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草的研究进展_刘隽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主要产自于我国四川、广西等地,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物质、三萜类类物质及微量元素。
成分测定方法主要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金钱草主要被应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脂质过氧化、利胆排石、降胆红素、血栓抑制、对免疫系统作用等方面,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脂肪肝、肝炎高胆红素、结石等方面。
金钱草做为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全的中药材,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有些功能还没有被开发,因此应该进一步对金钱草的成分深入研究,期待着有着更多的应用。
关键词金钱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目录 (2)1综述 (3)1.1引言 (3)1.2研究现状 (3)1.3金钱草的鉴别 (3)1.3.1性状鉴别 (3)1.3.2显微特征 (4)1.3.3叶表面观 (4)2化学成分研究 (4)2.1薄层鉴别 (5)2.2含量测定 (5)2.2.1槲皮素和山奈素 (5)2.2.2抗氧化活性 (6)2.2.3多糖 (7)2.2.4元素测定 (7)3药理作用 (8)3.1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8)3.2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9)3.3利胆排石、降胆红素作用 (9)3.4血栓抑制作用 (10)3.5对免疫系统作用 (10)3.6临床应用 (11)3.6.1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11)3.6.2治疗乙肝采用乙型肝炎 (11)3.6.3治疗脂肪肝 (11)3.6.4治疗肝炎高胆红素 (12)4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5)1综述1.1引言金钱草属于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又名大金钱草、遍地黄、路边黄对座草等,主要产自于我国四川、广西等地,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产品。
金钱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具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消石、解毒消肿等药效。
关于中药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

关于中药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
关于中药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
关于中药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
全草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甙即槲皮素
-3-O-葡萄糖甙(isoquercitrin,quercetin-3-O-gluco-side),山奈酚(kaempferol),三叶豆甙即山奈酚-3-O-半乳糖甙(trifolin,kaempferol-3-O-galactosids),3,2',4',6`,四羟基-4,3`-二甲氧基查尔酮(3,2',4',6`,tetrahydroxy-4,3'-dimethoxy chal-cone),山奈酚-3-O-珍珠菜三糖甙(kaempferol- 3-O-lysi-machia trioside),山
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 3-0-glucoside),鼠李柠檬
素-3,4-二葡萄糖(rhamnocitrin-3,4-diglucOside),山亲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山奈酚-3-O-
鼠李糖甙-7-O-鼠李糖基(1→3)-鼠李糖甙
[kaempferol-3-O-rhamnoside-7-O-rhamnosyl(1→3)
-rhamnosi-de]。
还含对-羟基苯甲酸(p- hydroxy benzoic acid),尿嘧啶(uridine),氯化钠;氯化钾,亚硝酸盐,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样物质,多糖和钙、镁、铁、锌、铜、锰、镉、镍、钴等9种元素,钙、镁、铁含量最多,锌、铜、锰、镉、镍、钴含量也很丰富。
第1页共1页。
金钱草总黄酮及金钱草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金钱草总黄酮及金钱草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b495cdea03d8ce2f01662301.png)
专利名称:金钱草总黄酮及金钱草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在富,刘睿斌,刘俊敏,苏其果,吴华
申请号:CN201310359013.3
申请日:20130816
公开号:CN103432196A
公开日:
20131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金钱草总黄酮,所述总黄酮中,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50%~60%w/w,槲皮素和山奈素总含量为4%~5%w/w。
本发明还提供了从金钱草中同时提取总黄酮和总多糖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金钱草总黄酮和总多糖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对提取、纯化方法的考察,成功地从同一批药材中同时提取分离得到金钱草总黄酮和总多糖,有效利用了药材资源,节省了生产成本,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同时,本发明还发现,金钱草总黄酮和总多糖具有良好的利尿、排石、利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
申请人: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400060 重庆市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石支路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金钱草治疗尿结石的效果及机制作用研究

