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推荐5篇)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第1篇1、南北气温的差异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P33中的图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一个一熟2、东西干湿的差异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我国气候特点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P39中的图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答案)

东南亚知识点一、位置(1)交通位置:。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90°E—140°E 10°S—23.5°)。
二.范围(11国)(1)中南半岛:六个国家:。
(2)马来群岛:六个国家:。
(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2、气候::分布,降水类型:。
:分布,降水类型:。
3、河流:(1)主要河流:注入印度洋:。
注入太平洋:。
(2)主要水文特征:相同点:①;②;③。
不同点:①中南半岛径。
②马来群岛径。
(3)水文水系特征:①马来半岛:流向:;上游:;下游:。
②马来群岛:。
四.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稠密,人多地少)1、人口及分布:①是世界上人口的地区之一。
②集中分布在。
③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改过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
2、人种与宗教:属于人种。
居民大多信仰。
印尼、马来西亚把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教。
3、集中: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五. 经济发展1、东南亚经济发展区位因素:(1)有利:①。
②。
③。
(2)不利:①。
②。
2、农业生产(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盛产)。
①,主要粮食作物。
②。
主要经济作物:。
(2)区位优越条件:。
(3)特色农产品:主要稻米出口国:。
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3、著名矿产(1)锡矿带:。
(2)石油:。
4、经济特征:(1)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统治,致使经济结构、为主。
(3)东南亚各国家独立后,为了振兴经济,比较重视发展。
(4)近年利用当地,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加工工业,取得显著的成效。
(5)东南亚有丰富的资源。
六. 东南亚热点问题探究1、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因素:①。
②。
③。
2、印尼地震、海啸:原因。
3、克拉地峡①巨大的经济意义,。
②对我国的影响:。
4、缅甸迁都:原因:。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知识点整理
第二节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它是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和东南亚,东亚各个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填写东南亚地区图
A
B
c
大洋)
D
E
F
G
H
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
东南亚气温高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中南半岛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填写中南半岛的河流
A
B
c
D
E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新加坡比重最大。
填写东南亚的国家和城市
国家:
a
b
c
d
e
f
g
h
i
j
k
城市:
2
4。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是仅把书本和表象,摄入底片的照相机;智慧是洞悉穿刺事物,本质和内核的透视仪。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东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东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和范围(1)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细长陆地部分叫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共有20000多个岛屿,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和菲律宾等国。
东南亚共包括十一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
(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10°S海陆位置:东南亚北连中国的陆地部分,南邻大洋洲,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该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1080千米,最窄处仅有37千米,可通行载重约15万吨的巨轮,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多经过这里。
新加坡位于海峡最窄处,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尤为重要”。
2地形中南半岛:地形北部山地,南部冲积平原,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地势北高南低。
马来群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崎岖,平原狭小,多分布在沿海地区3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
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
每年分旱(11~次年5月)、雨(6~10月)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界线:大致以10°N为界知识拓展热带雨林气候每天对流雨的形成(注重积累)每天上午气温很快升高,水汽在空中大量凝结,几乎每天午后两三点钟,天空即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急骤的对流雨。
东南亚城市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城市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东亚、南亚和大洋洲之间,包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
该地区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西隔马六甲海峡与南亚相望,北与中国、印度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二、气候特点东南亚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在25℃-31℃之间。
该地区季风明显,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气候湿热。
台风频发,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对城市和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三、自然资源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金、银、铜、锡、水稻、橡胶、棕榈油等。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橡胶和棕榈油生产国,菲律宾和泰国是重要的矿产资源输出国。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四、城市发展东南亚城市化进程迅速,主要表现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加速,东南亚很多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城市也是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南亚主要城市包括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菲律宾的马尼拉、新加坡、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老挝的万象、柬埔寨的金边等。
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了人口、财富和权力,成为国家经济和政治的中心。
五、环境问题东南亚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
其中,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城市供水不足,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垃圾处理等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东南亚城市地理知识点涉及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城市发展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对于了解东南亚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东南亚城市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考地理东南亚知识点总结

