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医药学认为,便秘是由体内湿气和瘀血所致,可以通过中药土方进行治疗。
中药土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经验丰富的方剂可以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并提供详细的制作方法。
一、芦荟山楂汤芦荟山楂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土方,用于治疗便秘和促进肠道健康。
它的成分包括芦荟和山楂,两者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
制作方法:1. 准备新鲜芦荟叶400克和干山楂50克。
2. 将芦荟叶洗净切碎,山楂切成小块。
3. 将芦荟叶和山楂放入煮锅中,添加适量清水。
4. 用中小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直到芦荟叶完全溶解。
5. 煮好的芦荟山楂汤可以直接饮用,每天早晨饮用一杯。
二、蜂蜜枣泥蜂蜜枣泥是一种简单而又美味的中药土方,它以枣为主要成分,可以帮助肠道保持湿润,促进排便。
制作方法:1. 准备适量的红枣和蜂蜜。
2. 将红枣洗净,去除核,放入碗中。
3. 用擀面杖搅碎红枣,直到变成泥状。
4. 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5. 将蜂蜜枣泥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勺。
三、山药煮鸡蛋山药煮鸡蛋是一种适用于便秘患者的中药土方,它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的湿润性。
制作方法:1. 准备一根中等粗细的山药和鸡蛋。
2. 将山药削去外皮,切成小块。
3. 将鸡蛋放入开水中煮7-10分钟,煮熟后取出。
4. 将山药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5. 待水开后加入煮熟的鸡蛋,继续煮10分钟。
6. 将山药煮鸡蛋每天早晚各食用一次。
中药土方治疗便秘的秘方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便秘的患者效果显著。
然而,对于严重便秘或长期便秘的患者,建议咨询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中药土方治疗便秘时,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多食用富含蔬果的食物,不吃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进展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1]。
便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全球有5%~25%的人口受到便秘的困扰。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发生率在10%~15%左右。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占发生人群的18%~23%。
如果把排便困难的主诉作为便秘的评定标准,发病率可以大大超过50%[2]。
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与继发性便秘(SC)。
CFC又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
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延迟,具有慢性、原发性、功能性的特点。
其中“原发性”指对其病因及流行病学了解不全面;“功能性”指无全身器质性病因及药物等因素,并经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除外结直肠器质性病变,而结直肠肛管盆底等动力检查存在与便秘相关的功能异常。
中医学认为,便秘有虚秘、实秘之分,而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大多便意淡漠,甚或无便意、腹胀、大便量少、神疲、纳差、乏力,直肠指检时直肠壶腹内有少量粪便或无粪便,且常因病程迁延以及滥用泻药后,多符合中医虚秘证候。
因此增强肠道动力,促进胃肠运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便秘的关键。
但临床应用中应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合理使用中药,贵在审证求因,据因立法遣方[3]。
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国医学认为便秘的病因较为复杂,气、血、阴、阳的虚损,气滞、热结、寒凝等都可能引起便秘。
功能性便秘最为多见,功能性便秘是指非肠道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为主诉的症候群,跟不良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精神状态等有密切的关系。
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罗先涛[4]认为该症与肺脾肾及大肠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或肺虚大肠津液不足则糟粕易滞肠道;脾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艰涩难下;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阴虚则肠道干涩,肾气不足则影响肠道传导,上述诸因最终都可形成便秘。
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

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便秘是指排便不畅或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排出困难的情况。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肠道运动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便秘首先从饮食入手。
推荐适当增加膳食中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例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以增加肠道蠕动和排便的顺畅性。
还要避免过食辛辣、油腻和精细加工食品,限制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减少刺激肠道的食物。
2. 药物治疗:中药方剂在治疗便秘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些通便药物例如芒硝、决明子、枳实等可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腔内的灌注压力,改善便秘症状。
