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采风活动总结范文
采风教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感受自然之美,传承文化精髓”的采风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感受家乡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下是本次采风教学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课业负担日益加重,课外活动时间相对减少。
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拓展视野,我校决定组织一次采风教学活动。
2. 目的(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参观历史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准备1. 人员安排本次活动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组织,各年级班主任协助落实。
成立采风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地点选择根据活动目的,选择了以下几个地点:XX风景名胜区、XX历史文化遗址、XX民俗文化村。
3. 活动安排(1)前期准备:学生分组,明确各组任务;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参观地点的历史文化。
(2)活动过程:参观、学习、交流、实践。
(3)后期总结:撰写心得体会,举办成果展示。
四、活动过程1. 参观风景名胜区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XX风景名胜区。
在游览过程中,同学们被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此外,还进行了户外拓展活动,如徒步、攀岩等,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学生们来到了XX历史文化遗址,了解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遗址内的各个景点,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参观民俗文化村在XX民俗文化村,学生们参观了传统民居、手工艺品制作等,了解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还参加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收获(1)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艺术采风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艺术采风实践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次艺术采风实践教学在我校顺利进行,现将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特组织了一次艺术采风实践教学活动。
此次采风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践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
其次,确定采风目的地,包括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区等。
最后,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和采风任务。
2.实地考察在采风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
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后,我们参观了美术馆,欣赏了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区,我们实地考察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并与艺术家进行了交流。
3.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环节,我们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
学生们根据实地考察的感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4.总结交流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总结交流会议。
学生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心得和体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通过总结交流,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践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学生们对我国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审美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风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
3.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克服困难,锻炼了实践能力。
4.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最新采风实训报告心得体会(实用16篇)

最新采风实训报告心得体会(实用1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采风实训报告心得体会(实用16篇)心得体会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对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感悟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
采风总结

采风总结采风总结(一):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完美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从此刻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开拓我院学生的视野,我们09环艺(一)班进行了为期5天的艺术采风活动,分别对苏州乌镇杭州等民居传统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
苏杭的自然风景因为有园林景观的衬托,整个自然风景有了山水画的味道,清新自然。
说到这,不得不说这苏州的园林代表——拙政园。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持续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总的格局仍持续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构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采风心得体会(精选5篇)

采风心得体会(精选5篇)采风篇1在这个花明柳媚的春天,学院为我们艺人系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校外的风景名胜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采风的第一天,我们第一站是广州的沙面。
沙面的建筑多数是19 世纪末期建造的。
主要有领事馆一类的政治性建筑,教堂、学校一类的文化性建筑,银行、洋行一类的商务办公建筑……沙面的建筑基本属于西欧的形式和风格,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
