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猪场

合集下载

猪场筹划与建设

猪场筹划与建设

猪场筹划与建设一、确定猪场规模与模式(一)、确定猪场规模和生产方向1、年出栏头数猪场的饲养规模指在养猪场正常运营情况下,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如千头猪场、万头猪场等多种规模。

种猪场也可以按照基础母猪头数计。

小型养猪场:年出栏1000~5000头商品猪,年饲养基础母猪≤300头;中型养猪场:年出栏5000~10000头商品猪,年饲养基础母猪300~600头;大型养猪场:年出栏10000头以上,年饲养基础母猪>600头;规模超过30000头宜分场建设,有利于猪场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粪污处理。

(1)、规模化养猪场。

实际生产中以基础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2400头为一个标准规模养猪场,每周至少有4~5头母猪产仔,5~6头母猪配种、妊娠,每周出栏商品肉猪40头,需要6个劳动力完成全部任务,投入资金130万元,产出约150万元,每头母猪制造利润大约2000元。

自繁自养的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300~5000头商品猪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其基础母猪头数参考见表2-1。

(2)、集约化猪场。

集约化猪场是大规模的猪场,通过使用优良的猪种,饲喂全价饲料,创造适宜的环境,执行严格的防疫,实行集约化养猪,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较局的经济效益。

如果将生产环节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即按繁殖周期安排工艺流程,按节拍均衡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工厂化养猪"。

2、生产方向根据生产方向可细分为哺乳仔猪场、生长育肥猪场、自繁自养猪场和种猪场。

哺乳仔猪场要求保育猪经过保育期饲养体重达到20~25 kg,然后销售给生长育肥猪生产者;自繁自养也称全程饲养,即配种、分娩、育肥三个过程结合的一种饲养方式;种猪场主要生产并出售种猪。

养猪场的性质和规模的确定,先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再要考虑生产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和各方面基础条件。

种猪场应尽可能纳入国家或地区的繁育体系,其性质和规模应适应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建场时应慎重考虑,切忌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否则很易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资金链断裂、猪场倒团的严重后果。

现代规模化养猪

现代规模化养猪

现代规模化养猪现代化养猪包括规模化养猪、工厂化养猪两种经营方式。

规模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初级阶段,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高级阶段。

现代化养猪,就是采用先进的养猪科学技术,即采用先进的选种育种技术、饲料营养配制技术、猪舍环境调控技术、粪污处理技术、卫生防疫制度、饲养管理工艺以及相应产品加工和市场预测市场营销等。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给猪创造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有利于发挥出较高的生产水平、劳动效益、经济效益和优质的产品。

现代规模化养猪是按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生产猪,实行流水式生产工艺。

也就是说,按照养猪生产的7个环节(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和肥育)组成一条生产线来进行生产。

正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养猪场的每一栋猪舍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在一个车间内完成1~2个生产环节(或称生产工序)。

产品从一个车间转到另一个车间,从一道工序转到下一道工序,每一车间,每一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加工工艺。

这样生产,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层层把关,生产节奏强,劳动效率高,技术规程易于实现,能保证出厂产品规格化。

这种方式不仅可用于物质技术装备精良的大型养猪工厂(或企业),也可用于现有传统式猪场的技术改造,使其逐步过渡到用工业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

国内把采用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工艺过程称为工厂化养猪,而把实现了工业生产方式的企业称为工厂化猪场,以区别于传统养猪模式。

一、现代化养猪的特点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市场条件,对工厂化养猪的概念、形式、内容和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概括起来,现代化养猪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有工业生产方式的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

按一定的生产节律和繁殖周期和企业的生产计划均衡地进行养猪生产。

②把养猪生产中的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小猪育成和肥育等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按照从母猪配种、妊娠、哺乳、小猪保育、育成、肥育、销售生产环节,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有计划有节律地长年均衡生产。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存栏及栏位数的计算(1)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存栏及栏位数的计算(1)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存栏及栏位数的计算(1)7—3 工厂化养猪工艺组织方法一、基本概念工厂化养猪就像工业生产一样,以生产线的形式,实行流水作业,按照固定周期节奏(一般以周为单位),连续均衡地进行生产。

