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课件

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02
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其他
03
如年老体弱、恶病质等。
特殊情况下的考虑因素
年龄
年龄不是绝对禁忌,但 需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和承受能力。
合并症
患者存在其他慢性疾病 ,需综合考虑治疗的利
弊。
供体选择
在选择供体时,需考虑 供体的健康状况、免疫
学特征等。
预处理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案 ,以降低排斥反应和感
内分泌异常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 能减退等。
生育问题
由于生殖系统受到损伤,患者 可能面临生育困难或不孕不育
的风险。
风险与并发症的管理与预防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微生物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源。
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和处理
多饮水、碱化尿液,必要时使用药物进行预 防和治疗。
早期识别和干预GVHD
THANKS
感谢观看
相容。
预处理
对受体进行化疗或放疗,以清 除其自身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输注
将供体的造血干细胞输注给受 体。
植入与监测
观察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情况, 确保新细胞在体内正常生长和
分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成功因素
供体与受体的匹配程度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基因匹配程度越高 ,移植成功率越高。
及时预防和处理感染、移植物抗宿主 病等并发症,能够提高移植成功率。
免疫治疗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
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成功应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提供 了新的思路,未来可能通过免疫治疗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来 提高治疗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课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PPT 课件大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概 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过程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疗效和风险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未来发展
结论
添加章节标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概 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等。
供体筛选:通过血液检测、体检等确定 供体
供体准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
供体采集:进行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采 集
供体干细胞处理:进行干细胞分离、纯 化、冷冻等
供体干细胞运输:确保干细胞在运输过 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体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移植 药物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等,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风险 饮食调整: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心理准备:了解移植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心理准备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通过骨髓穿刺或外周血采集 造血干细胞的处理:分离、纯化、保存 造血干细胞的输注: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 输注后的观察和护理:监测患者反应,预防并发症
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感染、抗排异等药物 生活管理:注意饮食、休息、运动等生活习惯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适应移植后的生活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 编辑技术在造血干细 胞移植中的应用
细胞治疗技术:CART细胞治疗等细胞治 疗技术在造血干细胞 移植中的应用
免疫调节技术: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 调节技术在造血干细 胞移植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3D 打印技术在造血干 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如打印人造器官等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概 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过程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疗效和风险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未来发展
结论
添加章节标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概 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等。
供体筛选:通过血液检测、体检等确定 供体
供体准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
供体采集:进行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采 集
供体干细胞处理:进行干细胞分离、纯 化、冷冻等
供体干细胞运输:确保干细胞在运输过 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体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移植 药物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等,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风险 饮食调整: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心理准备:了解移植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心理准备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通过骨髓穿刺或外周血采集 造血干细胞的处理:分离、纯化、保存 造血干细胞的输注: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 输注后的观察和护理:监测患者反应,预防并发症
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感染、抗排异等药物 生活管理:注意饮食、休息、运动等生活习惯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适应移植后的生活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 编辑技术在造血干细 胞移植中的应用
细胞治疗技术:CART细胞治疗等细胞治 疗技术在造血干细胞 移植中的应用
免疫调节技术: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 调节技术在造血干细 胞移植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3D 打印技术在造血干 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如打印人造器官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PPT课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
1
目录
1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定义&分类 2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 3 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流程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护理
2
Auto-PBSCT特点
• 采集过程安全方便 • 可重复采集 • 采集物被肿瘤污染几率低(相对骨髓移植) • 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快(相对异体移植) • 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痛苦小
11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
• 再障 • 地中海贫血 • 范可尼贫血 • 镰状细胞性贫血 • 骨髓纤维化 • 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
12
免疫系统疾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 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移植前患者的准备
• 身体准备 • 心理准备 • 环境准备
14
心理准备
• 移植病人大多对治疗方法及过程缺 乏了解,长期的化疗造成极大的痛 苦,对移植既报希望又有焦虑、恐 惧。
6
(一)心理准备 6
(二)用品准备 6
(三)饮食介绍 7
(四)病员准备 9
四.探视规则
10
五.安全介绍
11
六.化疗介绍
12
20
供者准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 需组织配型,包括ABO血型、人 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监测、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等, 以选择匹配供者。
21
干细胞的采集与冻存
• 护士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向其 讲清如何配合;说明全环境保护必 要性,帮助病人更好配合治疗。
15
身体准备
• 全身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各重要脏 器功能正常与否,消除局部感染灶 或潜在感染病灶,如结核、龋齿、 肛周脓肿,无异常方可入室治疗。
.
