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设计_1

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1.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相关的信息。
2.培养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通过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能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
2.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点。
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公民意识。
3.学会用辨证唯物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技能和思路方法,并对化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感性理解,具备一定查找资料和团结合作的水平,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水平。
对课堂中自己能参与的一些学生活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2.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化学肥料与农业生产”这个节内容,中考要求不是很高。
但这是一节能很好体现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两个二级主题的素材。
所以有必要挖掘教材,让学生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获得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以及树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的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获得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以及树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的公民意识。
难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获得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以及树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情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相对应的幻灯片导入。
(学生活动)看视频、思考回答。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80-82,分组展示一下问题:1.化肥的分类?2.什么叫复合肥?3.氮、磷、钾肥的主要作用?缺氮、磷、钾肥农作物主要表现是什么?4.化肥对环境有何影响?【实践应用】植物小医生判断植物缺了氮、磷、钾肥的特征!【探究学习】简易化肥的鉴别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教案6

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生活中常有物质的性质;2、会依照物质的性质推行分离和提纯;3、能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物质除杂的综合选择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分析中考选择题对物质的除杂的考察,概括出中考取要点考察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学习重要的知识推行规律化的方法;2、学习利用构造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物质除杂的综合题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概括总结,逐渐提高对知识推行概括、提炼、再理解的水平;2、认可形成知识构造,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二、教课要点:依照生活中常有物质的性质,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综合选择题。
三、教课难点:会利用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转变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综合选择题。
四、教课手段:多媒体课件、白板、导教案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怎么考【ppt】中考再现考什么〔课找出中考选择题中物质的除杂的前检测〕试题中要点考察了哪些物质及哪些重要反应。
学生活动写课前检测教案,思虑回复并把重要物质及重要反应的方程式写在教案上。
设计企图考察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掌握状况,总结出中考取重点考察的物质及重要化学反应,使学生明确中考对物质的除杂在选择题中考察的形式和所考查的重要物质及重要的反应。
环节二【ppt】展现中考说明要求内容研读中考说明依据中考【板书】知识梳理思虑并回复:说明,梳理常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
常有物质的提纯〔除杂〕方法一、除杂原理: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中考说明是航标,使学生知道中考使用适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某种物质中含有的少许杂质除掉而获得贞洁物的过程。
二、除杂的原那么:所加物质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可以与主要物质发生反应,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可以少;做到“不增、不减、易分离〞的办法三、常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1、过滤法①合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淆物的分离。
2、结晶法它合用于可溶性物质的混淆物,且混淆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混淆物的分离和提纯。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说明本单元的盐、化学肥料两个课题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现化学的魅力。
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如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粗盐提纯的操作和方法。
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3.知道物质的多样性,知道物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物质的分类依据和方法,能熟练的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4.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
5.通过化学“肥料”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使用化肥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粗盐提纯的操作和方法。
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化学“肥料”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使用化肥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粗盐提纯的操作和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1

教课目的: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留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经过实验研究,初步学会划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经过对化肥实物的采集、化肥知识的检查和讲堂议论沟通,培育学生采集、办理信息的水平易交往、合作水平。
理解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培育学生重视农业、关怀乡村、保证农业连续发展的真切感情。
要点和难点:要点:划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实验准备: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常有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良:把一块铁片分红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 ,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防止氮、钾肥相互扰乱。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理解常有的化肥课前准备:学生各自采集常有化肥的样品。
创建情境:1、叙述:1958~1960 年,由于自然灾祸,好多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日新月异,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分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亲密的关系。
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1、展现学生各自采集的常有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现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合评论)。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类型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名称化学式主要作用植物缺乏时的症状(要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3、议论沟通:沟通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
(教师深入小组,认识议论状况,合时指导)4、展现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现图表,简要说明。
概括整理:投影1:展现完好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形:由学生叙述事例:①仔细的农民问我:夏季雷雨事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化学成分;3.理解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2.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肥料的作用机制;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农田施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为什么农民要给农田施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中施肥的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给学生简要讲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并与有机肥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解释每种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如氮肥促进植物生长、磷肥促进根系生长等。
3. 化学肥料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解释不同农作物对氮肥、磷肥、钾肥等的需求量不同,以及不同阶段对化学肥料的需求变化。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以及化学肥料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15分钟)•讲解使用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如正确计量、适时施肥、避免过量等。
•强调使用化学肥料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环境和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提醒学生化学肥料不能替代有机肥料,应进行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合理配合使用。
5. 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关键词和要点,以查漏补缺,并巩固学生对化学肥料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记忆。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本单元的盐、化学肥料两个课题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现化学的魅力。
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如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将学与用融为一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
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
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
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
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课题末给出了两个资料,一个结合纯碱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具有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设计_0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相关信息实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升自己组织语言的水平。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一.创设情境1.讲述:1958~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很多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2。
请阅读课本P79-82,认真观察图片与短片并思考如下问题:二、化肥简介(1)氮肥:能促动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2)磷肥:能促动作物根系发达,增强作物_____、_____水平,促动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3)钾肥:能促动作物的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作物_________和________的水平。
(4)复合肥:若含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则为复合肥。
小结:钾抗倒伏磷抗旱,枝柯扶疏使用氮三、.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利弊化肥和农药对提升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是农业增产的最有利措施。
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
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升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练习四、请阅读课本P79-82,完成相对应的探究并思考如下问题:常见氮肥、磷肥、钾肥的鉴别几种离子的检验1)NH4+检验试剂:氢氧化钠、湿润的石蕊试纸(2)SO42-检验试剂:硝酸钡溶液、稀硝酸(3)Cl- 检验试剂:硝酸银溶液、稀硝酸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指导学生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五、教师总结评讲练习、布置作业。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设计_4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仅仅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
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和探究,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完初中化学中无机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物质电离、盐、复分解反应等知识,为掌握本课题奠定基础;在科学探究上,学生已经经过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训练,学习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水平;在学科渗透上,生物学上已经对植物的生长做出了系统的讲解,对化学肥料、农药知识也有所渗透;在生活体念上,学生来源于农村,对植物生长与肥料(或化学肥料)、农药的密切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直观感受,有着更迫切了解化肥、农药的愿望。
所以能够说,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课题相关知识、技能、情感,但缺乏对“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化学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科学、系统的认知。
通过这节课题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较轻松的把两者相结合,既能准确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也能使用化学知识指导或改进生产生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四、教学重点:如何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对几种常见化肥的鉴别六、教学准备:实验及教具准备:实物:两棵长势不同的花,常见化肥样品。
多媒体语音系统及相关材料。
①查阅化肥的发展趋势和使用得利和弊;②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①预习本课题内容;②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化肥使用得利和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