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技能竞赛矿物鉴定部分
矿物鉴定

自然元素自然金属的共同特点:晶形不好,金属光泽,无解理,硬度大,比重大,富延展性的,导电导热性良好。
1.硫磺鉴定特征:浅黄色,一般呈块状,粉末状,硬度低(指甲刻动),性脆,易燃。
主要成因:主要火山喷发气体在火山口周围升华而成或硫化氢与氧气或二氧化硫反应而成。
2.石墨鉴定特征:钢灰色,常为片状,块状集合体,硬度低,一组完全解理,染手染纸。
主要成因:多在高温低压下经还原作用形成,故多见变质岩中。
硫化物大多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低(二硫化物除外)比重大。
岩浆后期热液作用产物,大多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极易氧化。
1.方铅矿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一般呈致密块状,三组立方解理完全,可碎成立方小块。
2.闪锌矿鉴定特征:浅黄黄褐至天黑色,硬度低,六组完全解理(可碎成菱形十二面体)。
主要成因:常见热液矿床,与方铅矿共生。
3.黄铁矿鉴定特征:完好晶体,浅黄色,较大硬度,无解理。
主要成因:在各类岩石都可出现,易风化。
4.黄铜矿鉴定特征:金黄色,完好晶体少见,硬度较低。
主要成因:常产于基性岩,热液矿床和接触交代矿床中,易风化。
卤化物多为无色透明或浅色,硬度低,比重小。
萤石是岩浆后期热液作用形成。
钾盐钠盐多为干燥气候海盆或内陆湖盆中形成。
1.萤石鉴定特征:由于色心呈色机理,颜色不均,中等硬度,四组八面体解理完全。
常与石英,方解石,重晶石,方铅矿共生。
2.石盐鉴定特征:无色或浅色,硬度低,三组立方解理完全,味咸。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铁颜色较深,金属光泽,多为不透明。
含硅铝为无色或浅色,玻璃光泽为主。
几乎所有氧化物硬度都很大,化学性质稳定。
多数氧化物为内生矿物,是在岩浆活动不同阶段形成。
1.刚玉鉴定特征:蓝灰色,腰鼓状晶形,硬度大,无解理。
主要成因:主要在高温富铝缺硅下变质产物,有的也在超基性岩浆岩中。
2.沉积型赤铁矿鉴定特征:暗红色,常呈鮞状,肾状,条痕樱红色,硬度小。
主要成因:主要在地质时期滨海地带沉积,或岩石风化残积而成。
矿物岩石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矿物、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
2.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了解矿物、岩石在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地质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矿物岩石标本:包括各类矿物、岩石标本。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矿物晶体结构。
3. 化学试剂:用于矿物鉴定实验。
4. 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步骤1. 矿物鉴定a. 观察矿物标本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硬度等物理性质。
b. 根据矿物物理性质进行初步鉴定。
c. 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晶体结构,进一步确定矿物种类。
d. 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岩石鉴定a. 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等特征。
b. 根据岩石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c. 分析岩石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
d. 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a. 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矿物、岩石特征进行整理。
b. 分析矿物、岩石的成因、分布及地质意义。
c.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矿物鉴定通过观察矿物标本的物理性质和晶体结构,鉴定出以下矿物:a. 石英:呈无色、透明,硬度7,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
b. 方解石:呈白色、透明,硬度3,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
c. 长石:呈无色、透明,硬度6,玻璃光泽,板状断口。
