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探讨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 卢漾
浅谈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浅谈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发表时间:2019-09-11T16:05:53.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刘妞妞[导读] 摘要:校园是人类精神的殿堂,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是人生的根基所在,所以中小学校园设计应保证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25摘要:校园是人类精神的殿堂,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是人生的根基所在,所以中小学校园设计应保证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季温暖,空气清新,环境质量状况优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
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重视绿地规划,使学生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设计;校园规划;校园文化;功能分析;流线分析一、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二、注重周边环境,合理构建总平面在用地空间内合理地布局教学功能建筑,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关系创造良好的空间功能层次。
优化传统教育建筑“排座位”的建筑布局方式,形成大围合内庭院空间,溶入交流、学习、景观等各种室外功能,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电子化的过渡与融合,体现现代教育建筑注重交流,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强调每间教室内部个性化、功能化的细部设计,整体风格统一协调,具有艺术性特色,具有时代气息。
以某县第一小学为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场地北面为村尾村,西面为大催村,南面规划道路,东面为建成的新城区,场地为坡地。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本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局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建筑群建于一个开阔的场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空间。
建筑群之间通过连廊相连接,方便学生们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教学楼和活动中心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学生出入,其他的建筑则布置在教学楼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社区。
二、教学楼设计教学楼共分为三层,每层有多间教室和办公室。
每间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学使用。
办公室则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备课、评阅作业和开会的地方。
教学楼外立面采用了彩色玻璃,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三、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位于教学楼旁边,是学生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场所。
中心内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活动中心还设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礼堂,用于举办各种大小活动,如演讲比赛、舞台剧演出等。
四、室外空间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注重室外空间的规划。
学校周围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学校环境更加美观。
操场和篮球场设在建筑群周围,方便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还设有一个小型花园和学生广场,供学生们休息和社交。
五、安全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学楼采用了防火材料和防火门,配备了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确保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尽早撤离。
学校的围墙高度适中,确保学校的安全性,并设有监控系统,增加学校的安全防护性。
六、环保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设计。
建筑材料选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
建筑外墙采用了保温材料,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设有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进行照明和灌溉。
七、合理的空间利用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将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布置得井然有序。
中小学_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2.1 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追忆卢仝--卢仝小学设计探究

| 设计与研究 / Design & Research追忆卢仝——卢仝小学设计探究Recalling Lu Tong :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Lutong Primary School姜涛 李梦华 Jl.wc, ki<>. I I VIcnghiM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摘耍通过硏完济H I)B 礼触卢仝小学的设汁讨程.探讨教学建筑如何与文化传承、使用功:能、舒适性以及便利件样:结合•从而使建.沅* -j场地形戍育机联系.q w 边环境融为•体关键词卢仝文化;廿院空间.;中式疋素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l.uiong Elementary School in Sili Town. Jiyuan, and explores hov\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buildingswith cultural heritage, fund ions,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to form an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lhe site, and integrate il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s one.KeywordsLutong cultural;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Chinese elements中图分类号:TU2442文献标i 只码:A1总平面图2设计元素3鸟瞰图4整体规划5卢仝文化在空间上的体现6食堂北立面上的《七碗茶歌》7 “卍"字符在宿舍的运用8宿舍效果图9中式柱式在教学楼立面的运用10教学楼效果图11中式柱式在综合楼立面的运用卢仝小学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一历史名人卢仝的故乡,因而项目如何与文脉契合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c 经过多轮方案构思,尝试从卢仝文 化、书院空间以及中式建筑元素三方面,营造契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教育建筑。