此外,还有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形状、风格各异的建筑。
1996 年。
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位于中国广州市区沙面岛上的一座小型天主教堂。
该教堂建于 1889 年,位于面积仅有 60 亩的广州法租界内,为侨民服务。
奉露德圣母为该堂主保。
入口处仿哥特式。
沙面露德圣母堂坐落在广州市沙面同仁路22 号(今沙面大街14 号),原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创建于光绪十六年 (1890 年),占地面积 839.75 平方米。
因该堂花园南连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而得名。
沙面的下一站是从化良口镇的溪头村。
溪头村位于从化市良口镇东北部,是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
村周围环境优美,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溪流清澈,奇石错列,池潭处处。
踏进溪头谷口,迎面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林茂竹翠,藤萝缠绕,一片翠绿,当中裂开一条沟谷,一道银白色的溪流瀑布就从沟谷里飞流而上,泻落下面一个碧波荡漾的深潭。
潭水水清见底,冰清玉洁,碧绿湛蓝,波光潋滟,流水潺潺,凉气阵阵。
池潭四周青山环抱,奇石错落,野花簇拥,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
接着溪头村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别具韵味的钱岗古村。
古村由于始建于宋代,年代久远,所以布局较为随意,四面朝向。
古巷以鹅暖石铺砌,现存的房屋绝大多数为明代所建。
古村现已少人居住,巷子又多又深,迂回曲折,并且错落复杂,但并不凌乱也不拼凑,相反是错落有致的旧民居中夹杂着一两座祠堂,零星的石井,给人一种追溯感。
大学生采风总结六篇

大学生采风总结六篇高校生采风总结范文1关键词:采风;实践教学;民间音乐;传承采风,在我国古代主要是指采集民歌,也包括民谣、谚语等。
采风活动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周代,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是一部采风得来的民歌总集。
隋王通《中说问易》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之早,历史之悠久。
这种传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连续中始终中断没有。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采风”的含义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神话、传奇、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口头创作和风俗。
到了现代,其他民间文学艺术种类的现场采访也都称之为采风。
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为了开阔同学艺术视野,增加同学民间音乐文化的积蕴,普遍在实践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田野采风内容。
同学走出校门,深化到考察对象锁处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特定区域民族的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考察、学习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加社会生活体验,田野采风已成为高校音乐人才培育必不行少的艺术实践教育内容。
一、田野采风的实践教学性质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培育同学全面的学问结构与实践力量不行缺少的方面。
田野采风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内容,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同学零距离地接触民间音乐,在了解、学习和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熟悉其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进展过程中,孕育和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有在人类衍育、进展过程中与生来的情感文化,有在生产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作文化,有在社会融合与民间交往中形成的社交文化,也有对自然现象与各种灾难迷惑不解而产生的宗教文化。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普遍的文化形式,紧紧地依附和融合在这些社会民俗文化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根植于民间、积淀于历史中的宝贵民族文化财宝,既保留了朴实而单纯的原始人文因素,又体现着凝重而精深的民族历史沉淀,它反映了当地民众独特的生活情趣、审美观点与精神品质,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采风活动总结个人总结

采风活动总结个人总结采风活动总结个人总结1大二的第二学期了,广告专业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采风活动。
这个话题一直从开学延续到学期末,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
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迎来了这个日子。
7月3日早上,同学们整装待发,在学院集中后由老师带领,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第一站丽水的大巴。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这么一大队人一起出这么远的门。
一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我们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未来几天的计划。
经过半天的路程,我们在午饭时间到达了目的地。
炎热的天气、暴晒的阳光,所有的兴致在我们下车的一瞬间烟消云散了,面对眼前还未完工的旅馆,心情就跟被太阳暴晒的泥地上的尘土一样无所适从。
每个人都拖着大包小包,背着我们的设备工具耷拉着走向我们所要驻扎的阵地。
楼梯口,油漆工还在工作,到处搭着用于工匠们上下的简易梯子,那一瞬间,希望全破灭了。
放下行李,去食堂吃饭,本来并不报多大希望的食物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虽然不能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也没有华丽的器皿容器,但是,农家饭让人感觉分为可口,上菜的阿姨奶奶们也让人感觉十分亲切。
老师说,我们这也算是体验生活。
午休后,老师带着我们去熟悉环境。
我们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东绕西拐,在我怀疑是不是迷路的时候眼前开朗了。
一跳铺满鹅软石的路上,我看到的这个小镇的魅力。
虽然路不宽,但是那种温柔的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
路的一边是普通的民宅,另一边的民宅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感觉像是画廊聚集地,这时,我才对这采风第一站有了点认识。
路继续延伸,然后拐弯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那江水,那建筑、那码头、那渡船、那古老的樟树,还有依水而建的石卵民居,所有的一切都让内心荡起一阵涟漪。
