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相关推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编写工作方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设计。

当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准备多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工作方案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一、目标任务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打响“文明乾县,幸福家园”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二)坚持量力而行。

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

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科学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

把长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四)坚持特色培育。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注重环境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及文明素质培养,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五)坚持发展创新。

拓展思路,把发展产业、提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结合产业特点,争创工业特色强村、农业特色强村、休闲产业强村,并注重建设重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9篇)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9篇)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方案(9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

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xx 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

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文件精神,加快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矿山地质恢复、干部联村联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以建设美丽新煤城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为载体,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环境品质提升、特色边界中心镇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矿山旅游教育名镇打造、乡风民风淳化等工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骨干带头、群众主体、社会参入”的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新模式,努力建设美丽文明的“工业新城、山水新城、人居福镇”。

二、工作目标(一)工作思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群众工作紧密结合,采取领导联村、干部联组、村干部联片、党员包户的工作模式,创建群众建立自发筹资、自主管理、自主建设、自主服务的长效机制,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环境秩序整治、绿化美化整理、生态环境优化等工作。

(二)建设目标:1个美丽集镇:达到设施配套齐全、街面整洁靓丽、人居环境优美;3条示范带(玉煤线、煤城大道示范带;省S206线和煤双线示范带;煤回线示范带)公路要求硬化、黑化,路面平坦整洁,标识标牌完善,划线醒目,达到线型顺畅、安保齐全、行车舒适、路容美观,建设成为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形象区域,样板工程;1条美丽河流(群英河)、3条渠道(黄材渠道、京枫渠道、煤衡支渠)、4座水库(胜利水库、团结水库、茅栗水库、松山水库):做到水清岸绿,生态美化,周边无抛荒及季节性抛荒,河流、水库、渠道两岸要科学进行植被恢复,绿化、美化,沿线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好,能自觉爱护水利设施,无向河流、水库、渠道倾倒垃圾现象,把河流、水库、渠道打造成为生态、自然、人文相融合的线型景观。

村级同心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村级同心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村级同心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

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关于村级同心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级同心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精选篇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寨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寨根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以中原经济区西峡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建设为统揽,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升我乡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持续推进各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寨根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村对区域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有效组织推进。

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要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各村要立足当地发展实际,顺应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实施有针对性的“一村一策”建设方法,不搞一刀切。

科学确定各村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分类要求、分类部署。

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3.示范带动、长效推进。

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着手,注重挖掘推广典型,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

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不断深化提升。

(三)目标任务以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以下简称“三清四化一创建”)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7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精选7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篇120__年乡村振兴在我镇全面实施以来,创建了一批市、县示范村,各村(社区)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在我镇的落实落细,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跟县委、县政府“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总体要求和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系列战略部署,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镇各党组织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二)坚持产业优先发展。

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围绕优化供给、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目标,加强政府支持引导,打造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因地制宜推进。

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按照“北工南农”的总体布局,根据各村的经济基础、区位、历史特色等要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年度任务(一)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

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五零”建设,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争取20__年实现9个村(社区)完成党建“五零”工作目标。

2023年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实用(五篇)

2023年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实用(五篇)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篇一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从20xx年起分级分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xx年,实现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全市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到20xx年底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达到省级中心村要求,40%达到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

20xx年起,对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成3a至4a景区。

从20xx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采取分级分类分步建设的办法,对我市103个中心村,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按不同内容和标准建设,到20xx年底实现四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对未达标的中心村进行提升,力争80%以上中心村达到建设要求。

1.省级中心村31个。

20xx-20xx年已建成18个,结合乡村旅游进行建设,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

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2.市级中心村19个。

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3.县级中心村25个。

20xx年建设7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9个。

4.乡级中心村27个。

20xx年建设8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11个。

1.省级中心村。

严格按省定内容和标准进行建设。

2.市级中心村。

按照低于省级中心村标准进行建设。

3.县级中心村。

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一推”:推广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具体内容和标准见附件1)4.乡级中心村。

重点进行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环境整治、卫生整治。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三年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负责三年全覆盖工作,确保三年完成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本,3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本,3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本,3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__、生态__、文明__”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__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23-2023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__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今后三年,__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__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一)规划指导。

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__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__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_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__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

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

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

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环境治理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

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昆明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县(市、区)名: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
行政村名: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编制日期: 3月6日
项目名称: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
申报单位: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实施地点: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委会
总投资:358.74万元
主管单位:中共盘龙区委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盘龙区农林局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
实施单位: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编制单位:中共盘龙区委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盘龙区农林局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事处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岩峰哨村民委员会
参编人员:奎荣和全玲汪仁桦钟明焕王宏玲
应恒袁绍诚罗伟李云宝刘福森李如芬饶庆
能王建鸿张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村情概况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力条件
二、发展潜力
三、项目规划的必要性
第四章规划目标、任务、原则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任务
三、规划原则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内容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第六章岩峰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八章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各项保障措施
第九章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