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荔城区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壤塘县尕多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单元:编制时间:2021年3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安插第五章施工方案及技术办法第六章工程进度方案与办法第七章质量办理体系与办法第八章冬雨季节施工办法第九章安然办理体系与办法第十章环境庇护办理体系与办法第十一章资源配备方案第十二章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第十三章附表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壤塘县位于万人。
平均海拔3285米。
绝对无霜期仅48天,年降水量763.19毫米。
县内冬季枯燥寒冷,长冬无夏,春秋短促,昼夜温差大,境内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8℃,7月气温13.2℃。
那么曲河流域山势平缓,河谷宽阔,日照长,冬季严寒,多大风。
本次堤防建设那么曲河左岸堤防总长2800米,上游段从上游至求塘桥〔K0+00~K1+500〕,下游段从求塘桥顺河流向下1300米的峭壁处〔K1+500~K2+800〕。
工程工期:本工程施工按照施工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6个月完成全部工程内容,达到竣工验收。
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尺度,一次性验收合格。
建设地址:壤塘县尕多乡。
二、招标范围施工图及工程量清单表述范围内全部工作内容。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按照现场踏勘,对本工程所处的地舆位置和现状,施工招标文件规定要求,本着科学合理、环保节约的原那么进行施工方案、施工总平面安插。
1、施工招标文件和本工程业主和招标代办署理所提供的招标设计图册及工程量清单。
2、满足施工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假设本工程中标,将按照业主和监理公司要求出场筹办施工。
3、现场踏勘,社会情况查询拜访和材料来源及价格的查询拜访情况。
4、施工方案中所选定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5、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技术尺度、规程、尺度等。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1、以工程经理为总指挥,负责各方的协调,是工程施工的总调剂,对该工程的质量、工期、安然、文明施工负总责,并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按“工程法施工〞的要求进行办理。
水利防洪堤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段防洪工程C2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批准: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平面图及临时用地计划表第三章施工程序和方法3.1施工导流3.2钢筋加工安装3.3模板安装3.4砼工程施工3.5堤身夯填土施工3.6绿化施工3.7生态袋护坡施工3.8混凝土路面施工第四章施工准备4.1前期准备4.2测量放样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进度的措施5.1施工总进度计划5.2进度计划图5.3进度计划保证措施第六章机械及劳动力投入计划安排6.1劳动力计划6.2主要材料需求计划6.3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第七章水电系统布置,骨料、混凝土系统布置第八章技术组织措施计划8.1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8.2保证安全目标的措施8.3保证环境的措施8.4保证文明施工的措施第九章实施难点和对策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永泰县清凉溪清凉镇段防洪工程C2标段建设地点:永泰县清凉镇、城峰镇工程建设规模:C2标段建设内容为新建防洪堤长1592m,河道清淤1.5km,概算投资额约1100万元。
施工范围和内容:永泰县清凉溪清凉镇段防洪工程主要实施内容有河道清淤、新建堤防等项目,其详细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见《工程量清单》。
工期要求:总工期为210个日历天。
工程质量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合格标准。
二、水文(一)流域概况清凉溪为大樟溪中游左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由渔溪和白云溪二条支流在清凉镇所在地汇集,经城峰镇所在地注入大樟溪。
(二)水文气象本流域属中亚热带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根据永泰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499mm,多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风速1.5m/s,年平均最大风速14.0m/s。
(三)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现场测绘、探坑及于2009年5月编制的《闽江下游防洪排涝工程(永泰段)》报告及其钻探试验资料本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①杂填土:灰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块石、砖块等,堆积年代约5年~10年,厚约0.5m~1.0m。
初设报告5、11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 防洪标准及级别西汉水流域礼县境内祁窑~水口村段防洪工程,保护对象为4个行政村11个社5034人,耕地面积1173亩。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之规定,本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
