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课堂练习(1)

合集下载

下期物理化学练习题

下期物理化学练习题
A、 简单反应B、 双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D、 以上都有可能
10、据碰撞理论,温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所占比例增加B、 碰撞数上升
C、 活化能下降D、 碰撞频率上升
11、 对于一个电解池,当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一定时,其正负离子迁移速度V+=( )V-,则正负离子迁移数关系为( )
A、K3[Fe(CN)6]B、KNO3C、K2C2O4D、KCl
21.在毛细管里装入润湿性液体,当毛细管右端被冷却时,则管内的润湿性液体将()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
C.不发生移动D.因失去平衡而左右移动
22.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mol·dm-3,反应的半衰期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0 s,初始浓度为0.024mol·dm-3半衰期为600 s,此反应为()
A. B. C. D.
29.混合等体积0.10mol·dm-3KI和0.08mol·dm-3AgNO3溶液得到一溶胶,在该体系中分别加入下述三个电解质:(1) NaBr, (2) CaCl2, (3) Na2SO4,则其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为()
A. (1)>(2)>(3) B. (3)>(2)>(1)C. (3)>(1)>(2)D. (2)>(1)>(3)
12、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
13、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下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
14、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 )
15、电动电位与胶体的电泳速度成正比。( )
16、所有过饱和现象都可以由开尔文公式来解释。( )
物理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

物理化学练习题含答案一

物理化学练习题含答案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1. 1 mol某一理想气体在恒定外压为1.01 x 102 kPa下,从10升膨胀到16升,同时吸热125 J则此过程的ΔU为多少焦耳?( )(A) -248 J (B) +842 J (C) -482 J (D) +482 J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 第一定律说明,封闭体系的(A) 吸热Q是状态函数(B) 对外做功W是状态函数(C) Q-W是状态函数(D)热力学能U是状态函数3.公式H=U+pV中,p表示什么含意?( )(A)体系总压力(B) 体系各组分分压(C) 1.01 x 102 kPa (D) 外压4.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后,下述答案中,哪一个不正确?( )(A) Q = 0 (B) W = 0 (C) ΔU = 0 (D) ΔH = 0 (E)都正确5.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若此变化为非恒容途径,则其热力学能的变化ΔU应为何值?( ) (A) ΔU = 0 (B) ΔU = C V (T2-T1)(C) ΔU不存在(D) ΔU等于其他值6本题中,Q V应为何值?( )(A) Q V=0 (B) Q V =C V(T2-T1)(C) Q V不存在(D) Q V等于其他值7. 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若此变化为非恒压途径,则其焓变ΔH应为何值?( ) (A) ΔH =0 (B) ΔH =C p(T2-T1)(C) ΔH不存在(D) ΔH等于其他值8.一个纯物质的膨胀系数a= 1/V(∂V/ ∂T)p = 1/T(T为绝对温度),则该物质的摩尔恒压热容C p,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 与体积V无关(B)与压力p无关(C) 与温度T无关9.若一气体的方程为pV=RT + a p(a>0), 则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 (∂U/∂V)T=0 (B) (∂U/∂p)T=0(C) (∂U/∂T)V=0 (D) (∂U/∂T)p=010.某理想气体的 =C p/C v=1.40,则该气体应为何种气体?( )(A) 单原子分子气体(B)双原子分子气体(C) 三原子分子气体(D) 四原子分子气体二、判断题:1. 因为Q,W不是系统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Q-W)的值也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物理化学课堂练习》PPT课件

