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型综合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型综合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2可行性研究报告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合同性1.4有关问题及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项目建设的背景2.2某市膛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项目建设和有利条件3.1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3.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1建设单位概况4.2研发能力4.32006年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第五章项目区建设条件5.1项目区概况第六章市场分析6.1生产条件分析6.2市场供求分析6.3同行业竞争分析6.4市场销售分析第七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7.1建设规模7.2项目规划和布局7.3生产工艺流程7.4生产技术规格及质量标准7.5建设标准7.6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7.7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投资估算依据8.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8.3资金来源与措施8.4单位自筹资金来源分析8.5银行贷款可靠性分析8.6资金使用及还贷计划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9.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9.2经营管理措施9.3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9.4设计拟采取的主要劳动安全措施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10.1环境现状和影响分析10.2主要污染和影响分析10.3环保部门的意见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11.1农业产业化经营11.2农民增收第十二章项目实施效益与风险分析12.1财务评价标准12.2其他计算数据12.3财务效益分析12.4风险分析第十三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建设单位:综合养殖场生态型综合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综合养殖场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私营企业1.1.3项目建设概况1、建设地点:某镇闵家组2、建设规模:通过租用50年,村民山地100亩,水库90亩,兴建10260m2猪舍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蔬菜大棚等。
通过建设实现年生产出栏无公害生猪10000头,鱼13.5吨、鸡、鸭、鹅5000只,种植蔬菜50亩,果林80亩。
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概述
一、市场分析
1、市场空间调研
市场容量分析:养猪场的客源量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善消费者对猪肉的诉求,市场容量有所拓展。
市场竞争分析:市场竞争得失分析涉及将未来五年养猪场和相关企业的发展规律,从企业扩张的角度了解其开拓形势,以及是否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导力量;另外分析报告还将分析现有市场的细分情况,以及竞争者面对的挑战等。
二、财务分析
1、项目投资分析
投资分析包含财务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成本等因素,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即固定资产投资率分析、流动资金利润率分析、成本构成及相关收益等。
2、财务指标分析
投资回报率分析:从项目规模、流动资金利润率、成本构成及相关收益等方面,综合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更好地把握投资风险。
三、竞争优势
1、多元化经营。
生态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生态猪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备受瞩目。
本报告旨在评估生态猪场的可行性,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市场需求分析1. 猪肉消费量猪肉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
据统计,2019年我国猪肉消费量达到XX万吨,占肉类消费总量的XX%。
2. 健康食品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有机猪肉、无添加剂猪肉等健康肉类产品备受青睐。
生态猪场提供的绿色、有机猪肉能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三、生态猪场的优势1. 生态环境友好生态猪场采用自然养殖模式,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猪舍和饲养污水处理系统,可有效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 健康猪肉生产生态猪场注重猪只的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提倡猪只自然生长,不使用激素和抗生素。
这使得猪肉品质更高,更符合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生态猪场通过合理循环利用饲养废弃物和粪便来生产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业的可持续性。
四、生态猪场的挑战1. 技术挑战生态猪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知识。
这对农民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
2. 市场竞争生态猪肉市场竞争激烈,除了传统的养殖场外,还有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入局。
生态猪场需要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五、发展前景展望1. 政策支持当前,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这为生态猪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 市场潜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食品的追求,生态猪肉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者对天然、绿色、健康的猪肉有着持续的需求。
3. 发展趋势生态猪场将逐渐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
通过技术创新和经验总结,生态猪场的效益将不断提升,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生态养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摘要1.1 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生态养殖场扩建2) 主管部门:**市**区农牧局3) 建设单位:**##生态养殖场4) 建设性质:扩建5) 项目类别:标准化规模养猪场6) 建设地点:**区**镇**村7) 建设期限:一年(2012.07-2013.07)8) 建设规模:新引进种公猪4头、种母猪100头,建成后达到出栏仔猪1400头,肉猪1800头的现代无公害生态养猪场。
9)建设内容:猪舍2330 m2,运动场1020m2;购设备50套,购种猪104头等。
10) 产品方案:2013年扩建完成后,年出栏种用仔猪1400头、肉猪1800头。
11)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固定资产投资380.03万元。
年需流动资金75.61万元。
总投资 455.64万元。
国家投入430万元,自筹25.64万元。
12)项目经济与效益指标:项目全部投产后,年纯利134.46万元。
投资回收期4.98年(含建设期)。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编制范围1.2.1编制依据:1)《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十二五”规划》;2) 农业部农办牧〔2012〕6号《2012年畜牧业工作要点》;3)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4) **市**区“十二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5)《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2001);6)《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667-2003);7) 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
