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最小值。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把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后(或
学生学习能 者用公式法),很容易求出最大或者最小值,从而把数
力分析 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即是否把实际问题表示为二次函
数,是否能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结
果进行解释
教学策略选
情境法,引导法,问题法,练习法
高效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把实际问题 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后,很容易求出 最大(或最小)值,从而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即是 否把实际问题表示为二次函数,是否能利用二次函数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课例研究综
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 述
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充满智慧”;“把世界引进教室, 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华东师大叶澜 教授几年前说过的话。这让我想起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 言:“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 与的我会理解。”这句话启示我们,学生参与对于真正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称
内容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
教材分析 值。重难点: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学生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
次函数关系 教学目标
2.学生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
择与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并抽学生回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若有困难,教师给予帮助分析理解
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先写出证明过程 最后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分析:先写出 S 与 L 的函 数关系式,再求出使 S 最大的 L 值。 矩形场地的周长是 60m,一边长为 L,则另一边长 为,场地面积 S= .化简得 s=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学生回顾、讨论回答并谈自己对本堂课的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最大利润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与最大利润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思考、提问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最大利润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3.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最大利润问题,如超市促销、工厂生产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二次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管理学等。
4.作业要求: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规范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4.通过对最大利润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最大利润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新课:讲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最大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最大利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布置拓展提高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数学素养。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抛物线形状的拱桥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拱桥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吗?我们如何运用二次函数来求解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二次函数问题。但在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结合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不足,二是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对问题深入分析的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其数学建模能力;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其在合作中成长,体验团队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二次函数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初步让学生学会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问题转化,建摸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实际的广泛运用,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二、直击考试·例题解析例1:我们班小红家开了一个商店,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小红的爸爸获得利润最大?分析:1、如何确定函数关系式?2、每件的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每件的利润×卖出的总件数3、变量x有范围要求吗?解: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1)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件的利润为(60+x-40)元,可卖的商品的件数为(300-10x),此时每星期商品的利润为y元,于是有y=(60+x-40)(300-10x)=-10x2+100x+6000=-10(x-5)2+6250 (其中0≤x≤30)∴当x=5时,y最大=6250元所以在涨价的情况下,每件涨5元即定价为65元/件时利润最大是6250元。
(2)设每件降价x元,则每件的利润为(60-x-40)元,可卖的商品件数为(300+20x),此时每星期商品的利润为y元,于是有y=(60-x-40)(300+20x)=-20x2+100x+6000=-20(x-2.5)2+6125 (其中0≤x≤20)∴当x=2.5时,y最大=6125元所以在降价的情况下,每件降价2.5元即定价为57.5元时,利润最大是6125元。
综合(1) (2)可知,商品的定价为65元时才能使小红的爸爸获得利润最大。
由此题可知,做生意也是有很大的学问。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2.会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矩形面积”、“销售利润”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情感态度】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如何应用二次函数来解决生活中的最值问题.【教学难点】分析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从中构建出二次函数模型,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上升高度h (单位: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关系式是2305h t t =-(0≤t ≤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少?提问 (1)图中抛物线的顶点在哪里?(2)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否是小球预定的最高点?(3)小球运动至最高点的时间是什么时间?(4)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小球运行轨迹的顶点坐标是什么?二、探索新知探究1 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当l 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分析:先写出S 与l 的函数关系式,再求出使S 最大的l 值.矩形场地的周长是60m ,一边长为l m ,则另一边长为 ,场地的面积S= .