继续行走,眼前展现的是一条悠长悠长的老街,据说这条老街有四百多米长,但是很窄,所以看起来更显得悠长。
街道两旁集中了店面,主要经营的是画,还有许多工艺品店和客栈。
沿街的店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对那些出售的画作赞叹不已。
采风创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更好地挖掘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我于近日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内涵,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收集素材,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
以下是本次采风创作的总结报告。
二、采风地点及时间本次采风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前往了我国南方、北方和西部地区,历时一周。
具体行程如下:1. 第一阶段:南方地区(3天)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婺源县2. 第二阶段:北方地区(2天)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市3. 第三阶段:西部地区(2天)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三、采风成果1. 文字素材:在采风过程中,我详细记录了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传说故事、民间艺术等,整理成文字素材共计5万字。
2. 图片素材:通过拍摄各地民俗活动、风景、人物等,收集图片素材共计1000余张。
3. 视频素材:录制了各地民俗活动的视频,共计100分钟。
4. 采访素材:对当地居民、民俗传承人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的生活、信仰和传承故事,共计10余万字。
四、采风感悟1. 民俗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此次采风,我深刻认识到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各地民俗文化在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为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2.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采风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民俗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困境。
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民俗活动逐渐消失。
因此,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
3. 创作灵感:在采风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我将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些素材融入作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
五、创作计划1. 撰写民俗文化主题的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弘扬我国民俗文化。
2. 创作以民俗文化为背景的绘画、摄影作品,展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参与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公益活动,为传承我国民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采风活动总结范文
【篇一:摄影协会采风总结】
当商业大片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网络游戏充斥着课余生活,逛街淘宝成为时尚MM的首选……一草一木渐渐被遗忘,人们愿意读一篇冗长的小说,却不屑看一眼描写自然的文字。
而我们摄影协会,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相机纪录,描写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我们将采风的日期定在了3月22日,星期六的早上,成员们都很期待,可是天公不做美,在星期六的那天早上,竟下起了雨,下雨也不能阻挡我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欲望,我们将出发的时间改成了九点出发,九点我们准时出发了。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青秀山公园!我们之所以选择青秀山做为采风地点,是因为,此时的青山,正是桃花盛开的好时节,也好似我们进行采风的好地方。
由于出发比较迟的原因,我们进入了青山后,就直接分组进行了采风,一共分成了四个组,新成员的加入使得我们的设备增多了不少,也使得我们的采风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成员自由组合,并由一个负责人带领,各组自由到任意地点采风,采风完后,按时到规定的地点集合进行午餐及活动。
在采风的过程中,成员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对美的领悟和感受,都很认真积极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美好,自己认为精彩的那一瞬,永恒的那一刹那,唯美的那一枝芬芳。
经过三个钟头的自由采风后,各组的成员都在负责人的带领下
回到了规定的地点集合。
我们在那里进行了午餐。
午餐过后,我们还进行了个自我介绍的环节
在活动中各个成员都很积极活跃的介绍了自己,自己的兴趣爱
好等等,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到了傍晚,我们在青山大门口集合,留了几张集体照,咔嚓,
咔嚓,定格了我们每一个人绽放的笑容。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放慢脚步感受身边最真实最朴素的一切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也希望同学们多留意周围曾经被我们遗忘的东西,别让时尚一刻不停地牵着我们走!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指导老师忙,没有空当场为我们讲解摄影
上的技术及一些拍摄技巧,但我们还是能够从这方面技术比较好的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很值得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的采风活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采风活动的已经达
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成员与成员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前不认得的,认得但不知道叫什么的,通过这次交流也都能够认识了,能够了解,这样对社团以后的事业才有帮助。
【篇二:采风总结】
文学采风是我们中文系的一项课程实践和艺术诸如写生摄影等,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是通过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的美,体会人文历史底蕴,凭吊古往今来。
触发创作灵感,才思泉涌而成隽
永之作。
虽然通过图书馆或者其他的方式比如互联网媒体也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是那样不免带着一种书卷气,少了一种李白式的自然飘逸,杜甫式的沉郁深重,王维式的哲理豪放。
纵观中国历史文人,通过游历大川名山,广结志趣相投之人。