2. 岩石鉴定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成分,鉴定出以下岩石:a. 火成岩: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呈块状构造。
b. 沉积岩: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呈层状构造。
c. 变质岩: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呈片麻状构造。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矿物、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认识到矿物、岩石在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足,如对某些矿物、岩石特征的观察不够细致,对鉴定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等。
常见矿物鉴定方法

常见矿物鉴定方法矿物鉴定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和观察,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成分,从而提供了矿物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常见的矿物鉴定方法:1.颜色鉴定法: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学中最常见的鉴定特征之一、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颜色,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但颜色并不是唯一可靠的鉴定特征。
2.硬度鉴定法:硬度是矿物的抗压强度的表征。
著名的莫氏硬度尺度通常用于测量矿物的硬度。
通过比较矿物与莫氏硬度尺度上不同硬度的矿物进行刮擦,根据是否产生刮痕来判断矿物的硬度。
3.光泽鉴定法:光泽是矿物发出的光线对人眼的视觉效果。
根据矿物的光泽特征,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等几类。
4.斑晶鉴定法:矿物中常常伴生有各种斑晶,通过观察斑晶的颜色、形态、成分等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矿物的种类。
5.荧光鉴定法:一些矿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
通过观察矿物在紫外光下的荧光颜色和强度,可以初步判断矿物的种类。
6.晶体形态鉴定法:矿物的晶体形态是矿物学中重要的鉴定特征之一、每种矿物有其特定的晶体结构和晶型,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外形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
7.密度鉴定法:密度是矿物体积单位质量的物理量。
通过测量矿物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可以帮助确定矿物的种类。
8.磁性鉴定法:一些矿物具有磁性,通过观察矿物在磁场中的行为,可以初步判断矿物的种类。
9.反应鉴定法:矿物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会产生特殊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矿物对不同酸溶液的反应、加热时是否产生气体等,可以帮助确定矿物的种类。
10.矿物X射线衍射鉴定法:通过将矿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得到矿物的衍射花样,通过与标准矿物衍射花样进行比对,可以准确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晶体结构。
总之,矿物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通过对矿物的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等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才能准确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成分。
地质学专业学生在实验中的岩石鉴定总结

