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浮力结合的计算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一模压强浮力计算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一模压强浮力计算专题复习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1(2018年虹口区第22题)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水。

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水。

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

方法地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帕)将物体放入容器中980将物体垫在容器下方2940请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2018年虹口区一摸第22题)①V水=m水/ρ水=4千克/(1.0×103千克/米3)=4×10 3米3②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③Δp2=(G物+G水)/ S物-G水/ S容=(2 G物+G水)/ S容S容=(2 G物+G水)/Δp2=[(2×4千克+4千克)×9.8牛/千克] /2940帕=0.04米2Δp′1=ΔF1/S容=G物/S容=[4千克×9.8牛/千克] /0.04米2=980帕Δp′1=Δp1=980帕无水溢出2(2018年长宁第25题)如图9所示,底面积分别为0.02米2和0.01米2的柱形容器甲和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受到的重力均为10.8牛,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容器乙中酒精的深度为0.3米。

(ρ酒精=0.8×103千克/米3)求:①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酒。

②容器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

③为了使容器甲和乙中的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只向容器甲中倒入体积为ΔV1的水;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只从容器乙中抽出体积为ΔV2的酒精。

请计算ΔV1或ΔV2其中任意一个的大小。

(2018年长宁一模第25题)①p 酒=ρ酒gh 酒=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352帕 ②m 水=ρ水V 水=1000千克/米3×0.02米2×0.2米=4千克G 水=m 水g =4千克×9.8牛/千克=39.2牛, F 甲=G 水+ G 甲=39.2牛+10.8牛=50牛25025000.02F p S ===甲甲甲牛帕米 ③ p 水′=p 酒, ρ水gh 水′=ρ酒gh 酒 1000千克/米3×h 水′=800千克/米3×0.3米, h 水′=0.24米 ΔV 1=0.04米×0.02米2=8×10-4米3或 p 水=p 酒′,ρ水gh 水=ρ酒gh 酒′ 1000千克/米3×0.2米=800千克/米3×h 酒′ H 酒′=0.25米 ΔV 2=0.05米×0.01米2=5×10-4米33(2018年闵行第24题)如图16所示,某薄壁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为2千克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0.01米2。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2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2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析版)

专题22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速记手册)考点1 计算浮力方法(1)称重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3)漂浮、悬浮:F浮=G物(二力平衡求浮力);(4)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或F浮=ρgV排(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上浮);(3)根据浮沉条件列出等式(一般平衡状态的居多)。

3.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①物重G与视重F;②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③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④上浮、漂浮、悬浮;⑤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⑥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物、物体露出液体的体积V露。

4.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①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②密度;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④浮力;⑤阿基米德原理;⑥物体浮沉条件。

考点2 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例1】一艘质量为2 000 t的货轮沉没在主航道60 m深的水底。

相关部门派出满载排水量为4 000 t 的打捞船进行打捞。

经过现场勘探后得知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 500 m3,决定采用浮筒打捞法(利用充满水的钢制浮筒靠自重下沉,在水下充气将筒内水排出,借助浮力将沉船浮出水面)进行打捞。

若打捞时所用钢制浮筒体积为200 m3,浮筒充气排水后的质量为30 t。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1)60 m深的水底受到水的压强。

中考物理总复习《浮力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浮力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浮力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在建设桥梁时,需将一重为3×104N正方体桥梁部件从运输船上转移至河水中。

(1)用吊车将该部件从运输船上匀速向上提升,如图甲所示。

20s时间内,拉力F对部件做了6×104J的功,计算这个过程中:①拉力F做功的功率;①部件上升的距离。

(2)如图乙所示,缓慢的将部件匀速投入水中。

水对部件下表面的压力记作F1,水对部件上表面的压力记作F2,二者与部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忽略水的阻力)。

求: 图丙所示过程中,部件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排气阀是供暖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它能及时排出管内热水汽化产生的气体,使水正常流动,从而保证供暖效果。

排气阀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水中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积聚于封闭的排气阀内,使阀内气压变大,浮筒随水面一起下降,此时阀内气体排出使气压变小,从而浮筒上升,堵杆重新堵住排气孔。

(1)水管内的水流速度至少达到0.25米/秒才能携带气泡流动。

若水管总长为60米,要使水流能携带气泡流动,则水从水管起始端流到终端最多要多少时间?(2)排气阀中的浮筒和堵杆总质量为0.02千克,计算排气阀排气时浮筒浸在水中的体积。

