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移植( 陆道培)

合集下载

燕郊陆道培移植经历

燕郊陆道培移植经历

燕郊陆道培移植经历
燕郊陆道培移植经历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陆道培医学团队迁址位于燕郊开发区的燕达院区。

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燕达陆道培医院的非血缘移植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非血缘检索配型初筛成功的几率相当小,从初筛到成功回输需要完成多个步骤,任何一个步骤背后都牵动着无数个人在协调,协调的力度与检索周期直接相关。

陆道培医学团队的创立者陆道培院士,被誉为“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

1964年,陆院士成功开展了亚洲首例同基因骨髓移植手术;1981年,陆院士首次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持久植活其胞兄的异基因骨髓。

早在20世纪初,陆院士就呼吁成立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登记组(中华骨髓库的前身),并首批开展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燕郊陆道培移植的相关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标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标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标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是一种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
瘤的重要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HSCT已经成为一种常
规的治疗手段,但其植入标准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AHSCT的植入标准,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AHSCT的植入标准包括患者的疾病状态、年龄、全身状
况和心肺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在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且符合特定
标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AHSCT。

此外,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疾病阶
段也是确定植入标准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植入标准
会有所不同。

其次,AHSCT的植入标准还包括供体的选择和干细胞采集等方面。

供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到HLA配型的匹配程度以及供体的年龄和
全身状况等因素。

干细胞的采集方式和数量也需要符合特定的标准,以确保移植后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造血功能的重建。

此外,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处理方案的选择、感染控制
和移植物抗排斥等方面的处理也是AHSCT植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准备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移植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AHSCT的植入标准是确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关键。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制定合理的植入标准,并在移植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移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AHSCT 的植入标准会越来越科学和严格,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陆道培医院讲解如何一步一步进行骨髓移植

陆道培医院讲解如何一步一步进行骨髓移植

陆道培医院讲解如何一步一步进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一、移植前的准备工作二、预处理三、骨髓移植(干细胞采集、输注)四、移植后处理五、移植并发症的处理等。

其实上述内容书上还是有的。

大致摘要以下供参考:一、移植前的准备工作(一)、受者检查常规1.向患者及家属单位负责交代骨髓移植的合理性,与其他治疗比较的优越性,骨髓移植的经过,主要合并症及预后,希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签字。

2.详细全面病史及体检,尤应注意:1). 诊断及分期,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髓外白血病,诊断时白细胞计数2)出血史3)治疗经过,详细用药及反应,放疗史。

4)输血史,有无过敏,输血小板后血小板不升史。

5)过敏,手术、外伤史,药物、毒物接触史。

6)结核史。

7)其他疾病,肝、肾、肺、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8)精神、意志状态制定。

3.组织配型HLA基因配型。

4.血常规+BPC+RC +ABO血型。

5.血型抗体滴度。

6.确定供者植入的标志,如无特异标志,作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查。

7.请口腔科(骨髓移植三周前)、五官科、外科会诊,尽可能去除感染灶。

8.ESR9.尿Rt10、大便常规+OB11、生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电解质)12、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

13、病毒学检查:肝炎分型、抗CMV-IgM、抗CMV-IgG、抗HIV、抗EBV、TPHA。

14、咽、痰、尿、便细菌和霉菌培养。

15、血气分析16、胸片、肺功能检查17、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

18、B超肝、胆、脾、胰、肾等。

19、骨髓检查:形态学检查、染色体分析。

20、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T、B、祖细胞标志)。

21、急性白血病:脑脊液常规、生化、压力测定(必要时)。

22、如为男性无孩子患者,可储存精子(必要时)。

23、身体测量:姓名、性别、诊断、身高、体重、体表测量面积(注明日期)24、TBI时测量:前后径:头颅、颈部、肩部(肩关节水平、胸骨角水平)、胸部(乳头水平)、腹部(脐水平)、髋关节(髂前上棘水平、股骨粗隆水平)、漆关节、踝关节。

