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学案教学文档
学案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假如没有灰尘》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学会“忽而、面临、来源、分裂”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灰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灰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认识并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填表,总结灰尘的特点、作用和说明方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了解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既有好处也有坏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作业布置1. 学生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一、灰尘的特点: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二、灰尘的作用:有利、有害三、灰尘与人类的关系:两面性---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WPS文字 文档

7-30th英语中名词存在不可数名词和可数名词两类。
普通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可以按个数计算的,这类名词叫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分为个体名词(表示某类人或事物中的个体,如worker, farmer, desk, factory等)和集体名词(表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一群人或一些事物,如people,family 等)。
如果普通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是不能按个数来计算的,这类名词就叫不可数名词。
不可数名词分为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物质,如meat, rice, water, milk, orange 等)和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情况、品质等抽象概念,如work, homework, time, health, friendship等)。
1、关于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时,用单数形式;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时用复数形式。
名词由单数形式变成复数形式的规则如下:1. 一般的名词词尾直接加-s 。
如:book → books room → rooms house → houses day → days2. 以s, x, ch,sh, 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es 。
如:bus → buses glass → glasses watch → watches dish → dishes box → boxes3.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要先将y改为i再加-es。
如:city → cities body → bodiesfactory → factories等等。
4. 以f 或fe 结尾的名词,要将f或fe改为v再加-es。
如:half → halves leaf → leavesknife → knives wife → wives5. 特例[几米说:特例常常考,要记住。
]① child → children② man → men woman → women policeman → policemen(规律:man → men)③ tomato → tomatoes potato → potatoes heroCheroes negro →negroes几米说你可以这样记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米说:初中英语以o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只有这两个词加-es,其余的当然加-s喽! 如:photo → photos ]④ foot → feet tooth → teeth[几米说:oo变成ee。
教学设计方案Word 文档 (2)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1)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的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2)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总结: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学生回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人耳便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因式分解法——教案、学案、教学设计资料文档

【教学设计】因式分解法——教案、学案、教学设计资料文档教案章节:一、因式分解法简介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法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介绍因式分解法的定义,解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教学准备:教案、学案、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因式分解法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因式分解法的定义和意义,解释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展示因式分解法的解题过程。
4. 练习:学生进行因式分解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式分解法的重要性。
二、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讲解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提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教学准备:教案、学案、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因式分解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提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等。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展示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因式分解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
三、因式分解法的应用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因式分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解方程、求最大公因数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教学准备:教案、学案、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因式分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因式分解法在解方程、求最大公因数等方面的应用。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展示因式分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案格式文档

学案格式1. 简介学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
它是一份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内容的文档,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并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学案格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
2. 学案结构一份标准的学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2.1 标题学案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反映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应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中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2.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部分应包括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的辅助说明。
可以使用项目符号或编号来列举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4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部分应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若干个步骤进行介绍,每个步骤都需要明确的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
教师在编写教学步骤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进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部分应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教材、工具及其他辅助资源。
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时,要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新。
2.6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部分应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困难点,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3. 学案编写要点编写学案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清晰明了:学案中的内容应条理清晰,用语准确简洁。
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案格式和教学策略。
可以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重点明确:学案中应明确重点内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标注、颜色等方式来突出重点部分。
为学学案

4、本文运用的论证法有:
五、布置作业:1、想一想天下事是不是有难易区别?
2、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
而失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为学 [清]彭端淑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
三、点拨讲解:
这个故事启示学生: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关键在于“立志”,
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
实践。还要让学生了解这样设喻的客观效应:“人之为学”遇到困难时应有的根本
原则和态度。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6)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7)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8)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9)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10)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11)蜀之鄙有二僧
12)贫者语于富者曰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
1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板书:为学:为——容易
不为——困难
资:昏庸:旦旦而学——不知昏与庸 聪敏:弃而不用——与昏与庸无以异
蜀鄙二僧:贫:一瓶一钵(还)
富:数年、买舟(未能)
立志:聪敏:不学——自败
昏庸:力学——自力
四、练习测评:
1、表明到南海相当困难的句子是:
2、体现贫僧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句子是:
3、本文运用了对比,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 (2)第二段“吾昏、庸、聪、敏”的结果与为学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把“蜀鄙二僧”的故事放在事无难易结论之后,可不可以颠倒过来?作 者为什么选取与“为学”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的“两僧去南海”的事例作例证,选取 这一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4)指导学生讨论“蜀鄙二僧”故事的含义和作用? (5)你从最后的反问和小结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6)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7)第四段点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课文内容的挖掘和扩展:想一想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过 有什么感受?
学案格式文档

学案格式1. 引言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帮助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学案格式能够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学案格式,并提供一些编写学案的指导原则。
2. 学案格式学案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教学目标在学案的开始部分,应该明确列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2 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部分,应该列出教师准备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和资源。
这些材料和资源可能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准备好这些材料和资源,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2.3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学案的主体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确,并注明预计的时间。
2.4 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部分,应该列出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
这些任务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任务可以包括练习题、小组讨论、实验等。
2.5 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部分,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师可以回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3. 编写学案的指导原则编写学案时,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简明扼要:学案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每个部分的内容应该简要概括,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要点。
•逻辑清晰:学案的结构应该合理,内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
学生可以按照学案的步骤进行学习,不会产生困惑。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应该合理,既能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
•注重评估和反思:学案应该提供评估和反思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学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案模板_精品文档

学案模板简介学案(Lesson Plan)是教师为教授一堂课程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学案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学案模板,帮助教师快速、有效地设计学案。
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学年级:•教学科目:•教学时间:•教学地点: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学完后,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内容1–子内容1.1–子内容1.22.内容2–子内容2.1–子内容2.23.内容3–子内容3.1–子内容3.2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策略1:详细描述策略1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策略2:详细描述策略2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策略3:详细描述策略3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通过观察和互动,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学生的作业表现: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师的课堂反思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在本节课中,将需要以下教学资源:•资源1•资源2•资源3七、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时间:•内容:•资源:八、课后作业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如下:1.作业12.作业23.作业3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学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编写完整、详细的学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学案
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制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各科的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编制方法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
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编制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内涵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学案导学".
1,学习目标
2,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
3,学习方法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
4,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7:2: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一般栏目
年级学科教材课题教师
学习要点(目标)
重,难点分析
学习思路
学法指导
同步练习
自我测评
小结
练习答案和提示
资源链接(课外拓展)
学生水平差异对教学影响之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