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科、小檗科

合集下载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精排版)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精排版)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一、裸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又称种子植物),因胚珠或种子外没有象被子植物那样的子房包着,故称裸子植物,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孢子体上,而孢子体发达具强大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对陆地的适应性强。

1、苏铁科:苏铁属:茎干粗短,不分枝或少分枝。

叶有两种:一为呈褐色的鳞片状叶,其外有粗糙绒毛;一为生于茎端呈羽状的营养叶。

雌雄异株,各成顶生大头状花序,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呈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呈羽状分裂。

代表植物:苏铁、华南苏铁等。

2、银杏科:银杏属:枝有长、短枝之分,一年生的长枝呈浅棕黄色,后则变为灰白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

叶扇形,有二叉状叶脉,顶端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

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呈柔荑花序状。

代表植物:银杏。

3、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大枝轮生,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或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

代表植物:南洋杉、诺福克南洋杉、大叶南洋杉。

4、松科:①雪松属:枝有长枝、短枝之分。

叶针状,通常三棱形,坚硬,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状,叶灰绿色。

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异枝。

代表植物:雪松。

②松属:大枝轮生,叶有两种,一种为原生叶,呈褐色鳞片状,单生于长靶上,除在幼苗期外,退化成苞片;另一种为次生叶,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为一束,生于苞片的腋内极不发达的短枝顶端,每束针叶基部为8-12个芽鳞组成的叶鞘所包围,宿存或早落。

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多数,聚生于新梢下部,呈橙色;雌球花单生或聚生于新梢的近顶端处。

代表植物:五针松、马尾松。

5、杉科:树干端直,树皮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轮生或近轮生;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

叶螺旋状互生。

雌雄同株,单性;雄球花单生、簇生或成圆锥花序状;雌球花单生顶端。

小檗科和毛茛科特征

小檗科和毛茛科特征
小檗科和毛茛科特征
• 小檗科特征 • 毛茛科特征 • 小檗科与毛茛科的比较 • 小檗科和毛茛科的生态作用
01
小檗科特征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
小檗科植物多为灌木或 乔木,少数为草本或攀
缘植物。
叶片特点
叶子通常为单叶,少数 为复叶,叶片形状多样, 包括椭圆形、卵形、披
针形等。
花序结构
花通常组成聚伞花序或 圆锥花序,花色丰富, 包括黄色、红色、紫色
进化意义
小檗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进化历程中,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它们更好地适 应环境变化和繁衍后代。
THANKS
感谢观看
小檗科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 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
水性。
生物多样性维护
小檗科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栖 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持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防止水土流失
小檗科植物的密集根系有助于 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药用价值
部分小檗科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如黄连等,被用于治疗多种
疾病。
毛茛科的生态作用
地理分布的异同
总结词
地理分布差异明显
总结词
地理分布重叠
详细描述
小檗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 洲,而毛茛科植物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 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温带地区。
详细描述
尽管小檗科和毛茛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有所 差异,但在某些地区,这两种科的植物仍 然有重叠分布的情况。
物种多样性的异同
总结词
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
详细描述
小檗科和毛茛科植物都可能具有复叶,且花朵的 结构和排列方式在一些物种中可能较为相似。
生长环境的异同
总结词
生长环境差异较大

【植物界全系列】毛茛目—小檗科(下):十大功劳

【植物界全系列】毛茛目—小檗科(下):十大功劳

【植物界全系列】毛茛目—小檗科(下):十大功劳毛茛目—小檗科(下):十大功劳11.囊果草属囊果草属(学名:Leontice)是小檗科下的一个属,约3-4种,分布于北温带。

中国有1种,产于新疆。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具块状根茎;地上茎直立,草质,不分枝,全株无毛。

茎生叶通常2(-5)枚,互生,2-3回羽状深裂;具托叶。

总状花序单一,顶生;具苞片;花黄色;萼片6,花瓣状;花瓣6,蜜腺状,黄色,远较萼片短;雄蕊6,离生;雌蕊1,心皮1,子房膨大,无柄或具短柄,柱头小,胚珠2-4,基底胎座。

瘦果囊状,膜质,不开裂或仅顶端不整齐撕裂状,种子内藏。

通常种子2枚,压扁状,无假种皮。

(2)囊果草囊果草(学名:Leonticeincerta Pall.)是小檗科、囊果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株高5-20厘米。

