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1期末考试卷高一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S:32 Cl:35.5 Ca:40 Mn:55 Cu:64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石灰、氯水、漂白粉B.烧碱、液氯、氨水C.干冰、钢、空气 D.盐酸、氮气、胆矾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水和四氯化碳 C.碘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3.将30mL 1mol/L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3 mol/L B.0.04 mol/L C.0.05 mol/L D.0.06mol/L4.下列物质均可作漂白剂,其漂白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A.NaClOB.SO2C.O3D. H2O25.根据反应: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2FeCl2 + Cl2 = 2FeCl3。
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l2>Fe3+>I2 B.Fe3+>Cl2>I2 C.Fe3+>I2>Cl2 D. Cl2>I2> Fe3+6.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Cu2+、NO3-、SO42-- B.K+、Na+、Cl-、SiO32- C.Al3+、NH4+、NO3-、Cl- D.K+、Na+、AlO2-、Cl7.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A.2:3 B.1:1 C.3:2 D.1:38.限用一种试剂,经过一次实验就能鉴别Na2SO4、(NH4)2SO4、NH4Cl、NaCl等4种溶液,应选用()A.AgNO3溶液B.NaOH溶液 C.Ba(OH)2溶液 D.盐酸9.与3.2g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CO2的质量为()A.2.2gB.4.4gC.44gD.22g10.将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分别投入到足量且等质量的水中,得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的两种溶液,则C1和C2的关系是()A.C1=C2B. C1> C2C.C1 < C2D.无法确定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B.铁和稀硝酸反应: Fe+2H+=Fe2++H2↑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Al(OH)3↓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 2Fe3++2Cl-1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Al③Al(OH)3 ④Al2O3A.②③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溶液和NaCl溶液D.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14.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Fe3+ B.Fe2+ C.Cu2+ D.Zn2+1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C.元素从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变为游离态(单质形式),一定是被还原D.失电子越多的物质,其还原性越强16.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产生大量白烟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C.将装有NO2 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管内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D.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变红17.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的电解质粒子大的实验是()A.丁达尔效应B.布朗运动C.渗析D.电泳18.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一定有Fe2+C.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1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20.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表示的是()A.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B. Ba(OH)2 + 2 HCl = BaCL2 + 2H2OC. KOH + HCl = KCl + H2OD. Cu(OH) 2 + 2HNO3 = Cu(NO3)2 + 2H2O21.下列实验过程一定不会出现沉淀的是()A .SO 2气体通入BaCl 2溶液中B .CO 2气体通入Na 2SiO 3溶液中C .CO 2气体通入饱和Na 2CO 3溶液中D .SO 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22.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 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B.Ca(OH)2 + CO 2 = CaCO 3↓+ H 2O C. CuO + H 2 = Cu + H 2O D.2Na + Cl 2 = 2NaCl2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 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多,单质的还原性越强24.现有四份体积、浓度均相等的AgNO 3溶液,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需溶液体积最小的是 ( ) A.ZnCl 2溶液 B.NaCl 溶液 C.CaCl 2溶液 D.AlCl 3溶液.25. 将铁粉放入由盐酸、MgCl 2溶液、FeCl 3溶液、CuCl 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 A.Cu 2+和Fe 2+ B.H +和Cu 2+ C.Fe 3+和Fe 2+ D.Fe 2+和Mg 2+26. 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有沉淀生成。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第一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A。
烧杯B。
玻璃棒C。
漏斗D。
试管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g氢气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B。
0.5mol/L、2L的AlCl3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数为NAC。
32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D。
1mol/L、500mL的H2SO4溶液中SO4的数目为0.5NA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蒸馏、萃取B。
萃取、蒸发、分液C。
分液、萃取、蒸馏D。
蒸馏、萃取、分液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括号内为除杂剂)()A。
NaOH溶液中混有Ba(OH)2(CuSO4)B。
Cu(NO3)2中混有AgNO3(Cu粉)C。
CO中混有CO2(炽热的炭)D。
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6.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A。