1.3.2 编制原则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充分利用**市**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维护肉品市场供应稳定,发挥养殖效益。
2.按照独立、公正、科学的执业原则,充分调查取证,从客观角度研究项目的各项可行性。
3.项目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3.3 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并参考其他地区的生态化规模猪场建设标准,本可研报告主要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和内容、市场前景、建设内外部条件、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
养殖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殖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养殖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养猪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畜牧局承担单位:养殖有限公司承担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建设地点:编写时间:二00八年十二月养殖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养殖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养猪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养殖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建设年限:2009年1月—2009年12月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零排放生态环保养猪场发酵舍4000平方米,采用生态环保养猪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三元优质商品猪、优质无抗肉食品。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其中申请扶持资金500万元,企业自筹400万元。
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改建圈舍或圈舍改造垫料和菌种购置等投资480万元,有关配套设施投资420万元,每年可新增效益30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
养猪业由于生产过程中猪粪便、冲圈污水影响周边环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之一。
生态环保养猪技术由于不受养殖规模的限制,各类养猪场户均可采用,受到广大养猪户的欢迎。
近二年来,我国吉林、福建、山东等地先后引进、研究和推广了生态环保养猪技术。
河南省也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养猪技术的推广工作,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的通知》〔豫牧畜(2008)25号〕。
开展了生态环保养猪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但推广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是垫料问题尤为突出。
生态环保养猪原创技术需要锯末、稻壳等制作垫料,使用量巨大,如何结合我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垫料组合进行替代值得深入研究;二是进行菌种的本土化研究和试验是关键。
培养适合各个地区的土著菌种,提高发酵床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已成为大面积推广的当务之急;三是饲养管理等配套技术措施需完善。
房舍建改造模式没有成型改造方案,更重要的是全国目前没有成型规范的饲养管理模式,更需要加快进行环境消毒和防疫等管理上的创新,保证生猪能够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做到生长快,生病少,饲料转化率高,效益好。
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养殖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旨在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改良饲料配方等方式,实现对猪肉生产过程环境的控制,从而提供健康、高品质的猪肉产品。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座先进的生态养猪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猪肉供应。
二、市场分析1.消费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对绿色环保的食品更加重视,生态养殖猪肉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场竞争:目前,生态养猪场在市场中的竞争相对较小,但随着生态养殖的普及和推广,竞争压力可能会逐渐增大。
因此,在建设生态养猪场之前,需要考察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推广策略。
三、项目描述1.项目规模:预计养殖规模为500头猪,占地面积约200亩。
2.养殖技术:引入生态养殖模式,采用集约化养殖方法,加强饲料配方研究,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3.建设要求:养殖场应有合理的布局,包括合适的养殖舍、粪污处理设施等。
同时,需要配置完善的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养殖过程的高效运行。
五、经济效益分析1.收入预测:根据市场价格预估,每头猪的销售收入为2000元,预计每年售卖200头猪,总销售收入为40万元。
2.成本预测:包括饲料成本、设备维护成本、人员工资、场地租赁等,预计每年成本为30万元。
3.盈利预测:根据以上收入和成本预测,预计项目每年可盈利10万元。
六、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随着生态养殖猪肉市场的发展,竞争可能会增加,价格波动也是一个风险点。
2.疫病风险:猪病是生态养猪场的重要风险之一,项目团队需具备相关的防疫知识和技术。
3.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对养殖场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项目需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七、项目实施方案1.建设阶段: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场地租赁、养殖舍建设、设备采购等。
2.运营阶段:定期进行疫病防控工作,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计划,及时调整养猪数量,以确保正常的运营。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巧家县绿色生态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负责人简介第一节合作社简介巧家县绿色生态核桃种植生猪养殖合作煽动是2009年申报成立的,合作社立足于农牧业方面投资,旨在解决城市菜篮子工程和农村生猪品种改良,实施科学管理,发展无公害生态农牧业,项目投资人是刘顺彩先生,预计项目总投资额9000多万人民币,合作社展望将来的产业将覆盖良种种猪繁育;瘦肉型无公害生态生猪饲养;肉制品深加工;优质饲料加工;果蔬种植;淡水养殖;淡水养殖;菜篮子便利店及肉制品出口等。
合作社坚持按照“集约化”“产业化”和国际接轨的经营方向。
不断的探索符合市场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工业化的管理思路来做农业,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先进的管理手段,电脑化管理,系统化管理将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得到运用,将形成产供一条龙的(饲料加工—生猪饲养—种猪繁育—环保养殖—绿色果蔬—生猪屠宰—冷链加工运输—肉制品深加工---自营菜篮子便利店销售—电子商务肉制品出口)农牧产业链。
届时合作社将带动周边村镇的广大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公司将致力于发展农村事业和城市事业及出口业。
合作社将分三期工程投资,第一期,建立1200头能繁母猪的良种种猪繁育场和5万头无公害标准化生态商品猪的养殖场,预计1年半;第二期工程;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基地及优质饲料加工厂,预计工期1年半完工,第三期工程:绿色果蔬—生猪屠宰—冷链肉食品加工运输—肉制品深加工—自营菜篮子便利店销售--(国际电子商务)肉制品出口,预计2年时间完成。