化简得S= .当l= 时,S 有最大值 .探究2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1)设每件涨价x 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 随之变化.我们先来确定y 随x 变化的函数解析式.涨价x 元时,每星期少卖10x 件,实际卖出()30010x -件,销售额为()60x +· ()30010x -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 -元.因此,所得利润()()()60300104030010y x x x =+---,即2101006000y x x =-++,其中,0≤x ≤30.根据上面的函数,填空:当x= 时,y 最大,也就是说,在涨价的情况下,涨价 元,即定价 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2)在降价的情况下,最大利润是多少?请你参考(1)的讨论,自己得出答案. 由(1)(2)的讨论及现在的销售状况,你知道如何定价能使利润最大了吗?三、巩固练习1.如图,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二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 为x 米,面积为S 平方米. (1)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x 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鄂州市化工材料经销公司购进一种化工原料若干千克,价格为每千克30元.物价部门规定其销售单价不高于每千克60元,不低于每千克30元.经市场调查发现:日销售量y (千克)是销售单价x (元)的一次函数,且当x =60时 ,y =80;当x =50时,y =100.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付其他费用450元.(1)求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求该公司销售该原料日获利W (元)与销售单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公司日获利最大?最大获利是多少元?答案:1.(1) ∵ AB 为x 米,篱笆长为24米,∴ 花圃宽为()244x -米.∴ ()()2244424?06?S x x x x x =+<<-=-.(2)当32b x a =-=时,有最大值24364ac b y a -==(平方米).2.(1)设y kx b =+ .根据题意,得8060,10050.k b k b +⎧⎨=+⎩=解得2,200.k b ∴2200y x =-+(30 ≤x ≤60).(2)23022004()()5022606450W x x x x =+=+-----.(3)()2? 2652000W x =+--.∵30 ≤x ≤60,∴当x =60时,W 有最大值为1950元.∴当销售单价为60元时,该公司日获利最大,为1950元.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2.3中选取.※教学反思※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的数学模 型,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主要结合这两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通过数学模型可抽象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由于学生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分步设问的方式让学生逐层深入、稳步推出,让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画图探讨最值.总之,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将利润问题转化为利润问题.2.掌握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利润问题.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市场调查》动画。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18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合作探究,形成新知】(1)题目中有几种调整价格的方法?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小结: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2)题目涉及哪些变量?哪一个量是自变量?哪一个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哪个量是函数?师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找出各个量的关系.小结:题目涉及涨价(或降价)与利润两个变量,其中涨价(或降价)是自变量;设每件涨价(或降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之变化而变化;y是x的函数.(3)当每件涨价1元时,售价是多少?每星期的销售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设每件涨价x元,销售额是多少?利润呢?最多能涨多少钱呢?师生活动:一学生回答,全班订正.教师边聆听边板演,不足地方补充总结.小结:当每件涨价1元时,售价是60+1=61元;每星期销售量是300-10=290件,成本是40元;设涨价x元,销售额是(60+x)(300-10x)元,利润是y=(60+x)(300-10x)-40(300-10x)元,即y=-10x2+100x+6 000,其中,0≤x≤30,最多能涨30元.(4)当每件降x元时,售价是多少?每星期的销售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销售额是多少?利润y呢?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完成解答.设每件降价x元时,利润最大,则每星期可多卖18x件,实际卖出(300+18x)件,销售额为(60-x)(300+18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8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18x)-40(300+18x).(5)由以上四个问题,你能解决问题了吗?请试试看.解: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少卖10x件,实际卖出(300-10x)件,销售额为(60+x)(300-1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元.因此,所得利润为y=(60+x)(300-10x)-40(300-10x),即y=-10x2+100x+6000,其中,0≤x≤30.当定价为60+5=65元时,y有最大值6 250元.设每件降价x元时,利润最大,则每星期可多卖18x件,实际卖出(300+18x)件,销售额为(60-x)(300+18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8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18x)-40(300+18x),即y=-18x2+60x+6 000,其中0≤x≤20.当定价为x=51605833-=元时,y有最大值6 050元.故要使利润最大,应每件定价为65元.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题分析,深化提高】例一件工艺品进价为100元,标价135元售出,每天可售出100件.市场调查发现:一件工艺品每降价1元出售,则每天可多售出4件.要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每件需降价的钱数为( ).A.5元B.10元C.0元D.36元【解析】设每件降价的钱数为x元,每天获利y元,则y=(135-x-100)(100+4x),即y=-4(x-5)2+3600.∵-4<0,∴当x=5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故选A.【练习巩固,综合应用】1.出售某种手工艺品,若每个手工艺品获利x元,一天可售出(8-x)个,则当x=元时,一天的利润最大.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3.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每天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时,每天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4 800元.设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日收益为y元.(日收益=日租金收入-平均每日各项支出)(1)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少元?(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参考答案1.4 2.每件65元3.(1)400+50(20-x )=1 400-50x (0<x ≤20).答案:1 400-50x (0<x ≤20).(2)根据题意,得y =x (-50x +1 400)-4 800=-50x 2+1 400x -4 800=-50(x -14)2+5 000.当x =14时,y 有最大值5 000.∴当每日租出14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值为5 000元.(3)要使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即y =0.也就是-50(x -14)2+5 000=0.解得x 1=24,x 2=4.∵x =24不合题意,应舍去.∴当每日租出4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六、课堂小结1.一般地,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低点,也就是说,当2b x 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小值244ac b a -. 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高点,也就是说,当2b x 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大值244ac b a -. 2.解决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一般步骤:(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七、板书设计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1.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利润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归纳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作业小结