地质学专业学生在实验中的岩石鉴定总结在地质学专业的学习中,岩石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技能。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来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本文将总结地质学专业学生在岩石鉴定实验中的经验和技巧。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岩石鉴定实验前,学生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熟悉常见的岩石类型和特征,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其次,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变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如显微镜、试剂和酸盐酸等。
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观察外部特征首先,学生应该观察岩石的外部特征,如颜色、质地和结构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这一步需要仔细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2.显微镜下的观察其次,学生应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通过放大视野,可以观察到岩石的细微结构和组成。
例如,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和石灰岩中的贝壳化石等。
这一步需要使用显微镜调整焦距,同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化学测试和实验在进行岩石鉴定实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化学测试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酸盐酸来测试岩石的反应性。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酸的反应会有所不同,通过测试可以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性质。
此外,还可以进行熔融实验和熔融点测试等。
4.数据分析和结论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对观察和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比和总结,得出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同时,需要清晰地撰写实验报告,并在结论部分进行详细的陈述和解释。
三、实验中的经验与技巧1.严谨细致的观察。
在观察岩石的外部特征和显微镜下的细微结构时,学生需要保持细心和耐心。
任何一点细微的特征都可能为确定岩石类型提供线索。
2.多角度的分析。
在确定岩石类型和性质时,学生应综合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和测试手段。
不仅要依靠外部特征的观察,还要结合显微镜下的结构和化学测试的结果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分析。
3.与同伴的交流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
可以相互讨论和比较结果,分享经验和技巧。
矿物的鉴定

矿物的鉴定(薄片和光片)偏光显微镜法和反光显微镜显微镜法在矿物鉴定中是一种最常用而极其重要的方法。
它分为偏光显微镜和反光显微镜两种鉴定方法。
偏光显微镜法:主要用来鉴定透明矿物及部分半透明矿物。
方法是将透明矿物磨成薄片,或矿物的碎屑至于偏光显微镜下,根据矿物的晶形及其晶体光学性质(如折射率、解理、颜色、多色性、突起、消光现象、干涉色、延性、双晶、干涉图等)进行鉴定矿物。
反光显微镜:主要是用于鉴定不透明矿物或半透明矿物。
方法是将不透明矿物磨成光片置于反光显微镜下,根据矿物的晶形、反射色、反射率、内反射、双反射、硬度、偏光性和偏光图等进行鉴定矿物。
矿物的分类和命名一、矿物的分类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第二大类:硫化物;第三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第一类:简单氧化物;第二类:复杂氧化物;第三类:氢氧化物;第四大类:卤化物;第五大类:含氧岩;第一类:硅酸盐;第二类:硼酸盐第三类: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第四类:硫酸盐第五类:钨酸盐、钼酸盐第六类:铬酸盐第七类:碳酸盐第八类:硝酸盐二、矿物的命名命名的依据大致归纳如下:一、根据成份命名:钨锰铁矿(Fe,Mn)[WO4],银金矿(Au,Ag)。
二、根据颜色命名:孔雀石(呈孔雀绿色),天青石(呈天青色)。
三、根据解理命名:方解石等。
四、根据比重命名:重晶石等。
五、根据形态命名:石榴子石、斧石。
六、根据成份和物理性质命名:蓝铜矿Cu3[CO3]2(OH)2,含铜,颜色呈蓝色。
磁铁矿Fe3O4,含铁并具有磁性。
七、根据地名命名:高岭土、香花石。
八、根据人名命名:张氏硼镁石此外,人们还常常把早已习惯的术语:称金属矿物为“××矿”,如黄铜矿、方铅矿等。
