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财政学课件-5x

合集下载

财政学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财政与财政学:介绍财政的定义、职能,财政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2. 财政收入:解析税收、非税收入的形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3. 财政支出:阐述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分类、特点及效应。

4.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的类型、目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

5. 财政政策的效应: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结构、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财政学的基本框架。

2. 培养学生分析财政现象、判断财政政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财政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的类型、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2. 教学重点:税收、非税收入的形式、特点及影响因素;财政政策的类型、目标、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我国当前的财政形势,引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兴趣。

2. 教材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政策。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财政现象,阐述财政政策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财政政策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财政与财政学:定义、职能、研究方法。

2. 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影响因素。

3. 财政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特点。

4. 财政政策:类型、目标、工具、传导机制。

5. 财政政策的效应:经济总量、结构、分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财政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2)请列举我国主要的税收形式及其特点。

(3)请分析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4)请阐述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2. 答案:(1)财政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政策等方面的学科。

财政学第一讲-课件

财政学第一讲-课件

财政职能 (固有的内在功能)
l资源配置职能 l收入分配职能 l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l资源配置的含义 运用有限资源形 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 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 源结构的目标。
(二)收入分配职能
l基于市场机制的收入分配
劳动收入: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 非劳动收入:财产收入、租金、利息、红利等。
导论
财政现象、财政的概念、财 政的特点及财政的职能
财政现象
国防安全、马路照明、税 收 社会保障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水利工程、清新空气
财政概念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 凭借国家政权进行的一种收支活动,是一 种政府理财行为。财政是政府的收支活动 及其管理。
概念说来简单,但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复杂 的,表现为中外的差别、理论与现实的差 别、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别。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Biblioteka 花,,有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的较为详细具体的定义)
财政的突出特点
1、国家 2、强制性 3、非直接偿还性 4、收支的平衡性
公共性
财政学 就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 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财政学完整(新)ppt课件

财政学完整(新)ppt课件

典型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与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偿债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表现 为债务违约、财政困难等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控制举债规模、提高偿债能力、加强监管等措施,化解风险则 需要通过债务重组、财政救助等方式进行。
案例分析
以某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为例,分析债务风险的成因、表现及应对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CHAPTER 05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目标和工具选择
财政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工具选择原则
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选择,注重政策效 应和可持续性
财政学完整(新)ppt课 件
目录
• 财政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 • 财政收入理论与实践 • 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财政合作与交流
CHAPTER 01
财政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财政学定义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而筹集、使用和管理 资金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 经济关系的学科。
税收的本质与功能
揭示税收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必 然性和合理性,阐述税收在调节经济 、维护社会产税、 行为税等税种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税 制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税收原则
探讨税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公平、效 率、财政充足等原则,分析各原则之 间的权衡与取舍。
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范围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 社会职能。在经济职能方面,政府需 要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增长和保 障社会公平。

财政学教学课件

财政学教学课件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缺陷
一类缺陷(不具备完全竞争条件): 1. 竞争失灵—垄断; 2. 公共产品—共同受益; 3. 外部效应—共同受到影响; 4. 信息失灵 5. 交易成本 6. 宏观经济失调
二类缺陷(完全竞争结果的缺陷)
1. 偏好不合理; 2. 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节 计划机制
一、理想政府 1. 充分的信息; 2. 制定与执行者一心为公。 3. 二、政府缺陷 4. 信息失灵; 5. 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 6. 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平。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一、公平、效率与社会福利 潜在的帕累托改建:改善使有些人受
损,有些人受益,如果受益量大于 受损量,即总体受益提高,这叫潜 在的帕累托改进。 1.公平影响效率; 2.公平影响社会福利,即满意程度。
二、分配与效率
三、综合目标的选择 功利主义(强调总效用); 罗尔斯主义(强调提高穷人的效用); 折衷主义
埃奇沃斯箱
资源边际替代率之间相等, 即生产中最低耗费实现最大产出。
三、交换效率(产品在消费者间的配置)
消费者的产品替代率之间相等, 即每种产品都能物尽其用。
四、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者产品边际替代率=消费者产品边 际替代率,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应该 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 收入分配公平
一、公平的含义 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 二、公平的衡量 贫困指数:贫困线下人口:总人口 吉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反映结果公
财政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财政学的特点及其基本课题
一、特点:
1. 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2. 从“公”与“私”的角度研究问题。
二、基本课题: 1. 政府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 政府该做什么、怎样做; 3. 政府如何做好它该做的事。