生产过程包括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育等六大环节。

现代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就是按照上述六个环节组成一条生产线进行流水式生产,正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养猪场的一栋猪舍就是一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完成1~2个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产品从一个车间转移到下一个车间,从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每一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

这样进行养猪生产,分工明确具体,设备使用熟悉,饲料利用规范,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

二、主要特点1.流水式的工艺流程工厂化养猪是将各生产阶段的猪群按一定的生产节律和繁殖周期,组织成有工业生产特点的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

也就是说,把养猪生产中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成和肥育等六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全进全出的生产线,并按计划、有节律地常年均衡生产。

2.专门化的猪舍类别工厂化养猪必须建立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专用猪舍,如配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和生长肥育舍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生产工艺有序地进行。

3.完善化的繁育体系工厂化养猪须选用较高生产性能的猪种,并按繁育计划建立好繁育体系,保证生产优良种猪和商品猪,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4.系列化的全价饲粮工厂化养猪要按照猪群的划分,配制不同型号的全价饲粮,满足其营养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潜力。

5.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工厂化养猪猪群集约、全进全出,要求配备先进的设施与设备。

猪舍要达到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清洁干燥、空气新鲜的要求。

设备要符合猪的生理要求,方便劳动者的生产操作,并能给猪群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6.严密化的兽医保健工厂化养猪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防疫和驱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

同时要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粪污处理系统。

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介绍

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介绍

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介绍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是现代养猪业高效、规模化生产的重要保障。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工艺设备在猪舍建设和猪养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养猪场常见的工艺设备,并对其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工厂化养猪场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猪舍。

猪舍是猪养殖的基本场所,对猪的生产效益和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猪舍的建设应该考虑猪的品种、数量和生产要求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猪的生活环境和繁殖环境的舒适度,提高养猪效益。

猪舍的建设需要有适当的通风设备,保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给。

此外,还需要设置合适的水源和饲料供给系统,以保证猪的饮水和饲料的供应。

其次,喂食设备也是工厂化养猪场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

喂食设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自动喂食器、自动饲料机、自动饮水设备等。

自动喂食器可以根据猪的品种和体重,自动投放适量的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自动饲料机可以自动调整饲料的投放量和时间,保证猪的正常饮食。

自动饮水设备可以自动供水,并根据猪的饮水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猪的饮水量。

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猪效益。

除了喂食设备,养猪场还需要配备储粪设备。

储粪设备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储存猪舍内产生的粪便,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臭气产生。

常见的储粪设备有粪池、粪坑和粪尿分离器等。

粪池可以收集和储存猪舍内的粪便,以便进行储粪处理。

粪坑可以收集和储存猪舍内的尿液和粪便,以减少臭气的产生。

粪尿分离器可以将尿液和粪便分离,减少臭气的产生,并利用分离的尿液进行养分回收。

此外,工艺设备还包括环境控制设备。

环境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等因素进行调节,确保猪的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提高猪的生产效益。

常见的环境控制设备有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通风设备等。

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猪舍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保持恒温状态,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湿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猪舍内的湿度进行调节,保持适宜的湿度,减少猪的生长疾病。

一个年产1万头肉猪的养猪场

一个年产1万头肉猪的养猪场

一个年产1万头肉猪的养猪场,需饲养存栏公猪24头,生产母猪600头,哺乳期仔猪860头,保育猪1000头,生长育成猪3300头2 规划设计2.1 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对猪场的饲养至关重要,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2.1.1 长远规划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今天的农村,10年后可能就是城市中心。

养猪业是个长期的产业,所以猪场建设应顺应城市的发展,如果能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将猪场建于城市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则可避免拆迁的尴尬。