金钱草治疗尿结石的效果及机制作用研究尿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指的是肾脏、输尿管及膀胱里长了石子,其发生原因包括尿中晶体浓度过高和尿液理化性质改变2个方面,尿结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需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临床上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在结石较大无法自行排出的情况下多进行手术治疗,但结石去除后容易长出新结石,无法完全根治,因此需防治结合,在结石较小的情况下可进行药物排石,如服用利于排出结石的中药。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其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通淋、消肿,对热淋、少淋、尿涩作痛、痈肿疔疮、黄疸尿赤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尿结石效果明显,为治疗结石的要药,其通过增加输尿管压力,进而增加尿量,促进输尿管的蠕动,推动结石排出,抑制草酸钙的形成,降低血尿酸含量,消炎抗菌,修复受到损伤的肾细胞,防止结石的复发。
有实验研究证实尿结石患者服用金钱草煎剂后,其症状减轻或消除,金钱草在治疗尿结石中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值得对其进行推广。
该研究资料源于医院收治的尿结石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6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34例,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13例,年龄19~63岁,平均(33.7±12.8)岁;观察组中有男22例,女12例,年龄18~64岁,平均(34.2±13.1)岁。
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金钱草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对照组:常规治疗。
观察组:金钱草治疗。
具体为:300g金钱草加3500~4000mL水浸泡20min,而后采取武火煮开,文火煮30min,最后得到药液2500~3000mL在当天饮完,并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跳跃运动,一个疗程为4周,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治疗1~4个疗程。
金钱草溶解尿结石的体外实验研究

金钱草溶解尿结石的体外实验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金钱草水提取液能否在体外溶解泌尿系统结石。
方法:用金钱草提取液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溶解尿路结石,以及抗坏血酸和枸橼酸存在条件下金钱草溶解尿路结石。
结果:在不同时间条件下,金钱草水提取液溶解尿结石时,4h达到最高峰,4h后几乎无变化;抗坏血酸和枸橼酸对金钱草水提取液溶解尿结石都有助溶作用,而抗坏血酸的助溶作用更强。
结论:金钱草水提液在体外实验研究中有溶解泌尿系统结石的作用。
关键词:金钱草;尿结石;溶解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1],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等功效,临床上常用金钱草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肝胆结石、黄疸性肝炎、细菌感染等疾病。
尿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微创治疗为主,而碎石治疗存在着弊端,因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会引起患者剧烈疼痛,且容易复发。
金钱草是中医治疗泌尿结石的传统中药之一,且金钱草治疗结石无创,其疗效已在临床使用中得到肯定,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
本实验通过观察金钱草在不同时间,抗坏血酸和枸橼酸存在下溶解尿结石的效果,旨在提高金钱草的药用价值,开发金钱草药用资源,为寻找高效溶石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对临床上治疗尿结石发挥指导作用。
1.实验材料1.1主要仪器与药恒温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由长沙医学院实验室提供)。
金钱草(长沙千金大药房提供),尿结石样品(统一取直径小于7mm样品)由分析纯CaCo3,实验抗坏血酸枸橼酸(由长沙千金大药房提供)2.实验的方法:2.1 制备金钱草水提取液准备金钱草1000g,制备好蒸馏水10000mL,一起煮沸2h,过滤,置于冰箱冷藏48,得金钱草水提取液5L。
取0.5L试剂瓶12只,分成4组,(编号:①、②、③、④)分别加入金钱草水提取液250mL,每瓶试管放结石样品5g,①号不放进尿结石样品。
2.2 金钱草水提取液在不同时间下的溶石作用。
1958年资料11 治疗结石病的金钱草

3.广金钱草(龙鳞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Merr,(豆科),为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茎直立,高30~90厘米,呈圆柱形,黄褐色,密被短而扩展的粗毛,叶互生,小叶1或3枚,顶端小叶近圆形,全缘,先端微凹入,茎部狭心形,幅2~4厘米,革质,叶正面无毛,背面密具灰白色毛茸,侧生小叶如存在,则圆形或椭圆形,秋季开紫红色蝶形花,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荚果长1~2厘米,有荚节3~5个,近方形,生药气微弱,味淡。
由上可知,四川大金钱草与其余四种金钱草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处为:叶呈心形,质厚,光滑无毛,全缘和主脉一条,侧脉不明显等。其疗效则新鲜品又较干燥的49页上)
5.江苏金钱草(活血丹,连钱草),Glechoma hederaceaL.(唇形科),为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初直立,后偃卧地面而延伸,方形,叶交互对生,叶片圆心脏形或肾心形,幅2~5厘米不等,叶缘凸波状,顶端为圆头,茎部心形,叶疏具毛茸,老则渐脱落,叶脉掌状分支,较明显。四月间于叶腋开淡紫色唇形花。生药气微香,味辛辣。
为了搞清草药“金钱草”的品种,和从植物形态上加以区别,现在把它们的外形特征简要地概述如下.
