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度检验操作规程
清洁度(细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

清洁度(细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清洁度测试是在维持卫生和健康的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使用标准清洁度测试方法的详细步骤,以确保准确和一致的测试结果。
2. 测试装备和材料在执行清洁度测试之前,请确保准备以下装备和材料:- 细菌培养皿- 样本收集器- 无菌培养基- 消毒液- 试验记录表格3. 测试步骤3.1 准备工作1. 将细菌培养皿放置在工作区域中,并确保其表面是干净的。
2. 使用消毒液清洁工作区域,以确保没有任何污染物存在。
3. 无菌培养基需要提前准备好,确保其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3.2 样本采集1. 使用样本收集器在待测试的表面上采集样本。
确保采集器的头部完全接触表面,并确保采集的样本足够数量。
2. 将采集的样本迅速转移到细菌培养皿上。
3.3 培养过程1. 将细菌培养皿放置在恰当的培养条件下,例如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2. 根据所使用的培养基类型,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3. 将培养皿密封,并在合适的培养时间后取出。
3.4 统计和记录1. 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细菌生长,记录细菌菌落数量。
2. 使用试验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测试结果。
4. 结论按照上述操作规程进行清洁度(细菌)测试,将能够获得准确和一致的测试结果。
测试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测试过程的清洁和高效。
5. 引用本文档的内容不得引用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
以上是清洁度(细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的简要说明。
请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详细说明。
清洁度检验规范

6.4将恒温干燥箱的烘干温度控制在85°±5℃之间,烘干30分钟后,将滤膜取出,放入干燥瓶内干燥15分钟,再将滤膜放上电子秤称重量,做记录。
6.5杂质重量=烘干后滤膜总量-过滤前滤膜量
7、验收要求:见附件表一
3、设备器具及耗材:
3.1清洗设备、工具及耗材:Φ5、Φ10尼龙刷和Φ20的异形刷、喷壶、Φ500清洗盆、普通汽油或120#工业汽油。
3.2过滤烘干设备及器材:孔径为5um的微孔滤膜、漏斗、漏斗座。
3.3试验设备:恒温干燥箱、电子秤、干燥瓶
4、试验前准备:
4.1清洁度检测工作应在干燥、清洁、安全的工作室内进行,且工作室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8、数据报告格式:见附件表二
批准
审核
编制
表一:总成技术要求
序号
产品型号及名称
清洁度要求(mg)
备注
1
JL474QD机油集滤器
≤4mg
2
EA12MR机油集滤器
≤4mg
3
JL466Q2机油集滤器
≤4mg
4
H16EB机油盘
≤6mg
5
G13AA机油盘
≤6mg
6
JL465Q5盘
版 次
A
页次
2/2
文件名称
清洁度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Q/XJ.3J.JY-01-2015
6、检测操作规程:
6.1在盛器内倒入适量的洁净汽油,将零件放置于器皿内,用刷子蘸取清洗液刷洗总成内腔、外表面,直至清洁干净,可根据总成清洁情况,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直至清洗干净无杂质。
6.2把滤膜放于过滤装置上,将收集后的所有溶液轻轻倒入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完所有溶液后用喷壶沿着漏斗壁冲洗残留杂质,采集所有杂质。
清洁度检验规范

4.3所有取样工具和容器等均应预先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白绸布擦拭,擦拭后白绸布上应出现脏痕。
5、抽样方法:
对于入库的总成,每个型号、每批抽查1件,杂质量按每台计算,如抽查不符合要求,则应加倍抽查,若仍不符合要求,则该批应全部返工清洁。
重庆祥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版次
A
页次
2/2
文件名称
清洁度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Q/XJ.3J.JY-01-2015
6、检测操作规程:
6.1在盛器内倒入适量的洁净汽油,将零件放置于器皿内,用刷子蘸取清洗液刷洗总成内腔、外表面,直至清洁干净,可根据总成清洁情况,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直至清洗干净无杂质。
6.2把滤膜放于过滤装置上,将收集后的所有溶液轻轻倒入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完所有溶液后用喷壶沿着漏斗壁冲洗残留杂质,采集所有杂质。
8、数据报告格式:见附件表二
批准
审核
编制
表一:总成技术要求
序号
产品型号及名称
清洁度要求(mg)
备注
1
JL474QD机油集滤器
≤4mg
2
EA12MR机油集滤器
≤4mg
3
JL466Q2机油集滤器
≤4mg
4
H16EB机油盘
≤6mg
5
G13AA机油盘
≤6mg
6
JL465Q5机油盘
≤15mg
7
JL466Q2机油盘
3、设备器具及耗材:
3.1清洗设备、工具及耗材:Φ5、Φ10尼龙刷和Φ20的异形刷、喷壶、Φ500清洗盆、普通汽油或120#工业汽油。
3.2过滤烘干设备及器材:孔径为5um的微孔滤膜、漏斗、漏斗座。
清洁度检验规范