干燥的B。
瓶塞不漏水的C。
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D。
以上三项均须要求的7.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
4L0.5mol/L NaCl溶液B。
1L0.3mol/L Na2SO4溶液C。
5L0.4mol/L NaOHD。
2L0.15mol/L Na3PO4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
铝片可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C。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8分)
(1)9.03×1023个CH4中,含mol碳原子,mol氢原子。
(2)17 g NH3的体积(标准状况)是L。
(3)某3.65 g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则其摩尔质量是g·mol-1。
18.(12分)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1.合金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下列文物不是由合金制作的是
A.清康熙时期青花瓷B.越王勾践剑
C.曾候乙编钟D.南朝的司母戊青铜鼎
2.研究化学键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Cl2B.HClC.CaCl2D.圾不属于厨房垃圾 是
A. 液氧做氧化剂B. 煤油做火箭燃料
C. 煤油燃烧不产生温室气体D. 煤油燃烧时放出大量热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
A.MgCl2B.KOHC.KNO3D.NaHCO3
11.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OH-B.Na+、Ag+、Cl-
C.Ba2+、NH 、SO D.Ba2+、H+、NO
氧化性:Fe3+>Cu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以下是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u:64,N:14,Cl:35.5,Fe:56,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
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泡沫灭火剂来灭火。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
的元素是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mol N2的质量是28g。
4、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H+、Ag+、
Cl-、SO42-。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 + 2H+ → H2O + CO2↑ + Ba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
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常
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8、配制100 mL 1.0 mol/L Na2CO3.
以上是第I卷的选择题部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经典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经典期末测试题及答案①3NaHCO ②Al ③32O Al ④3)(OH Al ⑤32CO Na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223CO O H OH HCO B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3)(3OH Al OH Al C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Cl Fe Cl Fe 222322 D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322322HCO O H CO CO 10、在3NO 2+H 2O =2HNO 3+N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
A .2∶1B .1∶ 2C .3∶1D .1∶31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FeNH SCN Cl 34++--、、、 B .--++243SO NO H Na 、、、 C .Fe Fe Na NO 233+++-、、、 D .Fe NH Cl OH 24++--、、、 112.向Mg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 溶液。
下列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二、填空题(共14分)13.(10分)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B.加热分解C.结晶法D.分液法E.渗析法F.蒸馏法G.过滤法(1)___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_____分离水和煤油的混合物。
(4)___________分离水和酒精。
(5)___________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
14、(4分)在Fe 3O4 +4CO3Fe+4CO2的的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
新教材高中化学期末质量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及解析)

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期末质量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 Na -23 Fe -56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化学的使用或者描述不正确的是( )A .FeSO 4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 同时服用B .长期服用Na 2CO 3治疗胃酸过多C .水质检验员在自来水出厂前会对水中的SO 2-4 、Cl -、微生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D .Fe 2O 3常作为红色涂料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B .同素异形体:石墨、C 60、金刚石C .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D .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3.向烧杯中加入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制得了Fe (OH )3胶体。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B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D .利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4.用NaCl 固体配制100 mL 1.00 mol ·L -1 NaCl 溶液。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溶解 蒸发 转移 定容+3+2-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Y>X>ZB .原子半径:Z>X>YC .单质的还原性:X>Y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6.某溶液中存在Na +、Mg 2+、Fe 2+、Fe 3+四种金属阳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后,大量减少的离子是( )A .Na +B .Mg 2+C .Fe 2+D .Fe 3+7.