移植生命的院士--血液病学专家陆道培

移植生命的院士--血液病学专家陆道培

移植生命的院士--血液病学专家陆道培
梁宾宾
【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这小巧的生命绿岛之中,它的存在,给人民医院带来了更多的名誉和威望.然而今天的名誉和威望和陆道培院士47年来在这里辛勤的耕耘和潜心的经营是密不可分的.从他的工作简历中我得知:陆道培院士于1931年9月出生在上海市,他1955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后被分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的北京中央人民医院,开始从内科做起,于1957年起他逐渐转入血液病学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历任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主任等职,1996年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梁宾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大医精诚诠释生命意义的院士——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病毒专家毛江森 [J], 王赶生
2.再造生命的院士——陆道培 [J], 刘京徽
3.欲与天公试比高──记著名血液学专家陆道培 [J], 滴水;
4.血液病学家和骨髓移植专家陆道培 [J], 张莉静
5.“我要领军,而不是跟风”——专访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 [J], 费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髓活检(陆道培)

骨髓活检(陆道培)

骨髓活检(陆道培)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骨髓活检,就是用一个特制的穿刺针取一小块大约0.5~1厘米长的圆柱形骨髓组织来作病理学检查。

操作方法与骨髓穿刺术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骨髓穿刺的不足。

不但能了解骨髓细胞的成分及原始细胞分布状况,而且能观察细胞形态,便于做出病理诊断,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对骨髓坏死、骨髓脂肪变也具诊断意义。

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检查过程及可能发生情况,并签字。

3.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消毒剂、麻醉剂、无菌棉签、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以及胶布。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口罩、帽子。

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选择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

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

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

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

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

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

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

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

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护理措施

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的方法。

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骨髓移植术后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环境准备:保持病房清洁、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3.物品准备:准备无菌手术衣、手套、口罩、消毒液、无菌敷料、引流管等。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防止皮肤压疮。

(3)观察患者的尿量、颜色,及时发现尿液异常。

2.体位护理(1)术后患者应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疼痛护理(1)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2)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1)术后早期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提高患者的食欲。

5.口腔护理(1)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2)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漱口,每日3-4次。

6.皮肤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床铺平整。

7.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塞。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发现异常。

(3)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8.并发症护理(1)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发现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2)出血: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出血症状。

(3)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观察患者的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简介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简介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简介燕达国际医院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是一所以诊断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专科医院,成立于2001年11月。

医院以著名的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权威、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奠基人与不断推动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的名字命名,汇聚国内外血液病诊治领域的高级医疗人材,努力为来自国内外的广大血液病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救治和护理。

目前拥有床位二百余张,百级洁净层流病房数十间,设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免疫治疗科、普通血液科,分为五个病区。

拥有全方位的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血液病相关特殊检验、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道培血液病·肿瘤治疗中心的主要特色,我院移植中心能开展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配型不合的单倍型移植,同基因移植(双胞胎)和自体移植。

除了国际上的常规方法,医院还在预防、处理移植并发症、白血病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防治和控制感染等方面具有许多成功和独创的经验。

每年开展配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单倍型移植)的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多为难治、复发等高危险性病例,九年来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达1000余例,植入成功率99.67%,总体生存率70%。

是中华骨髓库非血缘供者的定点移植和采集医院、台湾佛教慈济造血干细胞中心和美国骨髓库的定点移植医院。

我国捐献到境外的造血干细胞均在道培血液病·肿瘤治疗中心采集,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受到境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

陆道培院士道培血液病·肿瘤治疗中心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有独到的治疗技术,达到“百不失一”的要求,即收治后24小时内如不死亡,不允许出现早期死亡。

其采用砷剂、维甲酸和化疗联合治疗,所有初治及复发患者均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诱导缓解率为100%,大多数病例获得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体骨髓移植( 陆道培)
自体骨髓移植主要适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有时在急性白血病时,没有合适供者时也可采用。

自体移植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冻存、合适的机会进行自体移植、移植后的维持治疗。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
(一)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移植对急性白血病虽有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缺乏适合的供髓者及高昂的移植费用,受到较大限制。

自体骨髓移植作为异基因移植的一种替代治疗,在近10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目前虽已积累了不少临床资料,但由于各家的报告的疗效相差较远,至今对自体骨髓移植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尚有争议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自体骨髓移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差,异体骨髓移植是最佳选择。

自体骨髓移植对恶性淋巴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故它已成为恶性淋巴瘤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据统计,欧洲26国在1992年内共做自体骨髓移植3399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394例,为各病之首。

