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摄影艺术与鉴赏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赏析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赏析这是一台凤凰牌的老式胶卷相机,型号是dc886,全手动单反,当然不是数码的,搭载的是一颗50mm的定焦镜头,光圈是f1.8到f22的,年龄上,这台相机应该比我大上几岁。
但我今天讲的不是相机,而是相机所体现的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
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
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
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
正如作家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
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
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
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
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
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
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
这六点都是摄影艺术特有的性质,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
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照片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
摄影读书笔记

摄影读书笔记摄影,一门用光影和瞬间定格永恒的艺术。
在探索摄影的世界里,我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每一本都像是一扇通向不同视觉领域的窗户,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摄影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表达自我、传递情感和讲述故事的方式。
书中提到,好的摄影作品应当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看到照片的瞬间,仿佛能够走进摄影师所创造的那个世界。
这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在拍摄时,是否只是在盲目地追求画面的美观,而忽略了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另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是《论摄影》。
它探讨了摄影与现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摄影是对现实的一种截取和选择,摄影师通过镜头决定了观众所能看到的内容。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其实都是对现实的一种主观解读。
我们可以选择突出某些元素,弱化某些元素,从而塑造出一个独特的视觉形象。
然而,这种主观选择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摄影作品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或者说,摄影作品所呈现的“真实”,是否只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真实?《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摄影工具书。
它系统地介绍了摄影的技术层面,包括相机的操作、光线的运用、构图的原则等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明白了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不同的光线方向、强度和色彩,会给照片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顺光能够清晰地展现物体的细节,但可能会使画面显得平淡;逆光则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轮廓和氛围感,但也容易导致主体曝光不足。
掌握好光线的运用,就像是掌握了一把打开精彩摄影世界的钥匙。
构图也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心构图可以突出主体的重要性,三分法构图则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富有美感。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而对角线构图则能够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张力。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需要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灵活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
除了技术层面,摄影还与审美息息相关。
阅读《摄影与视觉文化》让我了解到,摄影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反映。
摄影技巧与艺术读后感

摄影技巧与艺术读后感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是通过镜头记录生活的瞬间,更是通过光影和构图展示作者的独特视角、情感和观点。
阅读了一本名为《摄影技巧与艺术》的书籍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理解,分享我对摄影技巧与艺术的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摄影技巧相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是稚嫩的。
但通过阅读《摄影技巧与艺术》,我不仅学习了基本的器材和技术知识,更深入了解了摄影所蕴含的艺术性。
作者首先阐述了摄影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影、曝光、对焦等要素都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这使我对如何正确使用相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而分析和讲解各种拍摄技术的章节则让我充分了解到了摄影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从夜景摄影到人像摄影,再到风景摄影和纪实摄影,每个章节都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机会,帮助我逐渐熟练掌握各种技巧。