1
目录
1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定义&分类 2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 3 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流程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护理
2
Auto-PBSCT特点
• 采集过程安全方便 • 可重复采集 • 采集物被肿瘤污染几率低(相对骨髓移植) • 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快(相对异体移植) • 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痛苦小
11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
• 再障 • 地中海贫血 • 范可尼贫血 • 镰状细胞性贫血 • 骨髓纤维化 • 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
12
免疫系统疾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 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移植前患者的准备
• 身体准备 • 心理准备 • 环境准备
14
心理准备
• 移植病人大多对治疗方法及过程缺 乏了解,长期的化疗造成极大的痛 苦,对移植既报希望又有焦虑、恐 惧。
6
(一)心理准备 6
(二)用品准备 6
(三)饮食介绍 7
(四)病员准备 9
四.探视规则
10
五.安全介绍
11
六.化疗介绍
12
20
供者准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 需组织配型,包括ABO血型、人 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监测、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等, 以选择匹配供者。
21
干细胞的采集与冻存
• 护士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向其 讲清如何配合;说明全环境保护必 要性,帮助病人更好配合治疗。
15
身体准备
• 全身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各重要脏 器功能正常与否,消除局部感染灶 或潜在感染病灶,如结核、龋齿、 肛周脓肿,无异常方可入室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ppt课件

–骨髓采集的手术担心;外周血采集的疾病 担心 –解释和疏导
• BMT的意义 • BMT每个入无菌层流室的护理
–无菌层流室的准备:
• 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 • 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 空气细菌学检测达标
ppt课件
12
护理
• 病人入无菌层流室的护理
–病人的准备
–轻度GVHD:无病生存率 –重度GVHD:无病生存率
• 病人年龄及一般情况
–年龄欲小,疗效愈好
• 预处理方案
ppt课件
6
方法
• 供体的选择
–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和程度 –血缘关系:同基因、异基因 –非血缘关系:HLA相和个数;年轻、男性、 ABO血型相和、CMV阴性
• 供者的准备:
–采集量、采集方法留观 or 住院
• 心理准备
–评估 –帮助提前熟悉环境 –提供相应指导
• 身体准备
–相关检查:组织配型、ABO血型、脏器功能、巨细胞病毒等 –清除潜在感染灶:皮肤粘膜、口腔、五官、肺部等 –肠道和皮肤准备:入室前3天-口服肠道抗生素;入室前1天 -修建指(趾)头、毛发、肚脐;入室当天洗必泰沐浴,穿 无菌衣裤,皮肤细菌培养 –灭菌饮食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ppt课件
1
教学目标
• 掌握
– –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预防和应对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准备,无菌层流室的护理,输 注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 ppt课件
•
熟悉
– –
•
了解
– –
2
定义
•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 通过对受体进行预处理(照射、化疗、 免疫抑制剂),将正常供体或自体造血 干细胞经血管输注给受体,使之重建正 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 BMT的意义 • BMT每个入无菌层流室的护理
–无菌层流室的准备:
• 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 • 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 空气细菌学检测达标
ppt课件
12
护理
• 病人入无菌层流室的护理
–病人的准备
–轻度GVHD:无病生存率 –重度GVHD:无病生存率
• 病人年龄及一般情况
–年龄欲小,疗效愈好
• 预处理方案
ppt课件
6
方法
• 供体的选择
–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和程度 –血缘关系:同基因、异基因 –非血缘关系:HLA相和个数;年轻、男性、 ABO血型相和、CMV阴性
• 供者的准备:
–采集量、采集方法留观 or 住院
• 心理准备
–评估 –帮助提前熟悉环境 –提供相应指导
• 身体准备
–相关检查:组织配型、ABO血型、脏器功能、巨细胞病毒等 –清除潜在感染灶:皮肤粘膜、口腔、五官、肺部等 –肠道和皮肤准备:入室前3天-口服肠道抗生素;入室前1天 -修建指(趾)头、毛发、肚脐;入室当天洗必泰沐浴,穿 无菌衣裤,皮肤细菌培养 –灭菌饮食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ppt课件
1
教学目标
• 掌握
– –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预防和应对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准备,无菌层流室的护理,输 注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 ppt课件
•
熟悉
– –
•
了解
– –
2
定义