2.1.2 水、电、交通等因素一个万头工厂化养猪场,日用水量达150 ~250t,洁净而稳定的水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70~100 kw,且不能停电,一旦停电,猪渴了喝不到水,热了不能通风降温,仔猪冷了不能加热保温,将严重影响生产,因此,最好将猪场建在电网供电稳定的地区,同时还应自备小型发电机,以防不测。

一个万头猪场,每天进出的饲料、粪便、生猪等约20 t,将猪场建在交通便利的地点测可减少运输成本。

2.1.3 卫生防疫为了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屠宰场等场所。

2.1.4 污染防治万头猪场的粪便量很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生态不平衡。

所以,场址的选择应考虑远离饮用水源,同时为污水处理留出空间。

粪便处理.结合鱼塘养殖、果蔬种植及其它等农作物的生产进行,变废为宝;还可将粪便于燥后作为肥料出售;2.2 功能区域规划设计工厂化猪场总体布局主要从立体卫生防疫体系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按功能划分成若干区域,一般将猪场分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

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种生产猪舍、隔离舍、消毒间、兽医室、药房、值班室和饲料间等,生产区应与其他区隔离,完全封闭,外来的人员、车辆、物资必须经严格消毒检验方能进入。

为了减少污染,可根据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将办公生活区置于上风向或侧风方向。

《动物生产与管理》

《动物生产与管理》

工厂化养猪简述课程名称:动物生产与管理作者:蒋雪松学号:2011516320院系:经管学院农经系20111班指导老师:赵洁老师写作日期:2013-01-10摘要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但真正采用工厂化进行养猪生产则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其起步于80年代,是在总结60年代初期兴办大型猪场,实行大群饲养,集中管理和70年代中期实行机械化养猪的经验并吸收国外40多年的工厂化养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进入90年代,尤其是95后,工厂化养猪生产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大批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破土兴建,并开花结果,效益丰厚。

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农村经济日益发展,一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北上南下打工后,有的已开始携着资金从城市转向农村,立足自身寻求新的发展起点,同时,改革开放的“下海”人员以及城市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的下岗职工在寻求新的发展起点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定位于畜牧业的工厂化养猪,以实现猪只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益。

为此,在总结了工厂化养猪生产几十余年的经验,并融合国内外工厂化养猪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从工厂化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组织与经营管理,以及工厂化猪场的选址、设备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养猪生产经营户提供一些基本养猪资料,了解其生产过程。

目录第一章、工艺流程----------------------------------------------------1 1.1、工厂化养猪的释义---------------------------------------------1 1.2、工厂化养猪的生产特点---------------------------------------1 第二章、工厂化猪场的设计及圈舍建设------------------------------2 2.1、选址---------------------------------------------------------------- 2 2.2、总体布局----------------------------------------------------------- 2 2.3、圈舍建设------------------------------------------------------------3第三章、工厂化猪场自繁自养与良种繁育体系-----------------------3 3.1、适合工厂化猪场饲养的猪种---------------------------------------3 3.2、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与杂交组合----------------------------------4 3.3、坚持自繁自养制度------------------------------------------------- 4 3.4、场内良繁体系的建立-----------------------------------------------4第四章、饲养管理技术------------------------------------------------5 4.1饲养管理的一般要求-------------------------------------------------5 4.2、各道工序(各舍)的饲养管理技术-----------------------------------5正文一、工艺流程1.1 工厂化养猪释义工厂化养猪生产是把猪从新生命形成至出栏上市进行集约式的,按工厂化的流水式生产作业,采用全进全出的工艺进行生产。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团队架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团队架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团队架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现代的高效养殖方式,它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运营。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团队的架构:
1.总经理:负责整个养殖场的运营和管理。

他需要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和领导能力,能够制定运营策略、管理团队、解决问题等。

2.技术专家:负责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改进。

他们需要了解养殖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趋势,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

3.养殖主管:负责具体的养殖工作。

他们需要监督养殖环境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协调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养殖任务的顺利完成。

