡导绿色旅游
要在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六要素,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三废”要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教育
专家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人们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要接受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游客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2)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3)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正误判断:
(1)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
(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画乱刻造成的。( )
(3)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4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2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