工程区堤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值为0.40s。
5.2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5.2.1工程布置原则1 、工程的建设应在西汉水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妥善协调好上、下游的关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2 、护堤堤线布置应与基础设施近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结合现有堤防设施,综合地形、地质、洪水流向、防汛抢险、维护管理等因素确定,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工程重复建设和改造。
3、堤线与河(沟)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线大致相平行。
河岸堤防间距大致相等,不能造成卡口,壅高局部洪水位。
4、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5-1利地形,不占或少占耕地。
5、堤身断面型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堤线两侧地形、地貌及建筑物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断面型式。
6、布置中尽可能利用现有完好堤防。
5.2.2 造床流量的选定根据有关资料,造床流量为一个并非最大的流量,它对河床形态的塑造作用最大,目前对造床流量的确定并无十分可靠的方法,对造床流量的确定有平摊水位法,多年平均洪峰流量法等,多采用经验方法计算。
国内一般都采用2~5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本次计算采用2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该河段造床流量为206 m3/s。
5.2.3 河床稳定分析1、河床纵向稳定指标Φh=d/hJ (5-1)式中:Φh—纵向稳定系数;d—河床平均粒径;h—河流平摊水深;现场实测确定h=1.23m;J—纵比降,J=2.86‰;经计算,项目区河道纵向稳定系数在2.38~3.325之间,项目区河床纵向稳定性较好。
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郑金通分管副院长:陈文庆总工程师:姚建友项目负责人:吴建廉二○○九年八月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综合报告批准:郑金通核定:姚建友审查:林文介陈文庆校核:吴建廉陈彬编写:林志敏许金洪周尚文吴硕黄家喜林建阳胡旭庄丽金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九年八月目录前言 (3)1概述 (4)1.1基本情况 (4)1.1.1自然条件 (4)1.1.2社会经济 (6)1.1.3农业生产状况 (7)1.1.4自然灾害情况 (8)1.2 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2.1农田水利现状 (12)1.2.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做法和成效 (15)1.2.3小型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18)1.3 水资源概况 (20)1.3.1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20)1.3.2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25)2 重点县实施方案 (31)2.1目标与任务 (31)2.2工程建设与管理 (33)2.3 投资概算、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55)2.3.1主要建设内容费用测算 (55)2.3.2投资概算依据 (56)2.3.3投资概算 (58)2.3.4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73)2.4 预期效益 (75)2.5经济评价 (77)3 分年度实施计划 (83)3.12009年实施计划 (83)3.22010年实施计划 (140)3.32011年实施计划 (141)3.4工程管理 (142)3.5 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144)3.5.1分年度投资计划 (144)3.5.2分年度资金筹措方案及整合方案 (146)4 保障措施 (148)4.1组织机构 (148)4.2资金筹措与整合 (150)4.3工程建设管理 (152)4.4资金管理 (153)附表:1-12附图:莆田市涵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莆田市涵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分年度实施布置图莆田市涵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09年建设项目村工程布置图莆田市涵江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09年建设项目断面图前言水利是农业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成败。
北洋整治荔城区初设报告7.17出版稿

福建省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张章模分管副院长:陈文庆总工程师:姚建友项目负责人:林文介莆田市北洋水系(部分河道)整治工程(荔城区二期)初步设计报告批准:张章模核定:姚建友审查:林文介陈文庆校核:吴建廉陈彬编写:沈建清周尚文郑金榜陈军兴吴志峰朱少辉林建阳陈荣府赵敏旭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OO七年六月目录工程特性表 (1)前言 (1)1 综合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 水文、气象 (3)1.3 工程地质 (3)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6 施工组织设计 (6)1.7 占地及拆迁 (7)1.8 工程管理 (7)1.9 环境影响评价 (7)1.10 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 (8)1.11 经济评价 (8)2 水文 (10)2.1 流域概况 (10)2.2 气象 (11)2.3 基本资料 (11)2.4 涝水流量 (12)2.5 外江设计水位分析计算 (14)2.6 蓄排涝计算 (15)2.7 设计水位计算 (20)3 工程地质 (26)3.1概述 (26)3.2 区域地质概况 (27)3.3 堤线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29)3.3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29)3.4天然建筑材料 (69)3.5结论与建议 (70)4 工程任务和规模 (71)4.1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71)4.2 排涝标准 (73)4.3 河道整治目标 (73)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75)5.1 设计依据 (75)5.2 工程总体方案 (76)5.3 河道岸线的确定 (77)5.4 清淤工程 (85)5.5 护岸工程 (90)5.6 水闸工程 (103)5.7 弃渣设计 (107)6 施工组织设计 (109)6.1 施工条件 (109)6.2 施工导流 (110)6.3 主体工程施工 (111)6.4 施工总布置 (112)6.5 施工总进度 (113)7 占地及拆迁 (114)7.1 工程占地及拆迁 (114)7.2 征地、拆迁补偿 (114)7.3 征地规划 (114)8 工程管理 (118)8.1 项目实施 (118)8.2 项目招标 (119)8.3 管理机构 (119)8.4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120)8.5 管理建议 (120)9 环境影响评价 (121)9.1 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 (121)9.2 环境保护措施 (121)10 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 (126)10.1 编制说明 (126)10.2 资金筹措 (145)11 经济评价 (146)11.1 评价依据 (146)11.2 费用计算 (146)11.3 效益计算 (146)11.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148)11.5 评价结论 (151)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续表1前言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沿海,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为四区一县,行政区划调整后荔城区辖区范围包含镇海、拱辰两个街道办事处及西天尾、黄石、新度、北高4个镇。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莆田市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莆田市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9.14•【字号】闽发改农业[2006]799号•【施行日期】2006.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莆田市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闽发改农业〔2006〕799号)莆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你委《关于上报莆田市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莆发改[2006]229号)和省水利厅闽水[2006]计财17号、水保10号、省国土资源厅闽国土资规[2006]预073号、省环保局闽环保监[2006]51号、省文物局闽文物字[2006]142号、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闽投审业[2006]35号评估报告等均悉。
为充分发挥木兰溪郑坂段和一期工程的防洪效益,保障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的防洪安全,加快木兰溪防洪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木兰溪霞林段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审查通过。
经研究,现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内容批复如下:一、项目业主: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
二、工程等级与建设标准左岸按5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设防、建筑物为2等2级,右岸按2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设防、建筑物为4等4级。
三、建设规模和内容堤防工程:整治旧河道长2076.31米,修筑防洪堤4354.98米(其中左岸2401.89米,右岸1953.09米,均为土堤)。
排涝工程:新建水闸3座即左岸北渠进水闸、霞林排涝闸与右岸南渠进水闸。
其它:加固扩建六部桥1座、保护加固全国重点文物木兰陂1座。
四、工程建设期:2.5年五、工程招投标方案按《福建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该项目建设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队伍、监理单位以及进行主要设备采购等。
六、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估算暂按18147万元控制。
莆市水利[2008]261号关于...
![莆市水利[2008]261号关于...](https://img.taocdn.com/s3/m/326ea8f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c.png)
莆市水利[2008]261号关于...第一篇:莆市水利[2008]261号关于印发《省道202线莆田市荔城段桥梁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莆田市水利局文件莆市水利[2008]261号关于印发《省道202线莆田市荔城段桥梁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荔城区交通局:9月18日,市水利局组织召开省道202线莆田市荔城段桥梁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市水利局、荔城区交通局、木兰溪水利管理处、荔城区水务局、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领导、技术人员以及邀请的专家。