然而,仅仅拥有技术知识是不够的。
摄影艺术要求摄影师具备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
在《摄影技巧与艺术》中,作者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讨论构图时,书中指导我们通过线条、对称、比例等元素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画面。
这让我明白,要想突破平庸,摄影师需要懂得如何运用各种构图技巧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更为重要的是,艺术性的摄影需要摄影师的感性表达和独特视角。
世界上拥有数以亿计的摄影师,但独一无二的作品却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传达思想和情感的作品。
《摄影技巧与艺术》中的文字启发了我对摄影的思考,教会我去捕捉和表达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情感,而这正是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此外,《摄影技巧与艺术》对后期制作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我学到了如何使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提升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通过增强对比度、调整色彩平衡和剪裁照片等手段,我可以更好地呈现我所拍摄的主题和情感。
读完《摄影技巧与艺术》之后,我对摄影的理解和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技术,还启发了我对摄影艺术的思考。
《摄影艺术赏析》读后感

《摄影艺术赏析》读后感《摄影艺术赏析》读后感《摄影艺术赏析》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整理的《摄影艺术赏析》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
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
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
摄影艺术欣赏也叫摄影鉴赏。
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
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
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
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
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
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技巧体会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技巧体会电科062 065203205姚委靖2008年5月31日Saturday摄影艺术的欣赏与技巧体会要拍什么?在拍什么?这两个问题只是对自己照片进行审核的最低要求。
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时间在按快门前,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则是在照片形成后。
要拍出好照片,还得在这两个问题中间插一个“怎么拍”的问题。
怎么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的摄影技法,二是你的摄影理念。
技术这种东西多练练,不太难的,真正难的是后者。
关注对象上的不同体现了层次的区别:普通人关注的是机器和镜头,基本上越是相机个大的越好,这种人是属于菜鸟级别的,不光没有技术,更不知理念为何物,就像天真的小学生。
比这上一个档次的,关注的是技术,这时候他们考虑用光,构图,色彩,影调,表现内容等,对相机的观念也相对务实了不少,这种是属于所谓的老鸟级别的,有一定的技术,但是没有深入的理念,有的甚至还没意识到思想理念在摄影中的意义。
拍出来的照片就像大学里面初出茅庐的小崽子写的文章或诗歌,有着漂亮的辞藻和空洞的内容。
而大师的比拼,则是在理念上的。
他们用镜头作为语言,通过镜头告诉别人自己对事物的思考。
他们的照片,透过平实的镜头语言的背后,是饱满的睿智。
摄影艺术的赏析是以摄影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摄影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一件摄影作品,因欣赏者的艺术修养、文化品味、人生观念、生活阅历的不同,而欣赏“结果”也不尽相同。
加之对摄影技术、技法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同,对摄影作品的评价也不相同。
摄影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要用眼睛去感知,从而引起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要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利用线条、光线、色彩、构图等基本造型手段,进行三度空间的造型表现,去描绘各种人物以及社会或自然环境可视的艺术形象。
在一幅彩色摄影画面里,当色彩呈现出有规律的组合、有秩序的排列时,作品便形成了一种形式的美、一种和谐的美、一种由色彩表现所呈现出的情感升华的美。
而所谓“人文摄影”,应该就是摄影者通过器材和技术所表现的、被摄体背后的社会意义,是摄影者的思想和思考。
摄影艺术鉴赏与技巧

摄影艺术鉴赏与技巧摄影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要想获得优美的照片,需要良好的技巧和感性的鉴赏力。
本文将从摄影艺术鉴赏和技巧两个方面,为大家阐述摄影艺术的精髓和技术的实践方法。
一、摄影艺术鉴赏1.构图创意\n构图是影响一张照片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创意就是构图的源泉。
在拍摄中,尝试不同的构图方式,以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主体,将可以形成新颖的照片,同时也可以在摄影中体现个人独特的创意。
2.光线与色彩\n光线和色彩是摄影中最关键的元素,它们可以为照片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需要学会利用自然光和色彩的变化,以最佳的方式来呈现主体或场景的特征,从而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3.情感意境\n摄影作品的意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比构图和光线更为重要。
建立一个情感导向的主题,通过照片传递出主题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拍摄主题所传达的信息。
二、摄影技巧1.曝光控制\n曝光控制是摄影技术中最基础的技巧之一,准确控制曝光可以让照片在色彩、对比度、明暗度等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