•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 通过对受体进行预处理(照射、化疗、 免疫抑制剂),将正常供体或自体造血 干细胞经血管输注给受体,使之重建正 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ppt课件

CSF3-6ug/kg.d 皮下注射,连续应用至采集结束。 • 采集时机:WBC上升至2.0-5.0×109/L CD34+
>1%或CD34+ 计数20×106--40×106开始
29
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 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 ⒈采集前自体备血800-1000ml 采集时回输 异体血需辐 照加过滤
• 淋巴瘤 HD主张复发或难治者,NHL 中至 重度恶性者,但死亡率偏高。疗效与自体 等同。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 毛细胞白血病 恶组 MM.。 • 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 • PV PNH 主张除非存在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的情况下才采取移植,疗效70%。 • 实体瘤。自体较多。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23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 大剂量化疗后和烷化剂治疗者外周动员效 果差
• 小儿肿瘤 由于儿童采髓危险高于成人,更 适合周血采集,但小儿采集后有较长时间 WBC减少。
24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 特点
• 采集方便,无需麻醉。 • 可以周身各处造血组织采集,因此对骨髓有浸
润或接受放射线照射不能采髓者亦可实行。 • 重建免疫早,植入率高。 • 造血恢复快,wbc>1.0×109/L,plt>20×109/L约
• 1.患者选择 • ①年龄:异体移植50岁以下;自体移植
小于60岁,非清髓性可放宽至65-70岁。 ②对化疗敏感。 • ③心肝肺肾等主要器官功能正常。注:乙 肝非移植禁忌症,但移植前应抗病毒治疗 (贺普汀),糖尿病患者移植需慎重。
8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2.供者选择 * HLA相匹配(HLA A、B、DR) * 无传染性疾病 * 年龄无限制,通常<60岁
>1%或CD34+ 计数20×106--40×106开始
29
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 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 ⒈采集前自体备血800-1000ml 采集时回输 异体血需辐 照加过滤
• 淋巴瘤 HD主张复发或难治者,NHL 中至 重度恶性者,但死亡率偏高。疗效与自体 等同。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 毛细胞白血病 恶组 MM.。 • 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 • PV PNH 主张除非存在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的情况下才采取移植,疗效70%。 • 实体瘤。自体较多。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23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 大剂量化疗后和烷化剂治疗者外周动员效 果差
• 小儿肿瘤 由于儿童采髓危险高于成人,更 适合周血采集,但小儿采集后有较长时间 WBC减少。
24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 特点
• 采集方便,无需麻醉。 • 可以周身各处造血组织采集,因此对骨髓有浸
润或接受放射线照射不能采髓者亦可实行。 • 重建免疫早,植入率高。 • 造血恢复快,wbc>1.0×109/L,plt>20×109/L约
• 1.患者选择 • ①年龄:异体移植50岁以下;自体移植
小于60岁,非清髓性可放宽至65-70岁。 ②对化疗敏感。 • ③心肝肺肾等主要器官功能正常。注:乙 肝非移植禁忌症,但移植前应抗病毒治疗 (贺普汀),糖尿病患者移植需慎重。
8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
2.供者选择 * HLA相匹配(HLA A、B、DR) * 无传染性疾病 * 年龄无限制,通常<60岁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PPT课件

情绪疏导
通过情绪表达、放松训练和正念练习等方法,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认知重构
引导患者调整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树立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治疗信心。
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家庭沟通与合作
01
指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
照顾。
社会资源链接
02
协助患者获取社会支持资源,如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寻求专业
输液与用药管理
遵医嘱准确给予输液和药物治疗,并记录 用药情况。
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患者反 应及特殊情况,以便术后分析和总结。
04
移植后护理管理
隔离防护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移植后早期,患者免疫系统极 度脆弱,需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包括无菌病房、无菌护理操作
等,以防止感染。
消毒与清洁
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 护理,提供家庭支持,增
强患者的信心。
术前检查与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
协助医生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 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移植
