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进展
免疫调节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免疫调节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无法治愈。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来那度胺(lenalidomid)、泊玛度胺(Pomalidomide)等免疫调节药物(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应用于MM患者后疗效显著,已经成为治疗MM的主要手段之一。
标签: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抑制剂;泊马度胺;来那度胺MM的发病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目前仍无法治愈。
现临床上主要以控制疾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针对MM发病机制中的自身免疫因素,达到抗MM作用的免疫调节药物(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在MM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MM发病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二代IMiDs来那度胺(lenalidomid)、三代IMiDs泊玛度胺(Pomalidomide)先后问世。
本文就免疫调节药物在治疗MM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作用机制IMiDs包括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玛度胺,是一组由苯邻二甲酰亚胺和戊二酰亚胺组成的混合物,其抗MM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抗血管生成:MM 细胞增殖迅速,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血管为其提供所需营养。
MM细胞通过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IMiDs能够抑制MM细胞表达bFGF及VEGF,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缓MM细胞增殖的速度;②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s能够将吞噬物分解,送入血液循环并最终进入脾脏或淋巴系统。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摘要2020年,新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指南发布。
现主要针对MM初始治疗的一些要点进行阐述。
在当今大量新药问世的年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MM患者的首选治疗。
对于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治疗,新版指南推荐以含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三药为主的方案,并强调了早期移植的优势、二次移植的地位及老年患者移植的适应证。
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诱导治疗,除适合移植患者的方案外,也可选择马法兰联合新药的方案。
在维持治疗方面,推荐选择新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至少2年。
一、新诊断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首选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初始治疗分为适合移植和不适合移植两大方向。
新版指南强调了即便在目前大量新药问世的时代,对于适合移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仍然应作为首选。
同时指南强调了医生对患者整体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性,强调对于拟行ASC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一旦启动治疗,须告知移植的步骤和获益,使患者配合完成以ASCT 为主的整体治疗(诱导-ASCT-维持)。
为什么目前MM新药层出不穷、疗效显著,ASCT仍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回顾MM治疗发展的历程,MM的治疗大致经过了4个阶段,即传统化疗时代(1968—1999年)、第1代新药时代(1999—2012年)、第2代新药时代(2012年—)和单克隆抗体时代(2015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MP方案和VAD方案为代表的化疗开始了传统化疗年代。
但MP、VAD方案的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3%。
因此,国外研究者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细胞毒药物组合方案,希望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疗效,但均未能如愿。
血细胞积分及髓内微小残留病灶对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影响演示稿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情较轻的患者生存率较高。
生存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
移植后的并发症如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控制并发症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 要。
移植后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与恢复情况相关
移植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恢复良好的患者能够更快地适应正常 生活和工作。
供者选择
选择匹配程度高的供者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预处理方案
预处理方案是移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适的预处理方案可以提高 干细胞的植入效率和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干细胞采集与处理
采集的干细胞数量和质量对移植效果有直接影响,采集和处理过程 中的技术问题也需要严格控制。
移植后的生存率
03
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患者预后 的参考信息,以制定更合适的 治疗策略。
02
CATALOGUE
血细胞积分对预后的影响
白细胞积分
白细胞计数升高
可能提示骨髓瘤细胞增殖活跃,与不 良预后相关。
白细胞减少
可能反映疾病进展或治疗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生存期。
红细胞积分
贫血
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预示疾病进展或治疗反应不佳。
病灶的数量和活性与疾病进展的风险 呈正相关,监测病灶变化有助于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病灶对治疗反应的影响
病灶对治疗反应的评估有助于判断治 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存在微小残留病灶的患者,需要 加强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以降低复 发风险。
04
CATALOGUE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预后影响
移植过程的影响因素
血细胞积分及髓内 微小残留病灶对行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 植的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预后影响
MM诊疗手册

治疗效果:MM不治疗中位OS期6M,采用MP方案治疗后中位OS 期3Y,在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及策略下中位OS期可达7Y。
➢ MPT: 马法兰0.25mg/kg/d,口服,1-4d;强的松2mg/kg/d,口服,1-4d;沙利 度胺100-200mg/d,口服,1-28d,6周重复1次,共12周期。
➢ MPV: 马法兰9mg/m2/d,口服,1-4d;强的松60mg/m2/d,口服,1-4d;硼替 唑米1.3mg/m2/d,静注,1、4、8、11、22、25、29、32、42d重复1次。
部分缓解(PR)
血清 M 蛋白减少≥50%和 24h 尿 M 蛋白减少≥90%或者<200mg/24h。 如果血清和尿 M 蛋白无法检测或不存在,SFLC 检测则要求减少≥50%。 如果血清和尿 M 蛋白及 SFLC 均无法检测,且初诊时患者骨髓浆细胞≥30%,则 要求浆细胞减少≥50%。 如果同时合并存在软组织浆细胞瘤,则要求其直径减少≥50%。
MM的诱导治疗
——低龄组
采用3-6疗程常规化疗方案以减低肿瘤负荷并采集 造血干细胞,再实施高剂量马法兰化疗及ASCT, 可以在患者中取得20%-30%的CR率及40%-45%的 CR/VGPR率。已成为低龄组患者的一线诱导治疗 选择。
MM的诱导治疗
——低龄组
采用两次ASCT的诱导治疗,可以分别取得30%45%和45%-55%的CR率和CR/VGPR率。更多患 者可以获得更长无疾病进展时间。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最低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下列二项)
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或虽<10%但证 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 +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低于主要诊断标 准);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单 克隆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
②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
有症状或无症状MM诊断标准
有症状MM诊断标准: ①血清和(或)尿中M蛋白无
治疗原则
无症状骨髓瘤或D-S分期I期患者予观察,每3月复查1次。 有症状的MM或没有症状但已出现骨髓瘤相关性器官功能衰