块根卵状、球状或不规则,直径2-5厘米。

茎圆柱形,基部常具光泽,浅棕褐色,基部有数枚披针形淡棕褐色鳞片。

茎生叶2,互生,着生于茎顶部,叶柄长3-5厘米。

总状花序顶生,长4-6厘米,具总梗,长2-2.4厘米。

瘦果大,近球形,直径可达2.5-4.5厘米,膀胱状膨胀,不开裂,具明显的网状脉,上部淡紫色。

种子2枚,黑棕色。

花期4月,果期5月。

该植物花期在每年的4月,果期在5-6月,可利用早春积雪融水和春季降水完成整个生活史,其膨大的块状根茎可积累大量的储藏物质,夏季来临后地上部分迅速枯萎。

其花期很短,为15天左右,果实为近球形的囊状结构,称为果囊,种子则藏于果囊之内。

膜质果囊侧面和底部具有明显的网状脉络,而顶部则无网状脉络,成熟果囊脱落后顶部极易开裂,内部种子在果囊滚动时完成传播过程。

囊果草具膨大的块状根茎,是植株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主要贮存部位。

成年植株块状根茎直径可达23毫米,块状根茎表面生有须状根系和瘤状突起,这一结构有助于在降水期迅速、高效地捕获土壤浅层的水分并及时地储存在块状根茎中,以备旱期利用。

囊果草植株地上部分整体呈现圆锥形,有利于光合作用。

十大科、次级大科拉丁学名

十大科、次级大科拉丁学名

十大科、次级大科拉丁学名1.毛茛科(Rannunculaceae)*↑K3~∞C3~∞,0 A∞G 1~∞:1:1~∞代表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2.十字花科(Cruciferae) * K2+2 C2+2 A2+4 G(2:2:1- ∞)代表植物:菘篮Isatis indigotica Fort 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3.蔷薇科(Rosaceae)* K5 C5 A∞G1~∞:1:1-∞,G G(2-5:2-5:1-2)代表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杏Prunus armeniaca L4.豆科(Leguminosae)↑* K(5),5 C5 A(9)+1,10,(10)∞G 1:1:1~∞代表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olicus (Bge)5.伞形科(Umbelliferae)* K(5),0 C5 A5 G(2:2:1)代表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Willd 6.唇形科(Labiatae)↑K(5-4 )C(5-4)A 2+2,2 G(2 :4 : 1)代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 (Lour.)S.Y.Hu.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7.菊科(Compositae)* ↑K0~∞C(5~3 ) A(5) G(2∶1 ∶1)代表植物:蒲公英T 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us L8.禾本科(Grarninceae)* P 2-3 A 3 G ( 2 -3: 1: 1)代表植物:薏苡Coix lacryma 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9.百合科(Liliaceae)* P 3+3, (3+3) A 3+3 G ( 3 : 3: 1-∞)代表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g 百合Lilium brownii10.兰科(Orchidaceae)↑P 3+3 A1-2 G(3:1:∞)代表植物:天麻Coix lacryma石斛Lophatherum gracile11.鸢尾科(Iridaceae)* P (3+3) A 3 G (3:3:∞)代表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次级大科1.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 ↑P﹙3﹚A6-12 G G﹙4-6:4-6:∞﹚代表植物:北细辛(辽细辛)Asarum heteropoides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2.蓼科(Polygonaceae)* P6-3,(6-3)A6-9 G(3-2:1:1)代表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3.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K4~5,(4~5)C4~5 A8~10 G (2~5:1:∞)代表植物: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 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4.木兰科( Magnoliaceae ) * P6-15 A ∞G ∞: 1 : 1-2代表植物:玉兰(又名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5.五加科(Araliaceae)* K(5)C5 A5 G(2~5:2~5:1)代表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三七(田七)Panax pseudo-ginseng6.龙胆科(Gentianaceae )* K(5-4)C(5-4)A5-4 G(2:1:∞)代表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 秦艽(大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7.茄科(Solanaceae)﹡K(5)C(5)A 5 G(2 :2 : ∞)代表植物:洋金花(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 枸杞Lycium chinensis Mill8.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K(5-4)C(5-4)A 4,2 G(2 :2 : ∞)代表植物:地黄L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9.葫芦科Cucurbitaceae)♂* K(5) C(5) A 1+(2)+(2)♀* K(5) C(5) G(3:1:∞)代表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Poiret 10.桔梗科(Campanulaceae)* ↑K(5) C(5) A5 G(3:3:∞)代表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orum (Jacq.) A. DC.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6 毛茛目芍药科 木通科小檗科