要求。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清洁皮 肤、备皮、禁食等,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预防并发症
GVHD监测与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GVHD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GVHD迹象 。
GVHD治疗与护理
根据GVHD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调整免 疫抑制剂用量、使用抗炎药物等,同时加强皮肤、口腔等 部位的护理。
06
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技巧
倾听与理解
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表达理解和同情, 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情绪表达、放松训练和正念练习等方法,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认知重构
引导患者调整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树立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治疗信心。
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家庭沟通与合作
01
指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
照顾。
社会资源链接
02
协助患者获取社会支持资源,如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寻求专业
输液与用药管理
遵医嘱准确给予输液和药物治疗,并记录 用药情况。
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患者反 应及特殊情况,以便术后分析和总结。
04
移植后护理管理
隔离防护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移植后早期,患者免疫系统极 度脆弱,需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包括无菌病房、无菌护理操作
等,以防止感染。
消毒与清洁
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 护理,提供家庭支持,增
强患者的信心。
术前检查与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
协助医生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 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移植
要求。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清洁皮 肤、备皮、禁食等,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预防并发症
GVHD监测与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GVHD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GVHD迹象 。
GVHD治疗与护理
根据GVHD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调整免 疫抑制剂用量、使用抗炎药物等,同时加强皮肤、口腔等 部位的护理。
06
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技巧
倾听与理解
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表达理解和同情, 建立信任关系。
造血干细胞移植ppt参考课件

➢ 免疫抑制
预处理方案:
➢ 超大剂量化疗 ➢ 化疗+全身放疗
24
第三阶段
回输的方法:
• 38℃~42℃复 温(<1分钟)
• 15分钟内输注 完毕(60ml左 右)
回输的副作用:
• 恶心,呕吐 • 血红蛋白尿 • 头痛 • 呼吸及心率加
快
25
无菌 饮食
100级 层流 病房
全环境 保护
五官 护理
肠道 护理
3
Auto-PBSCT过程
4
5
洁净等级适用手术种类用房安排
100级(特别洁净)瓣膜置换、心脏手术、器 官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神经外科、手术间 10000级(一般洁净)胸外科、泌尿外科、 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除去I类手术) 手术间、无菌室
6
100级(超洁净区)
10000级(洁净区)
7
8
• 采集前干细胞动员 • 采集 • 采集并发症 • 冷冻保存 • 解冻和输注
22
第一阶段
动员:
化疗药物+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增加20-30倍
采集: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保存:
血库
-80℃冷冻 保存
23
第二阶段
预处理的目的:
➢ 杀伤残存肿瘤 细胞
➢ 便于干细胞定 位,增殖,分 化
肤变化。
39
• 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在近20年来明显改善,但常规治疗下肿 瘤细胞耐药问题也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淋巴瘤患者的 生存状况。例如,一般常规治疗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 巴瘤(罗京所患),5年生存率为40%-60%,高危患者仅为 30%左右;而加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将该类患者的5 年生存率提高到70%左右。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无效、高 危、复发或高度恶性的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是一个重要选择。
预处理方案:
➢ 超大剂量化疗 ➢ 化疗+全身放疗
24
第三阶段
回输的方法:
• 38℃~42℃复 温(<1分钟)
• 15分钟内输注 完毕(60ml左 右)
回输的副作用:
• 恶心,呕吐 • 血红蛋白尿 • 头痛 • 呼吸及心率加
快
25
无菌 饮食
100级 层流 病房
全环境 保护
五官 护理
肠道 护理
3
Auto-PBSCT过程
4
5