2024版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财政学概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政策•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目录01财政学概述财政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财政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财政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财政思想近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近现代财政学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经济学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030201财政学的研究方法0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概念与分类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的分类税收的概念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分类非税收入的概念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

非税收入的种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03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概念与分类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的分类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购买性支出的作用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购买性支出的定义VS转移性支出的定义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转移性支出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04财政管理财政管理的概念与目标财政管理的概念财政管理的目标预算管理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年度性原则。

预算管理的概念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通过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决算等环节,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使用和监督的过程。

预算管理的流程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

预算管理国库管理国库管理的概念国库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指国家财政部门对中央银行的国库资金进行收纳、划分、留解和拨付等活动的总称。

(完整版)财政学课件

(完整版)财政学课件

三、收入分配职能
➢ 职能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 平和社会公平 ➢职能原因:收入分配存在差距 ➢职能实现(手段):P37




B
XA
Y
洛伦兹曲线 人口比例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 职能目标:
充分就业: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 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 行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 平衡。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 职能实现(手段) P38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总的思路: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 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 段,所以财政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 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 展。
具体思路: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 固有的功能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或者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 所以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 基本立足点。
(三)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的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 制。
(四)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五)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六)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 本。
四、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1、有关“public finance”译法 2、从理论上说,涉及财政学的发展方
向问题 3、公共财政一词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理由: 1、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若按边际

财政学最新版本ppt课件

财政学最新版本ppt课件

1。行政支出:
权力机关
行政管理机关
外事机构
国防支出: 陆、海、空兵种
国防建设
精选课件ppt
45
效用不可分割性 2。性质:纯公共品 消费非竞争性
运行非排它性
精选课件ppt
46
二、行政管理支出
立法机构支出
行政支出
1。 内容 全支出
公共安全、国家安
司法检察支出
外交支出
2。行政管理费增减趋势分析
X k X k i( k j 1 , j k )
–公共产品
精选课件ppt
8
2。公共产品特征 (1)不可分割性 (2)非排它性 (3)非竞争性 (4)非盈利性
精选课件ppt
9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活动有效区 1。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有效区) (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 (2)外部负效应 (3)垄断 4.经济波动与失衡 5.分配不公平
精选课件ppt
20
3。处理好经济稳定与经济长期增长 关系
(1)短期——调节总需求 –萧条——扩张 –繁荣——紧缩
(2)长期——调节供给 – 调节产业结构
精选课件ppt
21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精选课件ppt
22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增量调节——通过国家预算调节 存量调节——财政、税收、政策
精选课件ppt
13
3。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 的配置 政府部门(大)(小) 非政府部门(大)(小)
4.调节政府部门的内部资源配置,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
精选课件ppt
14
第四节 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学课件(共18张PPT)

财政学课件(共18张PPT)
1776年的《国富论》创立了财政学,20世纪50年代末,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被奉为经典著作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了“公共经 济学”概念。 财政学的经济理论基础: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基本观点。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福利经济学认为,首先通过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增加社会产量;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的《导论及全书设计》的
最后一节中写道:“总之,本书前四篇(共五篇)的目
的在于说明一国中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
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供国民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性质(见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但福利经济学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经济福利问题。
华夏出版社唐日松译《国富论*导论及全书设计》部 二 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变化体现的内涵
的是“国民财富的构成”,而不是什么“国民财富 这是按照公用品利益影响的范围大小进行划分的。
他简单讨论了财联邦制,认为,有关配置职能的 应当允许在各州之间不同,这取决于各州居民的偏好。 后者评价不同的政府采用的不同 。
的原因”。 结果是:倘若没有政府的干预,这种产品的提供水平将低于帕雷托效率水平。
政府要开支,就必须有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赋税,斯密提出税收应遵循的四原则: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1、各级政府的职能如何划分;
“The Wealth of Nations”,译成《原富》或《国富论》 4、财政学不能包含的内容:共用品的最适提供、外部性矫正、公共定价、成本-收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稳定等。
说明财政学所处的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变化了,要求财政学研究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政府经济活动。 把收来的税款最大限度用于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淹没土地使生态平衡 遭破坏
破坏自然环境(淹没 历史古迹) 高压线影响电视清晰 度
货币的成本和收益:水库建成后,高地农民因地价升高而受益,低地 农民土地被淹没而受损。 外部的成本和收益:不仅所在省份得益,水坝拦截河流所经其他省 份也会获益。
(2)贴现率的确定