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探讨 张星

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探讨张星发表时间:2018-12-27T11:27:53.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张星[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校园建设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学校建筑设计方面上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要符合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及使用需求。
开源国际建筑设计院(广州)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校园建设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学校建筑设计方面上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要符合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及使用需求。
本文也会以中小学学校建筑为主要探讨目标,对其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要求、理念等进行详细的探究,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一些对应的设计控制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分析探讨校园建筑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设计的好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因为学校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在进行整体建设时,就要将校园建筑作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对如何做好中小学校园建筑布局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探究,很有必要。
1.中小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要求分析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小学校就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其中,小学为六年制,班级设置为18-24个班;中学为三年制,班级设置为24-30个班。
因此,要想保证中小学校分布的合理性,提高其招生率,就要从合理设计校园环境上入手。
通常,中小学校用地可以划分为三个平面,即教学建筑、体育生活用地以及绿化用地。
而这三个平面之间有着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功能作用,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使用需求。
其中,尤以教学建筑的功能作用最为明显,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教学楼、办公楼和综合服务楼,所有的教学活动以及校园活动都需要在这些建筑中进行,所以在对其进行布局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秉着现代化的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并且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来开展本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建筑整体布局设计质量。
建筑设计基础——中小学校园设计

学校建筑定型化从产生、形成到逐步定型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五、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新型学校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① 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由长外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型空间形式。 ② 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 间环境转变。 ③ 倡导学校空间环境的生活化、人情化。 ④ 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作用。 ⑤ 造型、色彩及空间形式的多样化。 ⑥ 学校向社会及社区开放、融合。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其存在问题与弊端在以计算机、网络化为背 景的信息化时代的大社会环境下越来越明显化,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与基础的新一代,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大转 换的呼声与实践探索在全国范围积极进行着。如果说学校建筑是“教”与“学” 行为展开的场所,那么如何适应教育体制的转换,创造新的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 或者对大量现存学校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革与更新,是摆在建筑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 要课题。英美等在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开放式学校建筑研究与设计实践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并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品的分析借鉴
工学类方法(新工艺、流程、配方、方法)——实验
建筑(新空间、环境、形象、意境)——?(在艺术与工学之间探索)
1)史料、文献、已有作品的分析借鉴 2)取代实验的方法——对已使用的建筑(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的现状、
形成过程
学校建筑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期: ① 学校建筑从创立到调整时期; ② 从调整到定型化时期; ③ 从定型化到普遍化时期; ④ 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时期; ⑤ 新型学校创造时期。
【筑】大舍建筑:上海桃李园实验学校

【筑】大舍建筑:上海桃李园实验学校嘉定桃李园实验学校从拥挤的旧城区迁建而来,由25个班级的小学部和32个班级的初中部组成。
基地位于上海市嘉定城区以北的开发区内,周边空旷,北侧和东西两侧均为规划城市道路,南侧有一条小河,隔河尚有部分未拆迁的村庄和农田,仍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
▲教学楼南边的河流为呼应或将远去的水乡地理,设计根据学校的具体功能特点,尝试再现江南传统书院的空间形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处受教与自由天性互动且具地方气质的校园空间。
▲中学部游廊▲中学部主庭院学校的每个院子就是一个年级,建筑的上下层采用不同功能和空间相叠加的方式,底层为专业教室及教师办公室,上层为普通教室。
平台之上是安静的常规教学场所,平台之下,是寓教于乐的、展现教学多样性的内外交融的教学空间。
▲小学部二层平台▲二层平台平台采用混凝土厚板结构,在普通教学楼的下部通过部分架空形成可以全天候活动的公共空间,它既和灵活机动的课外教学相结合,又是楼前楼后院落相互渗透的地方,这些架空层让整个校园的地面层成为一个庭院空间整体。
院墙之内,是宁静的学习场所;院墙之外,院与院之间又围合出另一个天地,是学生们休息、游戏的中心庭院。
院墙向外成为游廊,各处因此被联系起来,开敞自由,曲折有致。