合作社有信心在未来的5年里发展成为我县乃至全省、全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集团企业。
合作社将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向管理高效益等管理方法进行经营活动。
同时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第二节项目投资人简介(附个人简历表)第二章项目名称1.巧家县绿色生态核桃种植生猪养殖合作社,年产5万头无公害生态养猪场2.巧家县绿色生态核桃种植生猪养殖合作社1200头基础母猪良种繁育场。
养猪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猪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的增加,养猪场的发展也日益火热。
本项目拟在农村地区建设一座规模适中的养猪场,主要生产猪肉和猪皮,并提供相关服务。
养猪场将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行规范化管理,致力于生产健康、优质的猪肉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项目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费的猪肉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且呈现增长趋势。
因此,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潜力巨大。
2. 竞争分析养猪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养猪场和猪肉生产企业。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项目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市场定位本项目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和周边城市,以提供优质、健康的猪肉产品为主要目标,同时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购买渠道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三、投资分析1. 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其中包括养殖场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预计投资回报周期为3-5年。
2. 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本项目的年产值预计为500万元,年净利润约为150万元。
考虑到市场波动等因素,预计项目的资金回收周期为4年左右。
3. 风险分析养猪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包括生猪价格波动、疫病爆发等因素。
因此,本项目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预防和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
四、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拟引进先进的养猪技术和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生猪的健康和质量。
同时,配备专业的养猪技术人员,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经济可行性本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短,预期经济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的盈利潜力。
同时,项目的风险可控,有望实现稳健的发展。
3. 社会可行性本项目将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五、总结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有望实现稳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建国工程师竭诚为您服务第1页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2.项目选址:3.项目性质:新建4.投资规模:5304.2万元5.承办单位:**6.项目法人:7.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本项目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猪10000头,销售猪仔20000万头,外销饲料1500吨,肉品4250吨。
8.主要建设内容:⑴新建各类猪舍11816㎡,包括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病猪隔离舍、售猪舍、后备母猪舍、引种隔离舍。
⑵新建兽医诊断实验室(人工授精实验室)114㎡,消毒室、更衣室、淋浴室150㎡;饲料车间及仓库房1300㎡;屠宰用房3400㎡,500T冷库600㎡,办公用房840㎡;员工宿舍960㎡;食堂320㎡;门卫、接待室100㎡,有机肥厂房(贮粪池)450㎡;设备维修、锅炉房等其它用房200㎡,建筑面积8524㎡。
⑶新建900m3沼气池二座,计1800m3及相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生物净化处理设施,建造事故应急池及沼液贮存池,无害化处理设施(安全填埋井2个)。
⑷相关水电、道路、围墙、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和设备工程。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5304.2万元,含建安工程费用1601.8万元,设备购置安装、种猪购买费用10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98万元,不可预计费120.8万元,建设期利息156.6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单位名称:资质等级:资质证书: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项目编制依据、原则、研究范围1.3.1项目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2.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的通知(2007/08/03);3.**县统计年鉴;4.湘西州统计年鉴;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商品猪场建设标准》;7.《生态化规模猪场建设规范》;8.《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0.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1.3.2编制原则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充分利用**县特殊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维护肉品市场供应稳定,发挥养殖效益。
2.按照独立、公正、科学的执业原则,充分调查取证,从客观角度研究项目的各项可行性。
3.项目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3.3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并参考其他地区的生态化规模猪场建设标准,本可研报告主要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和内容、市场前景、建设内外部条件、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总用地面积亩1202建筑面积m2203403项目总投资万元5304.23.1建设投资万元4147.63.2建设期利息万元156.63.3流动资金万元1000.04资金筹措万元5304.24.1公司自筹万元3304.24.2申请国家支持万元2000.05销售收入万元9297.74年平均6补贴收入万元29.12年平均7增值税万元904.12年平均8税金及附加万元85.89年平均9总成本费用万元8058.23年平均10企业所得税万元243.78年平均11净利润万元938.95年平均1.5简要结论**县富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及生猪养殖规模化、生态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是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保证猪肉供应,保障肉品安全,带动周边生猪养殖户脱贫致富、发展城乡经济的好项目。
该项目前期各项基础条件具备,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方案实施性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市场分析2.1项目区概况**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经济腹地,与贵州松桃县、重庆秀山县紧邻,具有突出的区域性中心战略地位。
