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种子。
提出问题:种子有哪些结构其作用是什么?3、出示豆芽、一棵完整的大豆植株并和大豆种子摆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其作用。
思考并描述出被子植物的一生。
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请谈谈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理解。
2、种子萌发的条件:(1)、环境(外界)条件:适宜的()、充足的()和适量的()。
(2)、自身的条件:()是完整的,并且是()的,以及供发育的()。
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相应的内容,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组内不能解决的做出特殊标记,以待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讨论中增长知识。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2、1、让学生展示课前自己培养的幼苗。
2、创设情境:①干旱的秋天,农民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雨,则不用浇水也可以播种;而在过于潮湿的地里播种,则种子不会萌发,反而会造成种子霉烂。
②许多农作物一定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
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这样积极性更高。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交流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③种植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先松土,使土壤内有充足的空气。
3、让学生大胆做出假设,将假设的条件写于黑板上(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设计对照实验?4、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
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种子、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视频动画演示緑色开花植物生活过程:种子一一种子的萌发一一幼苗一一成熟的植物体一-开花----- 结果一一种子,绿色开花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其中奥妙在哪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
预学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A.肥沃的土壤8 .一定的水分C .充足的空气2、实验过程分析:(1 )本实验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 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是E_________________ ,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进一步探究光照、水溶液酸碱度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怎样设计?提升:1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涵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A.空气、水 B .温度、光C .空气、光2、将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 C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3、步骤1取A 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

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饱满、结构完整、活的、度过休眠期。
2.能力目标:(1)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作出合理的假设。
(2)学会用对照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发豆芽视频以及了解种子萌发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学生可以体会到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通过学生观看种子的力量视频以及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探索科学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实验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前面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对照实验的训练。
并且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学生能够描述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上课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已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能力。
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较差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严谨性不强。
所以本节课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探究方案以及实施方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重点:(1)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2)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难点:设置对照实验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重难点的突破:前面的课程学生探究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已经掌握对照实验的概念。
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出对照实验,这样学生自己就较容易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4.资源整合,形象教学: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种子萌发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种子萌发的PPT,内容包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实验过程和成果展示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并鼓励学生分享观察成果,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表达及合作能力。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4.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其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实际情况。
6.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7.评价反馈,促进成长: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课后拓展,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在其他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种子实物,描述种子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2.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尚需培养。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种子的萌发》,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在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但对于种子萌发这一具体现象的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种子萌发实验,熟练操作实验工具。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分析种子萌发的相关因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现象。
-学生在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种子萌发实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胚根、胚芽的生长变化。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探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练习题中涉及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条件、种子萌发过程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种子萌发过程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二章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2、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难点】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新授过程】第一部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首先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培养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然后请学生思考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出:“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进而学生作出假设:“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能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各小组展示成果时,能清晰表达观点,展示形式多样,有助于全班同学对种子萌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点评环节,能针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掌握较好;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淀粉酶的活性、呼吸作用等。此外,探讨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浇水等措施促进种子萌发。
(4)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现状,了解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种子产业的现状,包括主要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同时,关注种子质量控制措施,探讨如何确保种子质量,提高种植效益。
5.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现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需要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的现状,包括主要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具体涉及以下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概念是构造理论的砖石,它是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述性表述。
根据概念在理论中的地位,可以概念分为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
核心概念是理论的主要范畴,而一般概念是附着于核心概念而存在的、为核心概念服务的普通概念。
核心概念也可以称为重要概念、关键概念。
关于核心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或者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认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概念和原理都应该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
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
总而言之,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
本节课采用微项目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问题驱动带动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从而构建知识框架。
这符合新课标所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符合微项目学习的目标。
1.学前分析 1.1 概念分析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发现,初中生物教学很多是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的,而在分析概念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3)。
图1 概念分析模型本节课选自《种子萌发》第1课时,内容涉及重要概念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参照概念模型对本节重要概念进行分析,为整节课设计提供脉络。
概念的特例概念的反例 概念的正例 前科学概念 关联概念普通概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前科学概念—— 1.种子有水就能萌发。
2.种子要埋在土里才能萌发。
下位概念 —— 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种子萌发要一定的水分。
3.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关联概念 ——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 概念正例 —— 绿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2 学情分析基于项目的学习、小组合作和问题驱动等教学已在我校已经开展几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知识与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种子、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视频动画演示緑色开花植物生活过程:种子——种子的萌发——幼苗——成熟的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绿色开花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其中奥妙在哪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
预学
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A.肥沃的土壤 8.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1)本实验中,共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是,变量是。
(2)如果进一步探究光照、水溶液酸碱度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
怎样设计?
提升:
1、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涵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 A .空气、水 B .温度、光 C .空气、光
2、将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 ℃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 .甲先发芽
B .乙先发芽
C .同时发芽
D .都不发芽
3、步骤1:取A 、B 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
相同。
步骤2:将A 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A 1、A 2、A 3三组,B 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B 1、B 2、B 3三组。
六组种子分别同时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3:4天后同时观察并统计____②____。
(1)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2)实验后发现,A 种植物种子中A 1、A 3组均未萌发,A 2组种子大多数萌发,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B 种植物种子三组均未萌发,B 2组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3)A种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种子自身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
4、种子的萌发需要光吗?阳光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组探究,并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1)方案一:在①和②两个相同的花盆中各播下10粒大豆种子,并对光照、温度、水等条件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的实验变量应该是______。
②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两个花盆的实验能起对照作用吗?______。
如果不能的话,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分别选用三种植物的种子在光照和黑暗中进行培养(其他外界条件都满足),每种条件下的种子数量都为200粒。
一段时间后观察得出下表实验结果,数据为已萌发种子的
①光照下,莴苣种子的发芽率是______。
②三种植物中,种子萌发不受光照影响的是______,受光照抑制的是______。
③不管在光照还是黑暗处,都有一些大豆种子没有萌发,请你举出一个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