4.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为例,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二次函数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背景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实际应用。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从合作中获得充分的提升。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九年级上册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一般形式。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几何图形模型等。
2. 搜集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制作课件。
3. 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准备参与课堂的讨论。
4. 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并解释二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二次函数的应用广泛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应该涵盖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如销售问题、最值问题、规划问题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身边的实际问题,并尝试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互动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总结归纳:在课堂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二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应该包括理论题和实践题两种类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162 团中学高文君
第1课时如何获得最大利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提供知识支持,又学习了列代数式,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些应用性质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建模能力的基础,但是作为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区解决实际问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灵活性,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 能够分析和确定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
2.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逐步领会二次函数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探索,建立合作和探索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 二次函数y ax
2 bx c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____ ,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 ,顶点坐标
是.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有最点,函数有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是 _______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有最 ____________ 点,函数有最 _______ 值,
2.二次函数y 2x2 8x 9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 ,顶点坐标是—」当x= _______ 时,函数有最
值,是 _____ 。
【设计意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节课首先复习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唤起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记忆。
二、【试一试,我能行】
问题.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
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
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
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1、本题中的变量是什么?
2、学生对商品利润问题的理解:每件的利润=售价一进价
总利润=每件的利润X卖出的总件数
总利润=销售额一进货额
3 、学生对两个变量的理解。
师生共同分析:(1)销售额为多少?(2)进货额为多少?
(3)利润y与每件涨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4)变量x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
(5)如何求解最值?
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也随之变化,我们先确定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涨
价x元时,则实际售价 ________ 元,每件利润______ 元,件数 ______ ,因此,所得总利润为 _____ 元。
解:设每件涨价为x元时获得的总利润为y元.
y =(60-40+ x)(300-10 x)
= 10(x 5)2 6250 (0 < x< 30)(怎样确定x的取值范围)
当x=5时,y的最大值是6250.
设每件降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也随之变化,我们先确定y与x的函数关系式。
降价x元时,则实际售价 ________ 元,每件利润______ 元,件数 ______ ,因此,所得总利润为 _____ 元。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如何用函数模型将解决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解:设每件降价x元时的总利润为y元
y=(60-40-x)(300+20x)
2
=20(x 2.5) 6125 ( 0< x< 20)
所以定价为60-2.5=57.5时利润最大,最大值为6125元.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如何用函数模型将解决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问题是一道较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让学生体会函数模型在同一个问题中的
不同情况下可以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考虑问题的完整性。
三、【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某商店购进一批单价为20元的日用品,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半个月内可以售出400件。
根据销售经验,提高单价会导致销售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件。
售价提高多少元时,才能在半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板书解题过程。
解设售价提高x元,半个月内获得的利润为y元,则
2
y= (x+30-20) (400-20x) = 20x 200x 4000 (0 < x< 20)
当x=5时,y最大=4500
答:当售价提高5元时,半月内可获最大利润4500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1. 知识方面
2. 思想方法:建模思想
实际问题数学模型
实际问题的解答
转化为数学问题
回归实际问题 ----------------------------------- ►数学结论
五【布置作业】:P26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