6 毛茛目芍药科 木通科小檗科

栽培技术
① 地点选择:地势高燥 , 背风向阳 , 疏松肥沃 地点选择: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 排水良好; ②栽植时间:中秋,牡丹生日时。挖苗时少断细 栽植时间:中秋,牡丹生日时。 根 , 随挖随栽 , 根部用 0.1% 硫酸铜溶液或石灰水 随挖随栽, 根部用0 消毒0 h,清水冲洗后再栽.株行距80-100cm; 消毒0.5h,清水冲洗后再栽.株行距80-100cm; ③肥料施用:次肥(花前肥、花后肥、越冬); 肥料施用:次肥(花前肥、花后肥、越冬) ④植株整理:除蘖(3-4月);定干(5-7枝/株); 植株整理:除蘖( ;定干( 除芽疏蕾;修剪与养护; ⑤病虫防治:病害有黑斑病、腐朽病、根腐病; 病虫防治:病害有黑斑病、腐朽病、 虫害:天牛幼虫等。 虫害:天牛幼虫等。
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科Paeoniaceae
本科特点: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叶互生,单 叶或2 叶或2回羽状复叶,无托叶,叶柄长; 花大顶生,单朵或几朵,萼片5 花大顶生,单朵或几朵,萼片5,宿存,花 瓣5或10。蓇葖果,种子大,胚小,具较发 10。蓇葖果,种子大,胚小,具较发 达的珠柄形成的假种皮。 本科含1 ——芍药属2 本科含1属——芍药属2组,40种, 40种, 芍药属特点:多年生草本或灌木。灌木为牡 丹类,特产我国。
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特点 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特点
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少为攀援藤本. 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少为攀援藤本.叶为单叶分 裂(常为3数)或羽状复叶,基生互生,少对生,托叶 常为3 或羽状复叶,基生互生,少对生, 不发达.花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两性,少单性, 不发达.花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两性,少单性,萼 片花瓣各5个或多个,或无花.雌雄 蕊和心皮多数,离生,果为瘦果或蓇葖果, 蕊和心皮多数,离生,果为瘦果或蓇葖果,少为浆果 或蒴果. 或蒴果. 本科与木兰科相似,是具有原始性状的科。与木 兰科是平行发展的科,双子叶草本植物即由本科 保留了草本性状演化而来。

5小檗科-毛茛科

5小檗科-毛茛科

习性

喜光又稍耐荫,喜侧方遮荫 不耐严寒、酷热


开花怕雨淋,怕大风
肉质根,怕积水
园林用途: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自古被誉为花中之王。 是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 根深叶茂,花大色艳,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在造 园中占很大分量。 露地或盆栽观赏。 可做切花。
2
3
4 5
6
7
8
9
10
园林用途:花灌木、刺篱、模纹花坛;自然风景区、 森林公园等。

分种检索表

1.小枝紫红色,刺单一,枝有棱线,叶全缘或中上部有齿, 花单生或数朵簇生…………1小檗 B. thunbergii 1.小枝灰褐色、黄色或灰黄色,刺单一或三分叉,花排成


总状花序
2.小枝灰褐色或灰黄色,具明显细棱,叶片倒披针 形。………………………2 细叶小檗B. poiretii 2.小枝黄色或灰黄色,具棱,刺三分叉,叶倒卵状椭 圆形,叶缘具刺毛状细锯齿。………………

Mahonia fortunei
Mahonia bealei
狭叶十大功劳和阔叶十大功劳的区别
1. 小叶5—9枚,狭披针形,缘有刺齿6— 13对…………………狭叶十大功劳 2.小叶7—15枚,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 有刺齿2—5对………阔叶十大功劳

南天竹属 Nandina

叶对生,三出或羽状复叶。
两性花,无花瓣,萼片花瓣状
瘦果,有宿存之羽毛状花柱。
棉团铁线莲
棉团铁线莲
大叶铁线莲
大叶铁线莲
太行铁线莲
太行铁线莲
太行铁线莲
褐毛铁线莲
褐毛铁线莲
毛果扬子铁线莲

3-1-4 毛茛目—毛茛科、小檗科、木通科

3-1-4 毛茛目—毛茛科、小檗科、木通科


种类



南天竹属Nandina

概况
常绿丛生灌木。 2-3回羽状复叶,互生,中轴有关节。 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30厘米;花小,白色。 浆果球形,鲜红色,有2粒扁圆种子。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小檗(日本小檗) B. thunbergii
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栽培历史与花文化】