洁净等级适用手术种类用房安排
100级(特别洁净)瓣膜置换、心脏手术、器 官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神经外科、手术间 10000级(一般洁净)胸外科、泌尿外科、 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除去I类手术) 手术间、无菌室
6
100级(超洁净区)
10000级(洁净区)
7
8
• 采集前干细胞动员 • 采集 • 采集并发症 • 冷冻保存 • 解冻和输注
22
第一阶段
动员:
化疗药物+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增加20-30倍
采集: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保存:
血库
-80℃冷冻 保存
23
第二阶段
预处理的目的:
➢ 杀伤残存肿瘤 细胞
➢ 便于干细胞定 位,增殖,分 化
肤变化。
39
• 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在近20年来明显改善,但常规治疗下肿 瘤细胞耐药问题也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了淋巴瘤患者的 生存状况。例如,一般常规治疗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 巴瘤(罗京所患),5年生存率为40%-60%,高危患者仅为 30%左右;而加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将该类患者的5 年生存率提高到70%左右。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无效、高 危、复发或高度恶性的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是一个重要选择。
造血干细胞移植PPT课件

1965年
有记载的首例骨髓移植成功
1968年
首例儿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移植成功
Wiskott-Aldhch 综合征骨髓移植治疗成功
1969~75年 同卵双生和HLA相合同胞为供体的移植 部分受体长期无病存活
1975年~至今 接受移植的病人增多,移植中心数目增加
自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迅速发展
移植的作用机理
卡氮芥+CY+ VP16 对自体移植有效
BEAM
用于淋巴瘤
非骨髓清除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NST)
预处理方案 1
Fludara 30mg/m2.d-1 × 6 d BU 4mg/kg. d-1 × 2 d ATG 15mg/kg . d-1 × 4 d 预处理方案 2
TBI 200 cGy + Fludara 30mg/m2. d-1 × 3 d
血缘关系: 血缘性
非血缘性 HLA配型: 全相合移植
半相合移植
组织相容系统
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LA)
HLAⅠ
HLA Ⅱ
HLA Ⅲ
HLA — A 、B 、C
HLA—DR、DQ、 DO、DN、DP
HLA Ⅰ和HLA—DR 与移植相关性较大
以糖蛋白形式存在于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仅存在部分细胞上 主要是抗原递呈细 胞如B细胞、DC等
它主要通过采集经过动员后的外周血中 的造血干/祖细胞作为移植物移植给受者, 使其建立起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与 骨髓一样,采集到的外周血中的血细胞 成分包括各类造血祖细胞、各个分化阶 段的血细胞及成熟的血细胞。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在稳定的造血情况下,人外周血中仅有 少量造血干/祖细胞存在,不能满足 PBSCT的需要,因此,如何增加外周血 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即动员出足够数量的 造 血 干 / 祖 细 胞 , 保 证 PBSCT 成 功 、 是 PBSCT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PBSCT 有别于骨髓移植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学方法:代表性药物:4-羟环磷酰 胺(4-HC)
免疫学方法: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法、免 疫毒素依赖的细胞毒法、免疫物理法等。
生物学方法:体外培养
.
17
APBSC的冷冻保存
温度:-80℃直接冻存采集物。 冷冻保存液
二甲基亚砜(DMSO) 羟乙基淀粉(HES) TC199/1640培养液
.
18
特性:自我复制
进一步分化
来源 :骨髓
外周血 脐带血
.
3
胸腺、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
定向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FU-E
CFU-GM CFU--MK
CFU-G CFU-M
M
原淋 原红 原粒 原单 原巨
N C
幼淋 早幼红 早幼粒 幼单 幼巨
中幼红 中幼粒
颗粒巨
————————————————————————————————
抗癌药物 标准量(mg/m2) 耐受量 比率 限制因素
——————————————————————————————————————————
l 噻替哌
30
1125 17.5 粘膜、神经
l 环磷酰胺
500
7500 15.0 心脏
l 卡铂
400
ASCT
Allo-SCT
自身干细胞
正常供者
无供者限制
复发率低
移植年龄放宽(>70Y) 长期无病生存率高
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适应症广泛
无GVHD
移植并发症少
移植后生活质量好
无须体外净化
复发率高 需冷冻保存干细胞 可能需体外净化
供者来源受限 发生GVHD,并发症多见
移植相关死亡率高 患者年龄受限
.
9
ASCT的比较
第二阶段:APBSCT的预处理
预处理目的
最大限度的杀伤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 为移植的干细胞留出空间,以便于其定位、增殖分化 免疫抑制
预处理方案
(1)超大剂量化疗方案
(2)化疗+全身放疗方案
.
19
ABMT/APBSCT抗癌药物的最大剂量
(J of Clini and Exp Med. Vol.176:607-613.1996)
回输方法:
38~42ºC水浴箱内迅速复温(<1分钟),15分钟
内输注完毕(60-70ml /袋)。 回输过程中常见副作用:
恶心、呕吐 血红蛋白尿 呼吸及心率加快 头痛
.