楼上楼下学子研读,院内院外桃李芬芳,植物的配置也很好地呼应着这所有着一定历史的地方学校,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校“园”,设计也希望据此重塑江南地域的诗意空间传统。
▲平台采用混凝土厚板结构▲中学部教学楼单元内院▲通过架空使院落相互渗透▲建筑二层体量与围墙的脱离项目信息项目名称:嘉定桃李园实验学校业主:上海市嘉定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建设地点:上海市嘉定区用地面积:5.75 hm²建筑面积:3.57万m²建筑层数:3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总负责:柳亦春,陈屹峰建筑专业:高林,王龙海,宋崇芳,伍正辉设计时间:2012年~2013年建成时间:2015年图纸版权: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摄影:苏圣亮。
最新《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探讨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卢漾
发表时间:2019-09-21T09:26:04.8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卢漾[导读]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迅猛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步履的不断加快,相应的城市化的标准也在持续提升。
身份证号码:44510219841108xxxx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迅猛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步履的不断加快,相应的城市化的标准也在持续提升。
然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人口分布的极度失衡,涌向城区的人流量越来越大,因而对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考验越发严峻。
在这样情况下,本文主要就普通中小学校区的建筑规划进行了理论探究,并综合当今的基础教育的情况和城区的推进形势,从而探究出适宜城区中小学校区建筑布局的高效处理方案。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建筑布局;布局设计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想要校园文化蓬勃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就需要有良好的校园建筑基础。
当前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人们应当不断提升思维认知,让思想和时代同步,将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中小学的学校建筑设计当中,让中小学建筑更加多元化。
1实例概述
东滩分校用地位于某镇实验生态社区。
实验生态社区位于该镇北陈公路东侧。
基地交通便利,学校经过大桥与隧道与该市区通行便利。
《某镇实验生态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实验生态社区规划面积406.43公顷,总居住人口3万人。
在实验生态社区需要配套一座九年制教育学校,为周边高端生活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第一,校园中心景观为铁塔河沿河景观,沿铁塔河,北侧为小学部的教学综合楼;南侧为中学部的教学综合楼。
河道后退绿化为20米,教学组群后退绿线9 米,铁塔河蓝线宽30 米。
小学部与中学部之间的河道绿化景观达到88 米宽。
中心景观区,提供两侧教学楼的游憩活动场地。
铁塔河南侧地块集中中学教学区、生活与后勤服务区以及集中运动区。
南侧地块中间为一组绿化组团,这组绿化组团,串联起主入口绿化场地、中部绿化场地以及生活区绿化场地。
沿着雪雁路集中布置体育馆、艺术中心和食堂这三座配套设施。
2中小学学习建筑布局设计要点
2.1教学楼设计
通常的教学区域都是以教学楼为主体,近些年来比较通用的单元组合方式,是把教学楼划分为教学、实验和办公等具体功能区,在具体设计时可依照不同的条件随机组合。
对于教学楼的平面设计,通常有中内廊式、单内廊式和外廊式等三种形式。
由于中内廊式的漏洞较多,且不适合学校建筑的设计,因而后两类形式在具体实施中比较通用。
2.2建筑功能分区规划设计
近年来,由于家庭居住环境的改善,居民大院逐步被高层的、封闭的住宅楼所替代,儿童的生活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住宅楼里不能养动物,难以种花草,许多孩子们不仅缺乏自然知识,而且缺乏对美的感受,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都大大减退了。
因此,学校应该为幼儿生长和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促进孩子们活动兴趣的提高和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场所,应该是他们熟悉的、乐于参与的环境,所以,设计者在做场地规划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树种,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将自然界中季节变换的节奏和韵律,用各种园林植物生动地表达出来,精巧、简单大方的设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多彩的、童话般的世界,让他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感受花开花落的轮回和季节的变化,用自然界提供的沙石、水、泥和动植物等材料,创建一个充满自然风貌的环境,使他们接受更多的刺激与体验,体会成长的快乐。
学校设计功能分区明确。
铁塔河北侧为小学部,南侧为中学部以及其他配套区。
小学部由两组别墅式教学组群组合而成,教学单元南侧绿化空间为分班活动场地。
小学部西侧和东侧的公共绿化空间,未来借用为学生体育活动场地。
中学部由两组别墅式小学组群、体育馆以及艺术中心组合而成。
这些建筑围绕中学部
入口中心绿地布局。
生活配套区位于南侧地块西南部,由食堂、师生宿舍、专家宿舍组成。
食堂提供约1400人就餐,主要服务行政楼与中学部师生直接前往。
小学部在各自综合楼内设置餐厅,由食堂烹饪送餐。
行政楼,位于沿河中段,贴近小学部与中学部。
用地红线内,规划5个排球场地,两个篮球场地,以及90米与60米跑道。
现有基地布置运动设施不足,依据教育局文件,学校利用周边用地就近补齐35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等运动设施。
校舍具有促进各种学习活动的丰富空间,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校教育性能,同时创造具有生活情趣的场所。
从“教”到“学”,从“单一”到“多样化”是新型学校的特征之一。
我们的校舍设计通过丰富空间类型,来达成场所要求的多样性。
校园设施结合崇明绿地生态,主打生态体育特色,增加沙滩排球、高尔夫球课以及果木种植课。
2.3 立面造型设计
学校成为面向社区开放的场所。
每个场所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同时被赋予地域特征。
学校设计,汲取近代上海留存的经典建筑样式,采用历史建筑语言手法,来实现经典文化的熏陶。
学校,作为社会文化培育的载体,城市文脉的标识。
学校为城市赋予了海派化的文脉。
建筑立面采用欧式红砖风格。
外装修以面砖为主、局部为GRC线脚,少量建筑门斗走廊采用石材饰面。
欧式红砖风格依据不同年龄段使用者,有尺度与造型细节的调整。
小学低年级综合楼融入尖顶拱券的北欧风格,带有迪斯尼儿童乐园的色彩。
小学高年级综合楼到初中综合楼,建筑风格逐渐抽象,小尺度细节元素逐渐简化。
艺术中心、体育馆、食堂、行政楼,红砖体形组织清晰,造型以分解体量的坡屋顶组合,辅以线脚装饰。
2.4 开放性班级构思设计
(1)独立班级
独立班级教学空间一般可以通过扩大走廊空间、设置班级共享空间、分散设置共享空间三种方式进行构思。
首先是扩大的走廊空间。
传统的单侧内廊式活动空间,其内廊宽度一般为2.1m~2.4m;中廊式活动空间宽度一般为2.4m~3m。
将单侧走廊扩大至3m~3.6m,中廊式活动空间扩大至3.6m~5.4m时,班级前走廊宽度即足以提供本班同学的课间活动。
走廊宽度更宽时可形成更大的共享空间,方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具体的设计实例见下图1,即英国伍德雷小学设计方案。
英国伍德雷小学通过扩大的走廊空间,为邻近的班级提供共同的交流活动空间,同时走廊与室外平台相连接,学生可以自由的在室内室外进行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