称非金属矿物“××石”,如方解石等;称宝石和玉类矿物为“×玉”如刚玉、硬玉等;地表氧化形成的次生被膜状矿物称“×华”如钨华、钼华等。
自然元素一、概述自然元素矿物是指某种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现在已知的自然元素矿物近百种,约占地壳总重量的0.1%。
地质岩石检测中矿物分析测试技术要点分析

2017(05):226-227.
可以看到,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够对石灰岩矿物 岩石中的镁元素含量进行有效测定,将测定结果和滴定分析 测定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结果一致,证明测定方式正确。如
过热屏(再热屏)的变形不仅会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 行,甚至还会损坏设备。在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 需在每个过热屏(再热屏)顶部设置多个壁温测点,锅炉启 停(特别是吹管)过程中,严格监控此处壁温,若有超温趋势, 立即开启再热器旁路保护和过热器(再热器)出口生火排汽, 使过热器(再热器)中有蒸汽流动,降低过热屏(再热屏) 壁温,防止过热屏(再热屏)变形。
2.22
0.00 0.81 0.00 2.22 -1.33
-3.45 0.82 1.23 2.28
1.33
0.00 0.80 -1.23 2.19 -2.66
0.81 0.00 2.25
果测试结果并不相符,则要改变检测方法。在进行矿物岩石 的测定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仪器分析法、比色法。
其次,矿物岩石的元素含量检测是一项相对复杂的过程, 其中的环节涉及因素多,因此在进行实际测定时,不仅要注 重质量方面,还要对矿物岩石的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常见的 测试项目有矿石小体重、湿度、颗粒度、含泥量等。要以多 角度测定来提升测定精准度,减小误差。最后,检测技术人 员在进行相关检测时,应对矿物岩石中可能存在的元素进行 一定的预测和有效分析,在检测中找寻证据,以实验来践行 理论,例如,某一岩石中可能含有镁元素和钙元素,就可以 采用硫酸钠检测法初步测定。 3.4 技术方案的确定
地质岩石矿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其成因和地壳内部 运动息息相关,地质作用是地质岩石矿物形成的核心条件,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活动类型、地质应用层都不相同, 所以岩石矿物之间就会存在着较强的差异性。从目前对地质 岩石矿物的了解来看,认识的地质矿物岩石有 3000 多种, 大体可以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种。例如,常见的矿物岩 石磁铁矿、方铅矿、蓝铜矿、铝土矿等属于金属矿,而石灰 岩矿、石英矿、萤石矿、石墨矿等属于非金属矿。矿物种类 之间也常常存在伴生和交叉存在的情况,所以在开矿工程开 展前,对应的勘察工作十分必要。 2 地质岩石检测中矿物分析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野外矿物岩石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精品课件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缩写
橄榄石
镁橄榄石
铁橄榄石 辉石 斜方辉石 顽火辉石 紫苏辉石 单斜辉石
透辉石 普通辉石 易变辉石 霓石 硬玉
角闪石
普通角闪石 蓝闪石 透闪石 阳起石 金云母 黑云母 白云母
O liv in e
Ol
F o rsterite
Fo
F ay alite
Fa
P yroxene
Py
3、解理区分辉石与角闪石重要标志之一,肉眼观察时 可先在反射光下看好一个平行柱面断开的晶体的一 组反光良好的解理面(呈比较密集的阶梯状解理 面),然后在眼睛注视下旋转标本,直到观察到第 二组反光良好的不规则阶梯状解理面,估计夹角判 断
2、 钙 质 闪 石 亚 类 : (Ca+Na)B1.34, 且 NaB<0.67, CaB>1.34 1) 透 闪 石 - 铁 阳 起 石 : Ca2(Mg,Fe2+)5[Si8O22](OH)2 2) 角 闪 石 : Ca2(Mg,Fe2+)4Al[Si7AlO22](OH)2 3) 钙 镁 闪 石 - 铁 钙 镁 闪 石 : Ca2(Mg,Fe2+)3(Al,Fe3+)2[Si6Al2O22](OH)2 4) 浅 闪 石 - 铁 浅 闪 石 : NaCa2(Mg,Fe2+)5[Si7AlO22](OH)2 5) 韭 闪 石 - 绿 钙 闪 石 : NaCa2(Mg,Fe2+)3(Al,Fe3+)2[Si6Al2O22](OH)2 6) 钛 闪 石 - 铁 钛 闪 石 : NaCa2(Mg,Fe2+)4Ti[Si6Al2O22](OH,F)2