《物理化学课堂练习》PPT课件
物理化学课堂练习
1.已知CO 2 (g)的ΔfHm⊙(298.15K) == –393.51kJ.mol-1,则
C(石墨)的ΔcHm⊙(298.15K) == __–393.51kJ.mol-1。 2. 1mol 25℃的液体苯在刚性容器中完全燃烧,放热3264kJ,
则反应2C6H6(l) + 15O2(g) == 12CO2(g) + 6H2O(l)的
__> 0。 6.某化学反应的ΔrGm⊝ =124 kJ.mol-1 ,若反应在等温等压的
平衡条件下进行,反应的ΔrGm = 0 。 7. 在等温等压下某吸热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rSm__> 0。
TΔrSm = ΔrHm - ΔrGm > 0 8.某放热化学反应的ΔrSm(298K)>0,则25℃时该化学反
9)对行反应 A Y,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 应速率常数相等。 错
2、填空 1)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反应掉3/4所需的时间是反应掉1/2所
需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是_____一_级反应。 2)反应AB,若A完全反应掉所需时间是反应掉一半所需时
间的2倍,则该反应是_____零______级反应。 3)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4.62×10-2s-1,则反应掉3/4所需要的
cA dcA
c cA,0
n
A
t
kdt kt
0
ln k2 ln t1 Ea ( 1 1 )
k1
t2 R T1 T2
Ea
R ln
t1 t2
(1 T1
1 )1 T2
时间为____2_l_n_2_/_k__。 4)比较相同类型的反应(1)和(2),发现活化能E1>E2,
但速率常数却是k1>k2,其原因是____指__前__因__子___。

物化下册习题教材

物化下册习题教材

物理化学下册练习题1. 对于原电池来说: A 正极是阴极,负离子向阴极迁移B 正极是阳极,负离子向正极迁移C 负极是阳极,负离子向负极迁移D 负极是阴极,负离子向阳极迁移2. 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101.0-⋅kg mol 增加至11.0-⋅kg mol 时,其电导率 κ和m λ将:A κ减少,m λ 增加B κ增加,m λ 增加C κ减少,m λ 减少D κ增加,m λ 减少3 、分别将CuSO 4、H 2SO 4、NaCl 、CuCl 2溶液从11.0-⋅kg mol 降低至 101.0-⋅kg mol ,则m λ变化最大的是:A CuSO 4B H 2SO 4C NaClD CuCl 24.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m 1= 101.0-⋅kg mol 和m 2=11.0-⋅kg mol 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R 1=1000Ω,R 2=500Ω,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2()1(:m m λλ为:A 1:5B 5:1C 10:5D 5:105. 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A )()()(2-∞+∞∞+=Cl Ca CaCl m m m λλλ B )(2/)()(2-∞+∞∞+=Cl Ca CaCl m m m λλλC )]()([2)(2-∞+∞∞+=Cl Ca CaCl m m m λλλ C )(2)()(2-∞+∞∞+=Cl Ca CaCl m m m λλλ6. 含0.002mKCl 与0.001mK 3[F e (CN)6]的混合水溶液的离子强度I 为A 0.011mB 0.008mC 0.006mD 0.005m7. 以下哪个不能有电导测定得到:A 平均活度系数B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难溶盐的K SPD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8. 298K 时,)(),(),(LiCl H LiI m m m λλλ+的值分别为 122221015.1,1050.3,1017.1----⋅⨯⨯⨯mol m S 已知LiCl 中的t +=0.34则HI 中的H +的迁移数为(设电解质溶液浓度比较稀,全部电离)A 0.82B 0.18C 0.34D 0.669. 298K 浓度为1001.0-⋅kg mol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最大的是:A C U SO 4B CaCl 2C LaCl 3D NaCl10. 浓度为m 的LaCl 3溶液(设其完全电离)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LaCl 3的活度a 为 A )/(4θγm m ± B 44)/(4θγm m ± C 44)/(27θγm m ± D )/(44θγm m ±11. A gBr(s) 在纯水H 2O 和浓度都是11.0-⋅kg mol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中 (a) NaNO 3 (b) Cu(NO 3)2 (c) NaBr (d) H 2O AgBr(s)溶解度递增的次序为:A c<d<a<bB a<b<c<dC d<c<a<bD b<a<d<c12. 经验公式)1(c m m βλλ-=∞适用于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 dm -3的溶液13. A l 2(SO 4)3的化学势µ与Al 3+ ,SO 42-的化学势µ+,µ-之间的关系为 A µ = µ++ µ - B µ =2 µ++3 µ- C µ = 3µ++2 µ- D µ = µ+- µ-14. 298K 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个 Na +迁移数t 1与t 2之间的关系为A t 1 < t 2B t 1 > t 2C t 1 = t 2D 无法比较15. 已知Cu 的两种氧化态在水溶液中转化时,电势间关系Cu Cu Cu V V −−→−−−→−++521.0153.02,试比较在水溶液中它们的稳定性大小: A Cu 2+ 大 Cu + 小 B Cu 2+ 小 Cu + 大C 两者稳定性相同D 无法比较稳定性大小16. 今设计一电池,以求反应 )(2)()(22s AgCl p gCl s Ag =+θ在298K 的反应热效应需要测定的原始数据为:A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温度的变化B )(S AgCl H m f θ∆C 298K 及其左右一系列温度下的电动势D 过程热Q17. 对于标准氢电极的规定是:A 01)(101325)(2982===+ϕ的氢电极的H a Pa H P KB 01)(101325)(2===+ϕ的氢电极的任意温度H a Pa H P C 01)()(2982==+ϕ的氢电极的为任意值H a H P KD 0298=ϕ的氢电极的K18. 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发生极化,电极极化遵循的规律是:A 电流密度增加时,阴极电势正移,阳极电势负移B 电流密度增加时,在原电池中正极电势负移,负极电势正移,在电解池中阳极电势正移,阴极电势负移。