(水的密度取1.0×103千克/米3)3.小亮为探究金属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的原因。

他找到一块实心立方体金属块,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为27N ,把它放入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金属块沉底,水面深度由15cm 升高到20cm ,容器底面积为200cm 2,然后他把这个金属块加工成船型(加工过程中质量和体积不变),成功漂浮在水面上。

(331.010kg/m ρ=⨯水)求:(1)水深20cm 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及金属块沉底静止时,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沉底与漂浮两次排开水的体积差。

(完整word版)2018年浮力计算题(含答案).docx

(完整word版)2018年浮力计算题(含答案).docx

1、如图 15 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重200N,水深为 0.5m ,木3335、一带阀门的圆柱形容器, 底面积是 300cm2,装有 13cm 深的水。

正方体 A 边长为 12cm, 重 25N, 用块的体积为 4dm,木块的密度为 0.6 × 10 kg/m ,试求:( 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细绳悬挂放入水中 , 有 1/6的体积露出水面 , 如图 11 所示。

试求 :( 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1)A 受到的浮力 ,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第(1)问中的大还是小?(2) 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4.92N, 通过阀门 K缓慢放水 , 当绳子刚要被拉断的瞬间, 容器中液面下降的高度。

( 取 g =10N/kg)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 未浸入水 ) 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 取 10N/ kg)6、如图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 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20cm 块的密度.( g 取 10N/kg )(3)圆柱体的密度。

3、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 的水。

然7、密度是 0.6 × 103kg/ m 3的木块,体积是 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 ,求:( 1)木块重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

g=10N/kg )求:( 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中考物理-微专题三-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复习有答案

中考物理-微专题三-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复习有答案

微专题三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方法指导压强、浮力是力学计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中考高频考点之一。

一、计算压强的方法方法技巧:压强公式p =S F,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p =ρgh 只适用于液体;一般情况下固体压强用p =S F计算比较方便,而液体压强用p =ρgh 计算比较方便;在求问题前应先分清是固体压强还是液体、气体压强;是求压力还是压强。

在解决液体对容器的压强和压力时,一般先求压强(p =ρgh )再求压力(F =pS );在求解固体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求压力(F =G 总),再求压强(p =F 总/S )。

二、计算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 浮=G -F (用弹簧的测力计测浮力)。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或F 浮=ρ液V 排g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4)平衡法:F 浮=G 物,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自由状态的物体。

三、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 与示重F ;(2)物重G 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 排;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 (4)上浮、漂浮、悬浮;(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6)物体的体积V 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 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 露。

四、计算浮力的基本思路(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

(2)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

(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用线吊在液体中时:F 浮=G -G 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 浮=G +F (F 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重庆2018年中考浮力、压强训练(含答案解析)

重庆2018年中考浮力、压强训练(含答案解析)

1.(2016河源)如图甲所示,用吊车将棱长为1 m的正方体花岗岩石从距水面1 m 高的A处沿竖直方向匀速放入水中.在整个过程中,钢缆拉力大小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花岗岩石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N;花岗岩石下落到图甲B处(h0=2 m)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等于__________Pa(g取10 N/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2.如图所示,一个实心正方体,体积为1.2×10-3 m3,重24 N,用细绳吊着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为30 cm.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绳子的拉力;(4)剪断绳子后,物体最终是沉在水底、悬浮在水中、还是漂浮在水面?3.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75 cm2的柱形物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5 N;底面积为120 cm2且足够深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A放入容器中且与容器底接触但对容器无压力.慢慢向容器注水,待液面稳定后物体A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5 cm,如图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7.5 N;然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8 cm.(忽略绳重和附在物体表面上水的重力.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1)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A的密度;(3)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8 cm前后,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4.(2017重庆A 卷)不吸水的长方体A 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8甲所示。

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与注水体积V 的变化关系如图8乙所示。

当P =600Pa 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cm ;若ρA =0.5g/cm 3,当注水体积V =880cm 3时,杆对A 的作用力大小为 N 。

2018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浮力》计算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8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浮力》计算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求: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2)圆柱体的体积;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2018•泰安)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3.(2018•凉山州)如图所示,用细绳将质量为200g的木块系住,使木块浸没在水中,当木块静止时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1N,容器底部水的深度为20cm,已知容器底面积为40cm2,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4.(2018•聊城)考古工作者在河底发现了古代的石像,经潜水者测量它的体积约为2m3.如图所示,在打捞石像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匀速提升,需要竖直向上的拉力F=1.6×104N.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ρ水=1.0×103kg/m,g=10N/kg)求:
(1)石像受到的浮力。
(1)木块所受重力大小。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静止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
12.(2018•江北区模拟)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总体积的
1
5
露出水面,不可伸长的悬绳处于松弛状态。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木块边长为0.1m,容器底面积为0.04m2,容器中水足够多,容器底有一阀门K,求:
(1)木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
(2)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当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m3?