矿物鉴定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矿物鉴定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矿物鉴定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在本学期的地质课中,我参与了矿物鉴定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矿物的特征、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矿物鉴定。
在这个实验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让我对地质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的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了矿物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等。
通过仔细观察和描述,我们能够初步推测矿物的成分和特性,从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酸碱反应实验。
酸碱反应是矿物鉴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盐酸和硝酸等酸性溶液,以及氨水等碱性溶液对矿物进行测试。
通过观察矿物与溶液之间的反应,我们可以判断矿物的酸碱特性,进而确定其种类。
此外,在实验中,我还学习和运用了摩尔斯硬度试验。
摩尔斯硬度试验是矿物鉴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硬度指示物对矿物的划痕深度,我们可以确定矿物的硬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套摩尔斯硬度实验盒,通过对矿物进行一系列硬度测试,最终确定其硬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密度测量。
密度是矿物鉴定中重要的一个指标。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天平和装满水的容器对矿物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矿物的质量和浮力,我们能够计算出其密度,从而确定其种类。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详细描述的重要性。
每个细节都可能对矿物的鉴别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我们忽略或遗漏了一些细微的特征,可能会导致鉴定错误。
因此,在进行矿物鉴定时,我们必须保持耐心和细心,并对观察到的每个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实验是一个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通过实践,我对矿物的性质和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矿物鉴定实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矿物鉴定,还对矿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0.5-1 ( Al,Fe,Mg ) 2 ( SiAl ) 4 O 10 (OH) 2 ? nH 2
O
鳞片状
Al2Si3O5(OH)4
晶体呈假六边形板 状,鳞片状
颜色
无色,黄棕,棕 灰色、紫玫瑰色 白色和无色至浅
红
、白色
黄色
条痕
无色
无色
白色
光泽
玻璃
透明度 透明到半
丝绢光泽 透明到半
珍珠,暗淡,土
金属至暗淡 不
2-6.5 完全
参差状
5.06
石英
SiO2
晶体端部呈菱面六方 柱状或锥状,晶面通
常有条纹
富于变化
白色
玻璃,油脂 透到半 7 无
贝壳状至参差状
2.65
地质技能竞赛矿物鉴定部分
矿物共生 组合
电性 磁性 发光性 试剂反 应 特殊性 质
形成于岩浆岩, 矿脉和交代矿床
强磁性
形成于热液和交代 矿床
棕黑色
条痕
白色
红棕色到棕黑
光泽
玻璃,松脂 或珍珠
半金属
透明度 透到半
半透到不
硬度
3-3.5
4-4.5
解理
完全
完全
断口
参差状
参差状
比重
4.5
7.1-7.5
矿物共生 组合
与石英,方解 石,萤石,方铅 矿,黄铁矿等共
生于热液矿脉
形成于热液石英脉 中,常于锡石和毒
砂伴生
电性
磁性
发光性 火焰黄绿色
试剂反 应
特殊性 质
鲜艳红色到桔红
桔黄到色 桔红
灰色
灰色
铅灰,银白
铅灰
光泽 透明度
金属 不
松脂,解理面珍 珠
松脂到油脂
透到半
透到半
金属 不
金属 不
硬度
2.5-3
1.5-2
1.5-2
1-1.5
2
解理 不清楚
完全
良好
完全底面
完全
断口
贝壳状
参差状
贝壳状
参差状
参差状
比重 5.5-5.8
3.4-3.5
3.56
4.6-5
6.8
矿物共生 组合
火焰绿色
溶于硝酸和其他酸
特殊性 密封试管内加热 与硬金属物碰撞发
质
释放水分 出火花,易于熔化
加热或与硬物碰撞发 出大蒜味
矿物名 称
方解石
白云石
孔雀石
蓝铜矿
硼砂