**交通便利,张(家界)花(垣)、长(沙)渝(重庆)两条高速贯穿该县。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20余种,其中锰矿、铅锌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位,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
近几年来,**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主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全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4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73亿元。
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交通条件、强劲的经济增长、旺盛的投资活力、宽松的经济环境,使**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经济百强县,成为周边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2.2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蛋白质特别是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猪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无公害、高瘦肉率的猪肉需求量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传统的家庭(散户)养猪数量正在迅速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猪肉生产大省的猪肉生产量下滑,使得猪肉供应形势越加严峻。
因此,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猪顺应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也是稳定物价,减缓CPI上涨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发展生态型养殖场则更是符合目前兴起的大力实施绿色GDP战略的形势。
发展畜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内容,而养猪业是高效农业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或帮助其自主创业的重要途径。
该项目有利于促进**县及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带动标准化规模养猪的发展,相关联的饲料业、食品业等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项目区农民(主要是养猪散户)也由此增加收入。
湖南省养猪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较高,是全国生猪重点产区之一。
全世界每年的生猪存栏量有10亿头,中国占了5亿头,其中湖南就有6000多万头,近乎一人养一猪,以猪为基础的种养加工业成为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仅唐人神集团一家,产值便达数十亿元,其产品从全国7000余家肉食品生产厂家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据调查,湘西州2007年全年出栏肉猪135.3万头,定点屠宰市场屠宰量为30.221万头,来自州外的约占60%左右(其中重庆秀山、酉阳为30%左右,贵州铜仁和松桃为18%,常德为12%),而州内肉猪仅占40%的市场份额。
从州内及省内市场分析,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对优良品种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长,特别是瘦肉型商品猪的需求量逐年增大。
**县富民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咨询畜牧业相关专家及企业,在得到一定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决定在**县花园镇投资建设年出栏10000头生猪、20000只猪仔的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场项目。
2.3市场分析2.3.1我国养猪业特点分析1.生产者类型多样化,生猪饲养量和猪肉产量居世界第一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传统消费肉品,境内养猪生产者的类型很多,包括农民专业户和散户、私营养猪场、国营养猪场、外资养猪企业、合资养猪企业、部分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附属农场以及某些育种场(中心)等,生产者类型多样化是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其次,我国猪肉产量和生猪饲养量居世界第一,其产量仅次于粮食。
不仅要供应国内市场,还供应到国际市场,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猪肉出口比重逐年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世界猪肉产量9577.9万吨,中国猪肉产量为4556.7万吨,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7.6%。
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猪饲养量和猪肉产量居世界第一是我国养猪业的最大特点。
2.养猪业的科技含量偏低,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在我国的养猪业中,不管是城市郊区的集约化养猪,还是总体数量较大的农户散养和专业户饲养,均难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养猪越多越亏本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养猪业的科技水平较低。
我国虽然是猪肉生产大国,但与养猪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可从揭示经济效益指标的差异直接反应出来。
首先,我国猪的出栏率偏低,约为120%,而发达国家则在140%~150%。
其次,从每头猪年可收回猪肉重量的指标来看,欧盟和美国都达144kg,日本129.5kg,韩国140kg,而我国为97kg,仅比东欧87kg和俄罗斯92kg略多。
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总体而言,我国养猪业的科技含量偏低,生产成本较高,整体生产效益不明显。
此外,由于我国各地都有养猪的传统,而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不尽相同,因而造成我国养猪业在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亦具有较大差异。
3.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利用程度严重不符我国是世界上猪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家畜遗传多样性信息系统(domestic animal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DAD-IS)收录的中国地方猪品种为128个(Scherf,2000),而现保存完好的地方品种约在50个左右。
中国地方品种具有许多独特的种质特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肉质优、繁殖力强、耐粗性高、抗逆性好。
我国地方猪种主要以维持现状的方式而保存着,种质利用力度明显不够。
从客观上讲,地方品种的生产类型不适宜商业化生产是地方猪种种质利用不够的主要原因,多数地方品种和国外瘦肉型猪相比,表现出长得慢,瘦肉率低的缺点。
而品种杂交生产出的绝大多数产品在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公司的纯繁和配套系产品相抗衡。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但对地方种质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种质资源多样性与利用程度严重不符。
4.生产方向与市场潜在需求相背离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从深层次影响着人们对食物特性的取向,因而饮食文化最终决定了我国猪肉消费的市场取向。
在饮食方面,西方国家和我国有着很大不同,西方人对脂肪十分畏惧,更多的是讲究营养成分,而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色香味是主要的追求对象。
这种传统饮食文化的底蕴差异决定了东西方的肉类畜产品生产有较大的不同。
在欧美国家,猪肉消费的主体是纯瘦肉,肌内脂肪含量要求较低,肥肉和内脏基本不属于人的消费对象。
与此不同的是,国内对猪肉的消费不仅仅限于瘦肉,其他组织和器官也是重要的食用对象,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肥肉和内脏是很多日常和流行川菜烹制的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