但是应该注意,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依赖性。
3. 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有些穴位按摩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例如,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眼外侧凹陷处,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另外,大肠经上的井穴、合谷等也有通便的作用。
4. 腹部按摩:通过腹部按摩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提高排便的效率。
按摩时可以顺时针方向围揉脐周,或者利用指腹轻轻按揉腹部,刺激肠道的蠕动。
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按摩可以帮助改善便秘。
5. 身体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对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非常有效。
中医推荐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提高肠蠕动的频率和力度,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常进行下蹲、扭腰、拱背等动作也有助于调节肠道运动。
6. 精神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紧密相关,情绪的波动可能对排便产生影响。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缓解便秘的效果非常重要。
适当进行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调节、音乐疗法等都可帮助减轻紧张情绪和焦虑。
总之,中医治疗便秘强调综合调理,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体育运动和精神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
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因人而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建议及时咨询中医专家的建议和治疗。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中药治疗便秘芒硝的妙用

中药治疗便秘芒硝的妙用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或无法排泄的情况。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习惯不健康等原因,便秘患者逐年增加。
虽然市面上有许多针对便秘的药物,但其中一种中药——芒硝,被众多中医认为是一种治疗便秘的妙药。
芒硝,又称天然硝石,是一种矿石,是硝酸实质形成的石矿。
在中医药中,芒硝通常用于治疗火热和便秘。
首先,芒硝具有通便的作用。
中医认为芒硝能濡润肠道,促进大便顺利排泄,减轻便秘情况。
芒硝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少大便干燥的情况,从而缓解排便困难。
其次,芒硝还具有清热的功效。
中医认为便秘多由于体内火热引起,常见火热表现为口渴、烦躁、大便干燥等。
芒硝具有清热作用,能够平衡体内的热毒,改善火热引起的便秘问题。
此外,芒硝还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便秘状况下,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肠道细菌感染和炎症。
芒硝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然而,芒硝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由于芒硝性质较大,属于滑润性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有严重胃病、疝气等肠道问题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芒硝治疗便秘。
在使用芒硝时,应注意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总结而言,芒硝作为中药治疗便秘的妙药,具有通便、清热、抗菌消炎的功效。
然而,在使用芒硝时需要慎重,并遵循医嘱。
除了芒硝,中药还有许多其他治疗便秘的方剂,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果便秘情况严重并长期持续,建议就医咨询,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脾虚、肾阴虚、阳气不足等因素导致的一种病症。
因此,中医对于便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脾脏的功能以及滋补肾阳气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中医护理便秘的措施: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建议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另外,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2. 肚脐按摩: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肚脐按摩,可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摩肚脐,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分钟。
3. 中药疗法:中药治疗便秘有很多方剂可以选择,如大黄汤、承气汤等。
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按摩方法是用手指按压穴位,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每天按摩3-4次。
5.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量和药性的作用来调理身体。
对于便秘,可以采用艾灸脐部和脚心的方法。
具体操作需要请教专业的艾灸师或中医师。
6.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于改善便秘非常有帮助。
