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语文复习
安徽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安徽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安徽中考语文知识点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1、书写题: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选择题:a、直选法b排除法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4、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a、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b、故事情节:人物事例c、教育意义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复习:古诗文理解默写

九年级上册1.《行路难(其一)》(李白)(1)(2020四川绵阳)《行路难》(其一)中写即使面对美馔佳酿也难有食欲,来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与茫然的两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2021内蒙古赤峰)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有为于当世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2021山东东营)《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2021云南)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2021湖南长沙)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要用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
(6)(2021辽宁阜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尽管前路充满坎坷,青年人仍要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精神和远大志向。
(7)(2021海南)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捷报频传,这是航天人一直心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并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的辉煌成就。
(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填空)(8)(2021山东潍坊)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自己最终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坚信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2021山东聊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形容远大抱负,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气魄。
(10)(2020重庆)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启迪我们:即使前路坎坷,未来仍可期待。
(11)(2020四川凉山)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自己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复习:《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复习《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04《尚书》第三【内容梗概】《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
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
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古今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迹。
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
《尚书》记事比较是间接的,记言比较是直接的。
中国的记言文发展于记事文之先。
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
两周金文也多以记言为主。
《尚书》称为经,始于《荀子》,到汉代普遍。
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就是各自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古文派不重哲学而重历史,负保存和传布文献的责任,所留心的是章句、训诂、典礼、名物之间。
东汉初,杜林在西川的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经贾逵、马融、郑玄作注,《古文尚书》才显于世。
张霸作《古文尚书百二篇》伪书。
三国时王肃伪作《孔子家语》《孔丛子》及孔安国《古文尚书》,并带着孔安国的传,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
与《尚书》原有“鬼治主义”相冲突。
东晋梅赜献于元帝。
伪《古文尚书》孔传和马郑注的尚书并行。
唐孔颖达编《五经正义》,《尚书正义》便用伪《古文尚书》。
南宋吴棫、朱子,元代吴澄,明代梅鷟,清阎若璩、惠栋、丁晏证伪。
【古文今读】很多人都说《尚书》佶屈聱牙,这部典籍究竟讲了什么?据国际《尚书》学会会长钱宗武介绍,《尚书》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智慧。
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分为四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共五十八篇。
2024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

2024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红(yīn)恪守(kè)羁绊(jī)嗔视(chēn)B. 矗立(chù)嗤笑(chī)亘古(gèng)慰藉(jiè)C. 拮据(jū)踱步(duó)襁褓(qiǎng)诘难(jié)D. 褴褛(lǚ)锃亮(zèng)稽首(qǐ)迸溅(bè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A项中,“殷红”的“殷”应读yān,表示黑红色;B项中,“亘古”的“亘”应读gèn,表示从古到今;C项中,“襁褓”的“褓”应读bǎo,指婴儿的被;D项注音全部正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 秋天,柿子树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满树的柿子挂在枝头。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科学家的报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B项中,“有没有”与“是……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有没有”;D项中,“注视”与“报告”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和倾听着”删去;C项句子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爸爸工作特别认真,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B. 听到这个消息,他怒不可遏,把桌上的东西摔得粉碎。
C.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这本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项中,“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勤奋,用在此处恰当;B项中,“怒不可遏”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无法抑制,符合句意;C项中,“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搭配恰当;D 项中,“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也形容音乐的节奏,而此处用于形容小说情节,属于用错对象。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安徽考情综述

释(5 个,含1 个虚
词)
翻译句 子
分析写 作
手法
文意探 究
15
2017
《陋室铭》 《论语·子
罕》
课内外 对比
词语解 释(5 个)
翻译句 语句摘 文意探
子
录
究
15
年 份 2016
2015
考 考查篇目 考查形式
第1题 第2题
《桃花源 记》
《醉翁亭 记》
课内对比
词语解 释(5 个)
翻译句 子
《生于忧 患, 死于安 乐》
词语解 释(5 课内单篇 个,含 1个虚 词)
翻译句 子
点 分值
第3题 第4题
概括层 意
分析文 章 主题
15
内容理 解
概括主 要 观点
15
年
考查
考点
考查篇目
分值
份
形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词语解
课内
翻译句 语句摘 分析情
2014 《爱莲说》
释(5
15
单篇
子
录
感
个)
考查形式:综观安徽十年中考题,文言文考查较为稳定,从课内单 篇阅读(2014、2015)到课内对比阅读(2016),再到课内外对比阅读 (2017—2023),考查形式稳定,多从文章的主题情感出发,从课内到 课外的延伸,综合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分析理解能力。
