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
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 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 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 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5-6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5-7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5-8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5-9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11年)25-10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11年)25-11 研究生分学科毕业、招生及在学人数25-12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2011年)25-1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2011年)25-1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学科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2011年)25-15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与构成25-16 技工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工数25-17 民办教育基本情况(2011年)。
大同市2011年统计年鉴

2011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同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2012年3月2日)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三名一强”奋斗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50亿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428.54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367.55亿元,增长10.3%。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2%、31.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5∶50.9∶43.6。
人均GDP为25301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3918美元。
价格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9%。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1.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5%。
就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5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688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人数7231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28320人,创业就业人数14098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二、农业播种面积: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19.5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9千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82千公顷,增加1.22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播种面积1.98千公顷,减少3.50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74.83千公顷,增加4.72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2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6千公顷;蔬菜面积15.3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2.1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3千公顷。
2023年-2024年证券分析师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2024年证券分析师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通过备兑开仓指令可以()。
A.减少认沽期权备兑持仓头寸B.増加认沽期权备兑持仓头寸C.减少认购期权备兑持仓头寸D.増加认购期权备兑持仓头寸【答案】 D2、实际盈余大于预期盈余的股票在宣布盈余后价格仍会上涨,这种市场异常现象是指()。
A.公司异常现象B.事件异常现象C.会计异常现象D.日历异常现象【答案】 C3、以下关于期权的时间价值,说法错误的是()。
A.又称为外涵价值B.指权利金扣除内涵价值的剩余部分C.是期权有效期内标的物市场价格波动为期权持有者带来收益的可能性所隐含的价值D.标的物市场价格的波动率越低,期权的时间价值越大【答案】 D4、一般来讲,产品的()可以通过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低廉的劳动力、科学的管理、发达的营销网络等实现。
A.技术优势B.规模经济C.成本优势D.规模效益【答案】 C5、和公司营运能力有关的指标为().A.Ⅰ.ⅣB.Ⅱ.ⅢC.Ⅱ.ⅣD.Ⅰ.Ⅱ【答案】 D6、按投资决策的层次划分,股票投资策略可分为()。
A.Ⅰ、Ⅱ、Ⅲ、ⅣB.Ⅱ、Ⅲ、ⅣC.Ⅰ、Ⅱ、ⅢD.Ⅰ、Ⅱ【答案】 C7、证券的绝对估计值法包括().A.Ⅰ.ⅡB.Ⅱ.ⅢC.Ⅲ.ⅣD.Ⅰ.Ⅳ【答案】 B8、从长期来看,影响公司产品竞争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9、某投资者面临以下的投资机会,从现在起的7年后收入为500万元,期间不形成任何货币收入,假定投资者希望的年利率为10%,利用单利计算此项投资的现值为()。
A.71.48B.2941176.47C.78.57D.2565790.59【答案】 B10、按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划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 )投资。
A.Ⅰ、Ⅱ、ⅢB.Ⅰ、Ⅲ、ⅣC.Ⅱ、Ⅲ、ⅣD.Ⅰ、Ⅱ、Ⅲ、Ⅳ【答案】 D11、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 )。
固定资产分析论文

统计学《课程设计》论文基于主成分回归的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分析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analysis of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学院:理学院专业:统计学姓名:学号:论文提交日期:二年一二年十一月摘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快速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和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回归研究农林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文化体育娱乐这几项指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经济意义解释,分析了这八项指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
关键词:主成分回归;固定资产投资; 参数估计;经济意义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analysis of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Abstract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of the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impetus and part.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mining, manufacturing, electricity gas supply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al estate industry, water environment, cultural and sports entertainment that several indicators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establish the model of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Based on the model to explain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analyzes the eight index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effect,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macroscopically economic policy direction and provide the basis .Key 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arameter estimation; economic significance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产活动。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2016全国各地方省市区指标:各地区全社会按主要行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