1.四川大金钱草(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樱草科),为多年生草本,茎通常偃卧地面,叶心形,对生,长1.6~4厘米,幅1.2~3.5厘米,稍带肉质,全缘,主脉一条,侧脉不甚明显,茎叶均不生毛茸,四、五月间开黄色花,花单生,从叶腋处抽出,生药气微香,味微咸。
金钱草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金钱草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摘要金钱草品种较多,科属、来源不同,其药效活性及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就出现一定的差异。
本实验通过大叶金钱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醇提物(Ι)、小叶金钱草(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醇提物(Ⅱ)及其4种溶剂萃取部位(石油醚部位A、乙酸乙酯部位B、氯仿部位C、正丁醇部位D、水部位E)以下均简写Ι、Ι-A、Ι-B、Ι-C、Ι-D、Ι-E、Ⅱ、Ⅱ-A、Ⅱ-B、Ⅱ-C、Ⅱ-D、Ⅱ-E,对wistar大鼠胆管引流,昆明种小鼠急性肝损伤,抗炎镇痛及急性胆囊炎致病菌体外抑菌实验比较研究,探讨与比较大、小叶金钱草药效活性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wistar大鼠胆管引流,测定胆汁含量,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胆红素含量及给药后氧耗(VO2)、二氧化碳的产生(VCO2)、呼吸交换率(RER)、能量消耗(EE)。
结果表明:Ι-D促进胆汁分泌效果最佳,Ι-B、Ⅱ-B促进胆固醇分泌的有效活性部位;Ι-A、Ⅱ-C为促进胆汁酸分泌活性部位;Ⅱ-A、Ι-C、Ι-D、Ⅱ-C促进胆红素分泌的有效活性部位;Ⅱ、Ⅱ-A、Ⅱ-B、Ⅱ-C、Ⅱ-D、Ⅱ-E、Ι-A、Ι-B、Ι-C、Ι-D、Ι-E均极显著促进氧耗;Ⅱ-B显著提高大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Ⅱ、Ⅱ-A、Ⅱ-D和Ι-C能显著提高大鼠呼吸交换率;Ι-B极显著提高能量消耗。
(2)测定急性肝损伤昆明种小鼠中MDA、ALT、AST、脏器指数、MG、Glycogen变化。
结果表明:降低MDA的活性部位为Ⅱ-B、Ι-B、Ι-D;降低ALT 的活性部位为Ⅱ-B、Ι-C;降低AST的活性部位为Ι-C、Ⅱ-C;Ι、Ⅱ、Ⅱ-B极显著降低肝脏指数;Ι、Ι-C显著降低脾脏指数;升高MG活性部位为Ⅱ-D、Ι-A;升高Glycogen含量活性部位为Ⅱ-C、Ι-B、Ι-D。
(3)Ι、Ι-B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肿胀抑制率分别达25.51%、34.28%,Ι-D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肿胀抑制率达37.91%。
金钱草多糖的研究进展

金钱草多糖的研究进展作者:高志慧秦瑶王雪飞苗苗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第17期摘要:金钱草是人们常见的一种中药,但目前人们对金钱草更多研究的还是黄酮,往往忽略了金钱草中另一种含量较高的成分——多糖。
多糖又称多聚糖,是细胞代谢产生的聚合度超过10个的聚糖,具有来源广泛、生物活性高等特点,并且有很多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好疗效的作用。
而经研究发现金钱草多糖有促进排尿的趋势,还具有抗炎、镇痛等功效。
关键词:金钱草;多糖;作用金钱草是一种自古时候就开始使用的中药材,主要对结石有非常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比如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
在《四川中药志》中写到将大金钱草、狗宝,研末,蒸猪肝服用可治疗胆石病。
现代临床表明,金钱草能治疗腮腺炎、烧伤、结石病、急性乳腺炎等多种疾病,金钱草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
多糖类化合物经多项研究表明,其是一种对正常细胞无毒害作用,并且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以及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
大多数的植物中都会含有一些多糖,金钱草也是一样,所以我们想对金钱草进行处理,测定其多糖的种类。
1 金钱草中多糖的研究进展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钙、镁、铁、锌、铜、锰、镉、镍、钴和多糖等。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重要物质。
通过实验表明金钱草多糖的含量约有8%,而且从金钱草中提取分离并鉴定了6种多糖类成分,其中一种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和木糖,这种多糖为酸性多糖。
经专家研究发现,金钱草多糖对离体膀胱平滑肌有一定的收缩作用,所以金钱草多糖中有促进排尿的趋势,能一定程度的促进原尿中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排出,还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
金钱草多糖的利尿作用呈现出“缓慢而持久、利尿不伤钠钾”的特点。