可以选择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7. 心理疏导:有些便秘患者在心理上过于紧张,焦虑等也会对便秘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的活动,如冥想、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调整情绪,缓解便秘的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肚脐按摩、中药疗法、穴位按摩、艾灸疗法、运动调理和心理疏导等。
对于便秘患者而言,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便秘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导 致大肠传导失常,也可引发便
秘。
病机解析
肠道燥热
体内热邪过盛,耗伤津 液,导致肠道干燥,粪
便难以排出。
气机郁滞
忧思过度、久坐少动等 原因导致气机郁滞,大 肠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
气血亏虚
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 ,气血亏虚,大肠传导
无力,形成便秘。
阴寒药将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 大类,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和冷 秘,虚秘则包括气虚秘、血虚秘 、阴虚秘和阳虚秘。
病因分析
饮食不当
过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及饮 水过少,均可导致便秘。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抑郁、忧思过 度,可导致气机郁滞,影响大 肠的传导功能,从而引发便秘 。
久病体弱
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因气 血亏虚,大肠传导无力,可导 致便秘。
长期疗效评估
关注中医药治疗便秘的长期疗效,包括治疗后复发率、患者生活质量长 期改善情况等,以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03
不同类型便秘的疗效评估
针对不同类型的便秘,如功能性便秘、药物性便秘、器质性便秘等,分
别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以充分了解中医药治疗的适用范围和优势。
疗效与副作用分析
疗效比较分析
辨症论治
中医治疗便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 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因此 患者需要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 断,以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坚持治疗
中医药治疗便秘需要一定的疗程, 患者需要耐心坚持治疗,不要轻易 放弃。
调整饮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调整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 水,以促进排便。
患者的自我管理建议
。
02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
便秘的中医药治疗和经验体会

中药灌肠
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可 以考虑使用中药灌肠的方 法,通过直肠给药,缓解 便秘症状。
针灸治疗
针刺
耳穴压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肠道 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肠道功能, 缓解便秘症状。
艾灸
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肠道蠕动,缓解 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
腹部按摩
通过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 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便秘的中医药治疗和经验 体会
目录
• 引言 • 便秘的成因 • 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 • 便秘治疗的经验体会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药治疗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经验,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平衡,以达到从根本上 改善便秘问题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如气滞型便秘采用疏肝理 气的药物治疗,血虚型便秘采用养血润燥的
药物治疗等。
针灸治疗
通过按摩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促进肠道蠕 动,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 动,缓解便秘症状。
食疗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改善肠道环境,缓解便秘症状。
04Βιβλιοθήκη 05结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总结
中医药治疗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 验,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 便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
疗效。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调节和个 体化的治疗理念,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 、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
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
但都是围绕调
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
《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
”河北医科大学
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元明粉9g冲入。
水煎服。
功效:峻下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
