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进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教育(公元前2000年-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主要是由家庭和社会进行的。

贵族子弟通过家庭教育和私塾学习,学习经书、礼仪和文学。

同时,孔子提出了儒家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学习。

这一时期的教育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2. 封建教育(公元1840年-1911年)封建教育时期,教育逐渐形成为了官方教育和私人教育两个体系。

官方教育由官方设立的学校进行,主要培养士人和官员。

私人教育则由私塾和家庭进行,主要面向富有阶层。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经世致用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但缺乏普及性。

3. 新式教育(1911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新式学校开始涌现,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同时,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开始引入中国。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科学素质和现代化思维,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4. 社会主义教育(1949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了社会主义教育阶段。

政府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普及教育。

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力发展和配置,教育体制逐渐完善。

同时,政府也重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各类人材。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5. 现代教育改革(现在-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同时,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预国际交流和合作。

未来的教育改革将进一步关注个性化教育和技术创新。

总结: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封建教育、新式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改革等阶段。

从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到现代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向来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改革开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古代教育1.1 儒家教育的兴起: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注重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2 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材,培养了大量的文化精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3 私塾教育的兴旺:私塾教育成为古代中国教育的主要形式,由私人或者地方政府设立,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官员。

二、近代教育2.1 西方教育的传入: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包括传教士学校和学堂,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新式学堂的兴起:近代中国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洋务运动中的船政学堂和北洋大学堂,为培养现代化人材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引入了西方科学知识和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材。

三、现代教育3.1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

3.2 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建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实行全民教育,推动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发展。

3.3 科技教育的兴起:中国注重科技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四、改革开放4.1 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4.2 职业教育的兴起: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材。

4.3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五、未来发展方向5.1 提高教育质量: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1世纪教育和未来教育五个部分,详细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1.1 古代教育的起源:古代教育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师友教育。

1.2 教育思想的演变: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1.3 教育体系的建立:秦汉时期开始建立了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并逐渐形成了封建教育体系。

二、近代教育:2.1 儒学复兴: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教育,科举制度得以发展。

2.2 西学东渐:19世纪中叶,近代教育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和理念。

2.3 教育改革:晚清时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综合性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

三、现代教育:3.1 民国时期的教育:建立了新式学校制度,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3.2 抗战时期的教育: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但也催生了一大批教育家和学者。

3.3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普及了基础教育,推动了教育公平。

四、21世纪教育:4.1 教育信息化:21世纪教育开始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4.2 素质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3 教育改革: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

五、未来教育:5.1 教育现代化:未来教育将继续推进现代化,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5.2 创新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3 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将致力于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

总结: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走向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变迁。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到现代教育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公元前21世纪-1840年)古代中国的教育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

最早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父母亲自教导子女。

随着社会的发展,孔子创办了私塾,成为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塾以经书为教材,注重礼仪、音乐和文字的学习。

这种教育形式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二、近代教育(1840年-1949年)近代中国的教育经历了西方教育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教育,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

最著名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新学”运动,提倡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教育思想。

同时,中国传统教育也受到了冲击,私塾逐渐减少,学堂和学校开始兴起。

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学堂条例》,确立了现代学校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三、现代教育(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被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951年,中国实行了全面的义务教育制度,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此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学数量和规模大幅增加,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起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三个阶段。

从古代的家庭教育到近代的学堂教育,再到现代的全面发展,中国教育不断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的演变,以及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古代教育(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传统,强调孝道和文化修养。

贵族子弟接受私人家庭教育,学习经典文化和礼仪。

而普通百姓则通过民间学堂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

2. 封建社会教育(公元1840年-1911年)19世纪初,中国面临外国侵略和内部动乱,这促使中国开始进行现代化教育的改革。

清朝政府建立了官办学校,开始引进西方科学和技术知识。

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行农村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等。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迅速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科学技术教育得到重视。

4.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1978年至今)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中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幅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5. 当前的教育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另一方面,教育评价体系仍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培训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改革创新。

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普及教育,中国教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1. 古代教育(公元前2000年-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的教育主要由私塾教育和官方教育组成。

私塾教育是由有学问的人在家中或者庙宇中传授知识,主要培养士人阶层。

官方教育则由政府设立的学校进行,培养官员和士人。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经典的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2. 近代教育(1840年-1949年)近代中国的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在清朝末年,中国开始设立学堂和学校,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培养专业人材和士兵。

1905年,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京大学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始。

此后,中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大学和学院。

3. 新中国教育(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教育为人民、全民教育”的宗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推动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启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

近年来,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总结起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私塾教育、近代教育和新中国教育三个阶段。

从古代的经典学习到现代的普及教育,中国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中国教育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公平、更创新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材做出贡献。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古代教育: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朝,中国就已经开始有组织的教育机构。

当时的教育注重经典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君子文化和忠诚于统治者。

公元前1世纪,中国建立了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

封建帝国时代:唐朝时期,中国的教育达到了高峰,建立了许多著名的学府,如长安书院、洛阳书院等。

这些学府以科举制度为导向,培养官僚和士人。

宋朝时期,推广民间教育,培养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子弟,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现代教育: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教育理念。