ch2物理化学练习一

ch2物理化学练习一

物理化学练习(一)一、选择题1. 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有下述四种理解:(1) 状态一定,内能也一定(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3)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4) 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正确的是:( )(A) (1),(2) (B) (3),(4)(C) (2),(4) (D) (1),(3)2. 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A) 虽然Q和W是过程量,但由于Q V =ΔU,Q p=ΔH,而U和H是状态函数,所以Q V和Q p是状态函数(B) 热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它总是倾向于从含热量较多的高温物体流向含热量较少的低温物体(C) 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非功即热(D) 两物体之间只有存在温差,才可传递能量,反过来体系与环境间发生热量传递后, 必然要引起体系温度变化3. 在 SI单位中,压力的单位是:( )(A) atm (B) kg×m-2(C) Pa (D) mmHg6. (1) 体系的同一状态能否具有不同的体积?(2) 体系的不同状态能否具有相同的体积?(3) 体系的状态改变了,是否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发生变化?(4) 体系的某一状态函数改变了,是否其状态必定发生变化?*8. 压力为106 Pa的2 m3范德华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直至体系压力达到5×105 Pa时为止。

此变化中,该气体做功为多少? ( )(A) 2×106 J (B) 106 J(C) 105 J (D) 0 J12. 下述说法哪一个错误? ( )(A) 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一一对应(B) 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C) 封闭体系的任一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一一对应(D) 封闭体系的任一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示为实线14. 体系的压力p(体系)与环境的压力p(环境)有何关系? ( )(A) 相等(B) 无关系(C) p(体系)>p(环境) (D) 可逆变化途径中p(体系)=p(环境)15. 封闭体系中,有一个状态函数保持恒定的变化途径是什么途径? ( )(A) 一定是可逆途径(B) 一定是不可逆途径(C) 不一定是可逆途径(D) 体系没有产生变化17. “封闭体系等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Q p等于其焓的增量ΔH”,这种说法:( )(A) 正确(B) 需增加无非体积功的条件(C) 需加可逆过程的条件(D) 需加可逆过程与无非体积功的条件18. 理想气体从相同始态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到达相同的压力,则其终态的温度、体积和体系的焓变必定是:( )(A) T可逆 > T不可逆,V可逆 > V不可逆,ΔH可逆 > ΔH不可逆(B) T可逆 < T不可逆,V可逆 < V不可逆,ΔH可逆 < ΔH不可逆(C) T可逆 < T不可逆,V可逆 > V不可逆,ΔH可逆 < ΔH不可逆(D) T可逆 < T不可逆,V可逆 < V不可逆,ΔH可逆 > ΔH不可逆19. 在非等压过程中加热某体系, 使其温度从T1升至T2, 吸热Q, 则此过程的焓增量ΔH为:( )(A) ΔH=Q(B) ΔH=0(C) ΔH=ΔU+Δ(pV) (D) ΔH等于别的值20. 恒压下,无相变的单组分封闭体系的焓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一定21. 当体系传热给环境之后,其焓值: ( )(A) 必定减少(B) 必定增加(C) 必定不变(D) 都不一定22.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 ( )(A) Q=0 (B) W=0(C) ∆U=0 (D) ∆H=023.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 )因为∆H p = Q p,所以:(A) 等压过程中,焓不再是状态函数(B) 等压过程中,体系与环境无功的交换(C) 等压过程中,焓变不能量度体系对外所做的功(D) 等压过程中, ∆U不一定为零24. 下述哪一种说法错误? ( )(A) 焓是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B) 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焓变∆H才与体系吸热相等(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能进行热交换的能量25. 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A) 必定减少(B) 必定增加(C) 必定不变(D) 不一定改变26. 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