2022 《雷简夫窖大 外对
/
16
(4 子
究
石》
比
个)
年 份 2021
2020
考查形 考查篇目
式
《三峡》 课内外 《入蜀记》 对比
《爱莲说》 课内外 《咏菊》 对比
专题一 默写-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安徽专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一轮 直接型默写集训
一、2022版课标古诗词曲40首 [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东汉末·曹操) (1)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2)(2023、2018·安徽)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安徽)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1)古道西风瘦马 (2)夕阳西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2.(2022·安徽)默写。(10分)
(1)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
。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杜 甫 《 望 岳 》 ) 的 豪 情 壮 志 ,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考查年份 2023、2020、2018(10年3考) 2021、2015(10年2考) 2016、2014(10年2考) 2016(10年1考) 2018、2014(10年2考) 2021(10年1考) 近10年未考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考查篇目 8.《望岳》 9.《登飞来峰》 10.《游山西村》 11.《己亥杂诗》(其五) 12.《泊秦淮》 13.《黄鹤楼》 14.《使至塞上》 15.《钱塘湖春行》
安徽卷中考语文答案

安徽卷中考语文答案安徽语文中考考试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急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麟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
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 )动家ch( ) 哺( )乳(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跌倒牧也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所以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诗悄悄擦去了两句。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的内容通常包括了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篇目,供参考:1.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 《出师表》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5. 《醉翁亭记》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7.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1.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 《诗经》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3.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14.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1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些篇目是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中常见的必背内容,学生应熟练掌握其内容、作者、出处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备战策略2014中考在即,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必须要提高中考复习各个环节的有效和高效。
根据我校实际教学情况,特此制定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近几年安徽省中考命题规律与特点回眸2013年中考试题,出现以下亮点:把整首诗或词默写改为律诗的后四句默写,这既考查了整体记忆诗词的水平,又提醒考生不要拘泥于已有形式。
“语文综合运用”将“文明出行”作为活动主题,提醒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图文转换(数字转换),推陈出新;现代文阅读中《西塘古镇》的选材一改以往的科普性质,考查了一篇介绍风景名胜的文章,语言清新、简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文虽是半命题,但四选一的形式,给考生留下更大的空间,节省拟题时间,题目切合考生实际,便于抒发真情。
就整体而言,试卷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稳定,注重基础(二)综合考查,文学性强(三)贴近实际,以人为本二、从全国命题趋势看安徽命题走向下面我们再从全国中考命题的趋势,简单分析一下安徽中考语文的命题走向:1、对于古诗文默写,在各省市大力推行“理解型默写”题型的背景下,安徽省是否可以结合自身课改特点将其与“识记型默写”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在“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的基础上,加上“重运用”,以凸显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2、作文题型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因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已经连续出现7年,2014年有可能“创新”,比如“材料作文”“漫画作文”等,只是可能性不大,今年考查“命题作文”的可能性较大;现代文可能是议论文加散文(记叙文);文言文阅读近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桃花源记》《出师表》《陋室铭》《爱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值得关注,另外还要关注课外浅显文言篇目;当然,其他历年来曾经出现过的篇目也不能完全忽视。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考纲有所变化一、命题依据《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二、具体变化2013年:文言文部分,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记承天寺夜游》《蒹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等5篇不列入古诗文阅读和默写的考试范围。
课外名著阅读:删去了《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新增了《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14年:考纲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归,课外名著阅读篇目没有变化。
另外,在考试内容和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小的变化,请注意。
3、依据课标,淡化教材。
随着教材单一化局面被打破,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版本越来越多。
众多个性鲜明的教材的使用给语文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但《课标》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课标》和《安徽考纲》的研究。
特别要关注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考纲》的变化。
4、尊重学生个性,答案开放灵活。
在全国中考试卷中,主观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题目的设置也变得更加灵活,答案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更多是“意思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充分地尊重了考生的个性,更加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这一点在安徽省卷中多有体现。
总之,在积极研究安徽省中考试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全国其他地市的中考试题,总结命题规律,把握命题趋势,在全国中考的大背景中来关注安徽省的中考动向,这样才能做到运筹帷幄,从容应对。
三、2014年中考备战策略在考前如何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呢?总的指导方针是把考纲试题化,把试题考点化,把考点专题化,把专题规律化,将规律实践化。
具体说来,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1、复习教材,举一反三。
要夯实基础,多一点积累。
尽管安徽中考试题中只有名句名篇的默写和文言文试题出自课本,但其余考点依然是“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
因此,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2、吃透课标与考纲,把握命题方向。