会议认真研究审查了该工程的洪评报告,在工程对河势稳定、冲淤变化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现将审查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OO八年十月七日主题词:省道202线洪评会议纪要通知抄送:荔城区水务局、市木兰溪水利管理处、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存档。
莆田市水利局办公室2008 年 10月7日印发省道202线莆田市荔城段桥梁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会议纪要9月18日,市水利局组织召开省道202线莆田市荔城段桥梁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市水利局、荔城区交通局、木兰溪水利管理处、荔城区水务局、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领导、技术人员以及邀请的专家,会议认真研究审查了工程的洪评报告,在工程对河势稳定、冲淤变化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现将会议主要意见纪要如下:一、会议认为该《评价报告》基本符合《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编制要求。
针对桥梁的桥孔宽度、梁底标高是否满足行洪、桥梁对河道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会议原则同意该《评价报告》的基本结论。
(一)、评价范围、依据本次评价的省道202线荔城段从国道324线莆田市荔城区拱辰办畅林村大坝桥北侧开始,延伸至新度镇樟桥村,在黄石供电站取直到青山与现有莆笏路会合,全长13.86公里,包括新开沟道3条、一座净跨250m的木兰溪大桥和19座中、小桥梁及涵洞。
莆田市水利工程施工

莆田市水利工程施工合理低价法招标文件(网上投标*2013年版)招标编号: HCBY(莆)【2015】第025号项目名称:木兰溪防洪工程华亭段C3标工程招标人: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盖章)招标代理单位:华诚博远(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盖章)日期:2016年01月06日总目录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一投标人须知前附表二投标人须知(一)总则(二)招标文件(三)投标文件的编写(四)投标文件的递交(五)评标细则(六)授予合同(七)标后管理第二部分合同条款第三部分投标文件组成(格式)第四部分参加开标时提供的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格式)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一、投标人须知前附表项号条款号内容说明与要求1 4.2 工程名称木兰溪防洪工程华亭段C3标工程2 4.3 建设地点莆田市3 4.4 建设规模西湖至湖头堤段位于濑溪大桥上游左岸,上游自顶溪支流口的三建桥左岸桥头起,下游接至莆田水泥厂西侧的濑榜路路基外缘,新建堤防长5208.20m,新建护岸长786.43m。
新建水(涵)闸5座,分别为西湖涵闸(1-2.0×2.0m)、桥头水闸(2-5.0×4.0m)、华亭水闸(2-5.70×4.0m)、湖头水闸(1-5.0×4.0m)和下社水闸(1-5.0×4.0m)。
沿线布置穿堤排水管6处及启闭房5座,分别为湖头水闸启闭房、下社水闸启闭房、桥头水闸启闭房、华亭水闸启闭房、西湖水闸启闭房。
4 5.1 承包方式固定合同价包干5 5.2 质量标准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版)及其他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合格标准6 5.3 招标范围以施工图纸为准(不列入招标范围的详见工程预算编制说明)7 5.4 要求工期施工总工期: 900天8 6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及建设单位自筹9 10 投标人资格要求1、具备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并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独立法人,且未因违法违规被限制参加相应项目投标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市荔城区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荔城区水利电力学会年月曰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1.综合说明1.1 绪言莆田城区渠桥河防洪工程所在地为莆田市规划新区,渠桥河位于城区南面,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渠桥镇境内。
该防洪工程保护区为莆笏公路以西,新度镇的锦墩、梧塘、溪东、郑坂、横山、沟口、渠桥、圳头以及镇政治经济中心的镇区。
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洪工程未实施的情况下,木兰溪下游南北岸的南北洋平原是水害最为频繁发生地,因此洪水期水灾来临时,本区也未能幸免。
渠桥河防洪能力未达二年一遇,防洪能力较差,即使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涝工程实施的情况下,由于红山水闸直接泄洪到渠桥河,加上区间来洪,本区内又是渠道纵横,排水系统紊乱,一旦发生超两年一遇的洪水,就将造成洪涝灾害,给本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莆田城区面积也将迅速拓展,保护区的经济总量将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本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荔城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防洪工程的建设,于年月日向省政府请示,要求将本工程列入省千公里城防工程建设计划。