物化练习题(1)

物化练习题(1)

高材15级物理化学试题A一、分析及相图题1、真实气体的行为规则是什么?真实气体能否被液化?其条件是什么?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本身占有体积,分子不断作无规则热运动;能被液化,气体温度低于Tc(临界温度)。

2、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复杂反应是否适应?答:否,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对于非基元反应,只能对其反应机理的每一步基元反应适用。

3、现在有人想利用海洋中不同深度的温度不同,设计一种循环操作的机器,使海水的热力学能转换成有用的机械功。

这是不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答:不违反,海洋深层的温度低于表面,由于相对密度的原因,温度低的水总在海洋的下层,因为不是从单一的热源吸热做功,所以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4、任一封闭系统在任意指定的始末状态之间可设计出无数多个具体的途径,各具体途径的热和功皆不相等,但每个途径的热和功的代数和皆相等,原因何在?答:封闭系统在指定的始末状态之间,任一指定途径的Qi+Wi=Δu,而Δu是状态函数的增量。

对于指定系统,Δu只取决于始末状态而与途径无关,故各途径的热和功…5、气相反应NO(g)+1/2O2(g) → NO2(g)在298 K,101.325 kPa下进行。

若有关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故上述反应的△U = 0,又因是等温等压过程,Q=nC p,m△T=0。

此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对于一定质量一定组成的理想气体,其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有相变化或化学变化时不满足上述条件,也就是得不到ΔU=0的结论,只适用于系统在无相变化及化学变化且ω′=0的等压过程下的的情况,而有化学变化时套用公式则不对。

6、知道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否确定其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答:不能,反应级数由实验得到,可通过尝试法,半衰期法,初始速率法等加以确定,通常一个化学反应不是按其计量数所示个数分子直接碰撞,而是经过一系列分子直接碰撞发生的步骤7、一定量100℃,100 kPa的水,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变成水蒸气。

物理化学下学期习题课(1)

物理化学下学期习题课(1)

7)Ag + 2 Cl AgCl 反应在25℃,101.325kPa下进行放热127.07 kJ·mol-1,若布置成可逆电池,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则放热32.998 O O kJ·mol-1。该反应的 ∆r H(298K)=______, ∆r S m (298K)=_____。 m
θ θ ∆ r H m = Q p, m ⇒ ∆ r H m = −127.02kJ ⋅ mol −1
物 理 化 学
习 题 课








6)在0℃到100℃的范围内液态的水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如下关 系: lg (p/kPa) = -2265/ (T/K) +8.0187 某地区的气压只有60.0kPa,那么这个地区水的沸点为___89.8___℃。 lg60=-2265/T +8.0187 T=89.8℃
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 的量。
对。
物 理 化 学
习 题 课








9)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 液相组成都相同。
对,在三相线上,自由度数为零,为无变量系统,所以在此线上液相组成不变。
10)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对,F=3-P+2。













4)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 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错,弱电解质也适用。 5)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得到。 错,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6)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错,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7)恒温、恒压下∆G>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错,恒T、P,W’=0时, ∆G>0 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物理化学下册基础复习题 (1)

物理化学下册基础复习题 (1)

( b) 相同; (d)无法确定。
PtlH 2(g,p 1) IW(α) IH/g,p 2) !Pt
9. 可通过电动势的测定来求难溶盐的 活度积K,p。下列电池 中的 ( 用 于求 AgBr(s)的K,p。 (a) Ag(s) IAgBr(s) IKBr(b) 1Br2 (1) !Pt; (h) Ag(s) !Ag•[α(Ag•)] ii (c) Ag(s) I Ag [α(Ag•)]
114
= 0. 228 mol•kg- /27

