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测试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盐城市第三次模拟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朝寨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 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5)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7)已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泰州市第二学期调研测试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2)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至人无己,,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7) ,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8)君子务本,。
(《论语·学而》)11.(1)寄蜉蝣于天地(2)奈何取之尽锱铢(3)神人无功(4)金就砺则利(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陟罚臧否(7)有情芍药含春泪(8)本立而道生扬州市5月调研考试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2。
(荀子《劝学》)(3(屈原《离骚》)(4(白居易《琵琶行》)(5(陶渊明《桃花源记》)(6(李白《行路难》)(7(《论语•八佾》)(8(王勃《滕王阁序》)11.(1)蟪蛄不知春秋(2)无以至千里(3)不抚壮而弃秽兮(4)江州司马青衫湿(5)落英缤纷(6)欲渡黄河冰塞川(7)既往不咎(8)物换星移几度秋南通市阶段性练习四、名旬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们需要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有人说,与人合作,才能攻坚克难。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春运第一天,农民工曹新平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包袱赶火车,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人搭手帮忙。
曹新平很激动地说:“我一路上都在遇见好人。
”遇好人才有好发展,做好人才有好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普通人生活平凡、琐碎,他们也许没有卓异的天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依然可以发出光亮,温暖自己,照耀他人。
这个普通人可以是你,是他,是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测试语文 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2020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品)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精神也是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B.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C.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D.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D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B.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C.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D.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洒满庭院,,,,。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⑦烘出淡灰的影A.④②⑥⑤⑦①③B.⑤②⑦⑥⑦①③C.⑤①⑦④②③⑥D.④①③⑦⑤②⑥B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C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盛溪绿生志胡胤嘉吾乡吕水山先生,通博异才,微及艺事,率尔造极。
书法精劲,画无尘埃气。
余尝得其所写《双柑图》,枝叶扶映,生气可摘。
性好奖成人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我家乡的吕水山先生,通达渊博,才能特出,稍一接触艺术之事,就能达到最高境界。
书法精妙道劲,绘画没有尘俗之气。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挽王中丞二首(明)李攀龙其一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其二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注释】①王中丞:王忬,明人,王世贞之父,李攀龙友,曾以右副都御史(故称“中丞”)为蓟辽总督(总督顺天、保定、辽东等处军务),与权相严嵩不合,后遭其迫害至死。
②司马台:古时,掌兵权的人被称作大司马,汉代御史府多列柏,故后人称御史台为“柏台”。
③属镂:剑名。
《史记·伍子胥传》载,太宰嚭谗言构陷子胥,吴王乃派人赐属镂剑予子胥曰:子以此死。
子胥自刎。
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皮制的口袋),浮之江中。
吴人为子胥立祠江上,命日胥山。
后世传说子胥死后为潮神,呼啸奔腾以泄其郁怒不平。
④丹施: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施:音zhào,招魂幡。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首句以高耸入云整齐排布的柏树象征王抒为官廉正高洁,直气劲节。
B.其一第二句写风云中飞舞的旌旗里夹杂着凶险的杀气,暗示斗争的残酷。
C.其二首句写王中丞的府街正对着碣石开设,言其曾镇守边关,亲身征讨。
D.其二第二句写府衙主人已逝,旌旗不再,代之以肃穆的招魂幡来回招展。
16.清代学者沈德潜评李攀龙的绝句“语近情深”,评这两首挽诗“为中丞吐气”,请结合诗句,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6分)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明】林鸿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
倘生羲皇前,所谈乃何如。
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我愿但饮酒,不复知其余。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2020~2022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2年3月注意∶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过载、冗余、污染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根据受众(用户)需求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的技术,即算法推荐应运而生。
算法推荐减少了信息过量带来的困扰。
然而,在信息获取实现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茧房现象逐渐凸显并愈加严重。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概念。
桑斯坦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拥用一份投合个人特殊品味的报纸,即DailyMe(个人日报)。
通过DailyMe,你可以筛选出所有你不喜欢的东西,并且选择最适合你品味的东西。
桑斯坦提到,事实证明,协同过滤运作的良好作用可以使得DailyMe为我而生,而无需我们自己去创造。
但这种个人日报亦有可能造成茧房,人们只愿意选择或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往往会导致人的自我封闭,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加剧等问题。
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近几年变成研究热点,最重要的原因是算法技术的流行。
也就是说媒体技术的进步把信息茧房问题放大了,而算法推荐目标的单一更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
算法推荐以强大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为后盾,力求为用户推送最精准的内容。
每个用户的关注和兴趣难免有差异,算法最终的推送形成的是具有个性化、私人化的内容。
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的用户第一次打开它,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等,例如女性、爱好二次元。
根据用户已提供的个人信息,今日头条会迅速形成一份独特的推送列表,内容从新闻、娱乐到电影,涵盖非常全面。
江苏省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江苏省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江苏省淮安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三、古诗鉴赏(10分)⒐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4分)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省淮安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三、古诗鉴赏(10分)⒐⑴(4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⑵(6分)①惜春之情(1分)。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
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江苏省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答: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江苏南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高三总复习_1