21
.
22
移植后的支持治疗
无菌层流病房:100级(0.5um以上微粒≤100
个/ M2. min)
成分血制品输注:15-25Gy射线照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简介
.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
1962年,Goodman动物实验证实外周 血中存在造血干细胞
1957年,Thomas首次骨髓移植治疗白 血病
1985年,Juttner首次自体外周血干细 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199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内首例异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2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破坏是保持平衡的, 捐献后,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 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
6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 制剂等处理,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 恶性克隆细胞或异常造血干细胞,然后 将别人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体内, 担负起造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项目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采集
需麻醉,采集麻烦
采集简单
造血恢复
相对恢复较慢
恢复较快
ABO血型不合 需进行处理
不需进行处理
抗白血病作用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优于骨髓移植
免疫性合并症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发生多于骨髓移植
.
1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法
.
11
APBSCT适应症
大小淋巴 晚幼红 晚幼粒
产板巨
网织红
裸巨
淋巴 红细胞 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
4
造血干细胞分化
※红细胞--将氧气送到全身。 ※白细胞--免疫系统。 ※血小板--使血液凝固。
.
5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 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 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 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
胃肠外营养:糖、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
维生素
应用抗生素:抗细菌及抗霉菌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G-CSF、GM-CSF
.
23
层流病房平面图示例
患者家属探视通道
万级医办室
百
级
家 属 探 视
层 流 一 室
通
道
百
百
级
级
层
层
流
流
二
三
室
室
千级缓冲三室
万级缓冲一室
医 护
人
员
万级缓冲二室
2000 5.0 肝、肾
l 足叶乙甙
300
2400 8.0 粘膜、 肝脏
l 卡氮芥
200
1200 6.0 肺、肝脏
l 米托蒽醌
15
75 5.0 粘膜
l 表阿霉素
60
210 3.5 粘膜
l 紫杉醇
75
825 5.0 肺、肾
—————————————————————————————
.
20
第三阶段:APBSC的回输
.
15
APBSCT的采集
采集细胞数(移植阈) MNC >6~8108/Kg CD34+ >2106/Kg
如第一次采集细胞数数量不够,供者动 员第6d,第7d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采集 以满足移植采集的需要。
.
16
APBSCT的体外净化
物理学方法:微波加热(42-43℃)、光 敏剂步化青 (MC-540)
急性白血病(CR) 恶性淋巴瘤(CR/PR)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实体瘤(对放/化疗敏感) 自身免疫性疾病
.
12
APBSCT的特点
采集过程安全方便,可在门诊进行 可重复采集 采集物被肿瘤细胞污染几率小 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快 患者痛苦小,移植后住院时间缩短,住
院费用减少
.
13
APBSCT的移植过程
.
7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种类
骨髓移植 (BMT)
自体骨髓移植 (ABMT)
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BMT)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
脐血干细胞移植 (CBSCT)
.
8
ASCT与Allo-SCT的比较
第一阶段: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冷冻 与保存
第二阶段:预处理(超大剂量放/化疗) 第三阶段:造血功能重建
.
14
第一阶段:APBSCT的动员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干细胞量 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G-CSF药 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 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干细 胞增加20-30倍。
免疫学方法: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法、免 疫毒素依赖的细胞毒法、免疫物理法等。
生物学方法:体外培养
.
17
APBSC的冷冻保存
温度:-80℃直接冻存采集物。 冷冻保存液
二甲基亚砜(DMSO) 羟乙基淀粉(HES) TC199/1640培养液
.
18
特性:自我复制
进一步分化
来源 :骨髓
外周血 脐带血
.
3
胸腺、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
定向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FU-E
CFU-GM CFU--MK
CFU-G CFU-M
M
原淋 原红 原粒 原单 原巨
N C
幼淋 早幼红 早幼粒 幼单 幼巨
中幼红 中幼粒
颗粒巨
————————————————————————————————
抗癌药物 标准量(mg/m2) 耐受量 比率 限制因素
——————————————————————————————————————————
l 噻替哌
30
1125 17.5 粘膜、神经
l 环磷酰胺
500
7500 15.0 心脏
l 卡铂
400
ASCT
Allo-SCT
自身干细胞
正常供者
无供者限制
复发率低
移植年龄放宽(>70Y) 长期无病生存率高
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适应症广泛
无GVHD
移植并发症少
移植后生活质量好
无须体外净化
复发率高 需冷冻保存干细胞 可能需体外净化
供者来源受限 发生GVHD,并发症多见
移植相关死亡率高 患者年龄受限
.
