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合集下载

26.3_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_第1课时

26.3_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_第1课时

1 0.5( x 2 )2 2
例:某工厂大门是一抛物线形的水泥建筑物,大门底部宽 AB=4m,顶部C离地面的高度为4.4m,现有载满货物的汽车 欲通过大门,货物顶部距地面2.7m,装货宽度为2.4m.这辆汽 车能否顺利通过大门?若能,请你通过计算加以说明;若不能, 请简要说明理由.
(2).写出该专卖店当一次销售x(只)时,所获利润y(元)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店主一次卖的只数在10至50只之间,问一次卖多少 只获得的利润最大?其最大利润为多少?
【解析】(1)设一次购买x只,才能以最低价购买,则有: 0.1(x-10)=20-16,解这个方程得x=50. 答:一次至少买50只,才能以最低价购买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 度增加了( 2 6 4 )m 返回
解三 如图所示,以抛物线和水面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为x轴,以其中 的一个交点(如左边的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为(2,2) ∴可设这条抛物线所表示 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a( x 2 )2 2
a 0.5
a 0.5
2 a 2 2
∴这条抛物线所表示的二 次函数为: y 0.5 x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的 纵坐标为y=-3,这时有:
这时水面宽度为 6 m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 度增加了( 2 6 4 )m 返回
3 0.5 x 2 x 6
解二 如图所示,以抛物线和水面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为x轴,以抛物线 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为(0,2) ∴可设这条抛物线所表示 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一般地,因为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最低(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

同时,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讲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4.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教材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模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教给学生选择合适模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二次函数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问题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新课导入:讲解二次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 y =ax 2(a <0) (1) 因为y 轴垂直平分AB ,并交AB 于点C ,所以CB =AB2 =2(cm),又CO =0.8m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 -0.8=a×22所以a =-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 =-0.2x 2。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画出模板的轮廓线。

三、引申拓展 问题1:能不能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2,若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 分析:按此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O 点坐标为(2;0.8)。

即把问题转化为:已知抛物线过(0,0)、(4,0);(2,0.8)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 =ax 2+bx +c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跟以前学过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一样,关键是确定o 、6、c ,已知三点在抛物线上,所以它的坐标必须适合所求的函数关系式;可列出三个方程,解此方程组,求出三个待定系数。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

九年级数学下册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3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3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三节第3课时。

下面我从数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

一、数学背景(一)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应用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之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

它既是初中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的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因此,它是初中阶段数与代数的核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已经接触到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二次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意识。

而且本节课的问题均来自日常生活所见,学生会感到很有兴趣,愿意去探究。

但部分学生对函数的学习还是有一些畏难情绪,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抛物线形拱桥”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并渗透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函数模型。

以问题情境为主线,活动探究为载体,合作交流为形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交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6章第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是整个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独立解决一些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6.3.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26.3.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九年级数学课时教案课题:26.3.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一、学习目标:通过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的探究,掌握利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板书),请看学习目标(利用小黑板)。

(二)、指导自学为达到目标,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指导看书自学,请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4探究 2的内容,看时请注意:1、通过P24“探究2”掌握利用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自学过程中如有不懂的地方,可小声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紧张自学。

2、检测:(1)P26习题26.3第4题请2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3、7分钟后调查学情。

(四)、后教1、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观察板演的题,能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其他同学更正。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教师引导归纳:用配方法求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与对称轴y=ax2+bx+c=a(x+b/2a)2+(4ac-b2)/4a,因此,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x=- 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二次函数的最值是当x=-b/2a时,y=(4ac-b2)/4a (五)、作业:1、必做题:P26页习题26.3 第7题2、选做题:P26页习题26.3 第8题(六)、课后反思:。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十三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乐于探索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语言积累:实际问题、二次函数。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幵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方法: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y=6(x+1)2-6,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x=-1,顶点坐标(-1,-6);y=-4(x-1)2-6,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x=1,顶点坐标(1,-6)。

2、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方法: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函数y=6x2+12x有最小值,最小值y=-6,函数y=-4x2+8x-10有最大值,最大值y=-6。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某商店现有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售出300件。

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要多卖出20件. 已知商品的每件进价为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销售利润最大?方法: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分析: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

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乊变化。

先确定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涨价x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x件。