选择怎样的贴现率,对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贴现率,将产生各项 评估指标的不同结果,甚至造成项目选择上的自 相矛盾的优先顺序。 如果选定的贴现率很高,投资项目可能会立即产 生效益,而选定的贴现率很低,就会导致初始资 本成本相当高,这些都会妨碍对项目的正确评价。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1、定义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 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 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效益,通过比较分析, 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利
工程等;
选择的依据:计算该项目的净社会效益
净社会效益 = 效益
- 成本
小资料: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法国 经济学家朱乐斯· 帕帕特的著作中,被定义为“社会 的改良”。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重新界定。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 卡尔 德和约翰· 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 “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 准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 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 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70多年来,随着经济 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 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 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 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 界各国广泛采用。
例如,天气预报服务对于那些计划旅游的人们来说,是消费 产品,提供最终收益;而对于民航服务来说,只能是中间产 品,提供中间收益.


内部的与外部的成本和效益 内部成本和效益,主要指项目所在辖区范围内 发生的成本和效益。而外部成本和效益是指项目 范围外发生的成本和效益。
例如:水坝工程--新建的省份得益--内部效益,拦截 河流所经省份得益--外部效益
④ 中间的与最终的成本和效益


所谓中间成本,是指在财政支出项目成为最终 产品之前,由于其他经济活动的加入所产生的 一切成本。所谓最终成本,是指财政支出项目 作为最终产品所产生的一切成本。 所谓中间效益,是指有利于其他产品的生产, 而间接提供的效益。所谓最终效益,则是支出 项目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的利益。
2001 2010

5265
(二)效益标准
广义 标准 财政 标准
资源配置的效率
所费≥所得
双重标准 少花钱,多办事; 办好事。
(三)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区别
微观经济主体—只需分析 发生在自身范围内的直接 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 计算的所费与所得 的范围不同 政府:不仅要分析直接的和 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还需分 析长期的、间接的和无形的 所费与所得。



不同的贴现率,将产生各项评估指标的不同结果,甚至造 成项目选择上的自相矛盾的优先顺序。 例如,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成本都为100,甲项目三年产 生的收益分别为220、12.1、13.3,乙项目三年产生的收益 分别为0、0、266,在贴现率为1%时,两个项目的净现值状 况甲为143、乙为158,在贴现率为10%时,两个项目的净现 值甲为120、乙为100. 净现值越大,表明项目的获利能力越强。以1%贴现率计算, 乙项目优于甲项目,以10%贴现率计算,甲项目优于乙项目
(一)财政支出为什么要讲效益?


财政收支过程,就是将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并由政府 支配使用。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在集中资源时,首先应当考 虑,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由政府支配或交给微观经济主 体支配,何者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就产生了一个效益评价问题。
不言而喻,只有当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能够发 挥更大的效益时,政府占有资源才是对社会有益的。 财政支出要讲求效益,其根据就在这里。 通常说,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结构应当合 理,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从这个 意义上说,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核 心问题。 进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主要是为决策者判断某一 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依据--项目总体而言是否有益。
例如:某地区风景区开发,直接收益是旅游业的发展,而由于游 客增加而引起该地区的开放和经济发展则是间接的收益.

