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古代汉语译文(王力版)

古代汉语译文(王力版)第一单元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齐桓公伐楚翻译: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
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
’(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
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 {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牢固,就会忘记。
要忠诚守信,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为‘文’。
”《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以上是《论语》中部分章节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思想,对于我们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代汉语》王力 课文翻译 第七单元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翻译第七单元离骚屈原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以上是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落得走投无路。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灭。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社稷的缘故。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以上是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我希望他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获的那一天。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大家都拼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已,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成立。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不?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不?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就是君子不?”【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就是否敬业?交友就是否守信?知识就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就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就是。
”孔子走后,其她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她瞧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就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她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她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瞧人,她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瞧人,听她说,再瞧她做。
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
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与裘衣与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
”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五)雍也【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发怒,不重复犯错。
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没听说过谁好学。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她却乐在其中。
颜回真贤德!【原文】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就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就是能力不足。
”孔子说:“如果就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您还没开始,就不想前进了。
”(六)述而【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么问题。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就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就是我所担忧的。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就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说:“您怎么不说:她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
选择她的优点向她学习,借鉴她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与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
则可以这么说。
”公西华说:“这正就是我们做不到的。
”(七)泰伯【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
以实现全人类与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就是很重大不?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就是很遥远不?”(八)子罕【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原文】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厩烧了。
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不?”不问马的情况。
(十)先进【原文】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子张与子夏谁能干些?”孔子说:“子张做事总就是过头,子夏总就是差点火候。
”说:“那么就是子张强些喽?”孔子说:“过头与差点一样。
”【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氏比周公还富,然而冉求还在帮她搜括钱财。
孔子说:“她不就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敲锣打鼓地声讨她。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不?”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不?”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不’,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不’,您却说‘听到就做’。
我很疑惑,请问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就是退缩,所以要鼓励她;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她。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就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
您们经常说,没人理解您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您们,您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
”孔子微笑。
“冉求,您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
“公西赤,您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
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
“曾点,您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她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她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就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
”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
”其她三人走后,曾皙问:“她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就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
“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她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她。
“冉求谈的就是治国不?“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就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就是治国不?“祭祀与外交,不就是国家大事就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十一)颜渊【原文】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司马牛问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
”问:“不忧不惧,就能叫做君子不?”孔子说:“问心无愧,何来忧惧?”【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
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原文】子贡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