将恒温干燥箱的烘干温度控制在85°±5℃之间,烘干30分钟后,将滤膜取出,放入干燥瓶内干燥15分钟,再将滤膜放上电子秤称重量,做记录。
杂质重量=烘干后滤膜总量-过滤前滤膜量
7、验收要求:见附件表一
8、数据报告格式:见附件表二
≤6mg
内腔
9
JL474Q机油盘下体
≤6mg
内腔10Βιβλιοθήκη EA12MR机油盘隔板≤3mg
表二:清洁度报告格式
清洁度检测报告
编号:
检查产品名称
送检部门
检查产品图号
检测人员
检测日期
清洁度指标
检测结果
1
2
3
4
5
污染物重量
备注
以下空白
检验员:审核:批准:
重庆祥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版次
A
页次
1/2
文件名称
清洁度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Q/
、目的:
为规范机油集滤器、机油盘隔板、机油盘总成及其他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测规范,
以达到清洁度的检查和测定目的。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机油集滤器、机油盘隔板、机油盘总成及其他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查和测定。
3、设备器具及耗材:
清洗设备、工具及耗材:Φ5、Φ10尼龙刷和Φ20的异形刷、喷壶、Φ500清洗盆、普通汽油或120#工业汽油。
过滤烘干设备及器材:孔径为5um的微孔滤膜、漏斗、漏斗座。
试验设备:恒温干燥箱、电子秤、干燥瓶
4、试验前准备:
清洁度检测工作应在干燥、清洁、安全的工作室内进行,且工作室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阴道分泌物检查操作规程

阴道分泌物检查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用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涂片,根据多视野观察到的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乳酸杆菌、杂菌的多少,将阴道清洁度分成Ⅰ~Ⅳ度,以反映阴道自洁程度。
2、操作步骤2.1取阴道分泌物,用精密pH 试纸(pH3.8 ~5.4)测试比对。
2.2在涂片上滴加9g/L 氯化钠溶液1 ~2 滴,低倍镜下检查线索细胞。
阴道鳞状上皮细胞上覆盖了许多短杆菌和球菌,以至细胞边缘模糊不清,呈点彩状、条纹或颗粒状,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胞浆呈毛玻璃样即为线索细胞。
同时镜下可见少量白细胞或脓细胞,阴道乳酸杆菌缺少,见于细菌性阴道病变。
此法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变的诊断相当敏感和特异,但检验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2.3在此涂片上检查真菌,先在低倍镜下多视野观察滴虫虫体,然后转高倍镜检查。
2.4高倍镜下检查,多视野观察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乳酸杆菌、杂菌的多少,判断阴道自洁程度。
2.5在涂片上滴加100g/L 氢氧化钾溶液1 ~2 滴混匀,观察有无氨味释放,此为胺试验。
低倍镜多视野观察菌丝后,转高倍镜检查孢子和菌丝。
假菌丝和成群的卵圆形芽孢在镜下观察略带淡绿色折光,假菌丝的菌丝节间有明显的狭窄部,芽孢往往集中于菌丝分隔处,偶可见到分隔的真菌丝,必要时另作革蓝染色,油镜检查。
3、注意事项3.1滴虫在25 ~2 ℃温度下可活动,因此,寒冷季节,标本要采取保温措施,并用温的g/L 氯化钠溶液作涂片。
3.2阴道念珠菌:报告“未检出念珠菌”或“检出念珠菌”。
有时仅有芽生袍子而无假菌丝,此时报告为“芽生孢子阳性”。
3.3阴道滴虫:报告“未检出阴道滴虫”或“检出阴道滴虫”。
3.4细菌性阴道病:pH 值以实测值报告;有氨味报告胺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报告“检出线索细胞”或“未检出线索细胞”。
4、临床意义(1)致病菌、霉菌、滴虫等病原体;如为单一的清洁度异常,可见于非特异性阴道炎。
(2)找到滴虫为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尿道炎等。
清洁度检测操作指导书(一)2024

清洁度检测操作指导书(一)引言概述:清洁度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操作过程,能够确保工作场所或产品的卫生条件符合相关标准。
本操作指导书将介绍清洁度检测的步骤和要点,旨在帮助操作者正确执行清洁度检测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正文内容:1. 准备工作- 确定清洁度检测的目标和检测标准。
- 准备所需的检测工具和试剂,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 对待检测区域或产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消毒等。
2. 样品采集- 确定采集样品的方法和位置。
常见的方法包括拭子法、刷子法等。
- 严格按照采集方法进行操作,避免污染或损坏样品。
- 注意样品的数量和代表性,以确保所采集样品能够准确反映整个区域或产品的清洁状况。
3. 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标准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显色法、光度计法等。
- 熟悉检测方法的步骤和操作要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如需使用特殊设备或仪器,需提前进行校准和调试。
4. 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方法所确定的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 比对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判断区域或产品的清洁度水平。
- 如有必要,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结果处理和记录-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区域清洗、产品修复等。
- 记录检测结果和处理过程,包括采集样品的位置、日期、检测方法、结果等信息。
- 存档检测记录,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验证。
总结:清洁度检测是确保工作场所或产品卫生条件合格的重要步骤。
通过正确的准备工作、样品采集、检测方法的执行、结果判定以及结果处理和记录,能够保证清洁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运用清洁度检测指导书的步骤和要点,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场所或产品的清洁度水平,确保人员健康和产品安全。
软管清洁度操作规程