中考地理东南亚知识点总结1. 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南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缅甸等十个国家。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相交的位置,地处航运通道枢纽。
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决定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 地形地势东南亚地势多为山地、高地,少数平原地区。
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一带是地震带,火山活跃,一些火山岛屿地表上有火山熔岩带,火山喷发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
东南亚还有一种特殊的地貌叫喀斯特地貌,是溶蚀形成的地貌。
3. 气候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度高,多日照,降水多。
湿度大,纬度低,气温高,年均温在24℃-30℃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由于受季风影响,东南亚地区分为旱季和雨季,雨季在5~11月之间。
东南亚地区处于热带冷、暖、热气团的交汇区,所以台风、热带低气压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4. 自然资源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丰富,以沙特阿拉伯之后,印尼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石油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茅之列。
东南亚国家资源丰富,如印尼棕榈油、马来西亚天然金橘、菲律宾糖蔗等农产品属世界一流。
5. 人口和城市东南亚地区总人口多,约有6.8亿。
其中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世界第14位,人口轻世界第四位。
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多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诸河地区。
6. 经济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和水产业生产基地,热带农作物、糖、棕榈油、稻米、茶、咖啡、橡胶、水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7. 热带雨林东南亚地区拥有全球占比40%的热带雨林,其中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最为著名。
被称作地球之肺。
但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导致了热带雨林的砍伐,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
总之,东南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资源丰富,使得东南亚地区成为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东南亚建筑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建筑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东南亚地理环境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地理环境多样且气候湿热。
东南亚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因此植被茂盛、降雨充沛。
东南亚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许多山脉和丘陵地带,同时也有广泛的河流分布。
其中湄公河、湄洲河和红河等河流是东南亚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河流。
另外,东南亚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菲律宾的长滩岛等。
二、东南亚建筑风格1. 建筑形式东南亚建筑风格独特,受到了印度、中国、阿拉伯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建筑形态。
东南亚建筑通常采用木质结构、竹子和茅草等自然材料,屋顶多为坡屋顶或者曲尺状屋顶,以适应热带潮湿的气候。
2. 佛教和印度教建筑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和印度教建筑也是其特色之一。
受佛教和印度教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有许多宗教圣地和寺庙,如泰国的曼谷大皇宫、柬埔寨的吴哥窟等。
这些建筑常常采用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富丽堂皇。
3. 传统民居建筑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传统民居多为木质或竹制结构,屋顶采用茅草或者竹片覆盖,以抵抗热带气候的侵蚀。
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通常呈现出简洁、精致的风格,与自然和谐共存。
三、东南亚建筑材料1. 木材东南亚地区是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木材是其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东南亚地区的建筑大多采用榉木、椰木、柚木等木材,这些木材质地坚硬、性能优良,适合于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的制作。
2. 竹子竹子也是东南亚地区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因其质轻、韧性强、易加工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的制作。
东南亚地区的许多传统民居和宗教建筑都采用竹子制作,展现出优美的建筑风格。
3. 石材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寺庙和宫殿等建筑采用大理石、赤铁矿石等石材进行建筑和装饰,这些建筑常常在阳光下呈现出耀眼的金碧辉煌,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4. 茅草在东南亚地区,茅草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中。
(完整版)地理东南亚知识点归纳

东南亚一、位置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 —140°E 10°s —23°26’N ),跨南北半球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地处亚洲东南部。
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点:(1)中南半岛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地势:地势北高南低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内力:地壳强烈上升外力:河流下切(侵蚀)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地形对降水影响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
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五、居民、资源1、人口: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5.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0%。
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
其中,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人口组成来看,本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广东和福建。
2、人种:绝大部分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岛屿的沿海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的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的知识点总结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140°E10°s—23°26’N),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
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
震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
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五、居民、资源
1、人口:
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5.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0%。
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
其中,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人口组成来看,本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广东和福建。
2、人种:
绝大部分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岛屿的沿海平原。
3、宗教:
大部分信仰佛教。
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着名佛教建筑。
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菲律宾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4、资源——矿产、农产
(1)矿产:种类丰富、储量大。
尤其以锡和石油最为着名。
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锡矿带)其中,马来西亚是世界锡产量最大的国家。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文莱。
尤其是印尼,集中于苏门达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主要输往日本。
(2)农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
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其中,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
主要生产国有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
其中,泰国是世界稻米出口最大国。
六、经济状况
(一)经济概况
1、农业:
2、工业:
基础薄弱,近几年发展迅速。
尤其新加坡已成为新兴工业国,拥有石油、冶炼、加工、造船、机械、制造业以及高技术的电子工业。
而印尼、泰国、菲律宾也发展了机械、化肥、服装、鞋帽、电器装配等多种工业。
3、旅游业:
是东南亚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利用多样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民情,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经济特征及成因
1、经济特征:
(1)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2)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成因
(1)自然条件:东南亚地处热带,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是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并且矿产资源丰富,以石油、锡最为着名。
(2)历史原因: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统治,将东南亚许多国家作为他们摄取廉价原料的宝地,并压制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他们倾销工业产品,丛中牟取暴利。
(3)生产习惯:独立后的各国虽然比较重视发展工业,但由于生产习惯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对大部分国家来说,要彻底改变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