1905年,兴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启蒙。

随后,一系列的重要教育相继实施,包括1901年实行的“新学”教育、1912年成立的教育部、1919年的“五四运动”等。

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开放政策,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5年,中国启动了“义务教育免试”,解放了学生的入学权。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如高考制度、大学扩招、教育体制等。

此外,发展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现状:当前,中国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

中国教育体制已经初步形成,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

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教育公平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从古代注重道德教化,到现代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朝着科学、平等、优质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教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革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系统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1.1 儒家教育的兴起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领主导地位,强调孝道、仁爱和礼仪等传统价值观。

1.2 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考试选拔人材,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3 科学技术教育的萌芽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如数学、医学等领域逐渐形成。

二、近代教育2.1 西方教育的引进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如学堂、学校等,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2 教育改革的探索近代中国也浮现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探索,如新学、新式学堂等,试图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2.3 教育思想的碰撞近代中国的教育思想也经历了多次碰撞,如民族主义教育、现代教育等,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教育3.1 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现代中国建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

3.2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现代中国也在不断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教育公平性。

3.3 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四、教育改革4.1 课程改革中国教育系统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2 教育评价改革中国也在进行教育评价改革,从传统的考试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教育体制改革中国也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如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更加灵便多样的教育体制。

五、未来发展5.1 人材培养的重点未来中国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材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材。

5.2 教育公平的提升未来中国也将继续加大教育公平的力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

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

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2004年1月6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发展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小学)等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

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普及基础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999年全国有小学58.23万所,在校学生1354.96万人;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9%,五年巩固率达到92.48%;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

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

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全国共有幼儿园18.11万所,在园幼儿2326.26万人。

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我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3.9%中国少先队员达1.3亿名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

1997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达33,464所,在校生1869.76万人。

各类就业培训中心2,100余所,每年培训待业人员约100多万人。

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18.9%提高到1999年的56.47%。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

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

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

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学历层次的教育。

高等教育中大学专科学制为2-3年,本科学制通常为4年,医科为5年,此外有少数工科院校实行5年制。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50年来,全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981年起中国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增加了活力,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结构趋向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本专科招生数275.45万人,研究生层次,全国共有研究生23.35万人,攻读博士学位的有5.4万人,攻读硕士学位的17.95万人;研究生共计招生9.22万人,其中博士生1.99万人,硕士生7.23万人。

1979年至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大学本专科毕业生82.91万人,为前30年的2.58倍。

1981年至1996年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共培养博士20,514人,硕士285,943人。

1996年大学本专科招生与研究生招生之比为1:16.26;本科生与专科生招生之比为1:0.91。

本专科招生种类结构的变化是:文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类均有所增长,其中财经类增长最为突出;理工类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研究室或研究所有3,400多个。

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学科点近50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150个,还将筹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科技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获奖项目占全国颁奖总数的50%;在哲学、社会学研究方面,由高等学校牵头或参加的"八五"国家规划获奖项目占全部项目的近60%。

[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包括各级各类以成人为教学对象的学校教育、扫盲教育和其它形式的教育。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迅速。

1999年成人高等学校达871所,开设函授、夜大学的普通高等学校约800所;本专科共招生115.77万人。

1999年毕业88.82万人。

1998年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成人学校中,农民中专有421,在校生20.02万人;农民中学4229所,在校生43.92万人;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54,924所,有8千余万人接受了各种培训,估计占农村劳动力的12.2%。

农村成人教育为农村的发展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

迄今受训人员已超过2亿人次。

高、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发展较快。

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224个,截止2000年上半年累计报考人数10404万人次,本专科毕业生290多万人,中专自学考试毕业生40.15万人。

1998年全国举办扫盲学校(班)13.42万个,参加扫盲学习结业人数320.89万人。

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教育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派出留学工作健康发展,来华留学人员逐年增加,对外学术交流广泛开展。

通过教育对外交流广泛地吸取了国外的有益经验,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进了我国与合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十多年来,我国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人员达32万人;接受来自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达34万多人次;派往国外任教的教师、专家1,800人;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4万人;我国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专家、学者与邀请来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均达到11,000多人。

1996年我国向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各类留学人员达1万多人,有267所高校接受了160个国家和地区近33,000名留学生长期或短期来华学习;为帮助各国培养科技、文化和翻译人才,向3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教学课程的学校派出了汉语教师,同时向各国派出任教或短期讲学的教师达5,000多名;一年中我国高等学校还聘请了3,760多名外国专家、外籍教师来华讲学或工作;1996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派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者达2,099人次,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达1,316个;由我国高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140个,邀请来华参加学术会议的学者和有关人士达5,000多人,来我国访问的代表团组近130个。

我国对外教育援助工作取得新进展。

从单纯的援建学校设施逐步转向项目化发展,使受援国增强了办学能力,提高了办学水平,得到这些国家政府的很高评价。

二十多年来,外国和国际组织对我国教育的双边和多边援助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提供多边援助的国际机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以及其它国际组织。

仅世界银行给我国教育发展项目的贷款即达14.7亿美元,其余国际组织对我国的援助总计在1亿美元以上。

近年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对大陆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教育交流与合作逐渐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超过100万中国成第六大留学目的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华留学生增加近一百八十倍四、结束语对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来讲,教育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

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据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每10万人口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分别为:大专以上的2,065人;高中的8,282人;初中的27,283人。

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满足青年人接受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教育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