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教材梳理册子 必修一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119份)通用84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119份)通用84

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十)第Ⅰ卷阅读题(分)一、代文(分)(一)述文本(分,每小分)下边的文字,达成-。

代篆的文化精神篆的用遍布代平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法也在承了秦朝小篆写法的基上有了更高的美追乞降技表。

秦王朝一六国以后,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在文字政策上“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基一全国文字。

秦朝篆最具代表性的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

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美采纳的是“好而”的主,反各样形式的装。

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以易”、笔划粗均等、体公正匀的原由。

秦亡,初采纳了道家的“无而治”的思想治国,武帝又采纳了董仲舒的意“黜百家,独尊儒”。

与法家的美思想对比,道家美超越了功利性的,而儒家美了文()与的一关系。

用性也美性,是代美学思想于秦代美学思想的打破,也是代繁华展的一个原由。

假如以道、儒思想代替法家思想促进代美于开放,那么,地区文化于代的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厚先生在《美的程》一中到:“其,文化就是楚文化⋯⋯起于楚地,刘邦、羽的基本伍和中心成多数来自楚国地区。

楚浪漫主是先秦理性精神以后,并与它相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大。

它是主宰两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一样的是种洋溢着浪漫主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了想象、神人交、赤兔金、羽人⋯⋯就像屈原《离》中所的那,“佩其繁兮,芳霏霏其弥章”。

着重雕、充想象,是其著的美特点。

、帛画、雕塑、画像石等无不彰着种浪漫的情。

法也是这样,代篆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提按波,跌荡流,充了奏化。

起笔或藏或露,罕有相同;收笔或作,或垂露,姿万千;折或提或按,方兼,虚相生。

瓦当文更能随形布,任意生,活多。

篆屈曲回,虫篆,笔划作、虫、状,更是将篆的装意味、浪漫色彩到了极致。

“贤人立象以尽意”,代流瑰的篆,所表达的正是代追求浪漫、重装的美追求。

森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代篆里交融,开了中国法史上煌的一。

.以下作者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分).在美上,李斯反各样形式的装,他的小篆笔划粗均等、体公正匀,体了法家“好而”的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1.1.1文体知识体系构建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1.1.1文体知识体系构建新人教版

文体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梳理·固根基
熟悉命题手段,明辨设题陷阱,是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

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

因而,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熟悉其命题手段和设题陷阱,才能一一化解,逐个击破。

一熟悉六大命题手段
二明辨八大设题陷阱
掌握以上内容,结合常考题型,从设题角度入手,高效准确解题。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解题五字方针
论述类文本就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2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2含解析

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之初2.暮春..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也3。

修禊事..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4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4含解析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

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

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8。

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高考语文过关复习课件 精品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高考语文过关复习课件 精品
调停:①居间调解、平息争端。②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
例题 下列各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你不要老是记 在心上。
B.你们所说的这一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 不符合事实。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 打自己的脚。
D.科学工作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异想天开,才有助于 事业的发展。
“鼓动” “鼓舞” “煽动” “夫人”“爱人”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A 搭配对象不同。 “爱戴” “爱护”
B 语法功能不同。 “公然” “公开”
1.“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 词2义.重“。诡辩”和“狡辩”,两词都指无理强辩,但“诡 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 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自己 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 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 言3行.辩“解开。垦”“开拓”“开辟”三词都有“开发”之 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 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 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 词义范围较大。
⑥注意词典检字表中,一个字有多处页码的
例如:“龟”有三个页码,表明它有三种读音,分别为guī、jūn、qiū。
例题:下列红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B)
A.①称孤道寡 ②拍手称快 ③称体裁衣 ④如心称意 ⑤尺量称称
B.①失魂落魄 ②落笔生花 ③落花流水 ④光明磊落 ⑤落拓不羁
C.①塞外风光 ②塞翁的马 ③敷衍塞责 ④险关要塞 ⑤填塞漏洞
⑷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的。如;奢(不读sě,而读shē)、拙(不 读zuó,而读zhuō)、恃(不读sì,而读shì)。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二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二

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二兰亭集序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引(2)期(3)次(4)修答案:(1)导引/拉开/调转/引用/延请/率领;(2)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3)旁边/编次/驻扎;(4)高/寿命长/修理,修补/整饰/修建/整治。

2.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悟”通“晤”,面对面。

3.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古义:(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古义:(4)所以..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古义:(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古义:答案:(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4.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 )(2)不知老.之将至( )(3)所以游.目骋.怀( )(4)所以兴.怀( )(5)齐.彭殇为妄作( )(6)况修短..随化( )(7)死生亦大.矣(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形容词作名词,老年;(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放开,敞开;(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6)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7)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二、文言虚词1.于2.以答案: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介词,对或在;介词,到。

2.介词,把;连词,用来;介词,因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1.死生亦大矣(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4.定语后置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1卷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复习资料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1卷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复习资料word版

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与答题一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阅读(本题共享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络;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开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行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建性与打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行。

这可以从“照着讲”与“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详细的实证性探讨,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探讨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建性与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日的思索供应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开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打破性的内在品行,它意味着持续诸子留意思想创建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绽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详细绽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开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开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开展过程中创建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别。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二Word版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二Word版含解析

必修二兰亭集序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引(2)期(3)次(4)修答案:(1)导引/拉开/调转/引用/延请/率领;(2)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3)旁边/编次/驻扎;(4)高/寿命长/修理,修补/整饰/修建/整治。

