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我是大力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是大力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是大力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是大力士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培养对纸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幼儿护理纸张、节约用纸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纸张样本:纸巾、绘画纸、书写纸、包装纸等。
2. 制作纸的原材料:废纸、水、盆、搅拌棒、模具等。
3. 学习工具:图片、幼儿用剪刀、胶水等。
4. 教学辅助材料:纸张制作流程图、废纸回收循环利用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平常在生活中使用到纸的场景,比如:洗手纸、绘画纸、书本、礼物包装纸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
2. 探究纸的来源及制作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简单的故事,向幼儿介绍纸的来源——废纸。
让幼儿知道废纸可以回收再利用,保护环境。
接着,教师带领幼儿了解简单的纸的制作过程。
首先,将废纸撕成小块放入盆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再将纸浆倒入模具中,用手或者搅拌棒轻轻搅拌,使纸浆均匀分布。
等纸浆干燥后,就可以取出纸张了。
3. 观察纸的特点及用途(10分钟)教师展示所准备的不同类型纸张样本,如绘画纸、书写纸、包装纸等,让幼儿观察纸的质地、颜色、厚度等特点。
教师鼓励幼儿动手触摸、撕碎、折叠,体验纸的柔软性、韧性和可变性。
指导幼儿思考并描述不同类型纸张的用途,如绘画纸可以用来画画、书写纸可以用来写字等。
4. 制作简单的纸制品(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剪刀和胶水,利用纸张制作一些简单的纸制品,如纸风车、纸帽子等。
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讨论纸的节约与再利用(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向幼儿介绍纸的节约与再利用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纸,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如双面使用纸张、废纸回收、尽量使用电子邮件等。
6. 游戏活动:“找纸用途”(15分钟)教师将纸张样本随机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根据纸张的特点和用途,找到与之匹配的图片或物品。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空气是个大力士》

《空气是个大力士》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特征,感受空气的力量。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吸管、纸杯、水、漏斗、剪刀、透明胶带。
2.环境布置:实验操作区、观察记录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气球,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的秘密吗?”2.基本概念学习教师讲解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无处不在。
幼儿通过闻、看、触摸等方式感受空气的特征。
3.实验一:空气的力量教师出示吸管、纸杯、水,引导幼儿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将吸管插入水中,用手指按住吸管口,将吸管拿出水面,观察水的变化。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
实验结果:吸管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说明空气有力量。
4.实验二:空气的力量教师出示气球、剪刀、透明胶带,引导幼儿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将气球吹满气,用剪刀剪开气球口,观察气球的反应。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
实验结果:气球迅速收缩,说明空气有力量。
5.实验三:空气的力量教师出示漏斗、纸杯、水,引导幼儿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将漏斗插入纸杯中,向漏斗内吹气,观察水的变化。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
实验结果:水不会从漏斗中流出来,说明空气有力量。
7.活动延伸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力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作业与反思1.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空气的力量,记录下来。
2.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空气的特征和力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与幼儿互动对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吗?”“对了,就是空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草大力士》含反思 -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草大力士》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教案:《小草大力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材,教材章节为《大自然的故事》。
具体内容为:《小草大力士》。
故事讲述了小草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凭借着自己的力量,顽强地生长,最终成为了一名大力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品质,鼓励幼儿面对困难不放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明白小草成为大力士的原因。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达小草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小草图片、植物生长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小草是如何生长的吗?”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小草大力士》的故事,提问:“小草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3. 观察与讨论(10分钟)展示小草的生长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草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然后分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小草为何能成为大力士。
4. 实践操作(5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小草的生长过程,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添加自己认为重要的细节。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中小草的成长过程。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草大力士》板书内容:小草的生长过程小草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小草成为大力士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将观察到的生长过程画下来,并在画纸上写上简要的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小草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中班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教案(一)