4.养殖员工:负责实际养殖操作。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负责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具体的养殖工作。

5.水质监测员:负责监测养殖水质。

他们需要定期对养殖水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预防和处理水质问题。

6.兽医:负责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工作。

他们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养殖动物的疾病,制定预防措施,保证养殖场的动物健康。

7.后勤人员:负责养殖场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环境清洁等工作。

他们需要保证养殖场的正常运转,为养殖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8.财务人员:负责养殖场的财务管理。

他们需要进行预算和报账工作,确保经济效益的达到和维护养殖场的财务稳定。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团队的架构,不同的养殖场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一个强大的团队能够提高养殖效率、降低风险,并使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工厂化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工厂化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工厂化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工厂化养殖是一种高效、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讨论了其对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

正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工厂化养殖成为了满足需求的重要方式。

工厂化养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养殖过程标准化、机械化,并以大规模运作,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以下是工厂化养殖的常见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工厂化养殖的一种常见方法是栏舍养殖。

栏舍养殖适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的哺乳动物,通过将动物圈养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得饲养管理更加便捷。

栏舍养殖通常要求牲畜具备一定饲料转化能力,以及适应密集环境的能力。

而对于家禽来说,则需要一个适宜的照明和通风系统。

此外,为了保持动物的健康,栏舍养殖还需要做好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

其次,工厂化养殖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蓄水池和塘口养殖。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水产品的养殖,如鱼类、虾类和蟹类等。

蓄水池和塘口养殖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有效提高产量和减少投入。

在蓄水池和塘口中,需要提供恰当的水质和饲料,同时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和温度。

此外,定期监测水质并做好疾病防控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一种常见的工厂化养殖方法是溶氧池和土壤埋藏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某些特殊的养殖环境中,如虫类和昆虫养殖、蚕生产等。

溶氧池和土壤埋藏技术可以为这些昆虫提供恰当的环境和食物,使其能够快速并高效地繁衍和生长。

在进行工厂化养殖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是环保问题。

由于工厂化养殖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排泄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资源和土地造成污染。

因此,工厂化养殖业者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建立废物处理系统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环境质量,确保其达到标准。