2018年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专题复习训练题

2018年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专题复习训练题
水面上方的体积即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2排=Sh'=8×10﹣3m2×(0.20cm﹣0.17cm)=2.4×10﹣4m3<3.2×10﹣4m3,此时A2漂浮,A2受到的浮力为:F'浮=G2,即ρ水gV2排=ρ2gV2,带入数据得:1.0×103kg/m3×10N/kg×2.4×10﹣4m3=ρ2×10N/kg×3.2×10﹣4m3,解得A2的最小密度:ρ2=0.75×103kg/m3
则金属块的密度ρ金= = =8×103kg/m3;
(2)由于金属块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则V排=V金=1×10﹣3m3,
所以,F浮=ρ水V排g=1×103kg/m3×1×10﹣3m3×10N/kg=10N;
(3)金属块的重力:
G=mg=8kg×10N/kg=80N,
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力:
F=G﹣F浮=80N﹣10N=70N,
(1)细线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细线与物体脱落,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1)由题知,物体浸没煤油中,V=V排=1.0×10﹣3m3,
受到的浮力:
F浮=ρ煤油gV排=0.8×103kg/m3×10N/kg×1.0×10﹣3m3=8N;
因为G+F拉=F浮,
物体受到的拉力:
F拉=F浮﹣G=8N﹣6N=2N,
(2)物体B的密度;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1)因为A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GA=3N,根据F浮=ρ水gV排得V排= = =3×10﹣4m3
(2)图A、B共同悬浮:F浮A+F浮B=GA+GB,公式展开:ρ水g(VA+VB)=GA+GB
VA+VB= = =9×10﹣4m3其中VA=500cm3=5×10﹣4m3,故VB=4×10﹣4m3B的质量为:mB= = =0.6kg;B的密度为:ρB= = =1.5×103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浮力结合的计算题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强浮力结合的计算题典题欣赏:1.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时,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

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使水缓慢流出,当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此时关闭阀门B.弹簧受到的拉力F跟弹簧的伸长量△L关系如=1.0×图乙所示。

(已知g取10N/kg,水的密度为ρ水103kg/m3,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物块A不吸水)。

求:(1)打开阀门前物块A受到的浮力;(2)物块A的密度;(3)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

2.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一个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求: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5N:底面1积为120cm2且足够深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A放入容器中且与容器底接触但对容器无压力,慢慢向容器注水,待液面稳定后物体A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7.5N;然h=5cm,如图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8cm(忽略绳重和附在物体=1.0×103kg/m3,g=10N/kg)求:表面上水的重力。

ρ水(1)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A的密度;(3)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8cm前后,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

5.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

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

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求:水(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6.某同学制作了一个”浮子“.他用质量为2m、高为h、横截面积为2S的质地均匀实心圆柱体,将其中间挖掉横截面积为S、高为h的圆柱体,做成”空心管“;然后用另一个不同材质、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将管的空心部分恰好填满,做成”浮子“,如图1所示。

将”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浮子“放入盛有足量水、底面积为S中。

”浮子“刚好悬浮在水中,如图2所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请解答下列问题:(1)该“浮子”的平均密度是多少?(2)实验中,组成“浮子”的“空心管”和“填充柱体”在水中完全脱离,致使容器中水面高度发生了变化,待水面恢复稳定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7.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求:(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2)物体B的密度;(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8.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8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现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400cm3的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厚度不计,水未溢出).求:(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2)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增大了多少?(3)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烧杯对台秤表面的压强。

9.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重3N,底面积是200cm2,内装有一些水,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B重5N,边长为10cm,被一体积可以忽略的细线拉住固定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拉直的细线长为L=5cm,受到拉力为1N.(g=1.0×103kg/m3)求:取10N/kg,ρ水(1)木块B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10.在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圆筒形容器,容器内水深20cm,将一个长方体用细线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直至浸没到水面下某处停止。