24.49 150.83 102.16
72.73 57.10 41.07 99.39
3486.71 9935.79 9679.61 6046.40 5643.14 2428.27 8774.91
116.16 1131.53
571.98 429.13 269.37 330.08 898.84
1176.96 793.46
21.63 11.76 163.52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17917.89 12705.29 10182.95
510.29 632.45 1076.72
382.83 532.66 459.17
6568.31 5819.98 2819.21
520.56 463.21 344.13
22.84 203.77 257.77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6352.70 46246.87 27323.32 24385.97 21301.38 17388.13 48312.44
3.95 365.21 393.00 899.71 638.90 515.22 1451.04
0.24 103.18
59.31 324.11 278.10 245.50 649.03
19.68 53.19 88.21 113.21 39.00
1.91
8161.91 6142.62 4180.35 10479.35 2905.63 1952.95
441.43 650.37 523.78 315.51 350.31
16.47
253.44
1436.52
255.25
82.43
21.59
40.93 83.52 221.75 79.57 101.33
来宾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宾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区内外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克服严重干旱和缺电、缺资金、高物价等困难,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与建市之初的2002年比,经济总量增加了396.93亿元,年均增长13.8%。
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20.9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5.12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7亿元,增长10.9%。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69.0%和2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9.7、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3.6%、49.9%和26.5%。
从2005年开始二产超一产、工业超农业,从2008年开始,三产超一产。
2011年和2002年相比,一产下降了16.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15.9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如图所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有所上涨。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5%,比全区低0.4个百分点。
在八大类消费品中,呈现“五升三降”,即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衣着价格下降,其他均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上涨15.6%,其次是烟酒类上涨6.6%,其他小幅上涨。
如下表所示。
项目名称上年同期=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5一、食品115.6#粮食127.6油脂117.3肉禽及其制品122.2蛋114.4二、烟酒106.6三、衣着99.2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2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1六、交通和通信99.9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7.7八、居住101.7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李杰伟和张国庆—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及资本回报率估算

2004;单豪杰,2008)。[7-8]Bai 和 Qian (2010) 也用该指标计算了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资本
存量,由于缺少该行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他们基于全社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该行业的固定
4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及资本回报率估算
品价格指数、确定折旧率以及估计基年的资本存量。另外,由于缺失部分数据,还需考虑缺失数据的
处理问题。下文将分别讨论这五个问题。
(二) 当年投资额的选择
当年投资额的选择通常涉及三类指标。一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下核算国民收入时度量投资的积累
指标 (Chow,1993)。[4]然而积累数据及相应的价格指数 1993 年以后官方便不再进行估计,但官方对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2. 分类 2002 与分类 1994 相比的变化 分类 2002 和分类 1994 相比,交通运输相关行业统计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 — — —— — — —— — — — — ——
①这也可能是国家统计局 1993 年后才将仓储业数据并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原因。
5 当代财经
统计体系进行了完善,公布了很多更为合理的统计指标的数据,因此,现有研究已多不用此类指标。
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量行业层面估算资本存量的研究使用了这一指标 (薛俊波和王
铮,2007;李杰伟和陈亮,2011;金戈,2012)。[9,11-12]只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处理方式有所差
别。从管理渠道的角度来分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 基本建设投资额 + 更新改造投资额 + 房地
2011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1年,全省GDP为5612.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5.8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214.41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1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117元;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20.6∶39.5∶39.9。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1%;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1%;十大标志性工程工业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6.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9.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5.3%。
全省116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建立各类生产基地1200万亩,带动农户490多万户;全年农村外出劳务人员达1291.76万人(含在本乡镇内),比上年增加92.35万人;劳务总收入600.59亿元,增长11.3%。
全省城镇化率为3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点一线"地区GDP为3420.44亿元,增长13.1%,其中长株潭GDP 为1894.16亿元,增长14%,分别比全省快1.1个和2个百分点;湘西地区GDP达658.67亿元,增长10.8%,比上年快1.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全省88个县(市)城镇投资增长44.1%,比全省增幅高8.1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