I
7 . 2 .1 填空题
= ÷[ b(
=÷[O. 1×归×0. 1×( -1) ] mol·kg- =0. 6 mol·kg-1
1 2
1. 192 970 电解 水的反应为 H2 0=H2 (g)+ 土 02 (g),析出 1 mol氢气和0.5 mol氧气 2 时 �= 1 。 根据法拉第定律,Q=zF�=(2×96 485×1) C = 192 970 C。 2. 相同;不同 无限稀释溶液中离子独立运动 ,互不影响,所以三种潜液中c i- 的迁移速率 相同。而电解质 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不仅与该离子的迁移速率有关,还与溶液 中其他离子的迁移速率有关。正离子『,Na•和 K 的迁移速率是不相等的,所 以三种溶液中c1 的迁移数不同。 3. 0.018 2 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 A m =KfC,求 A m 需要先求电导率 K。采用电导池测定 K(NH3 •H2 0) - l Kcell R(KCl) 洛液的电导率时,K = G 一 =一一 ’ 故 - R(NH ·H 0) ,求得NH3 ·H2 0 A, R K(KCl) 2 3 的电导率
2
3 I.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1 mol·dm- 和1.0 mol •dm-3的不同电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电化学选择题1. 描述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的产物的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欧姆(ohm )定律B.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C. 法拉第(Faraday )电解定律D. 能斯特定律2. 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B. 弱电解质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 ·dm -3的溶液3. 科尔劳施认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开方成线性关系,)1(c β-=∞m m ΛΛ,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的1mol·dm -3的溶液4. 在HAc 电离常数测定的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 )。

A. 电导率B. 电阻C. 摩尔D. 电离度5. 291K 时纯水的∝m Λ为4.89×10-2 S ·m 2·mol -1,水中C H +=C OH -=7.8×10-8 mol·dm -1,则291k 时纯水的电导率κ为:( )S ·m -1 。

A. 3.81×10-6B. 3.81×10-8C. 3.81×10-7D. 3.81×10-56.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dm -3和0.1 mol.dm -3的不同价型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 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5B. 5:1C. 1:20D. 20:17. 在298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电导率(S ·m 2·mol -1)最大的是( )。

A. 31La 3+ B. 21Mg 2+ C. NH 4+ D. H + 8. 在298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电导率(S ·m 2·mol -1)最大的是( )。

A. CH 3COO — B. Br — C. Cl — D. OH —9. 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D. 理想稀溶液10. 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离子的本性B. 电解质的强弱C. 共存的它种离子的性质D. 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11. 离子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子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自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 因此, 离子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

它们的关系是A. 无论什么离子,它们的运动速度愈大,• 迁移的电量就愈多,迁移数也愈大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D. 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12.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

这种标准电池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 可逆性大B. 高度可逆, 电动势温度系数小, 稳定C. 电池可逆, 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D. 电动势精确已知, 与测量温度无关13. 为了测量双液电池的电动势, 在两电极之间需要用盐桥来联接, 在下列各种溶液中可作盐桥溶液的是A. 可溶性惰性强电解质溶液B. 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几乎相同的稀溶液C. 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几乎相同的浓溶液D. 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接近, 浓度较大的惰性盐溶液14. 为了测定电极的电极电势, 需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 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电势的数值。

按照目前惯用的电池符号书写方式和IUPAC 对电极电势符号的规定, 待测电池符号应是A.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B.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C.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D.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23. 在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作为电动势的量度标准。

下列电池中可作为标准电池的是A. 丹聂尔电池B. 伏打电池C. 韦斯登电池D. 伽法尼电池15. 在KOH 水溶液中,使用二个铂电极进行水的电解,当析出1mol 氢气和0.5mol 氧气时,需要通过的电量是:A. 1F ;B. 1.5F ;C. 2F ;D. 4F16. 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s m 2mol -1的CuSO 4溶液中,加入1m 3的纯水,这时CuSO 4摩尔电导率为:A. 降低;B. 增高;C. 不变;D. 不能确定17. 某电池反应可写成(1)H 2(p 1)+Cl 2(p 2)=2HCl 或 (2)1/2H 2(p 1)+1/2Cl 2(p 2)=HCl ,这两种不同的表示式算出的E 、E 、θG r ∆和 θK 的关系是:A. 21E E =,θθ21E E =,θθ21G G r r ∆=∆,()221θθK K =; B. 21E E =,θθ21E E =,θθ212G G r r ∆=∆,()221θθK K =; C. 212E E =,θθ21E E =,θθ21G G r r ∆=∆,()221θθK K = D. 212E E =,θθ21E E =,θθ21G G r r ∆=∆,()θθ212K K = 18. 某一电池反应,若算得其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A. 正向进行;B. 逆向进行;C. 不可能进行;D. 反应方向不确定19. 为求AgCl 的活度积,应设计电池为A. Ag ,AgCl|HCl(aq)|Cl 2(p )(Pt);B. (Pt)Cl 2(p )|HCl(aq)||AgNO 3(aq)|Ag ;C. Ag|AgNO 3(aq)||HCl(aq)|AgCl ,Ag ;D. Ag ,AgCl|HCl(aq)|AgCl ,Ag填空题1. 通常是利用 测定电导池溶液的电阻,然后求电阻的倒数即得到溶液的电导。