安徽中考命题是以《课标》与《安徽考纲》为命题依据的,因此,必须吃透《课标》与《安徽考纲》,准确把握考试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复习,才能迅速提高复习效率,提高方向性和时效性。
3、明确基本概念,总结规律,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明确各种文体的基本概念,能更好地总结出各类文章的基本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才能够准确表达,掌握不同文章的不同答题方法。
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要正确解答这此题目应有相应的答题思路。
培养学生准确地读懂文意,强调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总结答题规律,从而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4、关注时事,关注地域文化,做到学以致用。
在中考复习中,关注时事、联系时事有利于作文时写作材料的鲜活,也有利于语文综合运用试题顺利解答;关注地域文化、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近年来,安徽卷的第4题就是地域文化的体现,2011年安徽省卷将短信、劝说融入综合运用题中。
2012年第4题“我与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醒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意识。
20 13年“文明出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明白文明出行的意义,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5、写作复习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注意对快速审题与选材立意能力的培养。
写作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计划,从审题、立意、选材、人称选择、结构布局、开头结尾、创新表达等方面,逐点进行系统训练。
要特别注意审题立意能力的提高,选材立意是关于作文内容的内在核心问题,结构语言则是外在的形式,两者都要有效训练,不能顾此失彼。
6、研究各省市中考题,把握题型变化,在变化中寻找规律。
各省市中考试卷均是命题专家精心命制的高质量的试卷,在中考复习中不但具有典型性,更有导向性。
因此需对比研究,触类旁通,把握命题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做题训练,更好地把握题型和重要考点。
四、中考复习建议(一)制定统一的复习计划。
(1)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复习建议A: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专题复习6月份(中考前):强化训练,查漏补缺(2)计划里要有全班目标、个人目标;要有逐日安排;要有资料和练习设计。
复习建议B:时间、内容安排 2月至3月底结束新课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专题复习)阅读:(每天1篇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2周15篇记叙文阅读 2周 20篇说明文阅读 05周 5篇议论文阅读 05周 5篇作文:(每周一篇作文)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古诗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穿插进行,6月(强化训练)综合复习综合模拟(2周)(二)专题复习注意事项。
专题复习要领:考纲为标,明确考点;注重过程,以例识法;讲究规范,巩固强化;反复操练,举一反三。
专题一:名著名篇的默写建议:把《考纲》要求背诵的31篇古诗词分成三组。
从5月份开始,每天读一组,一组至少读3遍,读的时候注意字形,力争每星期一个轮回。
每星期集中检测一次,每次2 0句。
对漏字、添字、写错别字的学生要严加督促。
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古诗词,就像我们的朋友,见面多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大家都觉感触很深。
专题二:名著阅读从近五年安徽中考名著考查的情况看,主要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及文体常识等相关知识,而且每年考查两篇:基本上是一篇中国名著和一篇外国名著。
命题形式以填空为主。
2014年中考,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考题类型,估计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此,考生在考前复习训练时应该注重每一篇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主要人物事迹和文体、作者常识等内容。
2013年安徽考纲将《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和《繁星春水》换成了《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而2013年安徽中考时就出现了新换篇目《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考查,且以语段形式出现,这在安徽近年来,也是首次,应引起对名著原文阅读的重视。
同时在2014年中考时仍要格外注重新换的名著阅读训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复习的重点,同时我国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也应格外重视。
建议:搜集整理,并精选重点考查篇目习题,以备应考。
这不同于题海战术,作为知识点,学生是有必要多储备一点名著知识,才能在应考时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时可与古诗词复习穿插进行,每星期复习两篇。
专题三:语文综合运用近几年来,安徽语文中考对综合运用题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但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分值为12分,题量为3小题,近几年来始终未变。
(2)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口语交际。
如2009年考查了转述,2010年考查了语言得体,2011年和2013年都考到了规劝的技巧;②病句修改。
涉及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③语言设计。
如拟写宣传标语、仿写等;④材料分析。
涉及的内容有图文转换、分析材料说明理由、补充句子等;⑤应用文。
常考的应用文有写请假条、借条等。
(3)命题方式。
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题目设置的情境或活动注重考查考生从语文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12年“我与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2013年“文明出行”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预计:2014年,语文综合运用题的考查仍会沿袭以往的题型。
病句、口语交际、语言设计等题型,拟写开场白、对联、颁奖词,把握词语、句子、段落言外之意等题都有可能出现;对应用文的考查可能会涉及到倡议书、通知等内容格式的修改;材料分析题,有可能以看漫画说感悟、读多则材料探究结论的形式出现。
这里有一些热点问题值得大家注意:(1)拒绝手机进校园(2)拥抱自然(3)少年正是读书时(4)心理健康伴我行(5)汉字的传承(6)我的梦想(7)珍惜青春专题四:说明文阅读安徽省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呈现的趋势是:2007、2009、2011、2013年都考查说明文文体。
从此趋势上看,安徽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基本是隔一年考查一次,由此预测,2014年安徽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考查的可能性不大。
但在备考中也不能忽视对说明文的练习。
专题五:议论文阅读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2014年考议论文阅读的可能性较大,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对议论文的考点做好扎实的复习。
对于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有: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证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分析文段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因为议论文是今年中考的重要题型,教师一定要结合实例指导分析,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对于议论文,中考常考点得分是有技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辨析、提取论点。
如2012年安徽真题第8题: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得分技巧:回答有关论点的题目,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的论证观点。
有的文章论点表述十分明确,可以直接找原话回答,这样的语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
如果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就要用精炼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但一定要观照全文,不发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