曝光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摄影作品的质量,因此在摄影技巧方面,掌握曝光的技巧是最基本的。
2.对焦技巧\n对焦技巧是摄影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通过对焦的精准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摄影主体的细节,使照片更具真实感和清晰度。
选择和控制不同的对焦方式是掌握摄影技巧的重要一步。
3.防抖技巧\n防抖技巧是在手持拍摄时避免摇晃的摄影技巧,可以通过使用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或者增加ISO等措施来减少摄影时的抖动,从而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和细节。
总结摄影技术和艺术是相互关联的,优秀的技术能够支持艺术作品的表现,并且深入的艺术鉴赏能引导我们更好地使用技术提高照片的质量。
在摄影的探索道路上,锻炼技术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
希望大家能够从摄影中获取到创作的乐趣和体验,探索无限的摄影可能性。
此外,摄影也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尝试的艺术。
每个人对于摄影主题、构图方式、色彩表现等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摄影艺术读后感

摄影艺术读后感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艺术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领域。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摄影艺术》的书籍,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摄影艺术的认知和感悟。
摄影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胶片相机时代。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我们只需轻按快门,便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间,这种便利性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
然而,我在阅读《摄影艺术》一书时,却明白了摄影艺术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首先,摄影艺术并非仅仅追求技术的高超和画面的美丽,它更强调摄影师对于被摄对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很常见,拍摄的主题也很普通,但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普通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力。
这让我意识到,摄影艺术的真正关键在于摄影师对于瞬间的敏锐捕捉和对于事物内在意义的理解。
其次,摄影艺术是一个有力的视觉表达方式。
通过摄影,摄影师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书中介绍了一位摄影师的黑白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通过阴影和光线的运用,传递出了摄影师对于世界的独特的感知和理解。
这让我意识到,摄影艺术是一种沟通和表达的方式,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摄影师想要传递的信息。
最后,摄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通过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风俗、人物、建筑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黑白照片传递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浓厚时代氛围,而现代摄影作品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表达和独特性。
这让我对摄影艺术产生了更广阔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本身,还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
通过阅读《摄影艺术》一书,我深深意识到摄影艺术的广阔和深远。
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和表达方式,更是一门需要灵感、技巧和深层思考的艺术。
它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作用于观者的心灵,唤起共鸣和思考。
我相信,摄影艺术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和魅力。
摄影读书笔记

摄影读书笔记摄影,这门光与影的艺术,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在我阅读关于摄影的书籍过程中,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感悟。
摄影的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传奇。
从早期的银版摄影术到如今的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早期的摄影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拍摄的对象必须保持长时间的静止,这极大地限制了拍摄的题材和场景。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快门速度越来越快,感光度越来越高,让摄影师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精彩,无论是运动员的矫健身姿,还是鸟儿飞翔的瞬间,都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
在摄影的构图方面,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
对称构图能够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三分法构图则将画面分为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吸引人;而引导线构图则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