2.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悟”通“晤”,面对面。

3.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古义:(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古义:(4)所以..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古义:(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古义:答案:(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4.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 )(2)不知老.之将至( )(3)所以游.目骋.怀( )(4)所以兴.怀( )(5)齐.彭殇为妄作( )(6)况修短..随化( )(7)死生亦大.矣(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形容词作名词,老年;(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放开,敞开;(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6)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7)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二、文言虚词1.于2.以答案: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介词,对或在;介词,到。

2.介词,把;连词,用来;介词,因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1.死生亦大矣(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4.定语后置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鄙(2)许(3)说(4)辞(5)微答案:(1)把……当作边邑/边远的地方/浅陋,见识少,眼光短/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地方/赞同/表约数;(3)通“悦”,高兴/陈说/杂说,一种文体;(4)推辞/告别/推脱;(5)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稍微,略微/低贱,卑下。

2.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高兴;(4)“知”通“智”,明智。

3.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人,指秦穆公。

4.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越国以鄙远.(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名词作动词,结盟;(5)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二、文言虚词1.以2.而3.焉4.其5.之答案:1.连词,因为;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介词,把。

2.连词,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

3.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

4.代词,指代“使者”;代词,指代“那件事”;代词,自己的;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代词,他们,指秦军;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文言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 )2.以其无礼于晋( )3.晋军函陵( )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文: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答案:1.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3.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五、文言素读断句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深(2)资(3)图(4)被(5)诚(6)顾(7)见答案:(1)形容词,刻毒/形容词,深刻/副词,很,十分;(2)名词,资财、钱物/名词,资本,依据/动词,资助/名词,费用,物资/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3)动词,图谋,筹画/名词,地图/动词,想,反复考虑;(4)动词,遭受/介词,表被动/ 动词,通“披”,戴;(5)副词,果真,如果/副词,的确,确实;(6)副词,不过、只是/动词, 回头看/动词,回头看;(7)通“现”,显现/ 介词,被。

2.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请辞决.矣(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设九宾.( )(7)图穷而匕首见.( )(8)秦王还.柱而走(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0)卒.起不意( )答案:(1)“说”通“悦”;(2)“陵”通“凌”,欺凌;(3)“反”通“返”,返回;(4)“决”通“诀”,诀别;(5)“振”通“震”,害怕,恐惧;(6)“宾”通“傧”,傧相;(7)“见”通“现”,显现;(8)“还”通“环”,绕;(9)“奉”通“捧”,两手捧着;(10)“卒”通“猝”,突然。

3.古今异义词(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古义:(3)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4)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假装借给古义:(5)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提起古义:(7)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答案:(1)走投无路;(2)眼泪;(3)礼品;(4)宽容、原谅;(5)跑;(6)掷击;(7)大腿。

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2)函.封之( )(3)箕.踞以骂曰( )(4)樊於期乃前.曰(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乃朝服..,设九宾( )(7)使使以闻.大王( )(8)其人居远.未来( )(9)则秦未可亲.也( )(10)太子迟.之( )(11)群臣怪.之( )答案:(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4)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名词作动词,穿朝服;(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8)形容词作名词,远方;(9)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10)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11)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二、文言虚词1.而2.以3.为答案:1.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不译;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连词,表递进,并且。

2.介词,因;介词,用;介词,按照;通“已”,已经;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3.动词,做,整治;介词,被;介词,替。

三、文言特殊句式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嘉为先言于秦王( )5.燕王拜送于庭(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7.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答案:1.判断句;2.被动句;3.被动句;4.状语后置句;5.状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固定结构“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8.固定结构,“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四、文言句子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译文: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译文: 答案:1.即使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2.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有的被杀死有的被没收入官为奴。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4.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五、文言素读断句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1.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鸿门宴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胜(2)道(3)谢答案:(1)承受/尽/优美的/胜利;(2)取道/方法,措施/说,谈论/主张;(3)感谢/道歉/辞谢/辞别/告诉。

2.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张良出,要.项伯(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答案:(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倍”通“背”,背叛;(3)“要”通“邀”,邀请;(4)“蚤”通“早”,在某一时间之前;(5)“郤”通“隙”,隔阂,嫌怨。

3.古今异义词(1)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

古义:(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古义:(5)而听细说..今义:详细地说古义:(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省古义:(7)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古义:答案:(1)指崤山以东;(2)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3)偏义复合词,偏向“入”,进来;(4)指意外的变故;(5)小人的谗言;(6)黄河以北;(7)两次。

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籍.吏民,封府库( )(4)范增数目.项王(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拔剑撞而破.之( )(13)此其志不在小.( )(14)素善.留侯张良( )(15)沛公今事有急.(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作动词,称王;(3)名词作动词,登记;(4)名词作动词,看;(5)名词作动词,施刑;(6)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8)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9)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1)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12)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3)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4)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5)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二、文言虚词1.为2.之3.以4.且5.而6.因7.于8.乃答案:1.副词,是;介词,替;介词,对,对待;介词,替/动词,计划;介词,给;动词,结为;动词,做;为所表被动;动词,认为;副词,是/助词,呢;介词,表被动。

2.助词,无意义;助词,取独;代词,他;动词,去;助词,的。

3.连词,来;介词,把;介词,凭借;介词,用;连词,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4.副词,将;副词,将要;连词,尚且。

5.连词,来;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

6.连词,于是;副词,趁机;连词,于是;副词,趁机;副词,趁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