同期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的淋巴瘤只有123例。

北美于1992-1993年间所做的5492例自体骨髓移植中恶性淋巴瘤(霍奇金65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17例)也多于白血病等其他病种。

自体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因为自体移植采集病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如果在疾病冶疗的早期进行干细胞采集,可能会有肿瘤细胞的污染。

但是,如为了充分清除体内肿瘤细胞污染,在进行很多次的化疗后,再进行采集,叉可能采集不到充足量的造血干细胞。

这是因为每次化疗都对骨髓有损害作用,其中的损害也包括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削弱了骨髓的的储存能力。

为了平衡这两点,自体移植采集+细胞的时机一般选择在进行几个疗程有效的化疗后,体内的肿瘤负荷比较步时,同时骨髓中的干细胞又损伤得不太严重时。

具体到不同病种和不同病人,应因人而异,这应泼南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来决定。

自体移植的时机
在采集出足够的造血干细胞后,应选择一合适的机会进行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然后回输干细胞。

这个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因为自体移植的治疗作用完全依赖于预处理方案中的化疗和/或敢疗,寄希望于这次化放疗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如果在移植时,体内的肿瘤细胞残存较多,靠这一次的化放疗难以清除所有肿瘤细胞。

所以,自体移植的时机最好应是在疾病得到完全缓解时,甚至在获得缓解后再进行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

在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应尽力遵循这个原则,急性白血病亦是如此。

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固有些病人难以获得完全缓解,而且自体移植是取得完全缓解的重要手段,自体移植也不能彻底治愈多发性骨髓瘤。

所以,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自体移植时,可不必强求达到完全缓解状态。

自体骨髓移植的主要不足:复发
我们在前面已提到自体移植与异基因移植相比,有的病人年龄可放宽至65岁;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低;移植后生活质量影响小;移植费用较低。

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为什么不所有血液肿瘤均选用自体移植呢’自体移植与异基因移植相比,其主要的不足就是治疗作用弱,在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疗效不是很满意,移植后复发的几率较大。

所以,不同的病种选用
不同的移植方式。

自体移植与异基因移植相比,疾病复发的几率较大,其中的原因就是自体移植缺乏异基因移植所独有的移植物抗肿瘤作用。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一方面病人移植前的治疗很重要,尽可能地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通过削本移植最终消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可加强自体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一些药物或生物制剂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或直接杀伤残留的肿瘤细胞,以期减少移植后复发的可能。

自体骨髓移植的并发症
总体来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远低于异基因移植,而且发生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低于异基因移植。

主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口、咽黏膜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移植物植入失败等。

感染和出血多因为移植期间外周血白细胞和m小板有一段处于最低点所造成,处理上可通过G-CSF 和抗生素、输注单采血小板等。

口.咽黏膜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多由于移植时高强度的化放疗造成,可对症处理。

出血性膀胱炎多由于环磷酰胺造成,可通过大量喝水及输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措施预防,药物美斯纳也可预防。

移植物植入失败发生率很低,一般是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所致,只要采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往往可避免这一并发症。

自体移植后的长期并发症更是少于异基因移植,除了复发是主要的顾虑外,其他脏器损害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化疗后病人相似。

移植后的维持治疗
由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不足是原发病的复发,所“国内外的医生设计探索各种方案减少其发生。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

移植后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直接杀伤残留的肿瘤细胞,或者通过生物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

移植后维持治疗是否一定有效,日前还没有定论,因为许多治疗是在探索过程中。

如恶性淋巴瘤,在自体移植后采用干扰素、美罗华等;多发性骨髓瘸采用反应停、干扰索等;急性白血病移植后采用过继免疫、治疗等。

有些治疗显示出可喜的苗头,有些结果未定。

具体到每个病人,应与经治医师商量,看看是否需要,再决定采用何种方式。

其他一些无法采用生物治疗的病人,有些单位也尝试定期予以化疗,还有些病人应用中医中药治疗。

临床疗效均值得探索。

总之,为了进一步减少自体移植后的疾病复发,日前许多单位在尝试不同方式的移植后维持治疗。

哪有效、哪种方式最好,还有待于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