2 金钱草中多糖的研究过程及现状多糖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酸碱提取法、生物酶提取法以及微波提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3月 Vol. 24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 2002────────── 收稿日期:2001-11-24 作者简介:刘隽(1972-),女,河南郑州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工作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 8 - 金钱草的研究进展刘 隽,邹国林(武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介绍了金钱草的研究进展,从植物分类、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金钱草;植物分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2-0008-03金钱草为报春花科Primulaceae 珍珠菜属Lysimachia 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新鲜或干燥全草[1],又名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等。
金钱草味苦,酸,微寒。
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散淤。
用于肝、胆结石,胆囊炎,黄疸性肝炎,泌尿系结石,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毒蕈及药物中毒;外用治化脓性炎症,烧烫伤。
相传四川百草堂验方抄本[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中有金钱草治疗“黄沙走疸”的记载,迄今至少已有二百余年的应用历史了[2]。
近50年,国内学者对金钱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植物分类1.1 形态特征及分布金钱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柔软,匍匐地面,长20~60cm ,淡绿带红色,无毛。
叶,花萼,花冠均具点状及黑色条纹。
叶对生,稍肉质;叶柄与叶片约等长;叶片膜质,心脏型,长 1.6~4cm ,宽1.2~3.5cm ,先端尖或钝型,基部心型或近圆形,全缘,主脉一条,于叶之背面隆起,两面均无毛。
春末夏初开花,花两朵相对,腋生,花梗较叶柄稍长;花萼5,披针形,长约0.3cm ,通常绿色;花冠5裂,黄色,基部相连,裂片椭圆形,长约1cm ;雄蕊5个,花瓣对生,花丝上部分离,基部连合成筒状;花柱单一,圆柱状,柱头圆形,子房上位,卵圆形,1室,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球型,有黑色短条状腺点。
生于路边、沟边及山坡、疏林、草丛荫湿处。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北至陕西,南到贵州、四川、云南等省。
其中以四川为主产地。
本校珞珈山有产出。
目前国内有人工栽培,主要以扦插繁殖。
野生品于4~5月采取,栽培品于栽种当年9~10月收割一次,以后分别在6月、9月收割两次。
靠地面2~3寸处割下,晒干。
1.2 混淆品鉴别同属植物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 hemsleyana Maxim .在浙江一带多作为金钱草的混淆品使用[3]。
二者的区别点为:点腺过路黄全株被短毛,枝端延伸成细长鞭状,叶柄长为叶片的1/2以下。
萼裂片具圆形或短长圆形腺条,此腺条较过路黄呈条形者为宽[4]。
同属植物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在四川绵阳等地区作金钱草用。
本种茎匍匐或上部斜升,初被黄褐色皱曲柔毛,后渐平滑,叶卵形至宽卵形,长1.5~3.5cm ,宽0.7~2.0cm ,两面疏生稍紧贴的短柔毛。
花梗极短,通常2~4朵集生于茎端。
本品无治疗结石作用[4]。
商品异物同名者甚多,除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为正品外,尚有:豆科的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Merr.两广地区以其地上部分为金钱草;唇形科的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上海和江苏地区以全草为金钱草;伞形科的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Urban 湖南永顺以之为金钱草;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及破铜钱H.sibthorpioides Lam var.batrachum (Hance )Hand.-Mass.江西省以之为金钱草;旋花科的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四川和广西南宁称小金钱草。
上述诸药,一般认为治疗肝、胆结石刘 隽,邹国林:金钱草的研究进展 - 9 - 以过路黄疗效为佳,治疗泌尿系结石以广金钱草和连钱草疗效较好[5]。
2 化学成分初步分析金钱草含有酚性成分、黄酮类、甙类、鞣质、挥发油、氨基酸、胆碱、甾醇、氯化钾、内脂类等成分。
其中黄酮类研究的比较深入,已分离出10种化合物。