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g=10N/kg,容器厚度、细线重均不计,容器内的水未溢出).求:(1)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长方体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11.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总体积的露出水面,不可伸长的悬绳处于松弛状态。

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木块边长为0.1m,容器底面积为0.04m2,容器中水足够多,容器底有一阀门K,求:(1)木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2)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当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m3?(3)在细绳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与绳断前的瞬间相比改变了多少Pa?1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某种物质的属性时,经常需将物体浸没在煤油中保存,将体积为 1×10﹣3m3、重 6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 25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物体浸没在煤油中,如图所示。

(g=10N/kg,ρ煤油=0.8×103kg/m3)求:(1)物体所受的浮力:(2)细线受到的拉力;(3)若细线与物体脱落,待物体静止后煤油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参考答案:1.解:(1)打开阀门前,物块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 排=V A =(0.1 m )3=1×10﹣3m 3,所以,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 ×1×10﹣3m 3=;(2)当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物块A 是处于漂浮状态,由F 浮=G ,即:ρ水gV 排=ρA gV A ,所以,ρ水×V A =ρA V A ,则ρA =ρ水=ρ水=×1.0×103kg/m 3=0.6×103kg/m 3;(3)漂浮时,物块受平衡力,由题意知:G=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 ×(1﹣)×1×10﹣3m 3=6N ;全部浸没时,根据物块A 受平衡力作用可知:弹力F=F 浮﹣G=10N ﹣6N=4N ,由图象可知此时弹簧伸长了△L=2cm ,所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水深h=40cm ﹣×10cm ﹣2cm=34cm=0.34m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ρ水gh=1.0×103kg/m 3×10N/kg ×0.34m=3.4×103Pa 。

答:(1)打开阀门前物块A 受到的浮力为10N ;(2)物块A的密度为0.6×103kg/m3;(3)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3.4×103Pa。

2.解:(1)已知V排=4.0×10﹣5m3,则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

(2)由于物块漂浮在水面上,则物块的重力G=F浮=0.4N,则质量m===0.04kg;(3)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化:△V=V物﹣V排=5×10﹣5m3﹣4×10﹣5m3=1×10﹣5m3则水的深度变化为:△h===0.002m,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中增加:△p=ρgh=1.0×103kg/m3×10N/kg×0.002m=20Pa。

答:(1)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4N;(2)物块的质量为0.04kg;(3)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物块被下压前增加了20pa。

3.解:(1)当A物体有一半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F浮=G﹣F′=3N﹣2N=1N;(2)由F浮=ρgV排可得,A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浸=V排===1×10﹣4m3,因A有一半浸在水中,则长方体的体积:VA =2V排=2×10﹣4m3;(3)根据ρ=可得,物体A浸没在水中前水的体积:V水===1×10﹣3m3,则水的深度:h原===0.1m,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V排′=VA=2×10﹣4m3;水面上升的高度:△h===0.02m,则水的总高度:h=h原+△h=0.1m+0.02m=0.12m,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0.12m=1200Pa。

答:(1)此时,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N;(2)物体A的体积是2×10﹣4m3;(3)当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容器中的水并未溢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1200Pa。

4.解:(1)由题可知,物体的重力:G=F1=15N,则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2=15N﹣7.5N=7.5N;(2)根据F浮=ρ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V排===7.5×10﹣4m3,物体的质量:m===1.5kg,则物体的密度:ρ===2×103kg/m3;(3)物体的高度h物===0.1m=10cm,则原来的液面高度h1=10cm+5cm=15cm,物体上移8cm后,物体上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10cm+8cm=18cm,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不变,如果设后来的液面高度为h2,那么S容h2+S物(18cm﹣h2)=S容h1,解得h2=10cm,所以△h=h1﹣h2=15cm﹣10cm=5cm,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p=ρ水g△h=1×103kg/m3×10N/kg×0.05m=500Pa。

答:(1)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7.5N;(2)物体A的密度为2×103kg/m3;(3)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8cm前后,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为500Pa。

5.解:(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 浮=ρ水V排g=1.0×103kg/m 3×(0.1m )3×(1﹣)×10N/kg=6N ;(2)木块的重力:G 木=F 浮=6N ,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 的石块,当它静止时,F'浮=G 总, 即ρ液V 木g=G 木+G 石, 液体的密度:ρ液===0.8×103kg/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