我国传统名花,素有“花王”之称。观赏栽培约始于南北朝。 隋唐时期广为栽培,并出现专类园 唐朝传入日本,1656年以后,欧洲引种,20世纪初传入美国 我国牡丹的栽培中心 唐朝为长安,钱易《南部新书》“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 看牡丹” 宋代以洛阳为天下冠,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牡丹出丹 州、延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南宋,四川天彭的牡丹享有盛名,陆游《天彭牡丹谱》云: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明代,安徽亳县(亳州) 清代,山东菏泽(曹州),清朝余鹏年《曹州牡丹谱》 “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

种类

十大功劳属Mahonia

概况

常绿灌木。枝条无刺。 一回羽状复叶,小叶边缘有刺齿。 总状花序簇生。 花两性,黄色;萼片9,3轮;花瓣6,2轮;雄蕊6,花 药瓣裂;心皮1,柱头无柄,盾状。 浆果球形,暗蓝色,少数红色,外被白粉。 110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拉丁美洲和北美洲。我 国40种,主产于西南各地。 十大功劳M.fortunei——小叶狭披针形,缘有6-13对刺齿 阔叶十大功劳M.bealei——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 有2-5对刺齿
紫斑牡丹

小檗的特点

小檗的特点

小檗的特点
小檗是一种植物,属于小檗科,具有以下特点:
1. 叶片:小檗的叶片呈深绿色,具有光泽。

单叶互生,形状为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2-8厘米,宽约1-3厘米。

叶缘有细锯齿,叶柄短或无柄。

2. 花朵:小檗的花朵颜色鲜艳,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

花型小巧,花瓣5片,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

3. 果实:小檗的果实为浆果,呈椭圆形或球形,成熟时呈鲜红色。

4. 适应性:小檗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

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5. 药用价值:小檗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功效。

其中,根和茎的收敛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等症;叶的清热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小檗在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在使用或栽培小檗时,应注意其特性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养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韧皮部
木质部
石细胞
木栓层 皮层 韧皮部 木质部

