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作业导航

1.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 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 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 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1个字)

16.[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答: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17.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三、试一试

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短文两篇·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②未复有能与奇者③藻、荇交横2.解释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 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①tuí②yù③xìng

2.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形容水的澄澈

3.①陶弘景②宋苏轼三苏

【能力提高】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月光竹柏影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开放探究】

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短文两篇·综合能力测试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鳞()遂()荇()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 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3.()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二)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 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

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地点: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参考答案】

一、tuílín suìxìng

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1.交辉:交相辉映。 2.歇:消散。 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一)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二)1.(1)它的源头(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2.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 4.“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5.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1.填空题。

《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有《_______ _》。

2.默写课文。

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一)语段点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__。②积水空明: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________。④但少闲人: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加粗字注音。

缥碧()夹岸()轩邈()

鸢飞()经纶()窥谷()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作者对富春江总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水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听觉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中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答案:1.陶弘景华阳隐居陶隐居集 2.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3. A.√B.×C.√ D.√

(一)1.①于是就②形容水的空无澄澈③原来是④只,只是 2.月光3.月光的轻盈荡漾 4.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二)1.piǎo jiá xuān yuān lún kuī 2.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3.D 4.A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