9
ASCT的比较
第二阶段:APBSCT的预处理
预处理目的
最大限度的杀伤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 为移植的干细胞留出空间,以便于其定位、增殖分化 免疫抑制
预处理方案
(1)超大剂量化疗方案
(2)化疗+全身放疗方案
.
19
ABMT/APBSCT抗癌药物的最大剂量
(J of Clini and Exp Med. Vol.176:607-613.1996)
回输方法:
38~42ºC水浴箱内迅速复温(<1分钟),15分钟
内输注完毕(60-70ml /袋)。 回输过程中常见副作用:
恶心、呕吐 血红蛋白尿 呼吸及心率加快 头痛
.
21
.
22
移植后的支持治疗
无菌层流病房:100级(0.5um以上微粒≤100
个/ M2. min)
成分血制品输注:15-25Gy射线照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简介
.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
1962年,Goodman动物实验证实外周 血中存在造血干细胞
1957年,Thomas首次骨髓移植治疗白 血病
1985年,Juttner首次自体外周血干细 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199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内首例异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2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破坏是保持平衡的, 捐献后,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 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
6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 制剂等处理,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 恶性克隆细胞或异常造血干细胞,然后 将别人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体内, 担负起造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项目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采集
需麻醉,采集麻烦
采集简单
造血恢复
相对恢复较慢
恢复较快
ABO血型不合 需进行处理
不需进行处理
抗白血病作用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优于骨髓移植
免疫性合并症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发生多于骨髓移植
.
1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法
.
11
APBSCT适应症
大小淋巴 晚幼红 晚幼粒
产板巨
网织红
裸巨
淋巴 红细胞 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
4
造血干细胞分化
※红细胞--将氧气送到全身。 ※白细胞--免疫系统。 ※血小板--使血液凝固。
.
5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 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 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 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
胃肠外营养:糖、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
维生素
应用抗生素:抗细菌及抗霉菌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G-CSF、GM-CSF
.
23
层流病房平面图示例
患者家属探视通道
万级医办室
百
级
家 属 探 视
层 流 一 室
通
道
百
百
级
级
层
层
流
流
二
三
室
室
千级缓冲三室
万级缓冲一室
医 护
人
员
万级缓冲二室
2000 5.0 肝、肾
l 足叶乙甙
300
2400 8.0 粘膜、 肝脏
l 卡氮芥
200
1200 6.0 肺、肝脏
l 米托蒽醌
15
75 5.0 粘膜
l 表阿霉素
60
210 3.5 粘膜
l 紫杉醇
75
825 5.0 肺、肾
—————————————————————————————
.
20
第三阶段:APBSC的回输
.
15
APBSCT的采集
采集细胞数(移植阈) MNC >6~8108/Kg CD34+ >2106/Kg
如第一次采集细胞数数量不够,供者动 员第6d,第7d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采集 以满足移植采集的需要。
.
16
APBSCT的体外净化
物理学方法:微波加热(42-43℃)、光 敏剂步化青 (MC-540)
急性白血病(CR) 恶性淋巴瘤(CR/PR)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实体瘤(对放/化疗敏感) 自身免疫性疾病
.
12
APBSCT的特点
采集过程安全方便,可在门诊进行 可重复采集 采集物被肿瘤细胞污染几率小 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快 患者痛苦小,移植后住院时间缩短,住
院费用减少
.
13
APBSCT的移植过程
.
7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种类
骨髓移植 (BMT)
自体骨髓移植 (ABMT)
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BMT)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
脐血干细胞移植 (CBSCT)
.
8
ASCT与Allo-SCT的比较
第一阶段: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冷冻 与保存
第二阶段:预处理(超大剂量放/化疗) 第三阶段:造血功能重建
.
14
第一阶段:APBSCT的动员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干细胞量 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G-CSF药 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 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干细 胞增加20-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