味连
三种黄连根茎横切面 雅连
云连
1.木栓层 2.石细胞 3.皮层 4.中柱鞘纤维束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射线 9.髓 10.髓部石细胞
[显微特征] 黄连粉末 棕黄色
1.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 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 3.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 3.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纹孔。 4.螺纹或孔纹导管; 5.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 北乌头含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 如中乌头碱、乌头碱、异乌头碱。
[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须炮制后使用。 草乌为中药麻醉剂的组成药物。
北乌头叶(草乌叶)有清热、解毒、止痛功效。
习题:川乌和草乌的来源、性状有何不同? 二者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答案:
⑴来源: 川乌为毛莨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 的干燥母根(主根)。 草乌为同属植物北乌头A.kusnezoffii.
附子炮制原理
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胺
乌头胺
3.其他生物碱 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dl-demethylcoclaurine),强心作用 去甲猪毛菜碱(salsolonol),强心、升压、镇痛作用 棍掌碱(coryneine),升压作用
HO NH
HO HO
去甲乌药碱
HO NH
HO CH 3
角叶黄连C.deltoidea 、云南黄连C.teetoides 的干燥根茎。
味连主产于四川、湖北;雅连主产于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及西藏地区。
⑵ 性状鉴别: 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表面黄褐色,节密生,
节间膨大,呈连珠状,并有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 “过桥”。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略呈圆柱形,两端膨大似蚕形。“过桥”较长。 云连 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无“过桥”。 ⑶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味连 皮层较宽,有石细胞散在,单个或成群;髓部均为薄
木 质 部
皮层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化学成分]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主要有乌头碱、新乌头碱等。 此类化合物有C8-OH乙酰化,C14-OH芳酰化结构而具强烈毒性。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明显毒性减小。 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棍掌碱等。
下窄,具棕黑色皮,剖
面暗黄色,半透明状,
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形似黑顺片,
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
黄白色,半透明状。
黑顺片
盐附子 白附片
[显微特征]
乌头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 淡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有单 个或2~3成群的石细胞,内皮 层不明显。韧皮部宽阔,形成 层环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呈“V” 字形排列。髓宽阔,薄壁细胞 中含淀粉粒。
[性状]
附子 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
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侧边 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气微 弱,味带辛辣而麻舌。
[性状]
盐附子 圆锥形,形较大,
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
潮润性。
黑顺片 系纵切片,上宽
草乌性味与生川乌相仿,其毒性尤大。
关白附 Radix Aconiti Coreani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
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的干燥子根及母根 [产地]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功效] 去风,镇痛;有大毒。
黄连 Rhizoma Coptidis
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习题
草乌
RadixAconiti Kusnezoffii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华乌头A.chinense 卡氏乌头A.carmichaeli
及同属多种野生植物的干燥块根。
[性状]
草乌
制草乌
北乌头母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 表面暗
棕色或灰褐色,皱缩,有的具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子 根附生于上端,形状较小。质硬,难折断,断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色,粉质。
碱症状。
功效
川乌性热,味苦、辛,有大毒。制川乌功效同生川乌, 毒性小。能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等症。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 阳、逐风寒湿邪。用于治疗忘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 心腹寒冷、寒湿脾痛等症。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 角同用!
半透明状。 ⑵功效: 附子味辛,大热,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为温补命门之主帅,回阳救逆之要药。 生品作用峻烈,功专发散阴寒,宜于强心救逆,但毒性较大, 一般不得已方用之;熟品(包括各种附片)药力缓和,由散转 守,宜于助阳散寒。熟片中一般认为:黑顺片宜于回阳求逆, 补火助阳,常用于亡阳证;白附片宜于祛寒通痹,温经止痛, 多用于痹证,现临床药用不区分。
原理:黄连中主含小蘖碱,当游离小蘖碱遇到酸时,生成 由酸根离子直接与氮素结合的盐,其硝酸盐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反而比游离小蘖碱为小,呈黄色针晶或簇状结晶析出,放置后 结晶消失而显红色,是小蘖碱被氧化成小蘖红碱所致;其盐酸 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在较稀的盐酸溶液中可析出黄色针状 盐酸小蘖碱。以此鉴别小蘖碱。
及卡氏乌头的干燥块根。 ⑵ 性状鉴别:川乌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外表棕褐 色,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断面粉白或浅灰黄色, 饱满。
草乌 北乌头块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形如乌鸦头。表面暗棕 色或灰褐色,有的具突起的支根(“钉角”)。 ⑶功效: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因毒性较大,很少用于内服,仅对沉寒痼冷,非此大辛、大热 之品不可去者方用之,但用量宜轻,且宜久煎。
[化学成分]
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甲基 黄连碱、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等;另含木兰 碱及阿魏酸(feruli caid)等。 须根含小檗碱5%,叶含小檗碱1.4%~2.9%。
[理化鉴别]
1.取粉末1g,加10ml甲醇,水浴加热至沸,过滤。取滤液, 加稀盐酸,再加漂白粉,显樱红色(小檗碱反应)。
去甲猪毛菜碱
HO
HO
N+(CH 3)3
棍掌碱
[理化鉴别]
1.川乌或附子粉末醇提液 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酸搅 拌滤过,滤液中加碘化汞 钾试液2滴,产生黄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 2.薄层层析: 展开剂:正己烷--二乙胺
(5∶1)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液
川制 草 制 黑
乌川 乌 草 顺

乌片
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习题:试述附子商品药材及其鉴别特征功效上的区别。
答案:
附子按其加工方法,商品药材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⑴鉴别特征:
①盐附子 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潮润性。 ②黑顺片 为带皮的纵切片,上宽下窄。表面黑褐色,
剖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③白附片 形状、气味同黑顺片,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
强心苷是侧金盏花属和铁筷子属的特征性成分。
川乌 Radix Aconiti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植物形态 采制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习题
[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的干燥主根(母
1.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 药 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理 2.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 作 猪毛菜碱。 用 3. 川乌合乌头碱类具有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4.川乌与附子具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心搏增强, 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致心律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 期。乌头碱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兴奋、 运动麻痹、末稍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通常称为乌头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黄连Coptis chinensis 商品称“味连”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商品称“雅连” 或云南黄连C.Teetoides 商品称“云连”
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褐色,常 分枝。叶基生,具长柄, 叶片卵状 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细柄, 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锐锯齿, 侧生裂片不等二深裂。聚伞花序顶 生;花3~8朵,黄绿色,花瓣线形 或线状披针形,蓇葖果具细柄。
根); 附子为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块根)加工品。
[采制]
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 泥土、须根。母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
1.盐附子 将个大的子根放入盐卤(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浸 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凉晒,至表面出现 大量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2.黑顺片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盐卤液中数日后,与浸 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成约5mm的厚片,用 水浸漂,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 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1.草本或藤本。
形 2.单叶常分裂或为复叶,无托叶。
态 特
3.花辐射或两侧对称;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
征 常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
4.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1.生物碱类 主要为异喹啉类生物碱,本科特征性
化 成分。 学 2.苷类成分 特 毛茛苷 仅存于毛茛科植物的特殊成分; 征 芍药苷 是芍药属特征性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