江苏南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如何让看似的传统亲近生活、融入日常?将经典与当下潮流巧妙结合,无疑是很好的探索方向.而今音乐与诗词重逢,流行与古典碰撞,人们因此对诗词歌賦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来传统文化的升温。
A.格格不入鞭长莫及连续B.大相径庭遥不可及持续C.大相径庭鞭长莫及持续D.格格不入遥不可及连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格格不入:意思是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语境主要讲“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已经大不相同的,选用“大相径庭”。
鞭长莫及:意思是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遥不可及:意思是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修饰“传统”,选用“遥不可及”。
连续:一个接一个。
持续:意思是延续,继续;无间隔,连续不断。
修饰“升温”,选用“持续”。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荀子的文章有絮叨之嫌,恐谈不上精练。
好在他是饱学之士,每论一个題目,,,,,。
①他的一串一串没完没了的比喻就是这样出来的②真正是浮想联翩③往往忘记了他为某个观点本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意思已用了太多的比喻了④这是一个用种特别突出的优点来掩盖缺点的最好例子⑤连类而及的联想就特别多⑥我们惊异于他美妙贴切的比喻的同时A.②①⑤⑥③④B.②⑤①④⑥③C.⑤②①⑥③④D.⑤⑥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2020.1 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 / 佯.装裨.益 / 奴婢.骠.骑 / 动作剽.悍B.毗.连 / 秕.谷撇.嘴 / 瞥.视遭殃. / 怏怏..不乐C. 蒙.昧 / 蒙.骗包扎. / 驻扎.抹.墙 / 拐弯抹.角D. 露.面 / 露.骨下载. / 连载.弱冠. / 沐猴而冠.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 _ ▲_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_ ▲_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_ ▲_ ,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B.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 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D. 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高考资源网3.根据下面的介绍,提取关于“立体电影”的三个关键词(或短语)。
(3分)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影像,制成电影胶片。
在放映时,通过两台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观众用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
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4.近年来,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下图为苏州轨道交通标志,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这一图标的设计意蕴作80字以内的简短说明。
(6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济南知府庄君传张惠言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
其后子孙多显。
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于义。
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河道。
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
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曰:“孰有才如庄某,而不早试之吏者乎?”即上其名,补霸州判。
丁父艰,服除授山东济南府,卒于官。
君既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所在大府争欲任君以事。
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
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者四事。
其一事曰:磁州二漳水合于其西,夏秋之间,水潦至,决溢四漫,或数百里无陆虚。
濒河之吏,岁赋帑.,筑堤而捍之。
溃,又增焉,以为常。
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
”总督方公然之,疏于朝,报.可。
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
其二事曰: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赋存,吏以敲朴责之。
君请总督以闻,尽蠲之。
民祠君于漳水上。
其三事曰:汝州,旧有卫,卫有四屯。
卫之罢也,并于州,而诸屯距州二三百里,远徭役,以为病。
君为州,皆贳免,屯之民立石诵焉。
其四事曰:君始为大名府,岁大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
道曰:“太守擅之乎?咎谁执?”君曰:“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
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
既,总督周公奏之,有旨复与赈谷四万石,民无饿者。
是秋岁大稔.。
张惠言曰: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河水暴至,君乘小舟渡,及中流,舟覆,仆役皆溺。
有跃而呼者,曰:“此吾贤父母也!”遽入水负之出。
及其去大名,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
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
余尝游大名,大名之人,至今能道君之赈民粟也。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高考资源网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岁赋帑.帑:财帛B. 疏于朝,报.可报:报告C. 君谒.守道谒:拜见D. 是秋岁大稔.稔:庄稼成熟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庄君是“贤父母”的一组是(3分)①溃,又增焉,以为常②请穿河引之③君为州,皆贳免④出谷四万石,与民⑤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⑥未得尽其所设施A. ①④⑤B. ②③④C.②④⑥D. ①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钧从小跟随外祖父刘公长大,刘公整治河道时,庄钧在其幕府,经常为刘公出谋划策,因为才能出众,被直隶总督推荐任霸州州判。
B.庄钧为官很有才能,许多地方争相委任其职事,但庄钧为人很谦虚,不曾夸耀自己的才能,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很小,所以其流传的事迹并不多。
C.庄钧看到漳河边的农田被大水破坏,已经无法耕种,但那些田地的赋税依旧存在,就直接上报朝廷,替百姓提出请求,希望免去那些赋税。
D.本文除了通过记叙庄钧为政的四件事情,正面直接刻画庄钧的贤能之外,还通过庄钧渡河溺水,百姓奋力拯救等事例,从侧面烘托庄钧的贤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
(4分)(2)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3分)(3)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巴丘书事陈与义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3)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老使我怨。
(《诗经》)(2)树欲静而风不止,▲ 。
(韩婴《韩诗外传》)(3)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5)岂无山歌与村笛,▲ 。
今夜闻君琵琶语,▲ 。
(白居易《琵琶行》)(6)▲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7)▲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故乡草刘翠婵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高考资源网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20年第1期,有删节)11.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1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4分)1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被废黜的国王周国平①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
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
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
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②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
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
”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
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
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③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
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