溴化碘(IBr )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 +H 2O===HBr +HIO ,下列有关IBr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很多反应中IBr 是强氧化剂B .IBr 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 .IBr 与AgNO 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 沉淀D .IBr 与NaOH 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 和NaIO 8.已知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现1 mol 过氧化钠与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 2CO 3B .Na 2O 2 Na 2CO 3C .NaOH Na 2CO 3D .Na 2O 2 NaOH Na 2CO 39.固体化合物X 由3种元素组成。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期末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六区联考高 一 化 学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白铜 B .铸铁 C .不锈钢 D .水银 2.下列物质都能导电,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熔融的NaOHB .金属铝C .稀硫酸D . NaCl 溶液3.为了检验某FeCl 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A .氯水B .KSCN 溶液C .铜片D .铁粉 4.下列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 .含3.01×1023个分子的O 2 B .22.4LH 2 C .30gN 2 D .2 molH 2O5.将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使其燃烧,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H 1.008 相对原子质量He 4.003Li 6.941 Be 9.012B 10.81C 12.01 N 14.01 O 16.00 F 19.00 Ne 20.18 Na 22.99 Mg 24.31Al 26.98 Si 28.09 P 30.97 S 32.07 Cl 35.45 Ar 39.95K 39.10 Ca 40.08 Sc 44.96 Ti 47.88 V 50.94 Cr 52.00 Mn 54.94 Fe 55.85 Co 58.93 Ni 58.69 Cu 63.55 Zn 63.39 Ga 69.72 Ge 72.61 As 74.92 Se 78.96 Br 79.90 Kr 83.80 Rb 85.47 Sr 87.62 Y 88.91 Zr 91.22 Nb 92.91 Mo 95.94 Tc [98] Ru 101.1 Rh 102.9 Pd 106.4 Ag 107.9 Cd 112.4 In 114.8 Sn 118.7 Sb 121.8 Te 127.6 I 126.9 Xe 131.3 Cs 132.9 Ba 137.3 La-LuHf 178.5 Ta 180.9 W 183.8 Re 186.2 Os 190.2 Ir 192.2 Pt 195.1 Au 197.0 Hg 200.6 Tl 204.4 Pb 207.2 Bi 209.0 Po [210] At [210] Rn[222] Fr [223] Ra[226]Ac-LaA.金属钠融化为小球 B.火焰为黄色C.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D.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6.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的NaCl B.150 mL 3 mol·L-1的KClC.75 mL 2 mol·L-1的CaCl2 D.75 mL 2 mol·L-1的NH4Cl7.下列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H2O表示的是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B.Cu(OH)2和稀H2SO4的反应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D.CaCO3和稀H2SO4的反应8.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9.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钠离子具有碱性 B.钠离子具有还原性C.它们都很容易失去电子 D.它们的质子数相同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1.5molO2的体积约为33.6LB.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C.在100 mL水中溶解5.85gNaCl,则所得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所用NaOH固体已潮解B.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C.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12.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B.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C.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均显红色D.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二氧化碳气体的来源13.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 、Na+、SO42-、HCO3-B.Mg2+、K+、SO42-、OH-C.K+、Na+、Fe3+、NO3-D.Ba2+、OH-、NO3-、Na+14.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C.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出现D.加热后称量,比较质量是否发生变化15.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3:1 B.2:1 C.1:1 D.1:3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不.科学..的是A.提倡使用铁锅B.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C.Al(OH)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用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衣服上的油污17.向某FeCl3和AlCl3的混合溶液(含少量HCl)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和所加NaOH溶液体积关系趋势图正确的是18.进入人体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能加速人的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且是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B.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C.可以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产硅:SiO2+C Si + CO2↑D.SiO2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氧化钙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 O2所含分子数约为×1023个B.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H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一定相等,分子总数和质子总数也相等。