沈联德等[6]从金钱草的乙醇浸膏中经石油醚脱脂后,上聚酰胺柱,用水及20%、50%、70%、90%的乙醇进行低压柱层析和梯度洗脱等过程,得到六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 ),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 ),山奈素(Kaempferol ),山奈素-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alactoside ),山奈素-3-o-三糖甙(Kaempferol-3-o-triglycoside )及3,2',4',6'-四羟基-4,3'-二甲氧基查耳酮(3,2',4',6'-tetrahydroxy-4,3'-dimethoxychalcone )。
赵世萍等[7]对金钱草的乙醇浸膏通过H-103大孔吸附树脂柱,再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不同洗脱液进行洗脱,得到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葡萄糖甙,山奈酚-3-芸香糖甙,鼠李柠檬素-3',4'-二葡萄糖甙及山奈酚-3-鼠李糖甙-7-鼠李糖基(1→3)鼠李糖甙。
另外,沈联德等[6]尚分离出两种无机盐结晶,氯化钠与氯化钾,同时检出有亚硝酸盐存在。
赵世萍等[7]还分离出对羟基苯甲酸和尿嘧啶两种化合物。
3 药理作用3.1 利胆排石作用金钱草煎剂对大鼠、犬均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以金钱草煎剂(1:1)给大鼠灌胃每日5ml ,连服6w ,实验日3ml 灌胃后麻醉,胆管引流,结果证明其有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8]。
人十二指肠引流亦表明,金钱草有利胆作用。
由于大鼠本无胆囊,故认为金钱草的利胆作用不是通过反射性胆囊收缩,而可能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奥狄氏括约肌松弛并排除胆汁。
由于利胆作用,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排出,胆管堵塞和疼痛减轻,黄疸消退。
采用胆色素类结石病人引流出的新鲜胆汁作体外实验证明,排石汤可阻止胆汁中胆色素类组分沉淀,对胆石病生成有预防作用。
此作用与排石汤明显抑制胆汁中ß –葡萄糖醛酸甙活性有关。
3.2 利尿排石作用以麻醉犬做实验,经十二指肠注金钱草120g 制成的煎剂后,出现与双氢克尿塞相似的增强输尿管蠕动和增加尿流量的效应,而两种效应呈平行关系[9]。
麻醉犬静脉注射金钱草提取液(水煎醇沉法制得)0.5g 生药/kg ,可引起尿量增多,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加,给药组与对照组二者分别为12.954±2.911滴/5min 和0.444±0.242滴/5min (P<0.001)以及9.291±1.769次/5min 和0.111±0.654次/5min (P<0.001)。
同时可见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升高。
该作者认为临床上使用金钱草治疗输尿管结石收到排石效果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10]。
以电导法观察在一水草酸钙结晶速度影响的结果证明,金钱草的醇不溶物中的多糖成分对一水草酸钙的结晶生长有抑制作用;在不加晶种时,金钱草的多糖部分可以延缓一水草酸钙的成核,即延长结晶的诱导期,其1.94×10-5g 生药/ml 所提多糖的作用效价相当于正常人的尿液对一水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作用[11]。
3.3 抗炎作用金钱草对动物急炎症渗出反应与慢性渗出反应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组织胺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新鲜蛋清所致大鼠关节肿胀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还证明其抗炎有效部位为总黄酮及酚酸物[12]。
3.4 抑菌作用平板法实验表明金钱草冲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13]。
对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体外试验表明,金钱草对HBsAg 呈可凝的抑制作用[14];金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15]。
3.5 镇痛作用林启云等报道,以扭体法及热板法均证明金钱草有一定的镇痛作用[13]。
3.6 其他作用蒋惠娣等发现金钱草对肝脏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并推测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是护肝及其他功效的现代药理学基础之一[16]。
4 临床应用 4.1 肝胆疾病 4.1.1 胆石症以金钱草治疗4例肝胆结石,收到显著疗效[17]。
以单味金钱草汤剂或膏剂或以金钱草为主的复方治疗胆道结石,以四川金钱草加左金丸、龙胆草等治疗胆囊结石,37例临床分析,总有效率78.3%(胆管结石的有效率92.8%,胆囊结石有效率69.5%),治疗时间最短者60d ,最长者318d ,平均110d [18]。
应用中西结合总攻疗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病59例,收到满意效果。
缓解期用排石汤5号(金钱草、木香、枳壳、黄苓、川楝子、大黄),发作期应用排石汤6号(虎杖、木香、枳壳、大黄、金钱草或茵陈、第24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 10 -桅子、元胡)[19]。