实际卖出(300-10x),销售额为(60+x) (300-10x)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
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可设这条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当拱桥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 即抛物线过点(2,-2)
a 0.5
y = ax
2
2 a 2
2
∴这条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为:
y 0.5 x
∴可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ax 2 2
当拱桥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
2 0 a 2 2 a 0.5
即:抛物线过点(2,0)
∴这条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为:
y 0.5 x
2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的纵坐标为y=-1,这时有:
1 0.5 x 2
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l
地调学校数学教研组
预习与反馈
新课精讲
探究2:计算机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磁盘是带有磁性物 质的圆盘,磁盘上有一些同心圆轨道,叫做磁道,现有一张半 径为45mm的磁盘, (1)磁盘最内磁道的半径为rmm,其上每0.015mm的弧长为 一个存储单元,这条磁道有多少个存储单元? (2)磁盘上各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须不小于0.3mm,磁盘的 外圆周不是磁道,这张磁盘最多有多少条磁道? (3)如果各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目与最内磁道相同,最内磁 道的半径r是多少时,磁盘的存储量最大?
2
x 6
这时水面宽度为 6 m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度增加了
( 2 6 4 )m
解法三:如图所示,以抛物线和水面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为x轴,以 其中的一个交点(如左边的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为(2,2)
∴可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a( x 2 )2 2
y ax 4.4
∵抛物线过A(-2,0)
4a 4.4 0
a 1.1
∴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为
y 1.1 x 4.4
2
当x 1.2时,y 1.1 1.2 4.4 2.816 2.7
2
∴汽车能顺利经过大门.
5.(南充·中考)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电能,消
分析(1)最内磁道的周长为2πr ㎜,它上面的存储单元的 个数不超过
2r 0.015 .
(2)由于磁盘上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须不小于0.3㎜,磁盘的 外圆周不是磁道,各磁道分布在磁盘上内径为rmm外径为45mm 的圆环区域,所以这张磁盘最多有
45 r 0.3 1 149 10 3 r
∴这时水面的宽度为: x 2 x1 2 6 m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度增加了( 2
6 4 )m
“二次函数应用”的思路
回顾上一节“最大利润”和本节“桥梁建筑”解决问题的过 程,你能总结一下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吗?与同伴交流. 1.理解问题; 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求解; 5.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的纵坐标为y=-3,这时有:
3 0.5 x
2
x 6
这时水面宽度为 6 m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度增加了 ( 2
6 4 )m
解法二: 如图所示,以抛物线和水面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为x轴,以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为(0,2)
l
l
y
(2,2)
我们来比较一下
y o
(0,0)
x
o
(0,0)
y
(4,0) x
(-2,-2) (2,-2) (-2,2) y
(0,2)
谁最 合适
(-2,0) (2,0) o x
o (-4,0) x (0,0)
y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2)
Y=a(x-2)²+2
或y=a(x-0)(x-4) ∴y=-0.5x²+2x o (0、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0)²+2 或y=a(x+2)(x-2) y (0、2) x (4、0)

当电价x=600元/千度时,该工厂消耗每千度电产生利润y= (元/千度) (2)设工厂每天消耗电产生利润为w元,由题意得:
600+300=180
W=my=m(-
1 5
x+300)=m [-
1
(10m+500)+300]
5 化简配方,得:w=-2(m-50)2+5000
由题意,m≤60,
∴当m=50时,w最大=5000
300 200 y(元/千度)
x(元/千度) O 500
【解析】(1)工厂每千度电产生利润y(元/千度)与电价x(元/千度)的函数解 析式为:y=kx+b.该函数图象过点(0,300),(500,200) ∴ 500k+b=200 解得
k=- 1 b=300
1 5
5
b=300
∴y=1 5
x+300(x≥0)
为止.设CD的长为x,△ABC与正方形DEFG重合部分(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
2.如图所示,阳光中学教学楼前喷水池 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其解析式 为 y = -x + 4x + 2 ,则水柱的最大高度 是( C )
2
A.2
B.4
C.6
2
D.2+
6
3.已知二次函数 y ax bx c(a 0) 的
实际问题
抽象
转化
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 用
问题的解决
反馈练习
《课堂内外》第24页
小结测试
《课堂内外》第25页
作业布置
1.(江津·中考)如图,等腰Rt△ABC(∠ACB=90º)的直 角边与正方形DEFG的边长均为2,且AC与DE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
点C与点D重合,让△ABC沿这条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A与点E重合
耗每千度电产生利润与电价是一次函数关系,经过测算,工 厂每千度电产生利润y(元/千度)与电价x(元/千度)的函数图
象如图:
(1)当电价为600元千度时,工厂消耗每千度电产生利润是 多少? (2)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关部门规定,该厂电价x(元 /千度)与每天用电量m(千度)的函数关系为x=10m+500,且该 工厂每天用电量不超过60千度, 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工厂每天应 安排使用多少度电?工厂每天 消耗电产生利润最大是多少元?
2
根据上面这个函数式,你能得出当r为何值时磁盘的存储量 最大吗?
y 2 0 .0 0 4 5 r
2
9 0 r 0 .0 0 4 5
9 0

r
b 2a

0 .0 0 4 5 2 2 .5 4 0 .0 0 4 5
mm
探究3: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m,水 面宽4m,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度增加了多少?
顶部距地面2.7m,装货宽度为
2.4m.这辆汽车能否顺利通过大 门?若能,请你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如图,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AB=4 ∴A(-2,0) ∵OC=4.4
2
B(2,0) ∴C(0,4.4)
设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为
∵抛物线过点(0,0)
0 a ( 2 ) 2 a 0.5
2
∴这条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为:
y 0.5( x 2 ) 2
2
当水面下降1m时,水面的纵坐标为y=-1,这时有:
1 0.5( x 2 ) 2
2
x1 2 6 , x 2 2 6
条磁道.
(3)当各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目与最内磁道相同时,磁盘每面 存储量=每条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磁道数. 设磁盘每面存储量为y,则
y 2 r 0.015 ( 45 r 0.3 1) 2 0.0045 (44.7r r )
2
(0<r<45)
y
2 0 . 0045
45 r r 0 r 45
即当工厂每天消耗50千度电时,工厂每天消耗电产生利润最大为5000元.
实际问题 解题步骤:
抽象
转化
数学问题
运用
数学知识
问题的解决
1.分析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画出图形.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3.选用适当的解析式求解.
4.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一个人的品格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 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 ——佚名
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①
abc>0; ②b<a+c;③4a+2b+c>0;④2c<3b; ⑤ a+b>m(am+b)(m为不等于1的实数).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B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某工厂大门是一抛物线形的水 泥建筑物,大门底部宽AB=4m,顶 部C离地面的高度为4.4m,现有载 满货物的汽车欲通过大门,货物
∴y=-0.5x²+2
x (-2、0)
o
(2、0)
还是都来做一做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0、0)
o
X
Y=ax²
∴y=-0.5x² (2、-2) (-2、-2) Y (-2、2)
好像是选它 最好!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²+2 或y=a(x+4)(x-0)
∴y=-0.5x²-2x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