其次是动物福利问题。

由于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动物往往会被圈养在狭小的空间内,丧失了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可能导致动物精神状态的不平衡和行为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猪群合理的饲养密度
猪群类型
保育猪 生长猪 育肥猪
每栏饲养头数 实体地面猪栏 /(m2/头)
10~20 10~16 10~16
0.6~0.9 0.9~1.2
漏缝地板猪栏 /(m2/头)
0.2~0.4 0.4~0.6 0.6~0.8
工厂化养猪场
1.3 猪场的分类与规模
v 1.3.1 猪场类型划分 v 根据生产任务分:
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生段有计 划、有节奏地运行, v 特点: 定期配种、定期分娩、定期断奶、定期转群和定期上市, 每期母猪受孕、分娩数量相同,育成猪出栏数相同, 每年仔猪窝数相同 v 优点: 整个生产具有流水式作业的特点,实现养猪生产周期性连 续均衡地进行,使产品达到规格化,实现了全年度的均衡 生产。
工厂化养猪场
(三)空气
⑴气流
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猪舍内空气的流动。 v 作用:适当的气流能使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组成均
匀一致,有利于舍内污浊气体的排除。 v 气流速度要求: 猪舍内气流流动速度不能超过1m/s。 v 气流对猪体的影响
在炎热情况下,只要气温低于猪的体温,气流有助于猪体 散热; 在低温情况下,气流会增加猪体散热,加重寒冷对猪的威 胁,使生产力下降。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类型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上限
工厂化养猪场
v ⑶灰尘及微生物
v 影响: 灰尘落到猪体体表,影响皮肤的散热和健康,常常 出现皮肤发痒甚至发炎; 灰尘被猪吸入呼吸道,刺激鼻黏膜,对猪不利; 灰尘上常带有病原微生物,使猪感染其它疾病。
v 注意:绿化猪舍周围环境,加强舍内通风换气,改 善猪舍空气质量,保证猪体健康。
育种场 繁殖场 商品场
v 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类型细分:
⑴ 母猪专业场 ⑵ 商品肉猪专业场 ⑶ 自繁自养专业场 ⑷ 公猪专业场
工厂化养猪场
⑴母猪专业场特点: v 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较长的时间、大量的资金和一
定数量的畜牧技术人员,还需要良好的畜舍条件和 管理。 v 场址选择、规划布局、猪舍建筑等方面要求严格, 场内设备必须齐全。
工厂化养猪场
v (四)光照
v 作用: 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猪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v 光照特点: 仔猪需要光照较多 充足的光照可以激发公种猪旺盛的繁殖能力 成年猪需要适当的自然光照 育肥猪对光照需要较低
v 光照还要能够满足工作人员操作的需要。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类型猪舍内的光照要求
工厂化养猪场
v (五)噪声
工厂化养猪场
养殖工艺方法的确定
v ⑴ 依据生理阶段
v 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用途的猪,对饲料、营养、 环境、设备及管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v ⑵ 依据猪群类型 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猪群的特点,猪群划分为:
种公猪、 种母猪、
哺乳仔猪、 培育仔猪、
育成肥猪、 后备种猪
工厂化养猪场
1.4.2 养殖工艺流程确定的依据
v 通常是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的。
v 养猪生产环节:
母猪配种
妊娠、分娩
仔猪哺乳
育成、育肥
公猪群
繁殖母猪群
v 相应的猪群:
仔猪保育群
生长育肥群
工厂化养猪场
1.4.3 常见的生产流程及特点:
饲养方法 饲养周期
v 限位 — 四阶段饲养 v 半限位 — 四阶段饲养 v 限位 — 五阶段饲养 v 早期断奶 隔离饲养
v 保育栏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1周清洁消毒。
工厂化养猪场
v ⑵半限位—四阶段饲养
空怀轻胎群养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分娩 4周
重胎限位饲养
保育 5周
生长 5周
育成 11周
工厂化养猪场
v 半限位—四阶段饲养工艺特点:
v 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四五头的小群饲养, 产前5周转入单体限位饲养。
v 哺乳母猪断奶后转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 猪活动增强,有利增强母猪体质,延长生育高 峰期。
类型 小型场 中型场 大型场
年出栏商品猪头数 年饲养母猪头数
≤5000 5000~10000 >10000
≤300 300~600 >600
工厂化养猪场
1.4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v 1.4.1 现代养猪的生产工艺:
分段饲养、全进全出
v 原因: 不同猪场饲养规模、技术水平不同, 不同猪群具有不同的生理要求, 为提高效率,便于生产管理。
工厂化养猪场
⑵商品肉猪专业场特点: v 饲养密度较大,占地较少,高效较少,猪群单一,技术要
求相对简单。
v 现存问题: 猪源不稳定, 质量规格参差不齐, 疾病难以控制, 发展尚不成熟。
工厂化养猪场
⑶自繁自养专业场特点: v 实行严格的疾病控制和标准化饲养,仔猪发病率低,
规格齐全,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v 能够按照现代养猪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合理分群,配
v 转群节律: 在各类猪群流水式进行周转时,人为地确定一段时间,将该段 时间内的各类猪分别作为一组进行转群,有利于猪舍的规划设 计。人为确定的这段时间称转群节律。
