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合集下载

诗词赏析李白《赠汪伦》

诗词赏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
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表达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
特色。

[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赏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辞别诗。

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说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说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
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辞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
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拟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

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

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诗意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赠汪伦》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赠汪伦李白古诗

赠汪伦李白古诗

赠汪伦李白古诗赠汪伦李白古诗导语: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赠汪伦李白古诗,欢迎借鉴!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传说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

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

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

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

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

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李白《赠汪伦》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小编这里 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 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 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 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 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 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 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 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 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 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意思: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 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写作背景: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 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

在这里, 李白每天饮美酒, 吃佳肴, 听歌咏, 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 一天数宴, 常相聚会, 往往欢娱达旦。

《赠汪伦》古诗解析

《赠汪伦》古诗解析

《赠汪伦》古诗解析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句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解析:李白将要乘船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解析:“乘舟”表明诗人即将远行,“忽闻”表现出踏歌声的突然出现,给诗人带来了惊喜。

诗句原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即使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

解析: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比喻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汪伦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

通过诗人与汪伦之间的离别场景,表现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诗中的“踏歌声”“桃花潭水”等元素,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白在安徽泾县游历期间,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

离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感动之余,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后来成为了表达友谊的经典之作,广为流传。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赠汪伦》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1卷第23首。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原文】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作者: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赠汪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赠汪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赠汪伦体裁:诗题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原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当时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是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别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不同于中国传统诗中的含蓄蕴藉。

而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赏析四:语言赏析“李白乘舟将欲行”表示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此处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闻”二字表明了汪伦的到来,实属不期而至。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赠汪伦
本诗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表现 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 友谊。
.
民的深厚友谊。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知道汪伦要来送他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将欲”与“忽闻”相照 应,写出诗人惊喜的神态。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释义: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 岸上பைடு நூலகம்脚打拍子的送行歌声。
.
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
解题: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告别诗。 此诗作于作者在安徽省泾县一带漫游 途中。在泾县的桃花源,李白结识了 一位叫汪伦的村民。汪伦的性格特别 豪爽,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 很感激他,在离别桃花源时写了这首 赠别之作,表达了对汪伦这个普通村
朋友之间的感情能看到有多深厚吗? 桃花潭水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个 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呢?
释义: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 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厚
.
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桃花 潭的水与汪伦对自己的深情作对比; “深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汪伦的情深义重。
赠汪伦
【唐】李白
.
对诗游戏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悲不见九州同
停车坐爱枫林晚—————————— 离离原上草——————————
飞流直下三千尺——————————
.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被后人誉为 “诗仙”是 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

.
赠汪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