受荔城区水务局委托,我中心于年月日开始进行该项工程初步设计工作。
本工程初设工作是在木兰溪下游防洪及排涝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工程初设内容:渠桥河防洪工程,西起五府桥,东至圳头桥,长5.95km1.2 水文气象莆田市荔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雨量充沛,4-9 月为雨季,10 月至次年3 月为旱季,多年平均降水量700-1743mm大面积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年径流系数在0.6-0.35 之间,多年平均气温在16-20.2 C;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1m/s 。
渠桥河工程没有实测流量资料,设计洪水根据暴雨统计参数及各河流流域特征值采用推理公式推求,求得渠桥河(在圳头桥址)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22m3/s 。
1.3 工程地质渠桥河堤长8.98km,堤基勘察采用机械钻探,野外地质测绘,现场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所揭示的地层岩性为:渠桥河堤基地层从上到下主要是:素填土、粉质粘土(I)、淤泥、粉质粘土(H)、泥质细中砂、含泥圆砾、坡残积粘性土。
表层耕植土不宜作为堤基持力层,素填土不宜作为石堤堤基持力层,但其表面清除30-50cm 后,可作为土堤堤基持力层;淤泥、淤泥质粘土不宜直接作为堤基持力层,需进行处理;粘土层可作为堤基持力层,要注意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泥质细中砂、砾卵石可作为堤基持力层,但也要考虑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叫度,堤防为4级建筑不需设防,水闸、排涝闸等建筑物要考虑设防。
当地天然建材的储量和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
1.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本工程防洪标准采用二十年一遇,排涝设计根据《福建省城市排水排涝暂行规定》 ,采用水利部门农田排涝标准,即五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 24 小时排干。
本工程由渠桥河堤防、 14 座涵闸、 1 座水闸、1 座排涝闸组成。
堤防总长 8.98km 。
渠桥河左岸从五府桥到圳头桥, 堤长6318m 右岸从渠头桥到圳头桥,堤长 2665m 大部分堤段采用 土堤,部分堤段利用现有石堤加高。
1.5 工程施工及运行管理本工程所在地有国道、省道过境,对外交通方便,施工场地均有 便道到达堤岸边,施工期生产用水可就近取用河水,生活用水引取镇区自来水厂,施工用电由镇电网供给。
工程所需的水泥、砂石料可从 建筑市场购买,土料场共有两处储量丰富,黄石青山土料场可作为渠桥河堤防的土料场。
工程施工应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技术科、财务 科、材料科等负责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材料供应和工程财务管理等工 作。
施工工期安排 月,共完成土方开挖 浆砌块石m 3,干砌石 m 3,河道清淤 1.6 环境影响评价防洪堤工程的兴建,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都很显著,洪涝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给本区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都造成重大损 失,同时还引发一系列由于洪水泛滥造成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瘟 疫等严重社会环境问题,堤防的建成,避免了上述种种问题,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还减少了河岸泥沙,垃圾流入河中,减轻河 水污染程度。
防洪堤工程的施工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施工中应采取切实可m 3,土堤填筑 m 3m 。
行的对策。
在开挖土方时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废土及时处理,对建造防洪堤所用的石料,宜在采石场进行粗加工,施工结束应及时平整施工场地及复土还耕或进行植树绿化,美化周围环境。
1.7 工程概算及经济评价本工程编制依据闽水电(1997)计766号文中所颁发《福建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试行)进行编制。
渠桥河防范例工程总投资895.51 万元。
据本工程的投资和防洪效益进行评价指标计算,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9.56%,大于社会折现率7%,经济效益净现值大于0,经济评价指标良好,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应尽早组织实施。
2.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自然地理地形莆田市荔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木兰溪下游,南北洋平原低洼易涝地带,介于东经118° 49’至119° 39',北纬24° 59’至25° 46’之间,北依莆田市涵江区,南接秀屿区,西邻城厢区,东临兴化湾。
区域南北长约33 公里,东西宽约27.6 公里,辖4 镇2 个街道办事处、1 2个居委会、1 1 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300.5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626 万亩,总人口46 多万人。
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莆田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荔城区依山傍海,地势块体由北向南倾斜。
闽中大山脉拗带穿辖区境内,控制着本区的地质、地貌及成矿特征。
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河谷错综、地形复杂、海拔多为500-600 米。
最高峰的壶公山、九华山海拔为700 多米。