v 转群节律一般为7d,规模较大的场可少于7d,而小场可大于7d, 但不宜超过2周。
工厂化养猪场
1.5.2 猪群结构的计算
v 步骤: v ①首先要考虑猪场的规模和管理水平, v ②设定转群节律天数, v ③计算出完成本场上市任务所需全年产仔总数和
v 工厂化养猪场是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一定规模的 集约化饲养与管理,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益的养猪 场。
工厂化养猪场
v 工厂化养猪的特征: v 生产程序化、流水作业化、产品规格化; v 猪群、饲料、环境标准化; v 设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v 是集约化养猪的最高形式。
工厂化养猪场
1.1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特点
v 可约设备投资。
v 缺点: v 增加了管理工作量,有时母猪争吃打斗,增加
应激,猪舍面积有所增加。
工厂化养猪场
v ⑶限位—五阶段饲养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分娩
4周
保育 5周
生长 5周
生长 5周
育成 6周
母猪单体限位饲养
特点: 从生长到育成分为三个阶段,可以减少猪舍面积, 但猪群多一次转栏,增加了应激。
工厂化养猪场
工厂化养猪场
v ⑶ 流程:“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 v 特点:在一类猪舍中一个单元内的猪全进全出式操作, v 优点:
易于实现精确饲养管理,便于每个单元的使用、维修、清 洗、消毒等有效管理,尤其有利于疫病防治。
v ⑷标准化饲养 v 特点:优良的饲养品种,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营造适宜的猪舍环境, 使用专用猪舍和设备, v 优点:可确保猪群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 满足流水式均衡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流程正常运转。
v 不适宜温度的影响: 温度过高,猪的采食量降低,增重缓慢;舍内细菌滋生;种 猪繁殖力下降;猪群发病率升高(如仔猪下痢、喘气病、流 感等)。 温度过低,饲料有效利用率下降,生长和生产性能受阻,猪 群发病增多尤其是仔猪的发病和死亡率较高。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类型猪舍内温度要求
GB/T 17824.2-2008
置相应的专门化猪舍,实行流水作业。但需要大量 的资产投入,管理技术水平要求高。
⑷公猪专业场特点: v 种猪必须来自于经后裔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
场核心群的优秀个体。
工厂化养猪场
1.3.2 猪场规模划分
❖ 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 资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
❖ 规模通常以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来划分。
工厂化养猪场
⑵有害气体
v 有害气体:粪尿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
v 影响: 猪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与有害气体混合,会 使猪舍内空气变的污浊,含氧量降低,对猪的健 康和生产力造成不良影响; 当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还会引起猪的多种中毒 疾病。
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允许的最大值为: 二氧化碳0.15%,硫化氢10×10-6,氨气25×10-6。
v ②高温高湿。 猪体水分蒸发困难,导致猪食欲降低甚至厌食,生长减缓。 还容易使饲料、垫草等霉变而滋生细菌和寄生虫,诱发猪 群患病。
v ③低温高湿。 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多,寒冷加剧降低饲料利用率。 容易使猪产生风湿、瘫痪、水肿、下痢和流感等疾病。
工厂化养猪场
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GB/T 17824.2-2008
工厂化养猪场
v ⑸防疫严格,生产环境环保卫生 v 具有严格、严密、科学的兽医防疫体系及防疫制
度, v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
工厂化养猪场
1.2 养猪对环境的要求
v 猪舍内小气候环境: 猪舍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声音、 微生物、设施、设备等因素组成的特定环境影响 猪群繁殖、生长、发育。
v 先进的机械设备, v 合理的工艺流程, v 全面的饲料营养, v 科学的繁育体系, v 严格的防疫制度,
工厂化养猪场
v ⑴管理上:集约化饲养 高效管理,高效生产,是技术密集型的集体化生产。
v 融合了环境工程、饲料营养、品种繁育、兽医技术、农业 工程、农业经济、现代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科技成果, 形成了猪群密集、技术综合的生产体系。
v 生产中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和合理的组织体系; v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 v 多采用仔猪早期断奶的方法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数,同时分
阶段专群饲养的方法有效在实现了精确饲养的问题,能充 分发挥猪群的生产潜力,保证高度的生产水平。
工厂化养猪场
v ⑵生产上:流水式均衡生产 v 生产过程:
v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为地进行调节和控制, 让猪群生活在符合其生理要求的小气候环境内,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工厂化养猪场
(一)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