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
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2g。
水煎服。
功效:轻下热结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③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元明粉10g冲入,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缓下清热通便。
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后下,
附子9g,细辛3g。
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3)肠燥便秘①麻仁丸(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
500g,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
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
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
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
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
主治:津亏液少,肠燥便结、排
便艰难、食少纳呆、口干咽燥、舌淡苔薄津少、脉细者。
(4)虚邪实便秘方药: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30g,麦冬、生地各25g,大黄9g后下、元明粉5g冲入。
功效:滋阴生津、泄热通便。
主治:热病伤阴耗液,燥屎不利、热结阴亏,便秘痔血、发热口干,烦燥头晕,腹胀便难,舌
红苔黄、脉细数者。
(5)虚津亏便秘①气虚便秘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成:黄芪12g,党参12g,升麻10g,当归10g,陈皮8g,白术12g,甘草5g,柴胡8g,麻子仁8g,松子仁8g水煎服。
功效:益气润肠通便。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大肠失濡,便燥难行、头目昏
花,气短纳少,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②
血虚便秘方药:四物汤加味。
组成:当归10g,熟地12g,川芎10g,白药12g,松子仁8g,麻子仁8g,肉苁蓉10g,黄芩6g水煎服。
功效:补血润肠通便。
主治:血虚生热,精枯少津,大肠失濡,便燥难行,面色萎黄,眼目昏花,夜寐不安,心烦乏力,食少纳呆,口干咽燥、舌
淡苔白,脉细数者。
③阴虚便秘方药:六味地黄丸合增液汤。
组成:生地12g,山药12g,山萸肉10g,茯苓10—g,泽泻10g,玄参12g,麦冬10g,丹皮8g。
功效:滋阴润肠通便。
主治:阴虚内热,津枯肠燥,便难溲赤、五心烦热,咽干少气,颧红潮热,舌红苔燥、脉细数者。
④阳虚便秘方药:八味地黄丸加味。
组成:熟附子8g,熟地12g,肉桂8g,泽泻10g,山萸肉12g,丹皮10g,肉苁蓉12g,核桃仁10g,麻子仁8g。
主治: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形寒肢冷,运化无力,神疲气短,腹痛便结,腹胀纳
呆,舌胖齿印无苔,脉沉弱者。
无论临床病因为寒、热、虚、实,阴、阳、气、血何型便秘,审因论治,辨证选方,
随证加减。
同时医嘱患者,调饮食,适寒热,畅情志,慎起
居,方可药到病除。
(6)局部治疗①灌肠通便法:酌选焦盐少许,温水冲化、或生大黄粉水溶液、或肥皂水各
100-200ml灌肠10分钟后通便。
②坐药:甘油栓、蜜
煎导栓纳肛外用通便。
③外敷:大黄粉500g,加温水调成膏状,仰卧下敷于神阙穴(脐内),15-20g/次,外加胶布
固定,每日一次,连敷一周。
可活血通里,理气行滞。
[司瑞春方]。
(7)耳穴贴压配足三里针刺法:取耳穴——大肠、小肠、交感、肺、脾、皮质下;体穴——足三里。
耳廓局部
常规消毒后,取5mm见方胶布,中央放王不留行籽一粒,
贴于双侧耳廓穴位上,用手指按压子粒,感胀、热、痛为止,2-3次/日,3-5分钟/次,两耳交替,每日按一次,10次/疗程,观察65例均治愈。
[王联庆,《中国针灸》,1996;16(5):3] (8)按摩指压法:按摩法:仰卧位两腿屈伸,将一手或
双手伸展放于右下腹部,顺结肠方向顺时钟按摩推揉,每日
1次每次15分钟。
不能自理者也可家人代劳。
指压法:取迎香穴、患者每临厕排便时,用一手拇指和示指顶端按压两侧
迎香穴、当局部感觉胀时,能感到肠蠕动亢进,产生便意,
即显效[张燕,《中国护理杂志》,1996;31(2):97](9)中药单、验方内服法举隅①番泻叶(每剂3g),沸水250rnl,冲泡代茶饮。
观察50例,总有效率96%。
由于小剂量可起缓下作用,故对老年人较适宜。
[林梅芳,《福建中医药》,1992;23(3):60]。
②白术30-120g,水煎服,专治气虚便秘,剂量宜大,每获良效[孟景春《江苏中医》,1994;15(10):20] ③望江南30g,桃仁10g,水煎服,1剂/日,治疗20例,全部治愈,认为本方缓泻治本;治愈后不易复发。
[曲丽卿,《山东中医杂志》,1997;16(4):186]。
二、中医老年性便秘治疗研究流行病学表明,排便障碍在老年
人中发病率可达20%-50%。
俞明伟等对 1 127例老年人便秘者检查结果报道,其中90.95%为功能性便秘,9.05%为器质性便秘;便秘老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器质性便秘中
72.54%主要为肛门疾患构成;功能性便秘者大多与饮食关系
密切;老年人内脏器官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慢,食量少,
加之饮食结构不当,各种慢性疾病及药物影响,因而便秘发
生率高。
从病因病机看,不外乎年老体衰,久病亏虚为基础,导致胃肠传导功能低下无力,粪便停聚难行;或为气机郁滞、肠胃消化障碍,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热结其中;或为肺失肃降,腑气雍滞,气化不足,大肠津液失润,以致
干结不行;或为肾阴不足,肾气虚弱,津亏肠燥,运化艰涩
所致。
总之,本虚标实是辨证分型的着眼点。
临床上,有的
将老年性便秘分若干型,再随证加减,如白玉吴分4型论治:气血虚弱,推动无力用十全大补汤加味;肾阴不足,津枯肠
燥用增液汤加味;脾虚津少,。
肾虚寒秘用温脾汤加味;中
气不足,下传无力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等等。
但大多医家以一
基础方辨证加减,更加便捷。
如:张亚丽用加味桂枝汤治疗
41例,总有效率85.47%。
于庆华用塞因塞用法治疗60例,总有效率91.6%。
袁永耀则重在肺肾两脏,自拟滋阴降肺汤
加减治疗30例,总有效率96.67%。
杨晓海从肾虚血淤论治本病68例,总有效率98%。
三、现代中成药研究举隅应用现代药物研究,结合中药剂型改革,一些临床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