此外,还有框架构图、留白构图等等,每一种构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场景。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不同的光线角度和强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顺光可以清晰地展现物体的细节,但可能会使画面显得平淡;侧光能够营造出强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逆光则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创造出迷人的剪影效果。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需要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合适的光线。
色彩在摄影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往往给人热情、温暖的感觉;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让人感到宁静、清凉。
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美感。
比如,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会格外显眼;而在蓝色的海边,白色的浪花与蓝色的天空相互映衬,显得无比和谐。
关于拍摄的主题,摄影的世界可谓是无所不包。
有人热衷于拍摄风景,用镜头记录大自然的壮丽山河;有人喜欢拍摄人物,捕捉人物的表情和情感;还有人专注于拍摄微距,展现微观世界的奇妙。
每一个主题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
在拍摄风景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
比如,日出日落时分的柔和光线,能够为山川湖泊披上一层迷人的色彩;而在阴天,云层的变化也能为画面增添一份神秘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艺术与鉴赏第2章摄影艺术的造型要素第一节点一、点的概念即一副画面中最新引人的,或最震撼人的,或最精彩的,或最富有特色的视觉要素。
摄影中的点,不同于几何意义上抽象的点,摄影中的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物、景中的某些局部。
二、点的最佳位置四条黄金分割线所形成的四个交叉点ABCD就是趣味点的最佳位置。
三、点的应用1、单点的应用让它远离画面的几何中心,使之处于偏上侧方或偏下侧方,即让它成为画面唯一的视觉中心。
例如人物摄影,要把人物的脸部安排在视觉中心点的位置上,身体的其他部分和陪衬物则全部安排在次要的地方,使画面简洁、洗练、集中、醒目。
2、两点的应用在画面同时出现两个点的情况下,点的安排要分清主次。
通常的做法是把你认为最重要的点放在视觉中心点的位置,而把次要的点放在偏离视觉中心点的地方,使其主次分明,避免喧宾夺主。
3、三点的应用一般情况下不应把三个点一字排开并列安防,这样会使画面过于呆板(具有明显节奏感,韵律感的景物除外)。
通常的做法是三个点安排成不等边的三角形结构,使它们处于不同的视觉中心点上,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得当的视觉效果。
当然,这三个点种要有一个是最突出的,其他两个要成为陪体,不能三个点均分天下。
4、多点的应用当画面中出现更多的点时,要首先确定最重要、最吸引人、最精彩的点是什么,然后把他安排在视觉中心点的位置上。
其他的点则依据避免分散、疏密相间、宾主呼应、均衡和谐的原则予以安排,切记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画面混乱不堪。
5、突出点的常用技法(1)明暗对比法:在摄影艺术画面的构成中,大面积的暗调环境中如果有一个亮点,那么这个亮点就会被突出;同样,大面积的里暗调环境中如果有一个黑点,那么这个黑点就会被突出。
这种明暗对比的效果越强烈,给人的视觉刺激就越大,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关注。
(2)虚实相称法: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清晰的影像,给人的视觉感受就特别强烈;凡是模糊、虚化的影像,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比较平和。
根据这个视觉原理,我们可以用虚实相衬的方法来突出要表达的视觉元素。
产生虚实相衬的画面效果,主要靠影像的清晰与模糊、景象的运动与静止、空气透视的淡化等手法来完成。
(3)透视趋向法:指的是人们的视线从前景开始,随着画面中线条的透视向远方汇聚,最后在远处集中于一点(此点也成透视灭点)。
根据这一原理,把视觉中心点安排在透视灭点的地方,面积虽小,却会十分突出。
第二节线一、线条的概念与作用摄影画面中的线之间不仅存在着形状、粗细、色彩、质感。
弯曲度等差别,还存在着视觉与心理的差别。
摄影画面主要是由各种线条来支持、构建的,线条就像是摄影艺术作品的骨骼架构。
线条决定了形象的特征,明确了形象的轮廓界限。
设和一副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对线条的利用与处理,没有好的线条结构形式,就构不成摄影艺术。
从视觉心理的角度将,线条能引导人们的视线:人在观察景物的十分,目光一般是沿着景物的外部轮廓线移动,并试图看到线条的终点。
目光随之伸向远方。
在同一个摄影画面中,线条相交形成的交叉点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果画面只出现一个交叉点,而这个点因位置、大小、形状、色彩、质感等因素,在画面中十分抢眼,那么他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点。
在这种情况下,被摄主体的位置选择就应该再这个交叉点上(或者这个点的附近),从而有利于创作构思的表达。
二、线条的分割形式1、线条的垂直对等分割:画面左右面积相等,行程稳定、高耸的形式。
2、线条的水平对等分割:画面上下面积相等,行程稳定、宽广的形式。
3、线条的十字均衡分割:画面形成四等分格局,其线条交叉点往往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4、线条的垂直偏移分割:视觉中心向占据画面面积较大的部分集中。
5、线条的水平偏移分割:视觉中心向占据画面面积较大的部分集中。
6、线条的十字不均衡分割:水平线与垂直线在画面上形成交叉分割点,形成不同的画面视觉中心,产生各异的视觉效果。
7、两条以上的水平线条分割:分割后的上下两边向中间的部分压迫,产生向内挤压感,视觉中心在面积较大的部分。
8、两天以上的垂直线条分割:分割后的左右两边向中间的部分压迫,产生向挤压感,视觉中心在面积较大的部分。
9、斜线分割:在线条分割上显得比较有动感,打破了水平线或垂直分割的平静或转眼,形式较为活泼。
10、弧线分割:在线条分割上最具动感,画面形式活泼,视觉流动感强。
11、线条的圆形分割:画面视觉中心集中在圆心,有收拢、闭合、集中感。
三、线条的视觉心理特点及应用1、水平线条的特点于应用:水平线条给人以安静、持久、广阔等心理感受,是最静态的线条,适合表现安宁、平静、宽广的景物。
2、垂直线条的特点与应用:垂直线条给人以耸立、高大、气派等心理感受,比较适合表现高耸、雄伟、庄严的景物。
3、倾斜线条的特点与应用:倾斜线条给人以不稳定、紧张、危险等心理感受,这种线条打破了水平或垂直线的平静感,产生较强的动态感,适合表现运动感强、紧张感强的景物或事件。
4、弯曲线条的特点与应用:弯曲线条具有节奏感、韵律感、飘逸感,是线条中最优美的类型,适合表现优美的、有情调的、舒缓的景物或情节。
5、圆形线条的特点与应用:圆形线条给人以饱满、流动、同一的心理感受。
如果画面中有两个以上大小不一的圆形叠加、套含,这会形成明显的纵深效果。
圆形线条周围出现的凸凹部位一般是安排视觉中心的最佳位置。
四、线条的变化与美感1、线条的长短变化产生画面美感:一般画面里存在着长短不一的线条组合,会形成错落有致,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2、线条的曲直变化产生画面美感:有规律的直线或曲线被其他的直线或曲线隔开,都会产生曲直相映、刚柔并济的形象变化,产生视觉美感。