③ 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和效益


有形成本与效益,指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 的且按惯例应记入会计账目的一切成本和效益; 无形成本与效益,则指的是不能经由市场估价 的,因而也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 例:灌溉工程--引起区域环境美化--无形 的,农产品产量增加--有形的
NPV=效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Bi (t ) Ci (t ) NPVi K i i (1 r ) i 0
n



i为若干项供选择的项目中第i个项目; NPVi为项目i所可能产生的净现值; Bi(t)为项目i在第t年所产生的收益; Ci(t)为项目在第t年所花费的成本; n为所分析的项目持续的时间; Ki为项目最初的资本投入 NPV=0,效益现值总额恰好等于成本现值总额,该 项投资的获利水平刚好合格; NPV>0,效益现值总额大于成本现值总额,数额越 大说明此项投资的效益越高; NPV<0,效益现值总额小于成本现值总额,不宜选 择。
青藏铁路是我国铁路网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海省 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首府 拉萨,全长1963公里。本铁 路分两期修建,一期工程由 西宁市至青海西部重镇格尔 木市(简称西格段),长约845 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 二期工程,由格尔木至西藏 自治区首府拉萨(简称格拉 段),新建线路长度1118公里。 其中青海省境内564公里,西 藏境内554公里。按1995年 的物价水平测算,青藏铁路 投资额不到200亿元人民币 ,



在计算成本和效益时,会遇到一个时间问 题。即一般的建设项目都需要延续若干年, 项目建成后也少则三、五年,多则几十年。 在计算总成本和总效益时,不能简单地将 若干年的成本和若干年的效益加总起来。 必须将今后若干年内发生的成本与效益通 过利息折算成现值,然后才能加总,这就 要运用贴现手段了。
二是从微观的角度,对某一项目或方案的预算决策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
(四)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与前面的思路相对应,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从宏观角度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法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 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私人部门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效率的评估演变为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 和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比较问题。 ●三种情况比较 VG< VP, VG> VP, VG= VP
二是从微观角度,针对不同的项目或方案不同 效益形式采用不同分析法。 (1)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采用成本——效 益分析法—电站投资项目。 (2)只有社会效益,且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的支出 项目,采用“最低费用”分析法—军事、政治、文化。 (3)对于那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且其经 济效益难以计量,而产品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的 支出项目,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公路、邮电等
投资将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
2005年 10月15 日青藏 铁路全 线贯通, 西藏告 别没有 铁路的 历史
总津 到 山 送 工 投、 电 西 ” 程 资 在唐 力 、 指 , 西
地紧陕开也 区缺西发是 电 东 亿。 的 等 贵 西 以从 广西州部 送 上 东部、大” 、省云开工 程 年 南 上 区 发 到 海的、的是 、电广骨西 部 年 江力西干大 , 苏资、工 西 、源四程开 电 浙,川。发 东 的 、 “ 江 将 送 标 项 和其内西志 目 京输蒙电 的 、送古东性 、
不难看出,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相比较,财政 支出的成本与效益包含了更多的内容。除了计算微观 经济主体所应计算的一切之外,它还须增加计算: (1)与本支出项目无直接关联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 的成本与效益;(2)与本支出项目直接和间接关联 的一切不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与效益。
水利发电工程的成本和收益
收益 有 直接的 水利发电 形 的 间接的 航行,灌溉,防洪,旅游 无 直接的 水库风景美化(对居民, 形 旅游者) 的 间接的 风景美化(对非居民,画 报) 成本 建设设备,维修
财政学
第二章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及其意义;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三、最低费用选择法; 四、公共定价法;
一、财政支出效益及其意义


贴现是金融机构放款的形式之一,一个人 持1992年到期的国库券于1990年到银行 去兑取现金,银行按市场利息率扣除自 1990年到1992年的利息,然后将票面余 额以现金支付给此人,这一行为就叫做贴 现。贴现利息占国库券票面额的比率,称 贴现率。引进了贴现因素,便可通过公式 将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成本和全部效益计 算出来。 其方法一般是估计项目的未来效益和成本 的现值。计算公式:
2、分析中几个因素的确定
上述方法运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项目的效 益和成本、贴现率、时间期限和优先次序。 (1)效益和成本的确定 • 财政支出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财 政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不仅要考虑项目的实 质性的、直接的、有形的、中间的和内部的成本 和效益,还要考虑项目的金融性的、间接的、无 形的、最终的和外部的成本和效益。
一般说来,贴现率上升,项目的净现值下降,项目持续的 周期越长,下降的程度越大。因此,如果选择了过低的贴 现率,低效率的项目将会上马,而过高的贴现率将使许多 高效率的项目也被否定。 在实践中,贴现率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争论最大的 问题,在理论上提出许多选择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