软管清洁度操作规程软管的清洁度操作规程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软管是许多工业设备中常见的配件,为了保证软管的正常使用和工作效率,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种软管的清洁度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软管的材质和使用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清理杂物,防止清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2) 配备所需工具和清洁剂:根据软管的材质和使用环境,准备相应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
(3) 检查软管:检查软管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污垢,如有必要,先进行初步清洁。
2. 清洁软管(1) 清洗表面:用清水和适量的中性清洁剂将软管表面擦洗干净,可使用软毛刷或海绵进行清洗,注意避免刷毛或海绵太硬,以免刮伤软管表面。
(2) 冲洗清洁剂:用清水对软管进行充分冲洗,确保清洁剂彻底清除,防止残留的清洁剂对软管产生腐蚀或损坏。
(3) 干燥处理:将软管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或使用吹风机进行干燥处理,确保软管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检查和维护(1) 检查软管表面:检查软管表面是否有损坏、老化、裂纹或其他明显缺陷,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2) 涂抹保养剂:根据软管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适量涂抹相应的保养剂,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 储存和管理:对清洁干燥的软管进行合理的储存和管理,避免受潮、破损或其他不良影响。
三、安全注意事项1. 在清洁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清洁剂溅入眼睛、口腔或其他敏感部位。
2. 根据软管材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不可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
3. 在清洁软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或过大的水压,防止软管变形或损坏。
4. 检查和维护软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锐角的工具,以免划伤软管表面。
四、操作记录与质量控制1. 清洁度操作应按规程要求进行,并填写相应的操作记录表,以备日后参考和追溯。
2. 软管的清洁度操作过程和结果应经过验收,确保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清洁度检验操作流程

清洁度检验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和材料,包括采样工具、培养基、无菌容器等。
-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如无菌手套、口罩等。
-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台面。
2. 采样
- 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和位置。
-使用无菌采样工具,如拭子或滤膜,采集样品。
-将采集的样品立即转移到无菌容器中,避免污染。
3. 培养
-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 将采集的样品均匀涂布或接种到培养基上。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4. 观察和计数
- 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
-计数并记录每个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对可疑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5. 结果评估
-根据检测目的和标准,评估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结果超出允许范围,需要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6. 记录和报告
-准确记录检验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采样位置、时间、培养条件等。
-根据要求,编写检验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
7. 清洁和消毒
- 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台面、设备和用具。
-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培养基和其他废弃物。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及时观察和记录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清洁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1 检验目的:
1.1 为了明确零件清洁度要求,便于总装车间及外协厂家对零件清洗效果的有效控制。
1.2 此操作指导书规定了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查、评定及操作方法。
2 检验范围:
2.1 适用于一般用途的汽车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查和评定。
3 检验环境:
3.1 检测室内要干燥、通风,室温保持20±5℃。
3.2 检测室要有良好的防尘设施,清洗间要有严格的防火措施。
4 检验方式:检查员抽检。
5 检验人员:清洁度检查员。
6 检验频次:1件/每周。
7 作业准备:
7.1 仪器设备:烘干炉、干燥瓶、滤膜过滤装置、电子天平、托盘;
7.2 检验工具:蒸馏水、喷壶、孔径为5um的微孔滤膜;
7.3 检验工具:无齿镊子、清洁放膜干燥皿。
8 检验方法:
8.1 将零件放置于器皿内,用喷壶冲刷零件清洗部位,将冲刷下来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冲洗不掉的残留物,各种器具清洗时,应防止将带有杂质的清洗液飞溅到容器外;
8.2 用无齿镊子夹取滤膜一片,用电子天平称下滤膜质量,做记录。
8.3 将滤膜放于过滤装置上,将收集后的所有容器中的溶液轻轻倒入真空泵的漏斗进行过滤,真空抽滤烧杯中的溶液,过滤完成后用喷壶沿着漏斗壁清洗漏斗里的残余杂质,采集所有杂质;
8.4 待所有滤液过滤干净后,将含有所有杂质的滤膜拿下放入清洁放膜干燥皿中置于烘干炉中干燥;
8.5 将烘干炉中的烘干温度控制在105°±5℃之间。
烘干15分钟后,将滤纸取出,放入干燥瓶内干燥15分钟后,将滤膜放入电子秤称重,做记录。
8.6 杂质质量即为:杂质重量=过滤后总量-过滤器重量
9 注意事项:
9.1 操作者衣着、双手应清洁;
9.2 所有取样工具和容器均应清洗干净,目测无异物;
10 采用标准:
摩丁铝铸件清洁度标准规范:CP0012
11评价标准及结果判断:
11.1评价标准:杂质最大重量:5.8mg,
最大长度:levei4:3.175mm
最大面积;2.58mm2
11.2结果判断:根据实验结果,填写清洁度记录,并通知相关总装车间。
编制:校对:审核:
附件一:清洁度报告(建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