一方面感受天地之广,时间之不待余。
生命之渺小。
另一方面希冀有所作为。
留名于青史。
所以作为中文系的同学有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都很珍惜,也积
极支持各种安排,尽量让这次活动更加成功,首先,在事前我们通过几次班会把这次活动的性质,意义,注意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争取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和响应。
整个前期工作中,做的最好的是班级宣传工作。
稍微差强人意的是个人的准备工作,通过上届学长的经验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我们选取了新农村建设和徽州楹联考察的论文题目,第一个题目牵涉到太多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第二个题目会联系到很多的历史和文化的相关知识,所以大家做的准备工作不是很全面,以至于在后期的采风创作交流会上大家说这两个题目有创作难度。
在实际采风过程中的三天,我们按照宏村—塔川—齐云山—西递—太平湖的计划将古徽州的一些重要人文自然景点做了大概的游历,有同学说时间不够,但是我觉得重点我们是去体验古徽州的文化,而个人体验的方面深度不一样,当然可能印象不能都说深刻,但是有些迥然不同的文化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说状元现象。
关于那条千古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对于读书积善的看重超出我的想象。
对于传统道德修为的重视超出了其他地方。
由此引发我的一点思考。
中国有两句句古语叫山高皇帝远。
穷山恶水多刁民。
历朝历代对南方山区的称呼都是南方蛮夷之地,蛮荒之地。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断断续续的组织了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在这两个村存在之前。
这里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人也还是人,做为中原的先进文化代表的西递宏村祖先发现这两个村庄的风水很好,至少到这说明他们决定在此安家立业之前,他们都是文化人。
他们带来了传统,这种传统征服了当地的人。
再者,徽州地区山多地少,所以为了生存,外出经商的成功而回乡创建学校宗祠等等。
由于宋朝总体上重文,并且是历史上第一个对商业不抑制的朝代。
所以成功的商人回到乡里由于背负传统文化的深刻使命,对于读书,为人等孔夫子提倡的君子品格有深刻的认识。
代代相传,形成一种趋同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有很强的凝聚性。
产生很大的向心力。
再说齐云山,由于自己知识的欠缺,在齐云山上没有感觉到道教的魅力,有很多现在的东西,比如说老子语录。
我去过一些著名寺院,比如说金山寺,灵隐寺,等宗教气氛很浓厚,现代的东西更多,但是在那种环境下。
闻着了了清香,能真切体会到一种宗教的宁静,神秘。
齐云山上感受最大的是云海。
山峰若隐若现,变化万千。
山上古亭,亭上孤人。
这也是一种宁静。
自然的宁静。
最后太平湖,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水域,我觉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都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水。
假若一个地方没有水,那么,这将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
初到合肥,感觉也是一样,也许是在云南生活的经历,冬天没有炭火,我也觉得这个城市有点死气沉沉。
皖
南采风正值寒秋。
露重天寒,西递的每个夜晚我都卷曲着身体才觉得给自己更多的热量让我沉入有火的世界。
回到太平湖,上船之后,第一意识就是上到最高处,极目远眺。
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面有一个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
登高意味着一种超越,追求一种开阔的视野。
还有在高处,你是最接近天的地方。
最虚无缥缈的境界,天代表神仙。
来自于魏晋以来的游仙传统。
水却是宁外一种境界。
当你在岸边青山绿水似乎与你无关。
当你置身于这宽广水面上,似乎你融入这一切。
远离外界的喧嚣。
纵观这一途,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比如说路边采菊花的婶婶阿姨。
留在古树百年年轮里面的历史,哪些秘不示人的历史。
但是我们也拾到了一些东西。
那一眼青山绿水。
那一声悠长的打更声。
然后那些青石板会记得我曾在上面锵锵的走过。
只是。
百年以后,他再看着后来人怀着这样那样的情思走过。
【篇三:文学采风活动总结与体会】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享受着春日的阳光,我们踏上了文学采风的旅途。
沿途的风景虽然一闪而过,但在我心中的印象是绿叶中夹杂着几朵小花,小花“浮”在绿叶上。
在绿叶上,花显现出一种艳丽美;在花朵下,绿叶显现出一种朴素美。
陶醉在花与叶的情境中,我们和旅行社的叔叔比赛背诗,从大家的口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从唐诗到宋词,从天文到地理,又有文学名著,又有读书故事……丰富多彩
伴着景观,听着词曲,来到了现代文学馆前面,立刻感到了威严无比——这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这是现代文学的结晶。
原本兴致勃勃的想要进去观看,可惜开馆时间没到,要在外面站几分钟,我垂头丧气地四处环顾,突然,一块石碑吸引了我,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巴金先生题的词。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巴金先生密不可分。
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是一个纯粹的现代作家,他在晚年时意识到自己有将一个时代的印记传承下去的责任。
他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现代作家作品。
所以建造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进入c楼,我发现了:玻璃门上都有一个手印,导游奶奶介绍这是文学馆的一大特色,手印是巴金先生的。
当我的手印上去是,我感到倍加骄傲,我的手印与巴金的几乎吻合,我感觉这也许是我与我语文学的缘分。
我一定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学,热爱祖国文学。
赵树理,鲁迅,冰心,叶圣陶,曹禺,老舍,丁玲,艾青,沈从文,矛盾,巴金,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学作者在导游奶奶的口中更加生动形象,他们的事迹印在我们心中,他们的著作代代相传。
再说导游奶奶,她是一位义工,她对文学的热爱,远远超过我们,她选择这条路的唯一动力就是文学,文学体现了她的生命价值,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
她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肩上也背负着传播和发扬祖国文学的责任!
在车上我回味着文学馆不禁入睡了,醒来时,已经快到目的地了。
下一站,梨花节。
从远处就听见人声鼎沸,闻其声,不见其影。
向小路望去,一条“梨花”路出现在眼前,沿着路径走下去,一会便看到了人群,人们拥簇在集市上,围在梨树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首诗,表达了我对春的赞美,对梨花的喜爱。
更写出了我对待文学的态度,我热爱写诗,热爱赞美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梨花!
本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身价值,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
我爱祖国文化,我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