中班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教案(一)教案一:中班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引导中班幼儿了解纸张的特性和用途,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纸张的珍惜心理。
活动准备:1. 《纸是大力士》绘本故事书2. 大理石纸、砂纸、包装纸、彩纸、便利贴纸等各种类型的纸张3. 剪刀、胶水、彩笔等文具4. 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或小物件5. 文具盒活动过程:1. 导入 (10分钟)利用一些常见的纸张展示给幼儿观察,比如大理石纸、包装纸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平时常用到哪些纸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 故事时间 (15分钟)展示《纸是大力士》绘本故事书,向幼儿讲解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读故事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共同探讨纸张的用途和特性。
3. 制作纸张样本 (25分钟)分发各类纸张给每位幼儿,让他们触摸、折叠和撕碎纸张,感受不同纸张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帮助幼儿体验纸的柔软度、刚硬度、粗糙度等特性。
4. 制作纸张书签 (20分钟)教师将剪好的小长条纸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在纸条上绘画或涂鸦。
然后,教师辅助幼儿将彩色纸条折叠成书签形状,用胶水固定。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书签用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活动中。
5. 小组游戏 (15分钟)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纸张和玩具或小物件。
要求幼儿合作使用纸张和物件搭建一个小房子或小道具。
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纸张的特性和强度来搭建结构稳定、有创意的建筑物。
6. 总结 (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再次强调纸张的重要性和用途。
让幼儿表达对纸张的珍惜心理,并鼓励他们将环保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延伸:1.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废纸,教育幼儿如何正确分类废纸并进行回收利用。
2. 带领幼儿参观纸张加工厂或回收站,亲身体验纸张的生产和再利用过程。
3. 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幼儿使用双面纸张或废纸作为绘画和书写材料,培养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纸是大力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纸是大力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章节为《纸是大力士》。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纸的特性,探索纸的承重能力,以及通过实验了解纸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纸的特性,了解纸的承重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纸的特性,探索纸的承重能力。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纸的强度和稳定性,并用纸搭建出稳定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水、绳子、的重物(如书本、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纸张、剪刀、胶水、绳子、的重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纸张,提问他们纸张有什么特性。
2. 讲解纸的特性:介绍纸张的轻盈、柔软、可折叠等特点。
3. 探索纸的承重能力: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尝试用纸搭建出能承受重物的结构。
4. 讲解纸的强度和稳定性: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纸的强度和稳定性,并指导他们如何用纸搭建出稳定的结构。
5. 举例讲解:以纸桥为例,讲解纸的承重原理,并让幼儿动手搭建纸桥。
6. 随堂练习:让幼儿自行设计并搭建一个纸制的承重结构。
7. 成果展示:让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承重原理。
六、板书设计纸的特性:轻盈、柔软、可折叠纸的承重能力:通过实验了解纸的强度和稳定性纸的稳定性:如何用纸搭建出稳定的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纸制作一个承重结构,并拍照记录。
2. 请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承重能力,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纸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通过实验探究纸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在课后,幼儿可以继续探索其他材料的承重能力,如塑料、木材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设计纸制玩具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章节为《纸是大力士》。
大班体育:大力士-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体育:大力士-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体育:大力士
关键经验
锻炼幼儿上肢的力量及耐力。
游戏准备
大小轮胎多个。
游戏规则
1游戏时轮胎不能着地。
2拖拉轮胎时要走直线,不能偏离自己的跑道。
游戏玩法
玩法一幼儿双手抓住轮胎的外边缘提起,向前走或跑,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玩法二幼儿站在轮胎的里面,双手抓住轮胎边缘提起,向前走或跑,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玩法三将轮胎用长绳系好,幼儿拉住绳子一端向前拖拉轮胎,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注意事项
1 幼儿自由选择大小轮胎;保持距离,避免碰撞。
2拉动轮胎的力度要适中,用力均匀,避免拉伤手。
中班大力士教案反思

反思是每位教师持续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实践。
当我回顾中班大力士教案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思点:
目标设定:我是否在教案中明确列出了教学目标?目标应当是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以便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选择:在教案中,我是否确保所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适切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和策略:我是否在教案中描述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差异,以便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学资源和材料:我是否在教案中提供了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资源应当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估和反馈:我是否在教案中设计了评估方法和反馈机制?评估应当是能力导向的,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时间管理:我是否在教案中考虑到了时间的安排和管理?是否合理安排了教学活动和转换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参与学习,并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个别需求:我是否在教案中考虑到了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是否提供了适当的支持和适应性措施,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这些反思点可以帮助我识别教案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通过反思和调整,我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纸是大力士》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纸是大力士》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创意手工》第四章第二节《纸的变形》,详细内容围绕纸张的力量展示,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同折叠方法对纸张承重能力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张的特性,知道纸张可以有不同的折叠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张的折叠方法及承重能力的提升。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棒、尺子、小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张大白纸,若干小张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故事《纸是大力士》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纸张成为大力士。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折叠方法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折叠方法提高纸张的承重能力。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用大白纸制作一个大力士,要求能够承重一个小玩具。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折叠方法及承重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折叠方法2. 纸张的承重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制作一个大力士,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只要折叠方法正确,能承重一个小玩具即可。
2. 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到纸张的折叠方法对承重能力的影响,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大力士。
(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承重能力。
(3)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和创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难点则在于纸张折叠方法及承重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大力士
活动目标
1、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反之越小。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从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U形磁铁,钉子,大头针,木棒若干
活动流程
1、课程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个我们已经很熟悉的事物。
上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学习了磁铁的一些基本知识。
了解了磁铁分为南北两极。
大家还记得这些知识吗 *幼儿回答(带领幼儿巩固知识)教师:非常棒,小朋友们记得非常清楚。
那我们今天请来的不是上次的条状磁铁,今天请来的是他的好朋友U形磁铁。
大家看看这个磁铁像什么。
*激发幼儿思维进行联想(马蹄、吃过的饼干、没有柄的茶杯)教师:恩,小朋友说的非常多了。
其实这个磁铁还有个名称,就叫做马蹄形磁铁。
因为它形似马儿的蹄子。
那我们今天就要利用这个磁铁和一些小工具来学习关于磁铁的新知识。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
2、分发材料,进行尝试探究教师先进行演示探究U形磁铁的磁力那个部分最强教师使用钉子开始尝试,中间部分以及两边进行演示。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磁力吸住了三根钉子,两边各吸住了四根。
那小朋友们,哪里磁力最弱,哪里最强,两边磁力一样大吗 *幼儿讨论回答尝试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演示(木棍、大头钉) *得出吸多少还跟被吸引的物体材质有关
3、幼儿尝试并进行讨论操作实验——你能让钉子串着很长很长吗 *得出结果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的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磁力越强。
反之越远越弱。
4、活动延伸磁铁的分类。
磁铁可分为永久性磁铁和非永久性磁铁。
永久磁铁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人工制造。
教学反思
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带领幼儿学习磁铁知识对于他们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非常有帮助的。
知识的来源除了课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物中截取。
要懂得利用常见事物来拓展幼儿思维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结果,磁力可换成幼儿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实验结论可让幼儿自己加以总结,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