平原、沿海地势特点是海拔较低、地势平缓、海拔高度多为30-50 米之间。
其中部的兴化平原即南北洋平原是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海拔仅为8 米左右,面积464 平方公里。
新度镇位于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距县城6km东与黄石镇接壤,东南与笏石镇,西南与灵川镇相接,西邻华亭镇,北倚城厢区,全镇面积6你卅。
境内壶公山海拔710.5m,是南洋平原的最高山峰,周围十几公里区域绵延形成丘陵地带,但其衍向西北则展为平原,所以有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形。
渠桥河(即木兰溪南渠),自西向东横贯境内15 个行政村。
东圳水库干渠由城厢区入境后沿壶公山北麓向南经境内10 个行政村。
2.1.2 水文气象条件木兰溪下游设有濑溪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1070km2),有1906年调查洪水资料,1957 年至1997 年实测洪水资料。
延寿溪上游渡里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76.5km2),水文资料从1961年至1997年;东圳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321km2),水文资料有1957-1997年。
木兰溪下游南北洋平原内有石牌、后岭、九鲤湖、东宫、下张隆、坑尾、桥头、林兜、渡里、白册、东圳水库、濑溪、莆田共13 个雨量站。
莆田站雨量观测资料从1974 年至今,濑溪站雨量观测资料从1951 年至今。
我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气团影响,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800毫米,其中:沿海1000〜1100毫米,木兰溪下游平原1300〜1400毫米,北部山区1600〜1800毫米,岛屿略超900毫米。
时段分布不均,四月至九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80%,据多年统计,六月份降雨量最多。
大面积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
梅雨(即雨季)是受太平洋热带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在我区上空交汇而形成的锋面雨,一般从四月下旬起六月下旬结束,为期两个月左右。
雨季常阴雨连绵,又称梅雨,在五、六月份会出现连日暴雨。
梅雨过程的总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称前汛。
台风雨是台风夹带来的降雨,一般历时二、三天,时间短,雨量集中强度大,常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称后汛。
2.1.3 水系及河流特性渠桥河即木兰溪南渠,从陂头自西向东横贯新度镇内铁灶、莆仔、龙前、横山、沟口、下渠头、渠桥、柴桥头、锦墩、西湖、圳头、后亭、北厝、白埕等村,最终经港利水闸汇入木兰溪,河道长10km河道比降0.0195%,集雨面积35.83%。
本工程防洪保护区内港道纵横,沟渠成网,属河网感潮区。
2.2 社会经济荔城区现共辖有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18 个行政村,12 个居委会,总人口46.20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4.65 万人,占总人口的75%是莆田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全区总面积269.66km2,耕地面积14.60 亩,其中水田11.41 万亩,农地3019 万亩,森林面积9.6 万亩,森林覆盖率23.7%,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713人,人均耕地0.316 亩,人均林地0.21 亩。
现状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76.64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41 亿元,农业总产值11.23 亿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589 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269 元。
区财政年总收入2.56 亿元,总支出2.35 亿元。
新度镇现有28个行政村,其中1 5个行政村处于平原,12个行政村处于丘陵,1 个行政村处于山区,现有17595 户,87188 人,全镇耕地总面积3.41 万亩,农田2.77 万亩。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产值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家,产值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0家。
2.3 洪涝灾害荔城区主要行政区域在木兰溪下游南北洋平原,地势低洼平坦,海拔仅黄零3〜7米之间,河网纵横交错。
木兰溪发生较大洪水时,木兰溪河道洪水漫溢至南北洋平原两岸,同时区间涝水也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洪涝灾害。
受淹较严重地区有新溪、阔口、镇海、顶墩、锦墩、渠桥、杨美、南梧塘、下坂、新度、港利、白埕等。
主要排涝河道和设施有:(1) 木兰溪北渠与下磨溪的涝水在天九湾汇合后,经阔口、镇海、荔浦等与延寿溪涝水再汇合,经陡门水闸、阔口水闸、荔埔水闸排入木兰溪。
(2) 企溪经企溪村、大坝村、北郊、陈墩在郊下与后卓溪汇合后,流经七步村、过后亭、东墩在陈桥经涵坝水闸流入木兰溪。
(3) 渠桥河承接渠桥青宅、洋尾、东坝、锦墩等涝水,从南向北经新度、港利由港利水闸排入木兰溪。
(4) 东郊河承接桂林、大坂、横塘、东郊、厝柄、樟桥等区间涝水,由洋埕港水闸排入木兰溪。
(5) 和平河承接沙堤、凤山、和平、井后、华堤、桥兜、江东,由桥兜、江东水闸排入木兰溪。
(6) 土海片有上海、泌头海、四角海三个湖泊,与东张、吴巷、西张等主要排堤沟相通,从沙堤流经屏山、斗南、东山、东埭、金山、遮浪、东甲,从江东、遮浪、东山水闸排出木兰溪或入海。
造成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 木兰溪上游集雨面积大,没有调洪削峰的水利设施,下游地势平坦低洼,以及感潮河段潮水顶托,洪水不及渲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