石膏
化学式 CaCO3
CaMg(CO3)2 Cu2CO3(OH)2 Cu3(CO3)2(OH)2
Ca2F
CaSO4.2H2O
结晶习 性
颜色
条痕
KAlSi3O8
晶体呈扁长板状,常 成歪晶
柱状板状,常成双晶
白色,灰,浅蓝, 浅红色,白色,黄
浅黄
色,灰色
白色
白色
暗淡珍珠
玻璃,珍珠
透明到半
透明到半
1-2.0
6-6.5
完全
完全
参差状
参差状至贝壳状
2.65-2.9
2.55-2.63
与滑石,红柱石等共
生于结晶片岩,还与 形成于多种岩浆岩和
云母好石英形成于热
颜色多变,无到白 灰浅绿,红 白色
玻璃,块状者暗淡 光泽
透到不 2
完全
多片状
2.32
以蒸发岩形式形成于 温泉周围和粘土层
发光性
火焰黄色
试剂反 应
特殊性 质
溶于冷的稀盐 酸,发泡
缓慢溶于冷的稀盐 酸,发泡
溶于稀盐酸
溶于盐酸,发泡,加 热后变黑
溶于水,靠近火焰极 易熔化,脱色变白,
味苦
溶于酸
矿物名 铁铝石榴子
表面留下黄色硫痕 于硝酸,溶液呈
迹
黄色
鉴定特 征
燃烧火焰呈绿 色,放出二氧化
硫
加热后释放强烈的 大蒜味
加热后释放强烈的 大蒜味
触摸有油腻感,污手
白色,光泽较强,解 理面上无横纹
矿物名 称
化学式
结晶习 性
磁铁矿
Fe3O4
呈八面体,十二 面体
颜色
黑色
条痕
黑色
光泽 金属至暗淡
透明度
不
硬度 5.5-6.5
解理
半金属 半到半不
5-5.5 无
参差状
2.7-4.3
绿黑
金属 不 6-6.5 不清楚
贝壳状至参差状
5
磁黄铁矿
FeS
板状或片状
黄铜到铜红,脱 色变棕
深灰到灰
金属 不 3.5-4.5 无
亚贝壳状至参差
4.5状-4.7
毒砂
FeAsS
短柱状,常见双晶
银白,脱色变粉 红,棕色 黑色到灰
金属 不 5.5-6 不清楚
变质岩
液矿脉
钠长石
NaAlSi3O8
扁平板状,常成双晶 一般白色或无色, 也呈浅蓝色,灰色
白等色 玻璃,珍珠 透明到半
6-6.5 清楚
参差状
2.6-2.63
许多岩浆岩的重要组 成部分
火焰呈黄色
地质技能竞赛矿物鉴定部分
试剂反 应
特殊性 质
溶于浓硫酸,薄 片具弹性,耐热
隔音
薄片具弹性,抗磨 性和耐磨性好;耐
无
断口
亚贝壳状至参差 状
比重
5.2
赤铁矿
Fe2O3
呈板状或菱面体
浅棕,棕红,铁 黑
棕红
金属至暗淡 不
5月6日 无
参差状至亚贝壳 状
5.26
锡石
SnO2
短柱状,或细长柱 状,双锥
棕色到黑色
白色灰色或浅棕 金刚,断面油脂
透明到几乎不 6月7日 不佳
亚贝壳状至参差 状
7
软锰矿
MnO2
柱状不过极罕见
黑色至深灰 黑色至蓝黑
矿物名
称 化学式
方铅矿 PbS
地质技能竞赛矿物鉴定部分
辰砂 HgS
闪锌矿 ZnS
辉锑矿 Sb2S3
斑铜矿 Cu5FeS4
黄铜矿 CuFeS2
结晶习 性
呈立方体,八面 体
厚板状,菱面状和 柱状,常成双晶
四面体和十二面体
柱状,常带有纵向条 纹
呈立方体,八面体或 十二面体
呈假四面体,常呈双 晶
颜色 条痕 光泽 透明度 硬度 解理
断口
比重
铅灰
铅灰 金属 不 2.5 完全立方体
亚贝壳状
7.58
棕红色,猩红色 黑棕黄红绿
猩红色 浅棕色到无色
半金属、暗淡 松脂到金刚
透到不
半透到透
2-2.5
3.5-4
完全
完全
贝壳状至参差 状
贝壳状
8
3.9-4.1
铅灰
铅灰 金属 不
2 一组极完全
贝壳状
4.6
铜红、棕红、青铜
灰黑 金属 不
3 极不佳
黄铜
热绝缘
加水后可塑性,密 闭加热失水
滑石类似,触摸有油 脂感,加热成片剥落
不溶于酸,几乎不熔
很难熔化
矿物名 称
辉铜矿
雌黄
雄黄
辉钼矿
辉铋矿
化学式
Cu2S
As2S3
AsS
MoS2
Bi2S3
结晶习 呈假六方柱状双
性
晶
罕见呈短柱状
短柱状,带条纹 晶体常呈板状,桶状 晶体呈柱状或针状
颜色
深灰
条痕
深灰
浓柠檬黄
浅黄
晶质集合体,常 晶体呈板状,外形为
呈细粒叶片状或
假六边形,常成双 晶,也呈片状和隐晶
纤维状
质
晶体呈板状或锥状短 柱状,外形为假六边
形
地质技能竞赛矿物鉴定部分
形成于基性和超基性
石,长石
不溶,但易熔 该类矿物不溶于酸
通常不溶于酸
棕绿或黑色 棕灰
半金属 半透明到不
5-6.0 良好
参差状
3.4-3.8
形成于基性和超基性
可熔,发闪
矿物名 称
金云母
绢云母
高岭石
化学式
结晶习 性
KMg 3 [Si 3 AlO 10
](OH,F) 2
晶体呈柱状,假 六边形板状,有
时双晶
电性 磁性 发光性 试剂反 应
在酸中缓慢溶解
常见副矿物
具导电性
常见于基性和超基
形成于热液矿脉和温
性,黄铁矿、方铅 形成于热液矿脉,变 泉周围,并与石英,
矿、闪锌矿好其他 质岩和基性岩 方解石,白云石,方
硫化物
铅矿,黄铁矿
形成于铜矿床氧化 带,自然铜,孔雀 石,铁的氧化物伴生
具导电性
有
紫外线下发强烈荧光
浓绿色
深蓝色
白无灰浅绿
淡绿色
浅蓝
白色
晶面玻璃至金 刚
玻璃至暗淡
玻璃 土状
半到透
透到不
透到不
3.5-4
3.5-4
2-2.5
完全
完全
完全
亚贝壳状至参差
状4
贝壳状
3.77-3.78
贝壳状
1.7
形成于铜矿床的氧 化带,常与次生矿
物如蓝铜矿共生
形成于铜矿床的氧化 带
形成于温泉周围,和 蒸发岩矿床
板状和金刚石状,常 见双晶
普通角闪石
Ca2(Mg,Fe) 4Al(Si7Al) O22(OH,F)2
结晶习 长柱状,横截面
性
六面形,常成双 晶
滑石
蛇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