应用上述排石汤治疗胆管结石15例,有14例排石,其中13例为肝内结石,而对照组15例,应用生理盐水者无排石,应用硫酸镁仅有5例排石,且均为泥砂样小结石[20]。
4.1.2 胆道感染对非细菌性胆道感染52例的治疗结果表明,金钱草10~30g/d 冲饮,一般服用2~3m ,有效40例,总有效率76.9%,无副作用[21]。
4.2 不良反应金钱草不良反应较少,10例胆石症患者口服金钱草每日150~250g 长达半年以上无任何副作用,1例长达315d 亦未见毒性。
另有报道,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每日1斤连服7d 无不良反应[22,23]。
另有金钱草引起过敏2例[24]。
5 结语金钱草的开发研究仍有很大的潜力。
鉴于目前对其研究多为黄酮类成分,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建议把化学研究与药理及临床结合起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使其开发和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646.[2] 冉先德.中华药海(上册)[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157. [3] 李冰岚,等.点腺过路黄的生药鉴定[J].时珍国药研究,1998,9(3):247.[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9. [5]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39. [6] 沈联德,等.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88,3(2):1. [7] 赵世萍,等.大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8,19(6):5.[8]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金钱草综合研究初步报告[J].中医杂志,1960,(1):41. [9]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97 .[10] 莫刘基,等.几种中药对输尿管结石排石机理的研究[J].新中医,1985,(6):51.[11] 李惠芝,等.广金钱草与川金钱草抑制一水草酸钙结晶的有效部分的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5(3):208. [12] 顾丽贞,等.四川大金钱草与广金钱草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8,13(7):40. [13] 林启云,等.金钱草冲剂的药理实验[J].广西中医药,1990,13(6):40.[14] 重医二院内科传染组.中草药对乙型肝炎抗原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J].重庆医药,1975,(5):82. [15] 四川医学院药理学教研组,等.中草药药理与临床应用(上册)[M].四川省医学科技情报站,1977,143. [16] 蒋惠娣,等.九种护肝中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1997,20(12):624. [17] 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外科.金钱草对结石病疗效的初步观察[J].中医杂志,1958,(11):749. [18] 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外科.中医治疗胆石症的研究[J].中医杂志,1960,(1):12. [19] 贺瑞麟,等.肝、胆管结石病的中西医结合总攻排石治疗[J].中国科学,1974,(2):206. [20] 贺瑞麟,等.中药排石汤对肝内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1963,13(2):103.[21] 李家珍.中药金钱草冲饮治疗非细菌性胆道感染52例疗效观察的体会[J].北京中医杂志,1985,(1):26. [22]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医杂志,1960,(1):41. [23] 中医研究院附院外科.中医杂志,1960,(1):12. [24] 徐振华.黑龙江中医药,1994,(2):35.Advances in Study of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LIU Jun, ZOU Guo-l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2)Abstract: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relating to its systematic botany, chemical ingredient, pharmacodynamical effect and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systematic botany; chemical ingredient; pharmacodynamical effect; clinical practice责任编辑、校对:李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