C.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D.将98g H2SO4溶于500ml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浓度为L3.在碘化钾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充分反应,并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I、II、Ⅲ、Ⅳ,分别加入苯、CCl4、酒精、NaCl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列关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I中溶液分层.上层无色B.Ⅱ中溶液分层,下层紫红色C.Ⅲ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色D.Ⅳ中溶液不分层,溶液由棕色变成黄绿色4.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A.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B.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C.镁条在氮气中燃烧 D.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5.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加入适量铁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42-D.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溶于水:2O22-+2H2O == 4OH- + O2↑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O32-+2H+= CO2↑+H2OC.硫酸铜与Ba(OH)2溶液反应: Cu2+ + 2OH-=Cu(OH)2↓D.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CO3-+OH-= CO32-+H2O8.下列物质能直接用金属和卤素单质化合得到的是① CuCl2 ②FeCl2③FeBr2④MgCl2⑤FeI3⑥ FeI2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9.某学生配制·L-1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际浓度偏高的是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标线B.把烧碱固体放在纸上称量C.未冷却就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D.使用的NaOH在空气中部分变质110.①2NaBrO3+Cl2====Br2+2NaClO3②HClO3+5HCl====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I2+2KCl ④2FeCl2+Cl2====2FeCl3根据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NaBrO3>HClO3>Cl2>FeCl3>I2B.Cl2>FeCl3>I2>HClO3>NaBrO3C.I2>FeCl3>Cl2>HClO3>NaBrO3D.HClO3>NaBrO3>FeCl3>Cl2>I211.在标准状况下① CH4②×1023个HCl分子③ H2S ④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d B.bcd C.abc D.acd12.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目标)期末模拟试题(一)(答题时间:90分钟)1.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 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2. 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 Na 2SB. SC. SO 2D. H 2SO 4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 2++Cl 2=Fe 3++2Cl -B. 将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 2+2OH -=Cl -+ClO -+H 2OC.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 -=AlO 2-+H 2↑D.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 3++H 2↑4. 通过量CO 2于下列溶液中,出现浑浊的是( )A. 23)(NO Ba 溶液B. 澄清石灰水C. Na 2SiO 3溶液D. 饱和Na 2CO 3溶液5.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6. 相同质量的SO 2和SO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 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6D. 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57.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 )A. K +、Na +、AlO 2-、NO 3-B. NH 4+、Al 3+、NO 3-、SO 42-C. K +、NH 4+、NO 3-、I -D. K +、Na +、NO 3-、HSO 3-8. 为了验证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 )A. 观察加热时是否放出气体B. 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C. 溶于水中,再滴加石灰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D. 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9. 用含有少量镁的铝片制取纯净的3)(OH Al ,可能有的步骤为:① 加盐酸溶解;② 加苛性钠溶液;③ 过滤;④ 通入过量CO 2;⑤ 加过量纯碱溶液,实验操作最合理的组合及顺序是( )A. ①⑤④③B. ②③④③C. ②③⑤③D. ①⑤③10. 下列常用的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是( )A. 分液漏斗B. 普通漏斗C. 蒸馏烧瓶D. 容量瓶11. 等物质的量的N 2、O 2、CO 2混合气体通过Na 2O 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 2、O 2、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4:1B. 3:3:2C. 6:7:3D. 6:9:012.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Na +浓度增大,有H 2放出B. 溶液中OH -浓度不变,有O 2放出C. 溶液中Na +数目减少,有O 2放出D. 溶液中OH -浓度增大,有O 2放出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C. 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产生离子,而弱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产生离子D. 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相同14. 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 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体中毒,因为亚硝酸盐能使Fe 2+转化为Fe 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 2的结合能力,这说明亚硝酸盐具有( )A. 酸性B. 碱性C. 氧化性D. 还原性15. 1942年中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成为世界上生产纯碱的重要方法。
