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
1. 运动学。
- 基本物理量:- 位移(x):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 = (Δ x)/(Δ t)(平均速度定义式),瞬时速度是当Δ tto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加速度(a):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Δ v)/(Δ t),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 v的方向相同。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v = v_0+at- 位移公式:x=v_0t+(1)/(2)a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 = 2ax-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导得出,如v = gt,h=(1)/(2)gt^2,v^2 = 2gh。
2. 动力学。
-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它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出现超重现象,F = m(g + a)。
-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出现失重现象,当a = g时为完全失重,F = m(g - a)。
3. 曲线运动。
- 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 = v_0t。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功与能: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运动,涉及到向心力、角速度、周期等概念。
2. 热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量可以转化为功,功也可以转化为热量。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在一定压力、体积和温度下的物理关系。
3. 电磁学- 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 高斯定律:描述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的通量与曲面内电荷的关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包括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位移电流。
4.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干涉和衍射:描述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产生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 光电效应:描述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被释放出来的现象。
5. 原子物理学-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云按照能级分布。
- 波粒二象性:物质粒子如电子、光子等既表现出波动性也表现出粒子性。
- 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包括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态叠加等概念。
6.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描述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不变,以及光速不变原理。
- 广义相对论:描述引力是由物质引起的时空弯曲。
7. 现代物理学- 量子场论:描述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弦理论:尝试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认为基本粒子是一维的弦。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学的多个重要领域。
广东 广州初高中 中学物理 考纲 知识点 重难点 结构图

中学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结构图(一)高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物理考试范围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初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考查学生的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认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它等于1千克物体在加速度为1米/秒²时所受的力。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力是可传的,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传递。
二、力学公式与理论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即 F=kma。
2、重力加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3、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即 F=μN。
4、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用质量来表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动量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即Ft=mv2-mv1。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力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2、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四、力学应用1、工程应用:力学在建筑工程、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力学等。
2、日常生活应用:力学知识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车辆的制动和加速需要用到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人体的运动和健康需要考虑到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科学研究:力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弹力
形变
塑性形变
范性形变
都指不可恢复原状的形变,只是名字不同。
弹性形变
相同,可恢复原状的形变
产生条件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初中只说明弹力产生的原因,高中进一步说明了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大小
无
高中以弹簧为对象,介绍弹簧弹力与型变量的大小关系:F=kx
初中不必介绍此内容,高中教学时需注意。
力
摩擦力
定义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初中介绍滑动摩擦力,高中还介绍静摩擦力
大小
定性的描述大小
定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介绍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高中进行相关计算
简单机械
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运动
初中
高中
对比和建议
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的相对于别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定义更加严谨
参考物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相同
速度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单位的换算)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高中引入的矢量
强调了速度的方向,初中的速度其实是指高中的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动滑轮
一个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受力分析,不一定就省一半的力
计算时,高中跟严密
定滑轮
不省力,力反向受力分析,力ຫໍສະໝຸດ 一定反向判断时,高中跟严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高中作文审题

第 一 讲
审题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别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 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 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 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层理解,作定 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加强。
• 材料三:2019年9月19日,《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发布。报告显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开始为退休进行 储蓄,其中年轻一代的比例从44%增长到48%。受访者 普遍想更早退休,目标退休年龄从去年的57.6岁降至 55.8岁。年轻人想拉近“诗和远方”以替代“眼前的苟且”。 “早点退休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岁数太大退休啥也 干不了!”有网友这样说。
乐观地看待生活
(四)主旨领悟法
主旨领悟法,是新材料作文最常用且最稳 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 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 文章就是切题的。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 词、关键句,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分析 材料,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 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 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一则 第二则 相异点 第三则
国家鼓励年轻人积极探索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个人应该 肩负的社会责任
社会不良现象——年轻人想早点 退休
相同点 年轻人;社会责任和个人幸福
例2
•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材料一:2019年8月25日,台风过境广东时的晚 间,路边候车的69岁蔡阿姨,骤发心梗。当时 正好在休班的护士林华妹和她的同事放射科医 生张靖以及随后赶来救援的护士汤湘云及时出 手,冒雨跪地为蔡阿姨持续做心肺复苏,赶在 猝死救援的黄金4分钟内将蔡阿姨从死神的手中 抢救了过来。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理解要点:(1)力拥有物质性:力不能够走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其实不是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2)力拥有互相性:一个力总是关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互相作用的物体能够直接接触,也能够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拥有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收效: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依照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依照收效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依照收效命名的,不同样名称的力,性质能够同样;同一名称的力,性质能够不同样。
重力定义:由于碰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周边的物体都碰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够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他地址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样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样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所以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可否还受其他力也没关系。
③在办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周边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受力分析,不一定就省一半的力
计算时,高中跟严密
定滑轮
不省力,力反向
受力分析,力不一定反向
判断时,高中跟严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或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中补充了一个合外力为零的条件。总结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功率
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相同
定义式
P=W/t
P=W/t=Fv
初中主要计算的是平均功率,高中还要计算瞬时功率
机械能
动能
了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定量的计算动能:
初中了解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高中定量计算出物体的动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不计算大小)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大小
无
高中以弹簧为对象,介绍弹簧弹力与型变量的大小关系:F=kx
初中不必介绍此内容,高中教学时需注意。
力
摩擦力
定义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初中介绍滑动摩擦力,高中还介绍静摩擦力
大小
定性的描述大小
定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介绍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高中进行相关计算
简单机械
初中了解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高中定量计算出物体的势能
功和机械能
机械能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相同,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通过其他功能转换关系计算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
只有动能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总和不变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除重力和弹力外其它力做功之和为零)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高中描述出机械能守恒的具体条件
注意:此定律不是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理想实验总结得出的。
力的平衡
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平衡
研究两个或多个力平衡
都是合外力为零的情况,学生在初中要掌握好这个思想
功和机械能
功
定义
力与力在位移方向上的距离的乘积
相同
定义式
W=FS
W=Fxcosθ
高中遇到的力与位移不在同一方向,所以定义式不同,但它们的定义是相同的
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运动
初中
高中
对比和建议
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的相对于别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定义更加严谨
参考物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相同
速度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单位的换算)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高中引入的矢量
强调了速度的方向,初中的速度其实是指高中的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相同
力
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同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相同
作图
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高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大小
重力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相同
大小
G=mg
高中说明:g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方向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
高中解释清楚:为什么重力不是指向地心?
重心
各个部分所受重力集中的那个点
相同,高中多数研究对象仍是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
弹力
形变
塑性形变
范性形变
都指不可恢复原状的形变,只是名字不同。
弹性形变
相同,可恢复原状的形变
产生条件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初中只说明弹力产生的原因,高中进一步说明了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