3、线条的方向变化产生画面美感:线条的方向能够给人们以引导和启示。
例如向外发散的线条有一种迸发的力量感,而向内收敛的线条有一种汇聚的力量感,能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线条了的集中点附近。
4、线条的疏密变化产生画面美感:线条的排列,如果做到了疏密相间,就能够调整画面的均衡,产生美感。
第三节影调一、影调简单的说,不同亮度、不同色彩的景物,通过照相机曝光后,在胶片或数字影像传感器上形成影像,经过冲印制成照片或直接在电脑上显示的时候,在画面上所产生的黑、白、灰的调子,就被成为影调。
二、基调基调主要有高调、低调、中间调三种。
高调,也叫亮调。
它是以浅灰到白的影调层次在画面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形成总的影调效果。
高调照片具有清新、淡雅、亮丽、明快、宁静之感。
低调,也叫暗调。
它是以中灰到黑的影调层次在画面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形成的总的影调效果。
低调照片具有深沉、庄重、神秘之感。
中间调,画面以灰调为主,即由浅灰到深灰的影调层次在画面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形成总的影调效果。
中间调的照片层次最为丰富,它能够充分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影调的造型1、运用影调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自然界现象:距离近的景物显得暗些,距离远的景物显得亮些:距离近的景物其轮廓清晰度高些,距离远的景物起轮廓清晰度低些:距离近的景物其色彩饱和度高些,距离远的景物其色彩饱和度低些。
2、运用影调表现景物的质感摄影哲就需要充分运用光线的造型作用和特征,使物体不同侧面的影调得到良好的表现,从而使物体的质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3、运用影调表现画面氛围4、运用影调均匀画面四、影调的处理1、根据创作思路处理影调2、根据被摄对象的特征处理影调:一般来说,变现男性多用低调,表现女性多用高调或中间调。
3、根据环境的特点处理影调4、根据季节的不同处理影调第四节色彩色彩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
色彩还能够对被摄影者产生某种心理影响,形成随摄影画面独特的主观感受。
一、色彩的特征1、色别色别也称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色、柠檬黄色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它标志着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
在摄影艺术创作实践中,常常把色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暖色,如红色、橙色等;另一类是冷色,如青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等。
2、明度明度又叫明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即深浅差别。
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色、大红色、深红色;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黄色最浅、紫色最深,橙色和绿色、红色和蓝色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
在可见光谱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色、绿色明度中等。
在摄影实践中,我们通常利用被摄物体色彩的明度的变化来变现立体感,利用明度的这些特性创造不同的节奏。
3、饱和度饱和度,简单的讲就是色彩的纯度,即各种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
纯度越高,色彩越鲜明;纯度越低,色彩越黯淡。
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能够影响人的视觉印象。
明度和饱和度越高色彩给人的视觉印象就越强烈。
因此,摄影者在构建画面时,要注意选择色彩明度和饱和度较高的景物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二、色彩与心理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与人的视觉经验有关,人的视觉经验借助于联想,联想就会在心理上形成某种暗示,于是就有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冷暖感觉,情绪感染等。
例如,红色,橙色会使人联想到火、太阳、血、熔岩等,因而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蓝色可以使人联想到蓝天、水、海洋、月光等,因而能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人对色彩的联想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务上,还会进一步抽象,使色彩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
如红色,不仅代表了火、血、朝阳,而且还能给人以热烈、热情、还清、活泼、危险等心理感受;又如蓝色还能给人以有缘、平静、理智的心理感受。
当色彩的抽象意义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色彩就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如黄色,一方面象征着尊贵,另一方面又象征着收获;黑色,一方面象征着死亡、另一方面又象征着深沉、庄重、神秘、强烈……同色相的色彩,其饱和度不同,对人的心理影响也不同。
例如,饱和度很高的红色给人以热烈、活泼、幸福、吉祥等的心理感受,饱和度较高的红色给人以枯萎、不安、烦闷、忧郁等的心理感受。
又如,饱和度很高的绿色给人以清爽、自然、新鲜的心理感受,饱和度有较高的绿色给人以爽快、清淡的心理感受,饱和度低的绿色则给人以安稳、沉稳、压抑、忧郁等心理感受。
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还表现在色彩会给人带来进退感、涨缩感、轻重感、软硬感等心理感受。
在色彩理论中,我们把感觉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做前进色(或前冲色),把感觉比实际距离远的色彩叫做后退色;还把哪些给人以膨胀感的色彩叫做膨胀色,把那些给人以收缩感的色彩叫做收缩色。
红色、橙色、黄色等波长比较长的色彩属于前进色、膨胀色,有亲近,依偎的感觉;绿色、蓝色、紫色属于后褪色、收缩色,有震惊、收缩、遥远的感觉。
三、色温第3章摄影艺术的造型法则第一节摄影用光法则一、光的两大特性1、光的亮度光的亮度很高时,被摄体就显得比较鲜明,反差大,色彩鲜艳;光的亮度很低时,被摄体就显得比较阴暗,反差小,色彩黯淡。
明光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张扬的感觉,黯淡的光则常常给人以一种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