其主要化学原理是:NaCl+NH 3+H 2O+CO 2=NH 4Cl+NaHCO 3;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该原理中体现了NaHCO 3的什么性质( )A. 酸性B. 碱性C. 水溶性D. 热不稳定性16. 在体积为x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 NO 和bmol O 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 a/bB. a/2bC. a/(a+2b )D. a/2(a+b )二. 填空题17. 今有H 2、Cl 2混合气100mL (标况),其中一种气体的体积为45mL 。
光照使两种气体发生反应后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为 mL 。
为了说明反应后气体中H 2或Cl 2有剩余,使气体通过10mL 水,并使剩余气体干燥后恢复到标况,(1)若仍剩余___mL ,证明有___剩余,理由是_____;(2)若溶液有___性质,证明有___剩余,理由是____。
18. 在标准状况下,物质① 4 gH 2;② 33.6L CH 4;③ 1molH 2O ;④ 3.01×1023个O 2。
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含原子数最少的是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
19. 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5g 加入150mL 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L ,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铁完全转化成2)(OH Fe ,共消耗3mol/L 的NaOH 溶液200mL 。
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
三. 实验题20.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加有酚酞的NaOH 稀溶液中,当滴加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2)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21. 用18mol/L 的硫酸配制100mL 1.0mol/L 的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 、100mL 量筒;B 、托盘天平;C 、玻璃棒;D 、50mL 容量瓶;E 、10mL 量筒;F 、胶头滴管;G 、50mL 烧杯;H 、100mL 容量瓶。
(1)实验时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的倒入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再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D.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2—3cm处,再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22. 在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l-、Cu2+、SO42-、CO32-、Na+、Mg2+、Ba2+这七种离子中的某几种,对此进行实验:①向少量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
(2)为检验可能存在的阳离子,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若存在,现象是__________。
四. 计算题23. 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 2mol/L的硝酸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测得生成1.12L 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多少毫升?24. 将xm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再通入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
(1)请判断无色气体A、B是什么?(2)A气体的体积是多少?(3)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答案一.1. D2. A3. B4. CD5. B6. C7. B8. D9. B 10. D11. A 12. BC 13. B 14. C 15. D 16. C二.17. 100 (1)10;H2;H2不溶于水(2)漂白;Cl2;Cl2溶于水后生成有漂白性的HClO18. ①;④;②;③19. 2mol/L三.20.(1)NaOH被H+中和,碱性减弱使红色褪去;酚酞被HClO氧化为无色而导致红色褪去。
(2)向已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几滴NaOH溶液,如果出现红色,则证明是H+与NaOH 中和导致褪色;如果不出现红色,则证明是HClO将酚酞氧化为无色而导致红色褪去。
21.(1)F、E、G、C、H (2)BC22.(1)SO42-、Mg2+;Cu2+、CO32-、Ba2+;Na+、Cl-(2)做焰色反应和向少量原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焰色呈黄色,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四.23. 450mL24.(1)NO;O2(2)20mL (3)0<x<60mL【试题解析】1. 要考虑到氯气溶于水后会产生和氯化氢一样的H+、Cl-,所以不能用检验这两者的方法,应用检验氯分子的方法,其具有氧化性,置换出碘单质,使淀粉变蓝。
2. 没有氧化性的物质应该是硫元素的化合价不能降低的,即硫元素为最低价。
3. 注意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4.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和碳酸根与碳酸氢根之间的转化、及溶解性问题。
5. 若等物质的量的铝反应,生成气体为1:1,而题中为5:6,所以第一份铝剩余;而酸或碱都反应,生成气体为2:3,即4:6,而题中为5:6,所以第二份碱不能都反应。
6. 设两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4:1/80;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64×2:1/80×3,质量比与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7. A中H+与AlO2-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中H+遇NO3-形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I-有强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D中H+与HSO3-不共存,生成水和二氧化硫气体。
8. A是检验碳酸氢钠的方法;B都会有相同的现象;C的石灰水中OH-会使碳酸氢根变为碳酸根,所以无法区分;D中钡离子只有遇碳酸根才沉淀,碳酸氢钡为可溶物。
9. 让镁和铝分离的方法是使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镁不溶解,过滤分离,再将偏铝酸钠变为氢氧化铝。
10. 分液漏斗适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B用于一种可溶、一种不溶的混合物的分离;C用于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固液分离。
11. 通过过氧化钠时,因为二氧化碳变为氧气,引起体积变化,用体积差计算。
1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因为已经饱和,所以不会再溶解,浓度不变,但由于水的减少,水中Na+、OH-的数目减少。
13. 每一种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