竭的骨髓瘤患者应早治疗。 年轻骨髓瘤患者(≤ 65 岁) 首选自体干细胞移植者,诱导
治疗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老年骨髓瘤患者(> 65岁) 不建议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庆云县人民医院 胡玉彬
多发性骨髓瘤(MM)
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 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 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因 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 瘤的范围。目前WHO将其归为B细胞淋 巴瘤的一种,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 瘤。
鉴别诊断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骨转移性癌、骨结核的溶 骨性病变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 病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 病
WM MGUS 淀粉样变性 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 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 Castleman病 CLL POEMS 某些反应性浆细胞增多 重链病 浆细胞白血病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 但低于上述标准。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1. 引言1.1 疾病背景多或字数少这样的描述。
【疾病背景】的内容如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浆细胞恶性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髓中,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大量的异常克隆浆细胞。
这些异常浆细胞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蛋白,导致骨骼破坏、贫血、免疫缺陷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M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M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M的治疗方案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化疗、放疗逐渐发展到目前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由于MM的复杂性和易发展耐药性,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中的难题。
对于MM的治疗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借助临床试验和比较研究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治疗需求多或者是对问题的解释。
以下是关于治疗需求的内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挑战,因为该疾病通常表现为复杂且进展迅速的肿瘤。
MM的治疗需求主要包括控制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流行病学的变化,MM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治疗需求日益迫切。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些治疗上的成功,但至今尚未找到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副作用大、耐药性强等。
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学界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VTD和VAD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它们在治疗MM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VTD方案介绍VTD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化疗方案,其由长春新碱(V)+沙利度胺(T)+地辛泼尼松(D)三种药物组成。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15)01-0250-05·综述·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庄韵,沈群*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诱导MM缓解,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对骨髓瘤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无复发或进展生存为终极目标。
近几年来维持治疗在延长MM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应用,尤其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以及硼替佐米的应用。
本文综述MM维持治疗临床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5.01.047 Latest Advances on th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ReviewZHUANG Yun,SHEN Qun*Department of Hematolo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29,Jiangsu P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Qun,Professor,Tutor of Doctorial Postgraduate.E-mail:shenq@medmail.com.cnAbstract M ultiple myeloma(M M)is an uncurable disease.Chemotherapy w ith standard dose 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after chemotherapy w ith high dose is able to induce remission,but relapse still exists.For this reason the ultimate goal of M M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relapse free survival(RFS)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efficiently.Recently,maintenance therapy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improv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OS)of patients w ith multiple myeloma,especially 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bortezomib used in clinic.Here,the latest advances of clinical researches on maintenance therapy of M M are summarized briefly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M M);maintenance therapy;thalidomide;lenalidomide;bortezomibJ Exp Hematol2015;(1):250-254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浆细胞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于1889年获得学界普遍承认。
但是其治疗在最初100年却进展缓慢,从马法兰联合泼尼松(MP)方案到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仅2年左右。
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为代表的新药出现,带来了MM 治疗领域的第一次革命性进步,患者治疗疗效显著提高,mOS 延长至5~6年。
2012年以后,MM治疗领域迎来了第二代新药浪潮。
这些药物中有原作用机制药物的新一代剂型,有抗体类药物,有新型作用机制的靶向性药物,此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 ⁃apy,CAR-T)等细胞治疗手段也进展迅速。
上述新药给MM 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更好的疗效,更优的安全性,为治愈带来曙光。
本文将对近年来MM 领域新药研发及应用于治疗的情况进行综述。
1 原有作用机制药物的新一代剂型1.1 第3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泊马度胺(pomalidomide,P)属于第3代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与来那度胺结构类似,可直接抗骨髓瘤和免疫调控肿瘤微环境,但作用更强。
2013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3年8月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泊马度胺用于复发/难治性骨髓瘤。
泊马度胺目前并未在国内上市,但是中国有多个泊马度胺仿制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单药应用疗效有限,但是IMiDs能够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IL-2、IFN-γ分泌,从而增加NK细胞的数量,改善其抗肿瘤功能。
此外,IMiDs还能够降低Tregs的活性,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改善树突状细胞提呈肿瘤抗原的效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