2. 科尔劳施得出在极稀强电解质溶液中,摩尔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

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一般室温时,若升高温度则溶液的电导 。

4. 在25℃无限稀释的含阳离子溶液中,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最大。

5. 原电池两极,用导线联接上,立刻产生电流,电子的流动是从 极(即 极)经导线进 极(即 极)。

6.在电解池中,电解质正离子通过溶液向极迁移,负离子向极迁移,与此同时,极上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极上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第十章表面现象1.表面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有些自然现象与表面现象并不密切相关,例如()A. 气体在固体上的吸附B. 微小固体在溶剂中溶解C. 微小液滴自动呈球形D. 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混合2.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A. 表面能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C. 表面张力D. 附加压力3.表面张力是物质的表面性质,其值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它与下列因素无关()A. 温度B. 压力C. 组成D. 表面积4.对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大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B. 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C. 大于或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D. 都不对5.常见的一些亚稳现象都与表面现象有关,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过饱和蒸气是由于小液滴的蒸气压小于大液滴的蒸气压所致B. 过热液体形成的原因是新相种子──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太小C. 饱和溶液陈化,晶粒长大是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的小D. 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6.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理吸附是分子间力起作用,化学吸附是化学键力起作用B. 物理吸附有选择性,化学吸附无选择性C. 物理吸附速率快,化学吸附速率慢D. 物理吸附一般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一般是单分子层7.以下的说法中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基本假定的是()A.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B. 吸附分子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C. 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互相影响D. 吸附热与吸附的位置和覆盖度有关ngmuir吸附等温式有很多形式,而最常见的是θ=bp/(1+bp) ,但它不适用于()A. 多种分子同时被强吸附B. 单分子层吸附C. 物理吸附D. 化学吸附9.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和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的明显区别是()A. 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大,溶液表面的吸附量小B. 固体表面的吸附与压力有关,溶液表面的吸附与压力无关C. 溶液表面可以产生负吸附,固体表面不产生负吸附D. 溶液表面的吸附量大,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小10.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A. 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B. 一定具有亲水基C. 一定具有亲油基D. 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11.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A. 乳化作用B. 增溶作用C. 降低表面张力D. 增加表面张力12.液体对光滑表面的润湿程度常用接触角来量度,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θ= 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不润湿B. θ= 18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润湿C. θ= 90°时,是润湿与不润湿的分界线D. 0°< θ< 90°时,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小13. 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A. 一定等于零B. 一定不等于零C. 一定大于零D. 一定小于零14.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性质是不正确的?( )A. 微小晶体的蒸气压较大B.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D. 微小晶体不稳定15. 对物理吸附的描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 吸附速度较快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C. 吸附热较小D. 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16. 一定条件下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的半径( )A. 无关B. 成正比C. 成反比D.不确定17. 若多孔性物质能被水润湿,则当水蒸气含量较大时,可首先在该多孔性物质的孔隙中凝结,这是因为( )A.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凸液面的蒸气压B.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凸液面的蒸气压C.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凹液面的蒸气压D.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凹液面的蒸气压18.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吸附力不同B. 吸附速度不同C. 吸附热不同D. 吸附层不同19. 当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半径为R 的小气泡时,泡内压力与泡外压力之差为( ) A.R γ2 B. R γ4 C. -Rγ4 D. 0 20. 若天空云层中小水滴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一定是( )A. 大水滴变大,小水滴变小B. 大水滴变小,小水滴变大C. 大小水滴都变大D. 大小水滴都变小21. 表面活性剂是(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B.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D.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填空题1. 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力的存在是由于 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